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53节

而徐有贞有些迫不及待的发挥自己准备一夜的劳动成果。

朱寿陈瀛等人亦是一脸肃穆。

“众位爱卿以为,李纯该如何处置,辽东之事该如何定夺?”朱见深问道。

这次朱见深并没有像以往先是询问于谦,而是将这个命题直接扔给了百官。

“微臣以为李纯犯了重罪,应革职查办,扭送刑部,三司会审。”兵部侍郎王文率先说道。

所谓三司会审,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

也是重大案件的审理过程。

刑部调查取证,都察院监督其责,大理寺行复审核实之权。

“应重判,丢了我们读书人的气节,丢了我们大明朝的天威。”户部侍郎闵元上奏。

…………

官员们群情激动,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李纯。

可对于朱见深的第二句,辽东之事,却无一人挑头上奏。

总归原因,于谦,李贤,这两位内阁辅臣,朱寿,陈瀛,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也没有说话。

自然而然轮不上他们了。

等到这几人说的不对他们的脾气,自己这一行人再开喷。

于谦刚想开口的时候,却被李贤用手腕轻轻挡了一下,而后出列奏对道:“陛下,李纯不思皇恩,犯下大罪,应交由三司会审,重刑加身,但辽东之事,乃兵家大事,国之大事,微臣以为,不宜贸然行动,此时,武阳候石亨接任辽东总兵官,都察院副都御史孙祥接任辽东巡抚,等他们二人彻底掌握辽东军备后,在对宵小施以天威。”

李贤的话模棱两可,说打,又不准确,说不打,又透露着要打的意味,将所有的一切都推到了在辽东的孙祥与石亨两人身上。

辽东奏报三日才能入京,并且要想敲定战事,一封奏报也不行,朝堂要彻底熟悉前方之情况,不说尽数了解,也要对大局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若不然,需要朝廷出兵,都不知道大军往哪里发,朝哪里打。

而李贤挡住于谦说话,也是为了避免于谦将话说满,让徐有贞抓到了把柄,有的放矢。

于谦心知肚明,当下也选择了暂且先不言语。

朱见深听完李贤的话后,当然知道李贤这话说的漂亮,但跟没说没什么两样,不由暗骂一声:“老狐狸心眼真多。”

但他不知道自己在李贤的心中也是一只小狐狸。

这就是君臣的肺腑之言,不可言表……

“李辅臣此言甚有道理,兵家大事确实需要多番斟酌,既然掺和兵家之事,成国公,泰宁侯,你们二人也讲一讲吧。”

你们两个不主动说话,怕说错话,那我就点名让你们说。

朱寿列班而出。

“陛下,微臣以为李辅臣所言有些道理,应让孙祥,石亨二人整肃军备之后,完成乾清宫御奏之安排,一应事务,尽数完成,才能挥军北上,不过蛮夷不知礼数,确实应该狠狠严惩一番。”

这里是朝堂,朱寿可不能说,一切都听陛下圣断。

陛下还年幼,听陛下圣断,不要被那帮御史骂死。

但又不敢否决,让陛下以为自己有怯战之意。

朱寿说完之后,陈瀛也出班说道:“陛下,现在正是寒冬之际,辽东苦寒,实在不宜在这个时候行军,而京营三军若在此时远赴关外,也施展不开,就前军务应交给石亨,孙祥两人全权负责……”

陈瀛换了一个角度来奏陈此事。

二人说完之后,就这样低着头等着。

他们可真怕朱见深接着再说一遍他们祖宗的荣光,这可是在朝堂之上……

朱见深当然不会如此不给勋贵面子,他只是再回想着,在原先历史上成化三年的第一次成化犁庭,好像也是十月进军,十二月就大获全胜,斩杀六百余人建州女真,抓获数千人,被扔到大西北劳役。

但那是历史上的成化犁庭。

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思维确实有限。

他确实没有想到陈瀛所说的这点,有的时候,寒冬比敌人还难对付,详细结果请看小胡子的下场……

打还是要打,怎么打,如何打,还是要多听取专业人士的分析,不能自己独断专行、硬逼着大军现在开拔出动,弄巧成拙,再搞一个土木堡出来,那自己跟老爹还有什么两样……

正当朱见深沉思的时候。

一个声音突兀的出现了。

“微臣徐有贞……”

第72章 于太保

“微臣徐有贞亦有不同之看法。”

