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72节

听着石亨的话,孙祥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而他一直看着石亨说话,正对着石亨,这口茶水就喷到了石亨的脸上。

石亨猛地跳起来,一边用袖口擦着脸,一边说道:“孙都御史…………”

孙祥将茶杯放在桌子上,也赶忙站起身,苦笑一声说道:“抱歉,抱歉啊,武阳候啊。”

“没事,没事。”说着,石亨将脸上的水清理干净:“坐,快坐。”

二人又重新坐下身去。

“孙都御史啊,你还是这么沉不住气啊,只不过送几个女人,怎会如此兴奋激动。”

孙祥摆了摆手说道:“武阳候啊,本官可没有半分激动兴奋,是吓着了。”

孙祥的心中实际上很是蒙,这武阳候还真的是不走寻常路,他还单纯的以为,让石彪,王洪两个人离开,是为了给自己说一些机密,可竟然是送女人,如此不正经,也不晚上谈……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你又不是没有收过,不,还跟你生个孩子的吗?“

石亨的这句话一说,孙祥老脸一红:“你们武将可以好色一些,在朝中也没有人会多说什么,可本官是文官,不能在辽东做这种事情,不然传到朝中,本官也无颜面在呆在辽东了。”

石亨听到孙祥的这句话,有些不乐意了。

“孙都御史,这是什么话,男人都好色,跟武将文臣又有什么关系,现在,再怎么说,孙都御史,也是地方大员,那朝中的御史,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些微末的小事弹劾你呢。”

“现在就咱们两个人,孙都御史,也莫要装了,我又不会出去瞎说,会替你保密的。”

孙祥摆手拒绝。

石亨看到孙祥还是在拒绝,心里面有些不爽了。

“孙都御史,你怎么不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呢,咱们都是朝廷的官吏,代表着朝廷的颜面,有几个小妾侍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在我看来啊,养着妾侍不丢人,出面找乐子被御史通报,那个时候,才是丢人,养着妾侍是官员的体面,出去找乐子那可就是官员的不简点了。”

孙祥听着石亨的话,眉头皱了起来,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本官是读圣贤书的,道德标准很高,不养妾侍就要出去瞟了,石亨这是拿着自己的形式标准来看待自己了。

想当初,孙祥,石亨二人刚来辽东的时候,石亨还是有些收敛的,可石亨在辽东多年之后,像是本性暴露了一样,在自己面前说话,也是如此的露骨。

“武阳候,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无福消受,本官啊,不用养那么的妾侍,说实话也养不起,身体也不允许,更不会出去找乐子,这点,我还是能保证的。”

“要不,我带过来,让你看看,你看看再说……”说着石亨站起身,就要去带人。

孙祥吓了一跳,也赶忙站起身来,将石亨拉住,一本正经的说道:“武阳候啊,你就莫要再强人所难了,若,若你再如此,本官只能转身就走,咱们还是聊会正事吧。”

石亨看着孙祥,这是真的不愿意收,当下只能叹一口气,重新坐下身去。

有些无精打采。

“武阳候,你若是离开辽东,朝鲜战事再开,辽平府能否直接出兵参与其中。”

听到孙祥的话后,石亨抬起头看了一眼孙祥:“在平壤的士兵没有给本将军说,朝鲜要打仗了。”

“前军都督府的赵辅将军,武阳候可认识?”

“无名小卒,不认识。”

皇帝陛下派了赵辅去汉城常驻,当初,皇帝陛下是希望让自己率领明军,赵辅率领汉城军,两面夹击,将平壤击破,帮助朝鲜平叛,当时两万的京营都调了过来,辎重粮草也让辽东筹备状态,朝廷已经准备打仗了,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朝廷被平壤的八十万两白银给打蒙了,也让朱见深放弃了起初的设想。

这些事情,石亨都是参与其中的,当然也知道赵辅的存在,不过他心高气傲,当听到孙祥的问询之后,还是直接开口说道不认识。

孙祥闻言一愣,但还是继续开口说下去:“这赵辅将军告诉陛下,武阳候离开辽东,汉城之军就要发军进攻平壤。”

石亨听完冷笑一声:“这么多年,他们打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汉城的军队,我也曾见过,绝不会是平壤军的对手。”

“可他们的实力终归是强大的,而这一次,听赵辅将军说,汉城可是破釜沉舟而来。”

“他们哪一次不是破釜沉舟。”石亨还是一脸的无所谓,在他看来,汉城与平壤已经不可能在统一了,这是大明给他们制定的规矩,这个规矩就要被认同和遵守。

他在辽东,除了口头上的支持以来,可从来没有付出过多大的代价来替平壤人打仗。

平壤的军队要比汉城的军队能打,这是石亨的一个认知。

“辽平府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压制住平壤,不让他们有了统一朝鲜的念头,至于汉城方面,无需多管,让他们打去,我们大明的儿郎,不到万不得己,最好不要牵扯其中。”

孙祥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而后开口问道:“若是真的要打,该如何打。”

石亨停顿片刻,还是开口说道:“彪儿打仗还是可以的,到时候,随机应变,他能够应付…………”

