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29节

韩爌轻叹一声,眉宇间生出了忧色,他怎么会忘记这些呢,可当前这样一种朝局,尤其是锦衣卫张布的罪名,都得到天子的批注,且天子还是那般强势的态度,这叫他这个内阁首辅,真的不知该怎样去做了。

“起东兄,就先这样吧。”韩爌沉吟片刻,摆手说道:“本辅现在真是猜不透天子,这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

先前天子前来文华殿理政,狠斥了汝立兄一通,对我内阁所做之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现在袁案一事,我内阁已不……”

“哼!内阁不能管,我都察院不能不管!”

刘宗周一甩袍袖,沉声道:“本官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法纪被厂卫肆意践踏,此事绝不能这般下去,不然我大明朝纲必乱!!”

第209章 议政之风

读书人出身的文官群体,绝大多数都喜欢犯一个毛病,便是一味地喜好去拿,他们恪守的那套礼仪、圣贤之道,去约束、规劝帝王。

不可否认的一点,以儒家为主的那套思想,的确是最佳的王朝统治工具,可那也仅仅只是工具,执掌此物的应该,也只能是高高在上的天子。

但是总有那么一批文官,想以此来约束住天子,这便有悖天子之尊的跟脚了,君权与臣权的争斗,就必然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陛下…此为从遗孤之中,所遴选出的第一批名单,共计有七百一十八人。”曹化雨双手捧着一份奏疏,恭敬的向崇祯皇帝汇报道。

“等后续遗孤抵达京畿一带,臣还会着手展开第二批、第三批遴选,眼下这些通过遴选的遗孤,尚无可安置的地方。”

“就近安排到京城一带的皇庄,此事司礼监会办好。”

崇祯皇帝接过这份奏疏,随手翻看起来,对曹化雨说道:“你所经手培养的遗孤,是专门给锦衣卫培育的后备力量。

期间不管是缺什么,还是需要什么人手,皆可找司礼监着办。

等朕这段时间忙完手头政务,会特意去该地视察,见见这些遗孤,他们的父辈,为我大明社稷尽忠职守,战死在了沙场上。

所以绝不可有任何苛待,敢叫朕知晓有此等事情,不管涉及到谁,朕绝不会轻饶!”

“喏!”

供养战死将士的遗孤,是崇祯皇帝想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出大明的羽林军,从小接受军事训练,并传授课业,等他们长大成人,便是大明军队的骨干力量,对自己是绝对的忠诚。

而从现有的遗孤中,特别遴选出一批遗孤,是给锦衣卫培养后备力量,好叫锦衣卫能成为真正的国之利刃。

骆养性也好,曹化雨也罢,亦或者李若链、吴孟明之流,充其量就是旧派锦衣卫,现阶段用着顺手就行。

但是之后的锦衣卫,必须稳步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迈进,这样才能扛起大旗,从小培养的锦衣卫,才能担负起这样的期许。

崇祯皇帝放下手里的奏疏,抽出一份文书,看向曹化雨说道:“这是朕构思的锦衣卫培养计划。

你根据朕所拟定的这些领域,聚拢相应的人才,编撰出相应的学科书籍,以培养这些锦衣卫的苗子。

你可以先看看,有任何不懂的地方,皆可问朕。”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一旁的韩赞周,忙恭敬的接过文书,随后踱步向曹化雨走去,将手里的文书地上。

既然锦衣卫要成为国之利刃,那内部就要下辖各个分属机构,以此协同配合,达到崇祯皇帝相应的标准,诸如情报、反侦察、暗杀、预审等等机构,想要开设起来,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

依着现阶段的锦衣卫,还达不到这种标准,好在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等到他想要的锦衣卫出现。

曹化雨翻看着手里的文书,双眸微张,脸上流露出的表情有些惊异,这份内容详细的文书,叫他感到震惊与不可思议。

倘若真的能按照这一标准,来培养现有遴选的这批遗孤,那等他们招募进锦衣卫,将会是何其强大的存在。

“陛下,臣没有疑惑。”收敛心神的曹化雨,拱手作揖道:“这份文书所写很详细,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崇祯皇帝颇为赞许的点头道:“嗯,那你先下去吧。”

身为大明的天子,崇祯皇帝的心里,最喜欢的就是像曹化雨这样,肯做事,又懂得如何开展工作的人。

倘若大明能多一些像这样的人才,那又何以至此会遭遇这样的处境,他又怎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境遇?

“陛下,骆养性求见。”

曹化雨前脚刚离开没多久,骆养性后脚就赶来了,听闻韩赞周所禀,崇祯皇帝陷入到沉思中。

是袁崇焕又折腾事情了?

还是朝中文官折腾事了?

“宣吧。”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在袁案不落下帷幕前,类似这种断续过来汇报,是不会结束的,毕竟袁崇焕一人,背后牵扯到的官员不少。

之所以不快刀斩乱麻的处置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用此案,来转移多数文官的注意,好叫他想谋划的事情,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陛下…当前京城之中,有不少读书人议论袁案,且还有一些清流参与其中。”骆养性在行礼后,向崇祯皇帝表明此来目的:“据锦衣卫所查,这些人的背后,牵扯到朝中一些官员。”

到底还是来了。

大明政坛最常规的一种操作。

舆情导向。

“袁崇焕怎么样了?”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骆养性说道:“有没有再寻死腻活了?”