徐有贞的话瞬间吸引了诸多人的注意力。

听说陛下这两日跟徐有贞的关系较好,有仰仗之意。

他说的话陛下好像都会听。

不过这家伙人品不咋地,不会把我们贤明,英武的小陛下给带偏了吧。

我们要好好盯着他。

徐有贞当然不知道自己一句话,就让满朝文武将近八成的人盯上了自己。

徐有贞之前用天象之词阻挡太上皇回归,确实在朝堂上引来了一阵攀徐之风。

可现在太上皇被于谦等人安顿起来的传闻在百官之中早就不是秘密了。

没了太上皇的威胁,徐有贞的作用也小了很多,优势也荡然无存,这也是为何徐有贞那么急迫的想要成为朱见深的人。

太上皇的噱头没了,我老徐还有陛下不是。

不过徐有贞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最起码都察院中还有十几个与其交好的御史,骂起架来倒也是不落下风。

如果要是打的话……

徐有贞的这句话,让朱见深缓过神来,而后对着朱寿,陈瀛二人说道:“成国公,泰宁候二人说的也极为有理。”

朱见深知道自己虽然贯彻古今,有了三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十年左右的教学职场经验,又熟读世界上的经典战例,知道历史的发展,但又能怎么样。

自己当皇帝可真真的是第一次。

没有杀过人,没有打过仗,所有的都是纸上谈兵。

可他却有信心能够带领大明再上一个台阶。

为帝王者,无需事事亲为,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好了。

他的经历,他熟知的历史发展,都会成为他在帝王之路的助力。

而后朱见深又看向了徐有贞说道:“徐都御史有何不同之看法。”

“陛下,辽东女真祸患,连绵许久,残害百姓,忘恩负义,应加以严惩,若不严惩首恶族群,岂不是让其他女真族群纷纷效仿,到时定会贻害无穷,恳请陛下下旨,让武阳候石亨,辽东巡抚孙祥,立即整军,汇总详细战报,尽早出兵剿贼,以正大明天威。”

“徐都御史,刚刚泰宁侯已经说了,现在辽东之地,正是最冷的时候,要是徐都御史真是一心报国,半刻都等不了,可向陛下请旨,出发辽东监军,到时候,石亨将军一看徐都御史亲临战场,杀敌之决心岂不是更加旺盛。”李贤听完徐有贞说完后,直接呛了他一句。

“你,你,本官在朝堂辅佐陛下。石亨将军率领大军为陛下剿贼,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徐有贞没想到李贤上来就喷自己。

太上皇那事情还是李贤主动找上的自己,本以来是想拉自己入伙,可现在看来,李贤也是嫉妒我在陛下心中的位置,开始对着我愤愤不平了。

“孙都御史也是文官,罪臣李纯也是御史出身,他们都能代替陛下巡抚辽东,也要承担保境之责,为何到了徐都御史这里,就成了分工不同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呢。”

朱见深听着二人的争吵,一下子便明白了,这是李贤的激将之言。

他看出了自己的小心思,想将徐有贞激出京师。

“李辅臣,你在混淆视听,蒙蔽陛下,本官一直都想着替陛下解忧,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罢了。”

听到徐有贞的话后,朱见深大呼不妙,你这个铁憨憨啊,听不出激将之法吗?

“那依着徐都御史的意思,愿意替陛下深入民间,巡抚一地吗?”

“当然愿意,这是本官心中之夙愿,李辅臣,你……”说到这里,徐有贞发现自己上钩了。

他看着一脸得意的李贤,恨不得现在就上去,将他的那山羊胡子全都拔下来。

“怎么,现在徐都御史又不愿意了。”

朱见深轻叹口气知道,若是自己不替徐有贞解围,那么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传话筒,就要被一脚踢出京师了。

”李辅臣,现在议的是辽东之事……”

李贤听到朱见深的话后,放过了徐有贞,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在原先的历史中,徐有贞是于谦的克星,李贤是徐有贞的克星。

虽然现在历史发生了转变,但三个人的这种关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徐都御史说的对,百姓惨死,女真猖獗,若是不能为百姓主持公道,不能让其安居乐业,那朝廷养的百官,养的兵士,又有何用。”

朱见深赶紧给徐有贞站了一下台,不然这家伙不是李贤等人的对手啊。

“陛下,兵家之事,应慎重考量。”于谦列班而出,正视朱见深。

朱见深也并不躲闪,目不转睛的看着于谦。

正如六年前择立新帝的那日。

朱见深敬重于谦,也知道在于谦的辅佐下,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守成的明君,可朱见深志向不止如此啊,老师。

“然女真确实目无法纪,不尊天朝,理应受到惩处,但如何惩处,还需五军都督府兵部在拿到辽东兵文之后,再做妥善之安排。”

首节 上一节 5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