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48节

先前刘懋这个打嘴炮的家伙,起了一个很坏的头,把大明的驿传体系,给折腾的七零八散,尤其是毗邻京畿的北方各省,为赢得自己的信任,更是悉数被裁撤掉了,南方因相隔较远,推动的程度不定。

现在叫李邦华接手驿传改制,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被折腾的驿传烂摊子,那情况就会好很多。

“陛下…将大明在各地的驿传,从承宣布政使司彻底独立起来,并创设各级驿传局,这压力岂不都转到兵部了?”

李邦华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并非是臣有意推脱,只是臣有些不明白,将驿传局独立起来,这自负盈亏该如何操办。

所谓‘邮票’一说,具体是用来做些什么的?

还有真要叫驿传之事,从地方独立起来,那所设各级驿传局品级怎么定?”

跟崇祯皇帝心里所想不同,李邦华并没直接反对此事,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毕竟这跟大明先前的驿传体系,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若是自己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跟李邦华进行解惑,真正推动大明驿传体系,朝独立运营的方向走,那要不了几年,驿传领域非但可以摆脱亏空,甚至还能赚取相应的银子。

第243章 定点试验

“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兵部下设的车驾清吏司,本就掌着大明马政及驿传等事务,若真想解决大明驿传的困局,还需车驾清吏司主抓才行。

经过这次刘懋所做之事,朕想明白了一点,简单粗暴的裁撤驿站,或按照原有轨迹继续行事,都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李卿也清楚我大明治下地形复杂,水陆环境不一,这导致各地需开设众多的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不过车驾清吏司这边,虽说主管大明驿传事务,但是涉及到地方驿传的发展,却又靠地方官府来解决。

只是恰恰因为这一点,才导致我大明驿传一直存在职权混淆,最终造成较大亏空。

增设驿传局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让大明的驿传体系,能形成上通下达的体制,不再受地方官府的影响。”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想要去传递信息,传输政令、军务等,就必须借助驿传体系,然而大明的驿传体系,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

没有省一级的主管机构。

车驾清吏司是掌大明驿传的中央机构,可是在很多时候,却不能直接管到地方驿传,毕竟缺少沟通媒介。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明驿传体系发展的好与坏,受地方官府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那些有油水的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多数都被地方父母官,或者地方官府的官吏拿下。

看着陷入沉思的李邦华,崇祯皇帝接着说道:“增设驿传局,是唯一能解决大明驿传困局的办法。

兵部下达相应的公文,将各地的驿传体系,按照府、州、县的层级,建立起对应的驿传局。

与此同时,在各地承宣布政使司这边,建立起地方最高级别的驿传局,他们不归地方官府管辖,将真正直归车驾清吏司管辖。

李卿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这一体制明确下来,并筛选出相应的官吏,到地方最高一级驿传局,积极打开局面。”

天子所谋甚大啊。

这样一来的话,若真能明确这项事宜,那地方上的各级官府,就要松开先前所把持的利益啊。

李邦华沉浮官场这么多年,对大明现存的一些弊政,那心里还是很清楚的,造成大明驿传亏空的根本,说到底从不是所养的底层驿卒过多,实则是不少好的地方,都被各地官府的官吏把持着所致。

“陛下…若真要这样做的话,那各地驿传局的官职、品阶,又该定在什么标准下?”李邦华眉头微蹙,对崇祯皇帝说道:“还有驿传局脱离于地方官府,先前就存在不小的亏空,想打开局面的话,这自负盈亏会给……”

李邦华不是想推脱什么,才向崇祯皇帝讲这些的,实则是增设驿传局一事,牵扯到的层面太多。

站在中央朝廷的角度,要推动某项政策时,必须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不然是会出现大问题的。

“这个标准怎么定,由兵部具体研讨,拿出相应章程后,向朕呈递奏疏就行。”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随后说道:“亏空这个问题,朕想过了,李卿看来还是没有领悟到自负盈亏,与发售邮票的必然联系。”

让小农经济下的人,去联想工业经济下的事情,那的确很难产生相应共鸣,毕竟他们所想的事情,都是满足自给自足即可。

但是对崇祯皇帝来说,这就是巨大浪费啊。

谁规定说了,大明所设的驿传体系,只能大明官府来用,民间的各阶级群体,就不能搭个顺风车呢?

“李卿,你在好好看一看,手里拿的那份文书。”

崇祯皇帝指向李邦华所拿文书,耐心的解释道:“发售邮票的权力,各地府州县各级驿传局都有,是面向民间进行售卖的,不同的邮票,售价不同。

但是印制邮票的权力,唯有省一级驿传局才有,这是扭转亏空,实现自负盈亏的关键所在。

改制增设的驿传局,除了承接官方的公函、军务等,要积极的开辟民间业务,不管是邮寄信件方面,还是邮寄货物方面,都要有所涉足。”

李邦华眉头微蹙起来,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对这样的事情,他还是有着不少的疑惑的。

“朕举个实际的例子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从北直隶这边,要邮递到南直隶那边,一封信或一份东西,需要当事人,亲自派人或委托旁人,千里迢迢的送过去。

这期间需要耗费多少钱财?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这都是没有定数的吧?

