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10节

王承恩忙欠身应道:“十日前就离开了,算算时间,那批船队,应该已经抵达东江镇那边了。”

“好。”

崇祯皇帝笑道:“有了这批火器后,若是李自成能达成交易,那麾下老营的实力,应当能增强不少。

继续搅和吧。

叫建虏就这般应接不暇。

辽南治下若是越来越乱,那局势对大明优势越明显,说不定要不了两年,辽西和辽南两地,就能彻底收复回来。”

见自家皇爷这般,王承恩眉宇间有些踌蹰,他心里有些话,不知该讲不该讲。

“皇爷…燧发火铳这等利器,您为何不列装到辽地大军麾下?”王承恩犹豫很久,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先前奴婢跟随皇爷前去西山,见识到燧发火铳的厉害,若是能列装到辽地大军,那局势岂不对我大明更有利?

将其兜售给李自成这支流贼,若只是他们独掌还好,可若是叫建虏在战场上,夺走一些的话,那……”

“朕就是要叫建虏夺走。”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转过身来,开口道:“武备院研制的燧发火铳,虽说威力和射程都增强不少,但距朕的要求很差很远。

若是能在燧发火铳中,刻画出相应的膛线,那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将会在燧发火铳的基础上,再增强很多。

试想一下,一向骁勇善战的建虏八旗,却在一帮辽东义军的对战下,不断经历一些战败的话,那建虏高层会怎样想?”

“肯定是想辽东义军,究竟长于何处。”

王承恩想了想,欠身回道:“一旦建虏发现,辽东义军是列装了燧发火铳,其战力才大幅增长。

肯定会叫麾下的工匠,从战场上缴获的燧发火铳,进行仿制。

只是皇爷,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建虏八旗的战力,岂不是也跟着增强了?这对大明并没有益处吧?”

对于火铳的发展史,王承恩心里并不清楚,所以在他的视野内,所能想到的,就是燧发火铳,一旦在建虏八旗中列装,那战力会变得更强,那样大明想要镇压他们,岂不是难上加难了?

“谁说没有益处,若真是那样的话,朕才求之不得呢。”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朕要在辽东这个地界,掀起一场军备竞赛,叫建虏宝贵的战争潜力,浪费到无用的燧发火铳上。

建虏造的越多,那他们日后就败的越惨。

最好能在今年的年底,就能让建虏在战场上,从李自成所部麾下,能虏获走一批燧发火铳。”

王承恩愣住了。

他不明白自家皇爷,为何会讲出这样的话。

“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大明跟建虏展开的对战,向来是败多胜少,辽东大片疆域和城池,全都叫建虏夺走了。”

崇祯皇帝伸手道:“这也使得大明上下,谈奴色变之风愈发严重,没有人注意到建虏的致命缺陷。

那就是核心人丁太少。

这也使得建虏八旗,不能经历任何岔路,不能经受任何战败,否则的话,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存在。

现在朕在辽东这个地界,给建虏埋了几颗雷,只要他们踩下去,就会不断损耗他们的战争潜力。”

泛辽东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有效利用大明所掌优势,来持续不断的削弱建虏潜力,不管是用什么办法,都行。

现在叫东江镇、登莱、天津、觉华、辽前等地,搞海上破袭这一套,渐渐都起到战术效果了。

此战术重在练兵,同时积少成多的削减建虏兵丁,真鞑也好,二鞑也罢,只要能干死他们,哪个多,哪个少,崇祯皇帝心里并不在意。

支配李自成去辽南,掀起辽南大反抗,就是在推波助澜,叫建虏无暇他顾,不能再主动扩张下去。

这无疑是削减建虏的战争潜力。

不过仅仅靠着这两项还不够,燧发火铳的成功研制,叫崇祯皇帝看到了第三种可能,那就是掀起军备竞赛。

只要建虏进这个坑,那就要拿出资源和钱财,去不断的造燧发火铳,至于刻画膛线,钻研出更先进的火器,就不是建虏所能实现的了。

说到底,建虏就是个区域性小政权,内部又严重歧视汉民,怎会具备这样的底蕴。

“对了,朕先前叫你筛选可靠人选,去往辽东,下发给孙承宗的密旨,此事办的怎样了?”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又想起一件事情,看向王承恩询问道。

“回禀皇爷,五日前,奴婢收到消息,所部已过山海关。”王承恩作揖行礼道:“算算时间的话,此时应已送抵孙督师手中。”

“嗯。”

崇祯皇帝点头道:“送的刚刚是时候,辽东现在局势那般乱,刚好给辽前改制,提供了一些助力。

希望孙承宗能审时度势,周密部署辽前改制一事,若是此事能够做好,那朝廷身上的担子,又将轻不少。”

