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69节

崇祯皇帝按在书案上,额头青筋暴起,紧握的右手泛白,那冷厉的眼眸睁得极大,这是他第一次这般的愤怒。

记忆中的后世,国泰民安,纵使外部局势激变纷扰,但生在那强大的国度,有一帮默默无闻的人,为了这份安定,为了这份和平,一直做着隐姓埋名的事情,一直都在负重前行。

可是在这大明,却并没有这样的守护,国势颓废之下,连自己的子民,都无法保护周全,这种差距真真是太大了。

“皇太极,你狠!”

崇祯皇帝咬牙切齿道:“这累累血债,朕要一笔一笔的找你们讨要回来,这次要不把大明的血性打出来,这神京不回也罢!

朕倒是想要瞧瞧,你建虏到底有多强,妈的,大明没有强军,被欺负成这个样子,真是够可以的!!”

“砰砰!!!”

怒不可竭的崇祯皇帝,怒拍着身旁的书案,那发出的响动,叫站在堂外的王洽、李邦华、卢象升、朱纯臣等人,下意识向前走了数步,想要走进正堂内,去看看天子怎么样。

“诸位,皇爷需要安静。”

王承恩横在众人身旁,伸手说道:“希望诸位能不要打扰皇爷,有什么事情,等皇爷传召吧。”

“……”

王洽、李邦华、卢象升他们,露出各异的神情,没有说话,相比较于朱纯臣的表现,王洽他们,要显得更为强烈一些。

他们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就是想为大明社稷,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先前的种种姑且不提,但见到遵化城内的惨剧后,他们所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要将这血债血偿!

现在大明各处的兵马,正在朝着三屯营方向汇聚,倘若那建虏奴酋皇太极,还没有杀红眼的娿,在知晓这一情况后,定然会统率麾下建虏八旗,驰援大军云集的三屯营,以确保最后一块立锥之地,不会被大明拔除掉。

眼下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将各项都筹谋好,以确保那场跟建虏的决战,大明不会出现任何突发状况!

……

临时接到通知,一号上架,今天就一更了,收拾一下心情,上架当天爆更十张,希望大家能多多订阅本书,多给作者一份支持。

就评论区的一些书评,也在这里说一下吧。

崇祯这个人物,的确很是复杂,也做了很多很迷的操作,作者写的崇祯,就是一种新的可能。

都知道明末局势复杂,有着很多利益群体,所谓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合理的推演,还有布局展开的,明末的那些人物,都是有着自己想法的,并不是纸片人,都是有利弊权衡的。

明末的确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但主角又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在知晓结局是什么的前提下,在某些事情上肯定会采取一些手段,至于逼迫内阁等等,后续会一一展开写。

强行降智这种事情,肯定是不会做的,至于有的说,外挂,作者觉得穿越本身就是一种外挂,既然都穿越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故事,尽量合理的呈现给大家,写崇祯的很多,作者也是其中一员,只希望能写出点不同的东西吧。

上架当天爆更十张,万赏会加一更,至于别的就这样吧,希望能写一个不一样的崇祯。

第103章 优势在我(求首订!!)

随着遵化城被明军收复,围绕建虏进犯大明关内的战局,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动,战争天平开始倾斜于大明。

对随驾出战的各部明军将士,尤其是见到遵化城内,惨遭建虏屠杀的大明百姓,这叫他们都憋着一股怒火。

倘若这样的惨剧,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那到时他们又该作何反应?

“当前围绕三屯营一带,我大明形成了合围之势,进犯迁安的建虏主力,亦回撤到三屯营这边。”

崇祯皇帝神情凌厉,看着帐内聚集的众人,指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当前以随驾京卫、天雄军、登莱援军、马世龙所部,为首的主战场,相距三屯营十里开外,挖设了范围极广的坑道防线。

左翼战场那边,孙祖寿所领的忠勇军,亦借助坑道防线,摆出攻打洪山口的架势。

右翼战场那边,孙承宗所领的大军,趁建虏主力回援前,谴派了万余众先锋军,抢先进驻到预定区域。

在此期间,满桂、赵率教分领的铁骑,趁着建虏主力回援之际,亦发动了数次袭扰,虽说没有对建虏造成太大伤亡,但却有效迟缓了建虏的回援速度。

现阶段他们以太平寨为根本,警戒建虏可能在后线展开得到军事行动。”

在详细讲述当前战局态势之际,崇祯皇帝观察着帐内众人的反应,见到王洽、李邦华、卢象升、马世龙他们,眸中闪烁着精芒,眉宇间生出战意,微微点头,至于朱纯臣、汤国祚这些勋贵,全然没在崇祯皇帝的观察之内。

“诸卿。”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神情凌厉的说道:“先前你们所担心的那几日,跟朕当初所预料的那般,我大明出战的各部大军,在军机处前指的统一调配下,围绕三屯营构建了稳态的包围圈。

将分散的建虏,重新聚集在三屯营一带,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区域协同作战,拿出我大明的血性,寻找合适的战机,重创建虏,并将他们驱逐出关内!!”

