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02节

至于九门提督这边,增扩的相应建制,是拱卫京城的核心防线,此举能重新明确,我大明京畿的绝对安定。

难道朝中反对的那些大臣,一个个都想再看到一次,建虏进犯我大明关内,致使社稷有倾覆之危吗?”

韩爌听闻此言,当即作揖道:“陛下,臣等绝无此等想法,实则是这次的调整,实在太大了。

如果说在此期间,建虏再出现什么异动,致使京畿一带生乱,那只怕会出现不好的情况。

再者言,臣还听说军机处那边,裁撤一些京卫,只怕在调整京畿内外防线时,会生出乱子啊。”

听着韩爌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脸上笑意不减,心里却冷笑起来,对朝中反对京畿驻防调整,他清楚是怎么回事。

无他。

因为不受他们控制。

“朕相信戍守蓟密永三协的诸军,朕相信有孙卿坐镇的辽前。”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开口道:“趁着现在各处的局势稳定,将存在的漏洞堵上,这是确保社稷安定的根本。

再者说,这些部署逐一落实下来,至少能叫朝廷这边,每年少支出一百多万两粮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额。

当初为能解决所生财政危机,朕才对外批售一期战争债券,等到明年,就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要凭票兑付的。”

大明的文官群体,从不是将他们给逐一清除掉,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在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士绅、乡绅、大小地主等诸多特权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阶层才是大明的统治根基,离开了他们的支持,那大明就彻底乱了。

不过崇祯皇帝想要做的,是将统治根基下沉,沉淀到底层百姓身上,叫治下诸多阶层群体,能臣服于他所谋画的大势下。

“好啦,这件事情朕心中有数,韩卿就不必担心了。”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将朕所讲的这些,告诉给朝中有司衙署,叫他们放心当差,不要被这些小事,所乱掉心神。

区区一些叛乱势力,又怎能吓倒大明呢?

别的不说,就现在直隶,山陕,山东,辽东等地,先前那种混乱秩序,不就已经都恢复安定了吗?

去吧,朕还有政务要处理,过几日,朕回到文华殿那边理政,就近期发生的朝政,展开相应商榷。”

言罢,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拿起一份奏疏,便开始御览起来,根本就不再给韩爌任何机会。

“臣…告退。”

见天子这般,韩爌眉宇间带着忧色,然也只能作揖行礼。

从东暖阁那边离开,韩爌这心里啊,沉甸甸的,看似现在内阁这边,所接手的职权增加很多,甚至天子也很是信任。

但相对应的,韩爌也感受到很大压力,包括温体仁他们都感受到了。

在很多时候,这朝中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吹不到天子这边,全都叫内阁拦住了。

就算内阁这边,想要将事情引到御前去,可天子根本就不理会,依旧是打回到内阁着办。

这使得朝中的不少大臣,对内阁这边是愈发不满,尤其是那帮言官御史,就更是这般了。

第473章 治政(5)

自从山陕、辽东等处的叛乱势头,开始出现暂缓的趋势,这叫崇祯皇帝的精力,能更多的放在治理上。

不管朝堂经历怎样的风波或变动,紫禁城还是那样的氛围,就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好像什么都变了。

“南卿,从工部设总河衙门以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为何所取得的成效,却没达到预期成效?”

崇祯皇帝拿着几封奏疏,看向神情憔悴的南居益,皱眉说道:“时至今日,协理衙门仅筹建了永定河协理衙门。

至于运河、黄河、长江等协理衙门,到现在都没明确下来,甚至朕所言的河长制,仅在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下发相应的公函。

像总河衙门直属巡察制等诸多谋画,更是迟迟没有任何动静,这便是卿家,所给朕交的答卷吗?”

“臣有罪!”

南居益闻言,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惩处,臣甘愿受任何惩罚。”

“若是想惩罚你,朕就不会召你过来!”

崇祯皇帝闻言,皱眉道:“朕是要叫你讲明,在推行此策期间,究竟遇到什么事情,河工关系社稷根本。

看看这些年,在我大明境内,出现多少严峻的旱灾,水灾,倘若不能尽快解决河工上的弊政,那以后朝廷又将何其被动?”

