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84节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说道:“今日朕特召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想跟诸卿商讨,事关辽东。”

“……”

韩爌、王洽他们,听闻此言,露出各异的神情,心里都在揣摩,天子所讲之言,具体涉及到何事。

毕竟在此之前,天子就曾言明,涉及平叛事,日后归军机处总揽,何时大明境内没了叛乱,那再议军机处裁撤一事。

“现在孙卿出镇辽东,卢卿出任蓟辽总督,袁卿就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出任登莱巡抚。”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围绕辽东的布局,算是明确下来了,不过这天津一地,朕觉得还有些问题。

天津是北直隶的通衢之地,乃漕运的重要所在,是稳定北直隶安定的重要一环。

可与此同时呢,天津也是国朝平叛建虏的重要一环,必要时,天津三卫的兵马,需乘船渡海,赶赴辽前驰援。

但是朕看了近些年的奏疏,还有天津的种种表现,发现国朝对天津的定位,存在本末倒置的情况。

职权混乱,重一头轻一头,甚至一些突发情况下,还存在着不知该要听谁的情况,这很是不好。”

韩爌、王洽这些内阁、军机处大臣,相互间看了一眼,他们算是听明白了,天子这是打算对天津下手。

可具体如何下手,他们却不清楚。

是要更换天津巡抚?

还是更替天津总兵官?

亦或变动天津兵备道?

至于常设的天津三卫,根本就没再他们考虑的范畴内。

“朕就明说吧。”

见众人露出各异的神情,却无一人开口,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韩爌他们走去,神情正色道:“天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所在,协助辽前平叛事,很重要,但是抓好地方的治理,同样也很重要。

尤其是天津是漕运的重要所在。

倘若漕运出现问题,那影响到的就是整个北直隶,甚至间接还会影响到辽前那边。

这对于国朝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朕打算在天津那边,行撤卫设州事,立天津直隶州,除天津三卫外,将武清县至南皮县诸县,悉数划到天津直隶州治下。

同时裁撤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天津兵备道。

常设天津将军一职,专司军事,诸卿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陛下不可啊!”

成基命听闻此言,上前拱手道:“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这在我朝皆无先例可言。

若是真这样做的话,不知天津三卫,会闹出怎样的动静,倘若发生营啸,最终演变成兵变的话,那对漕运和平辽事,都可谓是不小的影响。

再者说,天津巡抚……”

“成卿,你难道就不能换些新颖的说辞吗?”

崇祯皇帝打断道:“朕就是考虑到漕运和平辽事,才会做这样的决断,看看现在的天津,都成什么样子了。

地方上没有出彩之处,卫所和军队可以说不堪重用!

像这样重要的地方,若国朝置之不理的话,那任其这般下去,不管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酿成大祸!”

崇祯皇帝之所以要特设天津直隶州,常设天津将军,就是要抓住天津,委任良臣、忠将,前去天津那边。

一方面经营基本盘,一方面为后续开海做准备,再者也为完善漕运和平辽事。

天津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必须要赋予更重的职责和担子,才能完成后续的种种谋划。

当前内廷这边变化很大,忙着在做各种事情。

那相对应的。

外朝这边也不能一直平静啊,时常折腾一些事情,打击一下文官群体,对拱卫皇权,经营基本盘,都是有着种种好处的。

“朕意已决!”

看着眼前的众人,崇祯皇帝沉声道:“天津直隶州知州一职,由顺天府陈延生接任,内阁明发上谕。

天津将军一职,由李明忠接任,军机处明发上谕。

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等,着有司酌情调任,此事就此作罢,内阁和军机处,即刻着办吧。”

第301章 庙堂风起

大明总的政治生态,是呈现‘文贵武贱’的趋势,这不是简单提拔几个人,就能随便解决掉的。

尤其是大明的体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相对完美的官场运行机制。

倘若没有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不在大明治下,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大明财政形成沉重的赤字负担。

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就算是砸银子,也能将建虏八旗给砸死。

但奈何事情都赶到一起了。

这对上下摆烂的大明,多少就有些扛不住了。

‘就先用天津直隶州,来开启新一轮的布局吧。’

看着各怀心思离去的众人,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在天津撤卫设州,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

倘若此事谋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效,那对后续在辽东的布局,乃至是整个北直隶的调整,都会起到极为积极地作用。’

大明卫所制,这个明初时期的镇国神器,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五军都督府的逐步架空,成了消耗大明元气的毒瘤之一。

而提及到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去提,大明铁饭碗般的户籍制度,同样作为明初的镇国神器,当前却也成了大明的毒瘤之一。

大明僵化的户籍制度,使得祖上是干什么的,那子子孙孙就会干什么。

就好比。

挑大粪的,世世代代就挑大粪。

种地的,世世代代就种地。

做铁匠的,世世代代就做铁匠。

像这样的一种制度,对明初刚从群雄争霸的战乱时代,刚刚走出来,地多人少,百废待兴,那的确是维稳局势的良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口的激增,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渐渐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就跟着暴露出来了。

崇祯朝的大明,就算应了那句老话,封建体制下的王朝,建国初期的开明,中期的兴盛,晚期的末落。

恰恰…崇祯皇帝就处在没落的时期。

简单的勤政克己,不想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就算把自己累死了,那也改变不了既定的命运啊。

“皇爷…陈延生、李明忠求见。”

韩赞周欠身走进东暖阁,对陷入沉思的崇祯皇帝,拱手道。

“宣吧。”

在天津行撤卫设州事,并非嘴上说说那般简单,这期间牵扯到诸多层面,想做好这件事情,并不太容易。

相比较于临设的天津巡抚、天津总兵官。

天津三卫可是常设的。

还有个天津整饬兵备道。

且天津是北直隶的漕运通衢之枢纽。

京城这边,但凡有权有势的主,那可多在天津那边,派人经营着自己的产业。

围绕大运河所形成的漕运,是维稳大明统治的经济命脉。

大明能够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都是靠着漕运支撑的,若是没了南粮北运的漕运,那还是趁早歇着吧。

“臣陈延生…拜见陛下!”

“末将李明忠…拜见陛下!”

天津知州陈延生。

天津将军李明忠。

这是崇祯皇帝几经筛选,才在心里明确下来的。

“免礼吧。”

崇祯皇帝伸手示意,淡然道:“韩赞周,给两位卿家赐座,看茶。”

“喏!”

在二人惊疑的注视下,韩赞周指挥着殿外宦官,进来搬墩子,端茶,这叫陈延生、李明忠多少有些惶恐。

他们不是很清楚,天子这般礼遇他们,究竟是为了何事。

“两位卿家,朕有件事情,要跟你们讲讲。”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朕打算在天津那边,撤卫设州,内阁和军机处那边,朕已叫他们明发上谕。

天津知州一职,将由陈卿出任,具体需要怎么做,朕拟定了一份详细文书,到时陈卿可结合天津的实况,依计行事即可。

天津将军一职,将由李卿担任,朕同样也拟定了一份详细文书。

首节 上一节 184/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