“没有。”

骆养性拱手道:“袁崇焕这几日,都很安静,送吃的就吃,送喝的就喝,整个人很是平静。”

这是彻底放开了啊。

崇祯皇帝嘴角微扬,放下手中的茶盏,说道:“既如此,那就拉出来游街吧,想通过控制舆情导向,来逼迫朕就范,真真是叫人觉得可笑。

把先前张布到午门的大字报,着人背熟,先每天游街一次,要是这帮清流文人,还不依不饶的话,那就增加游街次数。

另外朕叫你聚拢的说书人,叫他们根据所张布的大字报,给朕编撰成一个个小故事,派到街边免费说书。

袁崇焕不是想要名望吗?

好啊!

这次朕叫他出个大名,叫他先在京城出名,再到整个大明出名,文官靠吹捧养望,朕就给他提提名望!”

“臣领旨!”

骆养性心思杂乱,忙拱手应道,他没有想到当今天子,竟会想出这样的手段,来应对清流文人,所操控的舆情导向。

“记住,说书人所做之事,跟你们锦衣卫无关。”崇祯皇帝特别强调道:“具体怎么去做,不用朕教你吧?”

“臣明白!”

大明的多数文官,包括清流、读书人在内,对于自身名望的看重,甚至要高过自身的性命,倘若有机会彰显名望,以规劝天子,获得青史留名的机会,那一个个就像是疯了一般,前仆后继的冲上去。

崇祯皇帝知道这帮人,一个个心里是怎么想的,想以此来博取名望,好叫自己所在宗族传承增威,他是绝不会再给这样的机会了。

争夺大明的舆论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后续做的事情越多,那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越多,真要遇到颠倒黑白的主,想刻意抹黑自己的话,那对自身威仪来讲,绝对是不小的影响。

第210章 游街示众

“指挥使,您真要这般做吗?”

吴孟明紧跟着骆养性,走在这阴暗、潮湿的廊道,皱眉说道:“眼下这袁崇焕一案,虽是我锦衣卫督办。

但在朝中掀起怎样的风波,您心里要比谁都清楚,袁崇焕是阶下囚不假…可毕竟身份不同啊,这拉到京城各坊游街,未免……”

“未免什么?!”

阴沉着脸向前走的骆养性,停下脚步,冷冷的看向吴孟明反问道:“你是想违抗旨意不成?”

“不!”

吴孟明脸色大变,忙伸手解释道:“下官从没此意,只是现在京城的清流,还有读书人都议论起此事,若……”

“难道陛下会想不到这些吗?”

骆养性垂着的手紧握着,冷冷道:“想想你这锦衣卫指挥佥事,是怎么当上的,别怪本官没提醒你。

要是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别说是你,就连本官在内,这锦衣卫上下,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是!”

吴孟明忙抱拳应道,此时此刻,他才算真正明白,自家指挥使做这等事情,是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将袁崇焕押出诏狱游街,若是有别的可能,骆养性绝不会这般做,但当前这样的朝局,他除了按旨办事,还有别的选择吗?

不知不觉间,在崇祯皇帝的谋划下,骆养性跟大明文官群体,已成为敌对般的存在,仅仅是张布的大字报,凡是掌握些实权的官员,都知那是骆养性亲笔所书。

崇祯皇帝就是用这样一种阳谋,叫骆养性明确知道,自己在一步步抽掉他的退路,且在锦衣卫这边,也有他安插的信任者,若是骆养性不好好当差的话,那这锦衣卫指挥使就当到头了。

一个李若链,一个曹化雨,且都在锦衣卫内身兼要职,倘若骆养性有政治嗅觉,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崇祯皇帝凯旋归朝,所做出的种种谋划,还有所达成的那些政治目的,叫骆养性在很多时候,都忘却崇祯皇帝才年仅二十岁。

“拜见指挥使!”

“拜见指挥佥事!”

负责看押袁崇焕的锦衣卫,见骆养性、吴孟明结伴而来,忙快步跑上前,恭敬的抱拳行礼道。

垂手而立的骆养性,那双虎目,死死盯着牢房内,神情略显呆滞的袁崇焕,眉头微蹙了起来。

跟刚关进锦衣卫诏狱有所不同,那时的袁崇焕满是愤慨,动不动就喊冤叫屈,要不然就是绝食。

可在被按照天子所下旨意,将袁崇焕关进特制的牢房,用封闭、没有光亮的环境,不叫袁崇焕睡觉,不断说着袁崇焕所做之事,短短数天时间,袁崇焕的心神就崩溃了。

“打开牢门。”

“喏!”

空旷的牢房内,响起铁链发出的‘哗啦~哗啦~’声,盘膝而坐的袁崇焕,有了一丝神情变化。

首节 上一节 129/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