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44节

专业的事情,就要由专业的人才去办,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政策上支持,政坛上力挺,不叫这些务实肯干的人才,受到委屈,受到迫害。

新制钱如果能在大明流通起来,哪怕是先在北方诸省流通起来,对崇祯皇帝所形成的优势就会很多。

别的不说,单单是增收财源,鼓励工商业发展,增持开海通商,就足以叫他很多谋划部署,都能有效的推动起来。

涉足核心利益的进军,崇祯皇帝向前迈出坚定一步,至于此后会形成怎样的反抗和掣肘,在他心里已预想到了。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到时见招拆招即可,崇祯皇帝可不惧怕,这些所谓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第537章 琉球镇

天下如棋,哪怕初期开盘不利,但能稳重中后盘,未必就不能逆风翻盘。

海风呼啸,湛蓝的天空和浩瀚的海疆,仿佛连在一起,吴三桂、祖泽润、祖泽溥几人,披甲挎刀,站在海岸线,沉默不言。

琉球镇的一切,相较于他们熟悉的辽东,熟悉的京城,却显得是那般陌生。

一路的海上颠簸,对从没出过海的他们而言,是不堪回首的,很多次,晕船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叫他们想跳海。

但意志却逼迫着他们,回归现实。

“长伯,我们回不了辽东了?”

祖泽润眉头紧皱,盯着眼前的海浪,声音有些沙哑,“父亲他们,被调离到江南一带,叔父他们,被调离到陕西治下,咱们被调到琉球镇,这是天子知晓咱们的秘密了?”

“必然是知晓的。”

吴三桂眼神冷厉,语气坚定道:“从袁崇焕被杀,到李家被多数凌迟,天子是有谋画的在做。

不过此前考虑到影响,考虑到辽前稳定,所以才没有选择动手。

现在局势不一样了,我们所形成的影响,被天子逐步的分化和打击,只怕辽前一带,必然会经历剧变。”

“那我们会死吗?”

祖泽溥面露忧色,看向吴三桂他们,“毕竟咱们所在宗族,包括那些辽人将领,过去所做的事情,根本是经不起深查的。

一旦说朝廷要深查下去,只怕就是覆灭之时啊。

现在祖家和吴家,已然是四分五裂,分处在大明各处,纵使想要反抗,却也是有心无力啊。”

吴三桂、祖泽润、祖泽溥他们,作为辽东将门的二代子弟,对所在宗族,包括辽派的部分秘密,其实都是知晓的。

毕竟他们从很年轻时,就敕封普通将领一生难以达到的官职,在辽东将门不断势起的时候,他们也都开始参与其中。

或许知道的秘密并不多,可是他们都不是傻子,通过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其实是清楚一些真相的。

“短期内是不会的。”

吴三桂眼神坚定道:“如果天子想要处决我等,当初在离开京城,跟随郑芝龙赶赴琉球镇时,就不会传召我等。

也不会讲出那些话。

叫我等在琉球镇尽忠职守,掌控部分舰队实权,制衡郑颜两派的势力,遴选一些人,加入到汉盟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天子给我等的一次机会。

如果我等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天子,帮助朝廷,真正解决一些忧愁和麻烦,那或许祖家和吴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并不会像李家那般被株连。”

崇祯皇帝其实很喜欢与聪明人交易,特别是像祖大寿、吴三桂这等大奸若忠之辈。

因为他们懂得取舍,知晓趋利避害,一旦某些把柄,被朝廷或外人所拿捏住,那他们就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如吴三桂所说的那般,辽东将门必然会被朝廷所清算,历年来所贪钱粮都会被查抄出来,这是崇祯皇帝必然会做的事情,只是时间长短罢了,毕竟推动大明变革,是需要庞大的银子支持的。

但是像辽东将门之中,哪些人要被砍脑袋,哪些人要被流放海外,这些全都在崇祯皇帝的一念间。

对于大明积极推动谋改,没有任何帮助的人,且犯下累累血债者,就没什么好考虑的了,该凌迟的凌迟,该砍头的砍头。

毕竟从他们迈出背叛的那一步,一旦被揪出什么事情,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都是有所定数的。

像祖大寿、吴三桂这等大奸若忠之辈,崇祯皇帝不会简单的一杀了之,毕竟不榨干他们的价值,那大明先前付出的代价,岂不是就全打了水漂了。

鉴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开海通商又是必然趋势,逐步将这批家伙,有意识的调到大明本土外的海域,跟郑芝龙一派相互制衡,维护大明海疆的基本稳定,稳步推动开海通商的深化,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以郑家为首的官盗海上力量,两者碰撞在一起,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就连崇祯皇帝都不清楚。

或许他们会相互制衡。

或许他们会同流合污。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崇祯皇帝都不担心尾大不掉,毕竟最初的几年间,两派的相互试探,必然会持续进行,更别说他们内部之间,也都存在分歧情况。

