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第171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你们这样,也配做我大明的官!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我大明之豪迈,就是因为你们才从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路败落至此!”

朱厚照听着的教官林昌一边抽人一边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林昌身份也不一般,他是教谕出身,一辈子混个举人,若无意外,他可能就此为止。

结果他被同年忽悠,跑来参加了南直隶录科,然后就被朱厚照按在镇国府练了半年。

讲武堂毕业的这批老人,林昌因为年岁逼近五十五,因此没有外派出去啃硬骨头,而是留在讲武堂担任教官,负责对文官们的操训。

今年正德十七年,各省的乡试也会开始筹备。

等乡试之后,明年正德十八年,就是春闱。

春闱就是在北京考试,所以全国各地的学子都会增补一部分入正科,至于名额,朱厚照还在确定,毕竟他得留下一批名额给录科。

只是现在来看,林昌揪着一群大官一顿胖揍,同样是五十五岁的年纪,一个林昌能打十个南京少壮。

朱厚照看着他们操练,面无表情了一会儿后,随后离开。

“陛下已经走了!”还在挨打的刑部尚书咬了咬牙,“莫要自误!”

“自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尔等操练不过关,便是吾之过失!倘若你们能做好,已经如同工部林尚书一样,到边上吃肉包子休息了!给我站好!站军姿!起!”

林昌抽动鞭子,这人脸颊抽搐,心中默念早晚有机会就弄死你!

“不用这样看着我,想弄死我全家也得有本事!我们这些镇国府的教官,早就迁往北直隶,并且有恩赏的田土,未来科举也是北直隶科举,不用劳烦你们这些南方世家!”

林昌讥讽了起来。

众人脸色一肃,赶紧站好。

如他所言,能迁往北直隶,土地和科举都有在北直隶安排上的,就意味着他们想要报复,最低都得是个京官。

可惜南京并不是主要的官场,他们只是一群北方竞争的失败者。.c

大家也能看出来,报复是不可能,甚至很难,所以举动就乖巧了。

南京这边官员全部被按着去操练,朱厚照就让内阁将六部文吏全部剔除,然后再开录科增补录科,招募南京读书人考录科补六部文吏。

给的是秀才,给的名额只有一百个,年纪要求三十岁起步。

三十岁以下的,今科就不收了。

时间定在六月十五。

还有两个月。

“录科不曾定制,所以想开就开。”看着朱厚照发来的文件,梁储皱眉说道,“得想个办法让陛下将录科定制了。”

“我觉得倒是不必。不患寡而患不均,陛下此举,只会让江南不断做大,到时候天下群情激奋,自然就会定制。”

毛纪处理手中的文件,然后平淡的回答。

“话虽如此……但……”

“不妙!不妙!”梁储和毛纪的话被打断,毛澄冲进来,举着一封文件喊道,“肃州兵变!快!快随我上奏陛下!”

“兵变?肃州?”

毛纪震惊道,“该兵变不该是山西吗?怎么跑到了肃州?”

“还不是那个该死的许铭!陛下将都察院改制之后,巡抚已经不再兼任都察院官职了。而许铭就想着临行之前捞一笔,结果他居然将给的肃州镇的军饷,折成米粮。

导致了原本发给肃州兵丁的军饷应该是七钱银子,结果他这么换成粮食,导致兵丁实际收入只有三钱五分白银的米粮,收入锐减一半。

这已经引起肃州镇军户兵丁不满了!

随后,陛下从昌平发往九边的斩首银,他更是经手贪墨了三万多两白银,结果总兵李隆自己吃不到万余白银,因此勃然大怒,带着人将许铭斩了,本地的镇守太监上书急奏,陛下只怕也接到了。”

内阁众人大骇:“安敢如此!”

“这个节骨眼!他怎么还敢贪!”

“无非就是觉得天高皇帝远!该死!当杀!”

“走!速速求见陛下!”

