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26节

“东江军总监察…沈世奎,赞同!”

“东江军副总兵官,刘兴沛,赞同!”

“东江军副总兵官,陈志虎,赞同!”

“东江军副总兵官……”

一道道宏亮且坚定的声音,在这帅帐内响起,刘兴祚神情严肃的站着,扫视着眼前的众将校,在行使他们职权期间,这一刻,所有将校都觉得自己身上,增添上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要让统兵打仗的将校,知道他们的任何决断,都可能影响到区域安稳,都可能影响到大明安稳。

在这个家国大义的民族意识,尚没有完全觉醒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想要谈什么信仰,强调什么使命感,其实是不现实的事情,毕竟信仰是什么,使命感是什么,很多人都是不清楚的。

所以崇祯皇帝退而求其次,以明确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赏罚措施,强调责任和担当,来确保担负其职的将校,能清楚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是没有意义的,必然要对大明社稷有利才行。

处在什么样的时期下,就要做符合该时期的事情,一味地套用,或者干脆拿来主义,是要出大问题的。

明明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因素,却强行推动这套理念的落实,这会导致很多群体,都会选择抗拒和背叛,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利益使然嘛。

“全员赞同,自即刻起,东江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在最后一名将校表态,刘兴祚神情严肃,朗声道:“下面宣读初定的战略部署,围绕辽地的攻防态势,东江军所掌的一些敌情和情报,定辽右卫这处区域战场,宽甸诸堡这处战场……”

刘兴祚详细的讲明,针对辽地出现的战况,所辖东江军各部营校,接下来要具体做些什么。

站在一旁的朱聿键,情绪很是激动,在东江军进修这些时日,待在刘兴祚麾下担任亲卫进修,能遇到一场大规模的战事,这就代表着他也能参战。

如果在针对建虏八旗的这场攻势,其参与到这场战事中,如果能在战争下获取军功,那无疑是很好的。

朱聿键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在东江军进修的好与坏,将会关系到自己今后能否得到天子的信赖和倚重。

当初在宗学进修时,被天子传召进宫,崇祯皇帝所讲的那些话,朱聿键都深深的牢记在心中。

战争,是最好的证明。

战争,是最好的时刻。

“朱聿键,自即刻起,你调往东江水师麾下驱使。”在言明一应军令,看着众将校离去的背影,刘兴祚神情淡漠道:“具体有什么安排,到了东江水师听从谁的指令,皆由东江水师主将左良玉安排。”

“为什么?!”

朱聿键骤然听闻此言,双眸微张,上前向刘兴祚抱拳行礼道:“大帅,末将愿随东江军一起参战,末将就是大明……”

“军中,哪儿有那般多为什么!?”

朱聿键的话还没讲完,刘兴祚瞪眼喝道:“初来东江军时,本帅叫你熟记的军规军纪和各项条例,你都他娘的记到狗肚子里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你就是一个小兵,是本帅麾下的亲卫,算他娘的什么将,本帅叫你干什么,你就要无条件服从。

敢违背本帅所下军令,处在紧急战况下,本帅完全可以不上疏请示陛下,就斩掉你的脑袋!”

“我……”

朱聿键被镇住了,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怎样都讲不出来。

“即刻奉命行事。”

刘兴祚摆手道:“别他娘的以为你身份特殊,本帅所下军令,就是在特别关照你,告诉你,你他娘的还不配。

就你所学的那点东西,自身的那点实力,随本帅到了前线战场上,纯粹是拖后腿,本帅可没兴趣多理会你的生死。

滚到东江水师去,给本帅为大明效死,别以为去了东江水师,你所担负的职责就轻了。”

“喏!”

朱聿键强忍怒意,迎着刘兴祚的注视,抱拳喝道。

军队是崇尚强者的地方,弱者就靠边站,别讲什么出身,别讲什么身份,在军队中统统都不好使!

第675章 召衍圣公进京

出身与特权往往就是伴生关系,看似在大明不讲究所谓出身,然而处处透露出的残酷现实,却无不彰显出不公平。

北地风波不断。

南疆纸醉金迷。

一处处对立的现状,无时无刻不是在陈述时下的大明,依旧是矛盾很多,隐患很多,危机很多的残酷。

乾清宫。

“倘若在辽南诸卫,建虏八旗与辽东义军,要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被传召的众内阁大臣、众军机大臣,神情平静道:“那么这一战,必然会影响到辽东今后的格局,要么建虏八旗遭受重创,要么辽东义军遭受重创,相较于前者,朕更担心后者的出现。

一旦黄台吉所领的建虏八旗,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过去对我大明有利的局势,就会逐步发生倾斜,使得我大明要正面对峙建虏八旗。

而现阶段在辽西治下,过去既定的辽东军改在稳步推进,即便辽东督师府审时度势下,可能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不过朕并不希望辽南的战局走势,影响到国朝对辽东军改的既定决策。”

徐光启、温体仁、杨文岳、丁启睿等一众内阁大臣、军机大臣,听闻天子所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辽东这个地方,从万历朝后期开始,就逐步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朝引起的关注也是持续增强的。