其实对南居益所做之事,崇祯皇帝清楚其中难度,一个河工,背后牵扯到多少层面,有牵绊多少利益。

在这个腐朽的王朝里,在吏治没有彻改前,想要做成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南居益这几个月间,所做成就算是不错了,至少这个永定河协理衙门,从筹建到运转起来,已然开始排查所辖诸河,并着手筹划清除河淤、扩宽河道、谋划水库等事,围绕永定河系的事宜,都在逐步改变。

但是这个效率,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陛下,臣缺人啊!”

见天子这般询问,南居益神情动容道:“工部这边,臣将能抽调的人手,全都给抽调走了。

若是再抽调的话,那工部的日常事宜,就无法确保了。

陛下所明确的那些事情,是好,但是需要大量的官吏,可吏部那边,包括会推时,总是各种理由搪塞。

臣多次向内阁陈述此事,言明河工所谋新规,乃是关系社稷的大事,不过有很多事情……”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

一方面大明备受冗官的困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大明却存在较重的官缺。

工部。

就是体现最为明显的衙署。

官分三六九等。

仅仅是以六部而言,挤破头想去的是吏部、户部,次一等的是兵部、礼部、刑部,最后才是工部。

“遇到这些问题,为何不及时向朕禀明!?”

崇祯皇帝皱眉道:“朕先前多次强调,南卿都当成耳旁风了?这样办事,早晚是要出大问题的。”

“非臣不愿呈奏禀明。”

南居益见状,作揖道:“先前朝局不定,地方不稳,各种事情堆积到御前,臣想着慢慢做,将涉及河工之事,做扎实。”

“你糊涂啊!”

崇祯皇帝指向南居益,说道:“别的政务重要,难道河工之事就不重要了?你早些向朕禀明,那事情办的肯定比现在好。”

“臣有罪!”

看着南居益行跪拜之礼,向自己请罪,崇祯皇帝心里轻叹一声,南居益是有能力的,不然仅靠自己,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大明身处小冰河时期,此后十几年间,将不断受各种灾情困扰,似这些话,是不能讲给南居益的。

“起来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不管怎么说,协理衙门必须先搭起来,包括各级河长制,直属巡察制等事,都必须叫朝堂和地方都知道。

另外江淮那边,也要增设一个协理衙门。

不是人手不够吗?

好,那就以巡抚衔,领各处的协理衙门,我大明官员这般多,朕就不相信,挑选不出一些有能力的官员来。

这是朕所拟的公函,卿家先看一看。”

王承恩忙将一份公函,捧着朝南居益走去,而听闻天子所讲的南居益,此时心里却生出惊意。

以巡抚来领诸河、江、水的协理衙门,那大明的河工体系,必将迎来一次大变,尤其是很多能推诿的地方,只怕都将明确下来。

“南卿,这件事情要谋划好再办。”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对南居益说道:“像巡抚人选,工部所设总河衙署,各级河长制等事,主要的名单拟定,你要初步筛选。

像地方所设协理衙门,若是人手不够的话,可像赈灾行署那般,招募士子生员,到有司衙署任职,若表现突出,政绩斐然,亦能擢升官职。

工部,跟别的衙署不同,对待具体事务,要求更高,河工事若是能做好,将会给大明扫除一些弊政。

認,準!,千;'尋.'!.資':;源,'?"中:!轉.;.裙?"2!";0'?6'!"?8??,?5.:,6:,,?0:5",.'3  对待这些想法,朕都在公函里明确了,你拿回去认真去看,以自己的名义,呈递相应的奏疏。”

“臣领旨!”

南居益当即作揖道。

都言治国如烹小鲜,可在崇祯皇帝眼里,所接触的层面越多,他越感疲惫,所能用的人太少了。

“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

在南居益离开后,王承恩面露忧色,手捧茶盏,看着倚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的崇祯皇帝,说道:“要不要奴婢传膳,这几日,皇爷都没好好用膳了?”

“传吧。”

崇祯皇帝挥手道:“不必再说这些了,时下国事艰巨,这般多事情要朕处理,不处理好,如何能心安啊。”

见自家皇爷这般,王承恩心里满是心疼。

“皇爷,军机处,京营,九门提督府皆呈递一批奏疏。”想起方才司礼监那边,派人送来的消息,王承恩低首道。

“呈上来吧。”崇祯皇帝睁开双眸,说道:“以后有加急的奏疏,不必通禀,直接呈递到御前。”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应道,不过见自家皇爷这般,王承恩心里便知,只怕所传膳食,皇爷又吃不了多少了。

首节 上一节 302/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