众人赶紧去找朱厚照。

如他们所料,朱厚照手中拿着肃州兵变的各种情报。

肃州兵变是去年年底就酝酿了,先是兵丁闹饷,接着总兵安抚,然后朱厚照拨款的十万斩首银,是以巡边的方式张榜公布的,上下都知道,李隆对朱厚照这套安排有不满,但银子不到,他也不敢乱说话。

本来呢,十万两银子能够完整到达底层军户手中。

结果,许铭贪污,文官口中清正廉洁的许铭贪污,被李隆抓住时机,勾结本地镇守太监,联手贪墨了万余白银,凑了个五万两。

然后带着人杀上许铭,挫骨扬灰,遮掩罪证。

许铭贪污三万二千一百两,结果被他增加到了五万四千二百两。

然后一万多两白银不知所踪,甚至他还装作能臣干吏,查抄了不少“商人”的栈道,收拢了一批米粮。

这粮商就是许铭之前给肃州军户发饷的白手套。

许铭给了粮食,不给饷银,充分应用了大明朝特色折色制度,从中贪污了一半的军饷,足有三万两。

然后李隆一分没有吃到,早就怀恨在心,现在许铭已死,死无对证,他立刻上报兵变已经弹压,兵变首领脑袋已经送往北京兵部。

还恬不知耻的让朝廷封赏。

当真是,一鱼多吃!敲骨食髓!

第204章 收九边塞王宗亲入京

“陛下!”

内阁五辅赶来。

朱厚照看了一眼他们:“事情的经过在这里,你们各自看完,然后商量一下。”

五辅一愣,接过来看完之后,表情各异。

有痛心疾首,有怒其不争。

“折色之制,不能由着巡抚乱来了。”

杨廷和开口:“若是再有人以此为制,循例之后,前后效仿,唯恐天下大乱。”

杨廷和看得很准。

事实上,这一次肃州兵变,可以说是明代嘉靖之后的兵变模板。

如同陈泰在天津卫镇压兵变一事一样,兵变是成体系运作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给的银子少了!

倘若当兵能养家糊口,你就看着镇国府这样的兵马猛不猛吧。

所以,大明朝军户体系的崩溃,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锅。

朱厚照不了解嘉靖朝兵变事件的。

而历史上,嘉靖朝对这件事的处理采用了拖延,愣是拖到了大礼议事件尘埃落定之后,也就是嘉靖三年才做出最终裁断。

这就导致了李隆这个总兵逍遥了好几年,朝廷在西北的恩威尽失,以至于西北彻底军官对军户的压迫越发恐怖。

因此结合现实来看,朱厚照很清楚,朝廷如果对肃州兵变妥协了,那么九边就得不安稳。

“你们怎么看?要怎么处理?”

“这……”余者面面相觑。

“不论对错,各打五十大板。”杨廷和提议道。

正德和嘉靖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朱厚照手中有兵,大量的兵,一堆想要往上爬的人,他们需要缺额上岗。

而嘉靖刚刚上位,不敢乱来,不然激怒了九边重镇,而且那个时候朝廷还在争斗,嘉靖急需一批力量安稳地方,他只能选择对西北的妥协。

这一次李隆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朱厚照召集诸王入南京,进行陵宫选嗣。

在他看来,他只要言明自己支持庆王或者肃王,那么朱厚照还不得想办法拉拢自己。

要知道自己可是甘、肃两镇中,肃州镇总兵,手握重兵呢!

“不必了,朕会命镇国府出兵,直接走长城,前往宁夏接受鞑靼取回的阿拉善地区,然后直扑肃州,当地的兵丁,一个不剩,全部屠灭。”

朱厚照丢了文件。

“陛下!此举……”

“解决完肃州兵变,朕就能直接收拢西北兵权。你们来之前,朕已经做下决断,锦衣卫、东厂也都会配合出动。朕人在南京不假,但不代表没办法做出快速反应。镇国府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本身这段时间正在不断渗透九边各地的布防,调整各地的军户数量,九边各方已经蠢蠢欲动。”

“现在李隆冒头,他不死九族,本地配合鼓噪造反的士兵不一起死,那么整个九边就安宁不下来。朕不是单纯靠九边宁地的,镇国府才是朕手中的刀,他们还想保持自立,下场只有一个死字。”

“就这样吧,你们最近祭祀的仪礼居多,过两日上封弹劾书,就言肃王欲于西北自立,随便找个人弹劾就行,肃王、庆王、谷王、秦王、晋王等塞王,朕会直接带往北京十王殿,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说。”

“是!”

五辅们没有反对。

九边太过这重要。

一旦崩溃,天下必然大乱!

所以,委屈一下各系亲王、郡王也没什么,这是朱厚照的家事,朱厚照只是防着九边的军官狗急跳墙,架着诸王造反罢了。

第二日,朱厚照难得开朝会,文武百官和亲王、郡王都要来,因为要讨论祭祀的典仪。

首节 上一节 171/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挟持李二,震惊天下!

下一篇: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