说着,崇祯皇帝又转过身来,看向那张辽东舆图,那区域分明的舆图上,就仿佛是活过来一般。

辽前边军,辽东将门,李自成所部,建虏八旗,东江军……

这些个势力,在崇祯皇帝的眼前浮现,在此后有怎样的趋势进展,一切是那般的明朗,倘若泛辽东战略能够落实,那大明的优势会愈发明显。

第486章 辽东改制

辽东是万历朝、泰昌朝、天启朝、崇祯朝都绕不开的话题,建虏的强势崛起,搅得大明不得安生。

尤其是天启初年,以沈阳和辽阳为首的辽左要地,受朝中党争的原故,使得懂兵的熊廷弼被撤,换上袁应泰镇守辽东,使得该地被建虏攻陷,继而引起辽南大崩溃,而此后又是党争影响,引发督抚之争,又叫辽西被建虏攻陷,短短两年间,大明在辽东的疆域,就沦陷一多半。

这其中涉及到的人,是非功过已无法甄别,不过藏在这洪流之下的,却是严重党争所引发的问题。

“督师,陛下所颁这份旨意,恐难以在辽前推行开啊。”茅元仪面露忧色,看向沉默不言的孙承宗,皱眉道。

“虽说当前辽东的整体局势,开始变得对大明有利,建虏所窃据辽南一带,似有大规模的起义行为,但是建虏在辽西一带,仍驻扎着不少兵马。

如果说在辽前一带,推行撤卫设府之事,那势必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帮世袭卫所官。

一旦叫那些人知道,必然会明里暗里的抗拒,甚至逼急了他们,会在私底下暗通建虏,以破坏撤卫设府之事。”

“你说的这些担忧,的确是很现实的事情。”

孙承宗沉默片刻,开口道:“所以陛下所颁这份旨意,才一再强调,要根据辽前,辽西,辽南等多处局势来定。

撤卫设府一事,必须要办,但如何推行,还要审时度势才行。

本督觉得陛下所言甚善。

从坐镇辽前以来,你跟随本督的时日不短了,也能看出来,在辽前这个地界,藏着多少的腌臜事。”

茅元仪眉头紧皱,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他怎会不清楚辽前的腌臜事呢。

先前没在这方面多注意过,所以不清楚这背后藏着的利益,可随着天子点明此事,秘密暗查之下,却发现问题太多。

以祖家、吴家为首的辽东将门,在戍边的各部大军中根基不浅,在锦州、宁远、广宁前屯卫等地,所兼并土地同样不少。

甚至在不少卫所中,名下的那些土地,早就转变了性质,成为了某家某姓的私产。

纵使是这般,还没有算上暗地里走私,豢养家丁等腌臜事,辽前的底子啊,很早就变得不干净了。

“那督师打算怎样做?”

茅元仪想了想,有些犹豫道:“下官也知撤卫设府,厘清卫所田亩,对辽前,对朝廷都有好处。

可是吃进嘴里的肥肉,想要叫他们轻易吐出来,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尽管说祖大寿、吴襄这些人,全都被陛下调离出辽前,叫辽东将门陷入群龙无首之势,不过他们的势力和底蕴都在。

甚至下官严重怀疑,这些家伙不仅跟建虏私下暗通,或许还跟朝中一些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等。”

孙承宗眼神坚毅道:“撤卫设府这件事情,必须要设法贯彻下去,这不仅是为给朝廷减负,更是为拔除辽前毒瘤。

所以这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唯有真正意义上的撤卫设府,才能确保这些主张实现,不过这样一来,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所以我们需要等一个契机,在建虏无暇他顾,纵使辽前生乱之下,亦没有底气派兵进犯辽前,那才能推行此策。”

“这谈何容易啊。”

茅元仪轻叹道。

利益这种东西,一旦尝到其中滋味,想要轻易松口,是断然不可能的,不知不觉间,所谓的辽东将门,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在辽前,在朝堂,都罗织了一个隐秘的利益网。

或许说李家被除掉了,可谁又能保证,从李家退出辽东后,祖家和吴家等势力,是否又拜了别的山头没有。

党争,不仅加剧了朝堂官场的混乱,还叫人心都变得复杂起来。

其实在很多时候,就算是明知道事实真相,可出于种种缘由,使得这些真相,并没有被捅出来。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孙承宗站起身来,语气坚定道:“通过这快一年时间,辽地局势的种种变化,本督发现自己错了。

错误的预判了建虏的强盛,却忽略了他们自身的劣势。

建虏奴酋黄台吉,此人野心勃勃,比那努尔哈赤还盛,其胃口不仅仅局限于辽东,他更想夺取更多疆域。

可现在被陛下所提泛辽东战略,搅得辽东开始风起,甚至辽南驻地,都开始有不少义军出现。

你可知这代表着什么?”

“督师的意思是说…”

茅元仪被提点之下,眉头微皱起来,“临近辽东的草原各部,建虏不能继续征伐,忙于在所窃辽东各地镇压,那核心人口不足的缺陷,就算暴露出来。”

“不错!”

首节 上一节 310/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