第311章 南下

石亨对于朝鲜的平壤有绝对的掌握权,还是那一句话,拳头掌握着话语权。

明军的布置与平壤的位置,就代表着大明对于平壤有着绝对优势。

可若是平壤打败了汉城统一朝鲜,这种优势就会荡然无存,而同理,若是汉城收复了平壤,也是一样的效果。

石亨不会允许,这种大好的局面,被破坏。

即便是他要离开辽东,也不愿意。

孙祥一路舟车劳顿,去休息的功夫,石亨也终于有了时间跟石彪聊了聊辽平府的未来,也聊了聊朝鲜的事情。

虽然石彪给石亨耍了一些心眼,可石亨在石彪面前,却没有一点藏着掖着的心思。

他将自己对朝鲜的了解全部告诉了石彪。

并且还对他之后在辽东当总兵官做了一些建议。

石彪跟石亨不一样,他在广宁,沈阳,抚顺等地并没有呆多长时间,自从铲除建州三卫,海西女真等部落后,他就一直呆在辽东府,对辽东府的军事布置,将领情况很是熟悉。

可对于广宁,沈阳,抚顺等地的掌握与了解就略有不足了。

所以石亨建议石彪在近一年的侧重点是不能完全放到辽平府的,大后方也有多番了解。

当然,这些还是要在了朝鲜局势恢复平常之后,再做定夺。

而看着老叔对自己的嘱咐,石彪心中也是有些感动,不过,这个感动也只是一瞬间的,该怎么划清界限,就怎么样划清界限,不能公私不分。

到最后,石亨的十几个妹子没有带走一个人,想来也是石彪的话,他听进了心里面,不过石亨为了杜绝家族出现那种事情,也没有给石彪留下一个小婶子,他专门用了四五日的时间,将这些女人送了出去。

他原本计划是要送给孙祥,王洪,可这两个人对此事都是畏惧如虎,谈女色变,怎么送都送不出去,当下石亨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带领数年的军队中。

将这些女子全部分给了数年跟着自己一起打拼的属下们。

而石亨也在接到圣旨后的第五日,开始出发回京。

因为自身的财物都托付给了石彪带走,这一次,也没有什么大车来延误时间。

数百名亲兵与石亨都是骑着骏马,离开了辽平城。

孙祥送走石亨后,也没有急着离开。

平壤是在三日后知道了石亨被调任离开的事情,而汉城是在第六日的时候才知道的这件事情。

当下,两座城池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郑种在王宫之中,用国主的名义召集诸臣大将,经过了一夜的商量讨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石亨离开,石彪接任,这是一个大明对平壤实行军事威胁的空档期。

他们完全可以有能力借着大明的这个空档期,南下统一朝鲜。

实际上,郑种很是明白大明朝廷的想法,也知道石亨一直以来存着的心思,他只能一味的隐忍退让。

他心里面也清楚,若是平壤暴露出自己的野心,一定会让大明的皇帝陛下对其不满,甚至会迎来明军的雷霆暴雨般的惩罚,可是统一朝鲜,为首阳大君报仇的心愿却对郑种有着一股很强的吸引力。

现在是个机会。

若是这个机会错过了,他们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就这样,郑种拟定了计划,要用最快的速度开始集结起他们的精锐,借着换防的名义拿下。

并且郑种也制定好了一系列的计划,先是准备好使团,等到大军南下的时候,使臣就开始北上,去拜见石彪,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

而平壤城中的军备,财物,粮食,人口也要有计划的南下,这样,万一明军翻脸,他们调集军队的时候,平壤也是成了一座空城,而后在平壤以南的黄海道,松林一线设置防线,准备抵挡住明军的第二波进攻。

当郑种开始筹备,平壤开始行动的时候。

数万的明军在石彪的带领下已经到了平壤城。

这让郑种大惊失色,也让这个平壤的官员都害怕不已。

他们在辽平府有奸细,那大明又岂不会策反他们的官员,这些年,平壤与辽平府的交流很深,都给了对面安插细作的机会。

在孙祥进入辽平城的时候,郑种就知道了,而郑种的第一次商讨会,过了一日,石彪也都知道了。

叔叔说的有道理,只要拿捏住平壤,就能拿捏住整个朝鲜的局势。

所以当郑种开始张罗军队的时候,石彪同样也在紧张的调集兵马,他不是真的要打,他是对平壤进行的军事恐吓。

当然石彪也是有着自己的思考能力,他们反应快,有魄力。

他知道平壤城中的那些朝鲜高官,甚至是国主都在害怕明军有一天会出现在平壤城下,他们害怕什么,石彪便让他们害怕的事情,发展成现实。

石亨还没有离开辽平城的时候,石彪就已经开始了筹备征集军队。

当郑种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城下的明军大军后,心如死灰,他知道,平壤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当下,郑种只能取消自平壤叛变以来第一次南下攻击的计划,而后客客气气的将石彪迎接入了平壤城。

石彪说话很不客气,再一次的重申了,平壤绝不南下的明军要求,希望平壤军民要听话。

而这个时候的郑种,当然不会承认他有南下的机会。

对此石彪表示相信,并且语重心长的对着郑种说了这样一段话:“莫要自作聪明,乱了大局,害了性命。”

郑种与石彪的第一次交锋,让郑种心中清楚,石彪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比石亨还要难对付。

汉城方面的反应倒是慢上了许多,虽然锦城大君李瑜,聪明的智商占领了高地,可他的底子不行,他也没有军事天分,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李瑜高兴了数日,觉得是上天眷顾,也觉得大明将石亨调走,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身体受伤,让大明大皇帝陛下感觉有些愧对自己,才将石亨调走。

首节 上一节 272/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