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第72节

听到这里,杨广已经看出来了,虽然宇文化及说得神神叨叨,却不是真的无计可施。

果然,当杨广目光看来,宇文化及笑道:

“是以微臣觉得,朝廷可以用其他手段,对南阳加以限制。”

“快说来听听。”杨广迫不及待。

宇文化及终于合盘托出:

“臣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南北陆路被南阳卡住,咱们何不开通一条运河?”

等宇文化及说完,杨广颔首道:

“你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意思,那你再说说,这运河要在何处修建?”

对此,宇文化及早有福高,答道:

“臣以为,可以从涿郡起始,再到洛阳为中点,终点及余杭之地。只要修通了这条运河,对于我大隋来说,必定好处无穷,万代昌盛。

到时候,不管是漕运还是商贸,甚至是调兵遣将,都能通过这条运河,不再受南阳限制。”

等宇文化及说完后,杨广面露思索之色,却没有直接给出肯定的答复。他能够感觉到,如果挖通运河,肯定是一项大工程。

而宇文化及,作为杨广手下亲信,他当然明白杨广的心思,继续说道:

“运河直通南北,对于大隋江山稳固,有着莫大影响,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如果将这运河修筑好,陛下可乘坐龙舟,一路到余杭江南。臣听闻,江南美人众多,吴语娇媚,柔情万种。

到时候,天下绝色,都在陛下指掌之间。”

这时,杨广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他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道:

“宇文化及,你说的没错。”

身为大隋皇帝的杨广,他平生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让大隋繁荣昌盛,千秋万代。

另一个,就是阅遍天下美人了。

在此之前,杨广着急篡位登基,就是被杨坚发现他与后宫嫔妃私通。

否则的话,杨广按部就班等下去,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了。毕竟当初的杨坚,已经是强弩之末,活不了多久了。

而今,挖通运河好处这么多,彻底激发了杨广的兴趣。他知道,如果他真能将这件事做成,名留青史是肯定的。

虽然杨广有私心,但运河挖通之后,对大隋也有数之不尽的好处。

只见杨广目光灼灼,他盯着宇文化及道:

“宇文化及,你的图谋不无道理,但朝堂群臣却未必会同意此事。还有,如果真能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你觉得该让何人主持好?”

宇文化及毫不犹豫,郑重其事道:

“陛下此言差矣,您可是大隋至尊,天下之事都决于陛下,那些臣子只能听从陛下的安排,何必顾虑这件事情?

至于此事,应该交由何人处置,臣觉得可让麻叔谋为开河总管。

麻叔谋对陛下忠心耿耿,深明陛下心意,让他主持开河最为合适。”

杨广所言,表明了他对朝堂群臣的担心。

而麻叔谋作为杨广亲信,不管他能力如何,都是执行此事最合适的人选。

等宇文化及说完后,杨广轻轻点头。

虽然麻叔谋对其他人不是好人,但对于杨广来说,他只需要听话,就足够了。

第82章 挂锤庄

当麻叔谋来到大殿时,心中还有几分慌张。

因为从南阳归来后,他好似被杨广忽视。虽然之前诬告韩擒虎之事,还没有东窗事发,也让麻叔谋觉得忧心忡忡。

在大殿中,仅有杨广和宇文化及在。

麻叔谋恭敬行礼:

“末将麻叔谋,拜见陛下!”

杨广看着麻叔谋,和宇文成都一样,麻叔谋跟着他也很多年了。虽然实力不如宇文成都,但办事水平,却颇得他的心意。

只要是杨广交给他的事,麻叔谋不择手段,也会倾尽全力将之完成。

这是杨广最欣赏他的地方。

因为在杨广看来,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过程如何,并不在他考虑范畴。

很快,杨广便是开口说道:

“麻叔谋,你可知朕找你过来,是所为何事?”

听得杨广之言,麻叔谋表情一僵,身后冷汗已经冒出来了,硬着头皮道:

“启禀陛下,末将不知。”

看到麻叔谋惊慌的模样,杨广一阵好笑,实际上麻叔谋平日所为,他全都了然于心,却从来没有问责追究过。

对于杨广来说,麻叔谋这种人才是最好掌控的。

至此,杨广没有继续戏耍麻叔谋,而是说道:

“行了,朕找你过来,是有一件要事交给你,此事关系重大,你可愿意去做?”

哪怕杨广没有说清楚,到底要麻叔谋做什么,但求生欲旺盛的麻叔谋,没有半点犹豫,他神色坚定,郑重其事道:

“末将愿意。”

得到肯定答复,杨广哑然失笑:

“好,那朕就和你好好说说吧,朕打算开凿一条运河,从涿郡开始……”

翌日朝堂。

当着群臣的面,宇文化及提出开河之事。

这个建议,自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对,理由便是劳民伤财,滥用民力。

且不说杨广早就和宇文化及商量好了,就算没有商量妥当,这些理由也无法说服杨广。

杨广自幼出生功臣家庭,等杨坚登基称帝后,一跃成为皇室贵胄。所以,从来衣食无忧,生活安逸的杨广,完全体会不到民间疾苦。

在杨广眼中,大隋五千万人口,只是一个数字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最终,杨广力排众议,将开掘运河之事确定下来,同时任命麻叔谋为开河总管。

群臣见无法劝阻杨广,也只好作罢。

——

雄天和姜松一起上路了。

二人策马而行,从南阳往北而去。

如今的大隋,整体还是很平稳的。毕竟杨广刚刚登基,没来得及大显身手。

而杨坚治理下的大隋,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没到民怨沸腾,不可收拾的地步。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雄天对姜松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姜松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张冷脸,实际上却是外冷内热的性格。

自从二人离开南阳后,姜松对雄天多有照顾。一方面是雄阔海的嘱托,另一方面,则是姜松更加年长,自然要照顾相对年幼的雄天。

虽然最开始的时候,姜松打算一个人去北平府,寻找困惑自己许久的答案。

但现在,有雄天相伴而行,也不是什么坏事,无聊时还能说几句话。

二人一路向北,雄天也没有询问姜松目的何在,他们要到哪里去。

毕竟这个问题,雄天早就有所猜测。

以姜松的性格,却大老远跑去北方,多半是要找自己那便宜老爹,质问他为何抛妻弃子。

在这件事上,雄天自然是支持姜松的。

不管罗艺有万千理由,这件事情,确实做得不地道。

当初罗艺入赘姜家,习得姜家枪法,后面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可以说,正因为入赘姜家,才有后面崛起的罗艺。

然而,在罗艺成功后,却对原配不闻不问,待在北平府怡然自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妥妥的负心汉一枚。

又是数日赶路。

此刻雄天和姜松,已经来到东郡境内。

他们没有着急赶路,如果真的快马加鞭,以他们坐骑的脚力,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到北平府了,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虽然姜松要比雄天年长许多,实际上,姜松也很少出远门。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见识一些风土人情,也不是什么坏事。

反正罗艺就在北平府,也不会飞了。

当他们靠近韦城附近,发现在城外的一处庄园,竟然显得格外热闹。

二人也是凑上前去。

这庄园聚集了很多人,看样子,其中不少也和雄天二人一样,都是吃瓜群众。

雄天不由得有些好奇,走上前去询问:

首节 上一节 72/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一谋士,能有什么坏心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