那么如果说我大明增设的各级驿传局,能全面接管这一块的民间邮递业务,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邮递银子,承接这封信或者这份东西。

那不仅是当事人可以放心,且驿传局这边也能赚取相应的银子,以此稳定驿传体系,自负盈亏的标准,不就定下来了吗?”

李邦华眼前一亮,被崇祯皇帝这么一解释,他算想通这其中所存联系,毕竟在此之前,大明并没有这样的涉足。

“陛下,若此事真的能做好,那将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啊。”

李邦华情绪有些激动,讲出自己的看法:“从地方独立起来的各级驿传局,被车驾清吏司直管,不但各地实际情况,能被朝廷掌握着,且靠着发售邮票,积极开展民间邮递业务,的确能解决……”

“李卿,你先不必这般激动。”

崇祯皇帝摆手道:“这件事情就算是要做,也要逐步的去变,毕竟朝廷这边,先前没有这方面的涉足。

朕的意思,是李卿主抓驿传改制,让车驾清吏司这边具体操办,先在这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还有辽东之地,试行这一策略,创设起各级驿传局,看看具体运转期间,会存在那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进行解决。

等车驾清吏司这边,积攒相应的经验后,再逐步的推广开来,这样纵使是遇到问题,朝廷也能从容应对。”

就现阶段上下摆烂的大明,崇祯皇帝没想过自己所谋划的事情,能一步到位,达到预定的成效。

但是通过逐步试行的方式,一点点的解决问题,并在较长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成效,崇祯皇帝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吏治腐败下的大明,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与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倒不如先锁定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折腾,总结经验,这样纵使是发生什么事情,崇祯皇帝也能占据主动权。

第244章 涌动之舆情

治理一个国家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罢,最终的形式,都是人和事的碰撞,在规定的框架内,行默许的规则,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这中间必然会牵扯到利益、理念、情感等等。

如此便强调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必要性。

倘若在任何情况下,都处在一个动荡局面下,那就不会有人去想着做事,而是考虑如何规避风险,跳出这个满是威胁的圈子。

作为大明的天子,至高无上的存在,崇祯皇帝的确拥有诸多特权,但是这绝不代表他就能随心所欲。

制衡朝堂,杀人,打压守旧派势力等等,这些都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陛下…顺天府衙那边,是否做的过于激进了些?”顶着巨大压力的毕自严,终究来到崇祯皇帝这里,讲出自己的想法。

“现在不少的大臣,对孙府尹所做之事,都生出很多不满,虽说崇文门税关一事,关系到国朝税收,但……”

“毕卿,你这是打退堂鼓了吗?”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着不请自来的毕自严,面露笑意道:“是不是有些人,都找到毕卿这边了?”

人不管处在怎样的位置,拥有多大的权力,但终究不是生活在真空下,在这复杂的人世间,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作为东林党的一员,毕自严现在被崇祯皇帝重用,主管户部事,但是吧,有些时候他也不能做到不管不顾。

“陛下,臣绝没有打退堂鼓。”

毕自严眉头微蹙,开口解释道:“只是孙府尹在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不利于京畿安定的。

现在顺天府大牢那边,抓了不少的商贾,虽说京城这边,出现了一个不以谋利为主的便民铺,可是京畿一带,粮价、盐价等都处在不稳定的趋势下。

若是……”

毕自严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是知情的,作为权贵、官绅明面上的白手套,那些被抓的商贾,涉足的可不单是京城这一地市场。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能被当做白手套的,又有哪个是善茬呢?

大明治下的各行各业,所衍生出的那些利益,早就被各个势力群体把持着,成为他们的既得利益。

又有谁能够料想到,大明在茶税这一块,一些茶业繁荣发达的地方,所能征收到的茶税,仅仅只有可笑的不足百两!?

大明财政收入的崩坏,不是没有原因的。

“毕卿,你先看看这份奏疏吧。”

崇祯皇帝没有生气,拿出一份锦衣卫经查的文书,递到毕自严面前,说道:“对毕卿,朕是相信的,也是信任的。

所以朕不希望,毕卿所看到的这些,在外朝流传出去,那样,国朝有关税收整改之事,包括很多事情,都没法做下去了。”

作为崇祯皇帝钦定的大明财相,尽管毕自严出身东林党,但是对这类务实、有能力的官员,崇祯皇帝还是会重用的。

对事不对人,东林党也好,阉党也罢,能帮着分忧的官员,那就是好官员,反之就坚决的打压扼杀。

“这……”

看过手里奏疏所书内容,毕自严面露惊色,难以置信的看向崇祯皇帝,他没有想到一个抗税行动,背后竟牵扯到这么多。

“不敢相信是吧?”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毕自严走来,微微一笑道:“说实话,朕没命锦衣卫细查这些之前,也不相信。

但是吧,这些都是实况,甚至被抓的那些商贾,有不少都是表面光鲜,背地里干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

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践踏法纪……

首节 上一节 148/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