这世间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

只要崇祯皇帝能有效利用,这几年的时间窗口,积极在大明北方筹建造船产业,发展大明海军,等到郑芝龙、祖大寿他们,选择对抗朝廷时,新生的大明海军,将通过平定这些海上力量,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不能打海战的大明海军,就别想走出大明近海,驰骋到远洋,去为大明开疆扩土,抢占重要的海上通道。

“所以我们要暂离琉球镇,这个地方太复杂了。”祖泽润皱眉说道:“不仅有郑颜几家势力,还有西洋蛮夷,更别提本土居住的群体,想要在这里实控部分力量,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澎湖列岛,是扼守福建到琉球镇的要地。”

吴三桂正色道:“我们去该地镇御,逐步扩建麾下战船规模,募集善于海战的将士,是能有所作为的。

等到了那一步,再跟郑芝龙他们正面对抗,就占据一些主动优势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澎湖列岛。”

海岸线的风很大,吴三桂、祖泽润他们,迎着朔朔海风,思索着当前的局势,究竟该如何破局。

尽管他们并不情愿来琉球镇,但事实就摆在他们面前,在皇权的压迫下,很多事情并非他们所能决断的。

现在所处的这等境遇,他们除了被动的接受,并以此谋划相应的改变,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抉择。

不是所有的大明人,都是真正忠诚于大明的,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家国情怀,一切都是以宗族利益为主的。

第538章 北上!北上!

“大哥,您说崇祯特设琉球镇,叫您出任总兵官,还谴派吴三桂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郑芝虎眉头微皱,看向堂内众将,对郑芝龙说道:“这分明就是有所猜忌嘛,想以此来制衡我等,即便给与大哥的职权不低,还身兼所谓汉盟之权,可老三被派到辽东去了,森儿也去京城了。

我总觉得有些不好,倘若有朝一日,朝廷见我等所辖海船过多,想有所要挟的话,那咱们会很被动啊。”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瑄、洪旭、甘辉他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虽说他们所领职务提升不少,可是先前的出身和经历,叫他们难免会有所担心。

倘若以后真的驱逐走盘踞琉球的荷兰势力,并逐步让琉球镇强盛起来,那朝廷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这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你们有此等担心,本帅心里能理解。”

郑芝龙大马金刀的坐着,看向堂内众将,面露笑意道:“不过本帅想要说的,是咱大明的天子,跟我等所接触的大明文官,是不一样了。

天子很开明,且对欧罗巴各国势力,是非常清楚的。

或许谴派吴三桂他们过来,的确有几分制衡之意,毕竟琉球镇孤悬大明海外,换做是你们的话,会不会这般做?”

“话是这样说。”

郑芝莞想了想,皱眉说道:“只是当初咱们在福建那边,以福建巡抚为首的官员,虽说授……”

“琉球镇,是独镇。”

郑芝龙挥手打断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咱们并不归福建巡抚管辖,而是直归天子调遣。

可琉球镇距京城何其远?

那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当初接受福建巡抚的招抚,不就是为了能堂堂正正的归乡,同时多招揽一些匠户,所招募些流民,以秘密迁移到琉球这边吗?

对盘踞琉球的那帮荷兰人,老子很早就憋着一股气,想干掉这帮贪婪的家伙,以独揽琉球至吕宋的航线。”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瑄、洪旭、甘辉他们,相互间看了一眼,明显能猜想到郑芝龙讲这些话,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与其在这里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倒不如想想怎样扩充势力。”

郑芝龙眼神坚定,看向眼前众将,朗声道:“只要咱们能多帮陛下分忧,多帮朝廷解难,那三五年内是没任何问题的。

天子设立琉球镇,是为了确保天津开海通商,想叫更多的海商北上,以购买大明所产商品。

同样大明还需从海外购进棉花、粮食、矿藏等紧缺品,这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欧罗巴各国的海商,咱们没底气去约束他们,但是南洋诸国的汉商,咱们是不是能趁此机会聚拢起来?

大明的那帮文官啊,多数都不清楚南洋诸国,究竟是怎样富庶的存在,难道你们心里还不清楚吗?

琉球镇代表着官皮。

汉盟代表着银子。

只要咱们能抓住这次机会,别说是一个刘香了,就算再多上七个八个,那都不可能是咱们的对手。”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瑄、洪旭、甘辉他们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说起来,崇祯还是够贪的。”

甘辉略有不满道:“要创建的汉盟,他一人就占了四成份额,关键还一两银子都不给,琉球镇的粮饷也不给。

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

郑帅,若是汉盟真能发展起来,那咱们没有必要,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最后交到崇祯手里吧。”

“糊涂!”

郑芝龙皱眉道:“咱们势力扩张的基础是什么?不就是天子的信任吗?若是没了这层关系,你觉得福建那边,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做大吗?

首节 上一节 344/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