大明现在的军事实力,还是太弱了,想一战就彻底消灭,皇太极统率的建虏八旗,这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崇祯皇帝在心里不止一次的推演,能否将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但无一例外,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陛下,当前的战场局势,我大明占据了一些优势。”

卢象升走上前,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不过我们要提防建虏,跳出我大明所构建的包围圈。

利用他们麾下大批骑兵的优势,迂回作战,与扼守三屯营的建虏,摆出夹击的态势,这样我大明将在陷入到被动之下。”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认可卢象升所讲之言,尽管在此之前,靠着收复遵化,摆出威逼三屯营,誓要一举抢回被建虏攻占的那些要隘的架势,倒逼着皇太极只能统率建虏主力回援。

但现在大明围着三屯营一带,部署了一个稳态的包围圈,若按常规作战方式,皇太极想再威胁大明,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军事目的,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依着皇太极的性格,费尽心思从辽东那边迂回作战,杀进大明的关内,叫他灰溜溜的率部撤离大明,那肯定是不行的。

“卢卿,你觉得该如何做呢?”

崇祯皇帝沉吟片刻,看向卢象升说道:“此次召开的军议,就是商讨后续战事部署,有什么好的想法,都可以讲出来。

这里不是在朝堂上,不搞什么一言堂,朕希望你们都能拿出好的想法,帮助大明打赢这一战!”

多好的笼络人心的机会,若是能将王洽、李邦华他们,真正拉拢到自己麾下,打上帝党的烙印,那日后在朝中制衡各方势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陛下,臣觉得,我们要拿出上朝天国的气度。”

卢象升不假思索的说道:“眼下局势已经很明确,臣猜想进犯的建虏高层,也定然为此战商讨着对策。

所以依着臣之见,陛下何不向三屯营方面,给进犯的建虏下一封诏书,命奴酋皇太极觐见?”

“……”

王洽、李邦华他们,诧异的看向卢象升,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卢象升会讲出这样的话。

这样做,又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

“激怒皇太极吗?”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叉腰来回走动着,低头说道:“卢卿的这个提议不错,朕的诏书传到建虏那边,若皇太极奉诏过来,可寻找机会除掉他,如此建虏必乱,当然这种可能性很低。

若皇太极不敢奉诏,那也能乱乱建虏的士气,若是这样的话,那写给建虏的诏书,就必须要带有能激怒建虏的言论。”

卢象升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疏,恭敬的递到崇祯皇帝跟前,说道:“陛下,臣斗胆,在此之前写了一些。”

“嗯?拿来叫朕看看。”

单论战场厮杀,或许十个大明文官绑在一起,都干不过一个建虏,可论及笔杆子,那十个建虏绑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大明文官的对手。

“哈哈……”

在众人惊异的注视下,看完卢象升所写奏疏的崇祯皇帝,忍不住笑道:“卢卿,你这笔锋真够犀利的啊。

若那皇太极看了以后,只怕会气到吐血啊。”

卢象升自谦道:“臣班门弄斧了。”

卢建斗是好同志,要好好培养。

谁说大明没有良才,眼前这些不都是吗?

只要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大明还有救!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将手里的奏疏,递给王洽,说道:“王卿,即刻以军机处前指的名义,以卢卿这份奏疏为基准,给朕的狗奴才皇太极,明发一道上谕。

在明发的上谕里,要特别点明他的主子想见见他,问问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就看他这个狗奴才,到底敢来不敢。

卢卿,你即刻去筛选三千天雄军精锐,成国公,你去将府军前卫的勋戚子弟,都给朕拢过来。

到时随驾去见见朕的好奴才!!”

第104章 论辈分,你还要管朕叫声叔叔,但你不配!

叫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召见皇太极不是目的,皇太极来或者不来,获益的都是崇祯皇帝。

从大明在辽东那片黑土地上,被建虏反复摁在地上摩擦,有太多的人,从心底里畏惧建虏。

这不好。

站在大明皇帝的角度,建虏肆虐辽东,那就是反叛,是以下犯上,所谓的大金,那纯粹就是扯淡。

大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承认建虏八旗创立的大金,就是承认大明的失败,若丢掉了大义,想从内部瓦解建虏八旗,就没有任何可能了。

别觉得建虏八旗是铁板一块,八旗,八旗,那就是各旗的奴隶头子,碍于实力,听从于最强的奴隶头子之下。

皇太极为何进犯大明关内?

首当其冲的是想借此机会,削弱大明国力,掠夺财富、人口、各项所需生产资料的军事目的。

但皇太极的根本目的,却是想通过这一战,提升在八旗内的威望,为日后谋取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同理朝政的政治妥协,以达到他‘南面独坐’,凸显独尊地位,削弱三大贝勒势力的政治目的。

八旗啊,在只认一个主子的时候,那才是最强的八旗!

“咴溜溜~”

空旷的荒野上,道道马鸣声响起,朱纯臣额头布着细汗,一脸紧张的看着前方,余光却瞥向气定神闲的崇祯皇帝。

他实在无法理解,崇祯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要以身犯险,要出中军防线,去见什么劳什子的皇太极!

首节 上一节 69/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