从萨尔浒之战惨败开始,此后经历的一系列战败,叫大明在辽地不断损兵折将,不断丢失疆域。

这也使得大明为确保辽东安稳,不会受此威胁到社稷安危,就不断地向辽地倾斜各种资源,调拨海量的钱粮,试图以此遏制住猖獗的建虏八旗,好让大明在辽东能站稳脚跟。

可惜事与愿违。

不只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从天启元年开始,大明对辽地关注的越多,调拨的粮饷越多,可败绩却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使得大明的元气持续不断的被消耗,继而导致在辽地是愈发被动。

“鉴于当前这种特殊的形势,凡是涉及到辽南战局的奏疏,军机处要第一时间解决,无论大小。”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伸手说道:“自即日起,军机处每日都要向御前呈递奏疏,确保辽地前线发生什么,朝廷都能相对精准的了解,这个时间差,朕允许放宽至2日,只要是在这个范畴内,一切都是相对合理的。

前线战场各项所需,只要是合理的,一律都不准拖沓或刁难,这一点内阁也要协办好。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这是朕过去一直强调的事情,过去经历那般多战事,诸卿对此点都很清楚。

此外涉及到前线战场的每项调令,必须呈递到御前经朕批阅,才能下发到辽前,军机处也好,朝中其他有司也罢,不能私自下发调令,敢叫朕知道,不管此调令是好,是坏,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辽东毕竟相隔京城千里之遥,期间前线战场会发生什么,朝廷方面了解到的,肯定是没有前线各处更精准,更迅速。

倘若崇祯皇帝一味地求稳,想要遥控前线战场的局势,那结果只会有一个,错失掉可能出现的战机,在这等规模的区域战争形势下,可能错失一个战机,都可能会导致战局走势的失衡。

特别是直线距离相隔最远的东江镇,真要是给与刘兴祚极强的约束和掣肘,那刘兴祚所领东江军,就大可不必参与战事了,每一道军令都要耽搁十余日,这般来上几个回合,辽前战局都可能结束了。

“陛下,臣有话说。”

徐光启想了想,上前作揖道:“如果朝廷这般支持,围绕辽南诸卫而生战事,要是戍守辽地的各处,受前线战局的影响,而频频的参与到此战中,这对朝廷的负担会很大。

特别是东江镇那边,一旦全员参与到此战中,就需要山东方面的绝对支持,否则东江镇的军事行动,就会受到相应限制。

而当前在山东那边,受衍圣公府一案的影响,尽管说案情初步得到明确,可是谁都不能确保在此期间,是否会出现一些影响山东的事情发生。”

这个徐光启啊,想向朕索要钱粮支持啊,顺带解决一下衍圣公府案,叫山东那边的局势,不至于乱到不可控的程度。

崇祯皇帝笑了。

对徐光启的这些隐晦恳求,崇祯皇帝并没有丝毫的不满,毕竟徐光启所讲的这些,都是想让大明能更加平稳。

“涉及到钱粮调拨一事,在辽南战事结束之前,只要是围绕前线战事所需,内帑会承担4成。”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徐光启他们:“朕会在内务府言明此事,抽调人手专司此事,确保前线有任何需求,不至于说出现问题。

剩下的6成份额,朕觉得国库是能承受的。

何况此次辽南所生战局,朕觉得户部可提前核算出一些数值,同时就先前财政出现的一些缺口,明确一个合理的数额,对外再发售一批战争债券。

战争债券能有效利用好,避免到期兑付时朝廷拿不出银子,这其实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朝廷能够缓解部分压力,地方能够得到些许好处,毕卿,此事户部能办好吧?”

“臣遵旨。”

毕自严作揖应道。

以战争债券为形式的特殊债券,其实就是崇祯皇帝所构想的国债,让大明背负一些合理的国债,以此增强民间银子的流通,确保大明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叫参与购买债券的群体得到部分红利。

只要大明能一直积极向前发展,那有意促成的一些财政赤字,非但不会对大明有害,相反还能起到推动作用。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鉴于当前较为特殊的境遇,考虑到先前衍圣公府案的影响,朕决意召衍圣公进京为官,自此以后,我大明继任衍圣公者,必须在朝为官,而不是在山东方面待着,此为永例!”

第676章 告御状

废除掉衍圣公府一家一姓的世袭,将其定义为新教育特设职官,是崇祯皇帝要极力促成的事情,今后衍圣公这一爵位,将逐步变成大明新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为此后推动教育谋改谋势。

崇祯皇帝要重新开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当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要从过去单一的土地经济模式,逐步朝复合型工业经济模式过渡倾斜,过去的那套东西,就必须彻彻底底的改变,要构建起适合新时代的体系和框架才行。

衍圣公府累世积攒的财富,是必须要逐步收归国有的,在崇祯皇帝的预估下,这必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孔家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特权带来的种种,必须要反哺给大明,以确保大明在维新变法上,能够迈出更稳健的步伐。

确保大明自上而下的谋改,能扎稳步子不断向前。

首节 上一节 426/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