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第186节

宝钞兑换成金券,目的也是在此,百姓的宝钞升值,财富增加,转而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并且在摸清楚各地情况之下,朱厚照能够计算各地最低必需品量,然后从各方抽调过来,填平缺口,保证百姓最低成本的生活。

这几日谢迁调查越深入,越发发觉朱厚照不一般。

若是放在往年,如今的粮价、物价,已经能搞得江南民变,动乱频发了。

“老爷!老爷!朝廷颁布了行令,江南军户、镇户、乡户宝钞承兑为市价加一百文,并且不收手续费。”

“你说什么!”谢迁震惊站起来,“军户承兑金券加一百文,那岂不是兑到了五百文?而且不收手续费的话……各地卫所在干什么?”

“卫所已经忙起来圈点军户了,很多流民都被抓壮丁了。”

“不妙!军官们若是闹出了民变,陛下只怕会出兵了!”

“成国公和魏国公呢?他们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分赃。”

传信的人一脸无奈,这件事就是他们找陛下求来的恩典,陛下已经派遣文吏前往各个卫所,开始清点军户情况。

谢迁沉默坐下,朱厚照在让利给江南勋贵和地方卫所军官。

他们发财了,必定不会对朝廷有怨言,地方军户,也能趁着现在……

“报!朝廷抽调了一千万宝钞,发往江南各地军户,直接发饷一年!”

一鱼多吃啊!

谢迁这边还没坐稳,外边就冲击哪里了管家:“老爷,杨公和费公有请。”

“在哪?”

“芙蓉园。”

“立刻过去!”

谢迁匆匆赶到芙蓉园。

这是杨一清的别业。

走进其中,鸟语花香。

然后,他看到了杨一清和费宏,以及他们站着的前方,一个青年在钓鱼,右侧一个少年亲王打扮,一个中年儒生打扮,几个人站一块,让谢迁不由得心头一紧。

这是……朱厚照来了啊!

“臣谢迁,参见陛下。”谢迁也是看着朱厚照长大的,太清楚朱厚照面相了。

“嗯嗯,谢师傅来得挺快,距离上次与谢师傅见面,也是蛮久的了,不知道谢师傅查出来那个想要推朕下楼的家伙,是谁家的细作没?”

朱厚照淡淡的问,盯着鱼标,目不斜视。

杨一清皱眉看向谢迁询问真假。

谢迁则是平静说:“是宁王细作。”

“这样吗?宁王还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朱厚照嗤笑一声,“不过既然你给朕答案了,那朕就懒得追咎了。国大,家忙,难得糊涂。”

“陛下明鉴。”谢迁再道。

“那么咱们来说说下一个事。”朱厚照对兴王朱厚熜点头。

朱厚熜转身,不一会儿带来一个辅国中尉打扮的少年,有点手足无措:“这是朕的一个小叔叔,叫做祐栿,他缺个教师,不知道哪位先生有空。”

众人一愣,这都辅国中尉了,得多偏的小叔叔,朱厚照怎么会选择给他教导?

难道是有什么能耐不成?

三个大佬目光在朱祐栿身上巡弋,殊不知这小子是宁王那未死的娃儿,叫做朱拱栿的小子。

虽然手足无措,但这个孩子看着谢迁的眼中,充满的怨愤,毕竟当着人家孩子面说爹混账,不抽你就不错了。

“陛下若是不弃,拜臣门下吧。”杨一清站出来,“若是学兵事,臣还是有点心得的。”

“也是,阿栿,你爹将你交给朕教导,虽然朕得喊你一声叔叔,不过你毕竟年幼,未来大明需要有宗亲镇守一方,你能当得起光耀门楣的重任吗?”

