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 第139节

这是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数据受到部曲、军户或是战乱等因素使得有隐瞒或不列入统计。

萧玄琢磨着,哪怕是在一统天下后的西晋,真实的人口数据,一定是两千多万。

若是按照这种比例,萧玄能动辄多少兵马?

这就不得不提到,多少人养一个士兵了。

北宋人口接近一亿二千万养一百二十六万军队就冗兵,三国蜀汉九十四万人口养十几万军队却没问题。

为什么?

因为养真正的职业军人,压力是极大的。

蜀汉十个人口养一个士兵,明显不靠谱。

毕竟国家的人口可不止是养兵,还要养官。

在萧玄看来,总的来说,三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最为合理。

二十个百姓养一个士兵,不是不行。

所以,用三十个人口养一个士兵的做法,萧玄现在能养得起五十多万的军队(常备军)!

必要时刻,萧玄甚至是能拉得起一支百万大军。

这个时候扩军,对于萧玄而言,势在必行。

“诸位,我打算进行一轮新的扩军。”

萧玄缓声道:“精兵简政之后,朝廷的军队,常备军应有五十万。”

“嘶!”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扩军五十万?

萧玄是真的敢想!

不过,众人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三十几个人口养一个士兵,这是极为“富裕”的了。

算不上穷兵黩武。

在这个时代,常备军,也就是职业军人,分为郡兵和野战军。

郡兵是负责守备各个地方的军队,野战军则是充满机动性,随时都可能跟着萧玄出征的军队。

“黄忠、马腾。”

“属下在!”

“你二人负责招募新兵,裁撤老弱,并厉兵秣马之事。”

萧玄正色道:“对缺胳膊断腿,或者是瞎了眼睛,有伤残的士卒,可予以从重抚恤,让他们退伍返乡。”

“新兵的人选,不再局限于军屯士卒,而是要在朝廷治下的五州一部招募,必须年轻力壮,优胜劣汰。”

“年龄限制,凡年十六以上,三十以下,经过选拔后,皆可入伍。”

“诺!”

黄忠和马腾立即答应下来。

在萧玄的麾下,想当兵吃粮,不是没有条件限制。

萧玄走的,一贯是精兵路线,绝不会滥竽充数。

萧玄是要宁缺毋滥!

“王猛。”

“属下在!”

“你负责裁汰军中的落后残破武器,汰旧换新,另外,马匹也一样,受过伤或脚力不行的马匹,裁撤下去。缺少战马的话,可从并州、凉州调拨过来!”

“诺!”

王猛当即领命。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武器和马匹,萧玄一样是要进行汰旧换新的。

现在国库充裕,还经得起萧玄的折腾。

第131章 皇位继承人选

五十万的常备军,对于萧玄而言,是大有用处的。

兖州五万,豫州两万,雍州一万,并州三万,凉州三万,五个州加起来的郡兵总数,是为十四万。

司隶之地的驻军最多,但是在萧玄出征的时候,留守洛阳八关的郡兵、禁军,总数只是二万。

因为作为萧玄治下的腹地,有着兖州、豫州作为缓冲地区,司隶相对来说很是安全。

这样一来,萧玄治下的野战军步骑是多少?

整整三十四万!

当然,萧玄不可能真的动辄那么多野战军出去的。

因为有的时候边境告急,就不得不从司隶派遣一些兵马去增援。

值得一提的是,萧玄治下的军屯士兵,已经超过百万人,随时都可以武装起来,投入到战场上。

只是,军屯士兵的作用,在更多的时候会作为保证大军后勤补给的运粮队伍使用。

“刘基。”

“属下在!”

被点到名字的刘伯温,立即站了出来。

“你代我出使一趟徐州,向陶谦宣读朝廷的旨意,册封徐州的典农校尉陈登为广陵郡太守,不得有误。”

“诺!”

对于这个事情,萧玄是跟刘伯温商量过的。

陈登有大才,而且已经打算联合徐州当地的士族,迎接萧玄入主徐州。

只是,萧玄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战线拉得那么长,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可能还有疲于奔命的危险。

所以萧玄婉拒了陈珪、陈登父子的建议。

不过,这并不代表,萧玄就对徐州没有觊觎之心。

陈登对于萧玄,究竟有多少的好感,萧玄不知道。

只是萧玄打算在陶谦的地盘上,安插一颗钉子。

广陵郡,作为徐州南部与扬州的交界之处,地理位置也很是重要。

陶谦是一个守成之主,只想着保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那里称王称霸。

他敢于违抗萧玄的命令吗?

形势比人强!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么干的,陶谦也不敢反对。

更何况是此时的萧玄?

让陈登出任广陵郡太守,为徐州看家护院,陶谦还应该感谢萧玄!

“陈宫。”

“属下在!”

“你负责为我出使一趟汉中,以朝廷的名义,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中郡太守,让他归顺朝廷,勿要助纣为虐!”

顿了一下,萧玄又道:“另外,再给刘焉带去我的一封亲笔信。劝说刘焉入朝为官,出任司徒!”

“诺!”

陈宫当即答应下来。

他的任务是这样,能不能圆满完成,就不得而知了。

荀攸颇为疑惑的询问道:“主公,这刘焉且不说,张鲁能主动归降朝廷吗?”

“人心隔肚皮,难说。”

萧玄轻笑一声道:“不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很好吗?”

“若张鲁能主动归降,我未必不可上表天子,给张鲁封一个万户侯,以客礼相待。”

闻言,众人这才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刘焉的话,估计是不可能投降的,极有可能会负隅顽抗,在益州跟朝廷的大军斡旋。

张鲁则是不一样。

……………………………………

首节 上一节 139/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