“臣一定可以。”朱拱栿难得露出坚毅。

“那成,就拜在杨师傅门下,好生修习。”朱厚照应下,王守仁从不远处送来拜师礼,可见朱厚照对这个孩子的看重。

杨一清就在朱厚照注视之下,收了朱祐栿(朱拱栿)做了入门弟子。

“陛下此来,只怕不全是为了安排宗子拜师吧?”谢迁带着警惕和疑惑问。

“谢师傅,你也犯不着这么警惕朕吧?”朱厚照闻言头也不回淡淡道,“今儿个来,确实不止这一件事,但也是干系江南臣工身家性命。”

“所谓何事?”谢迁再问。

朱厚照呵呵道:“一群不知死活的商人、官员,私印宝钞,极大扰乱市场,并且导致了期货市场暴涨,还造成了朝廷几万万白银的损失,朕现在很生气,所以来找三位师傅说说心里话,省得憋在心里憋坏了人。”

三人古怪的看着朱厚照。

“行了,语休絮烦,朕就说简单的。私印,将从明日开始,变成诛九族的重罪,上至王公,下至百姓,一视同仁。谁敢印,免死铁券都保不住他性命,朕说到做到。浙江即将迎来一场血洗,基本上八成地主都得完蛋,所以谢师傅估计也得受到牵连。若是大义灭亲,从轻发落,怎么选,谢师傅应该清楚。”

“……”

第223章 传统和乡试

“陛下,您这般志得意满,或许会有反效果。”

在从芙蓉园出来之后,王守仁看着朱厚照哼着小曲儿离开,不由得提醒道。

“无所谓,朕会出手。”朱厚照捏了捏拳头,“他们这群文官,从来不会同仇敌忾,但倘若同仇敌忾,必然会重新聚拢出那群人,潜藏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家伙们。”

“臣不明白。”

“就是一个假想敌。”朱厚照笑着对王守仁说,“如果朕下令灭儒为法,他们就会出现。”

“儒……弟子明白了。”王守仁恍然。

原来朱厚照指的“那群人”。

就是大明上下,所有对儒家思维认可的“天下人”。

他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有人动了最后的传统,他们就会出现,用你无法想象的能量掀翻你。

这就是朱厚照在警惕的存在,朱厚照做事,一直都是有迹可循,所以“那群人”才会觉得朱厚照一直在按照“儒”的方式处理问题,只是高明了点,但实际上朱厚照再挖的是“儒”的根基,或者说披着“儒”的农耕生产关系的根基。

王守仁恍然之后,皱眉起来:“难道陛下打算动那群人?”

“得动,因为我们得进行工业化,才能通过提升生产力,来解决问题。”

“工业化?”王守仁疑惑。

“一种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王守仁思考了一下,震恐的看着朱厚照背影。

“知道了也不要说。”朱厚照转身竖起一根手指,搭在嘴上,“老师来教你一堂社会实践课,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大明践行的是两千年的农耕体制,想要扭转这个思维很难,所以要进行温水煮青蛙。”

“这就是为什么朕要将江南摁死的原因。”

“江南是最有资格产生新思维萌芽的土地,但不符合皇权需求,所以,朕只能选择第二条路走。”

“第二条路?”

“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不过肯定能改变现在的模样。做就完了。”

朱厚照哈哈一笑,朝前走,然后上了已经坐着朱厚熜的马车出发。

王守仁沉默看着皇帝背影,下意识的追上去。

他有一肚子的疑惑。

不知道能不能有解答。

大明正德十六年,八月三十日,秋闱。

秀才们入院。

他们刚刚坐定,就看到了题目。

“致中和。”

“……”

所有考生看到这三个字,脑袋嗡嗡的。

朱厚照出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没头没尾,不上不下的!

光是切入“致、中和”,“致中、和”这两个点,就能写一堆的文章。

不仅是考生,就连主考官看得都一阵头疼。

虽然大明八股科举取士一百多年了,考题早就变得乱七八糟,但从未见过这么掐头去尾的题目。

致中和,这不就是《中庸》里面的内容吗?

前后文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只是朱厚照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选了这一点来让五省联考。

主考官只能看向边上的内阁五辅臣。

他们早早就来了,然后看着题目,思考了一阵。

首节 上一节 186/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挟持李二,震惊天下!

下一篇: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