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92节

本陷入沉思的崇祯皇帝,被卢象升的行礼声拉回现实,脸上露出了笑容,上前托住其双臂,道:“卢卿来了,来,朕有些事情要交代一下。”

“……”

卢象升眉宇间生出不解,此时的卢象升,尚不知道自己即将赴任蓟辽总督,也不知天子有何事要交代给他。

崇祯皇帝一手拉着卢象升,一手指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卢卿啊,朕给你配属了三员大将,来帮你分担子,一起替朕拱卫好京畿的屏障。”

什么?!

天子要叫我出任蓟辽总督?!

崇祯皇帝此言一出,便叫卢象升双眸微张,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天子此言代表什么,倘若他还猜不到的话,那先前的大名府知府,就算是白当了。

“卢卿啊,这次建虏进犯我大明关内,你也看出拱卫京畿要地的这些个要镇,都存在着那些个问题。”

“所以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替朕着重整饬关内的防务,天雄军依旧由你来执掌着,叫朕能在神京那边,可以睡上个安稳觉。”

“不要在意朝堂的动向,要安心当好自己的差事,朕不希望建虏进犯之事,第二次发生在大明身上……”

崇祯皇帝神态自若的讲着,卢象升努力平复心神的听着,天子所想表达的含义,卢象升算是听明白了。

卢建斗啊,这蓟辽总督之位,就由你来担着了,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以天雄军为核心,领着提督三协戎政的马世龙、满桂、侯世禄,给朕狠狠的整顿关内三协防务,先把上述之地的将领,但凡是没有能耐的都逐一清除掉,替换上有用的将领,多给朕递奏疏,朕会在神京给你撑腰的。

第141章 帝王之道(1)

卢象升朝见崇祯皇帝时,整个人的状态很轻松,毕竟进犯大明的建虏,被打跑了,大明的危机终于解除了。

至于奉天子戡乱救国之诏,行勤王救驾之事,自己能得到怎样的赏赐,卢象升并没太在意这些,毕竟他所先前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心里的大义。

可朝见完崇祯皇帝,知道自己成了封疆大吏,还肩负着天子的期许,这叫他的心境变得复杂起来。

透过天子所表达的那些意思,除领悟到自己赴任蓟辽总督的重点是什么以外,卢象升还揣摩到崇祯皇帝,要严惩先前炙手可热的袁崇焕了。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事难料啊。

“这大明的官职,真够繁琐的。”

就在卢象升离开后,站在地舆图前的崇祯皇帝,皱眉囔囔道:“蓟辽的总督和督师,一个是常设,一个是特设;还有顺天的巡抚和府尹,这些都是只有两字之差,可分管的摊子不同,但在一些职权上又重叠在一起。”

处在小农经济下的大明,所搭建的那套统治体系,无疑是完善的,但又侧重依赖官绅地主阶层,算是封建王朝下,避免地方尾大不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了。

若是没有小冰河时期的话,即便以土木堡之变作为分水岭,大明逐步形成‘文贵武贱’的政治格局,也还是没有问题的。

拱卫京畿的这些屏障要调整变动,但也要兼顾朝堂的整体平稳,防止大明朝廷陷入停摆的局面,没处在崇祯皇帝的位置,是不会明白其中的微妙的。

哪怕崇祯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也要在现有的游戏规则内行事,避免一些失控的事情发生。

“皇爷,孙祖寿过来了。”

王承恩走进帅帐,恭敬的拱手作揖道。

“嗯,叫他进来吧。”崇祯皇帝应了一声,转身朝书案处走去,准备接见要被自己重用的孙祖寿。

“末将孙祖寿,拜见陛下!”

“起来吧。”

经过这些礼仪流程后,崇祯皇帝神情自若的看着孙祖寿,心里却在思索着,自己调整神京布防格局的可行性。

被天子这般盯着,低头候着的孙祖寿,不由暗暗揣摩起来,天子单独召见自己,到底是为了何事?

难不成是有什么要事要办?

莫不是跟袁崇焕有关?

“孙卿啊,朕问你个问题。”

崇祯皇帝开口询问道:“你觉得此次建虏进犯我大明,在应对这次突发战况时,神京那边的布防,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末将…”

孙祖寿略显迟疑,抱拳行礼道,他没想到天子会问他这些,然回想起先前在广渠门外一带,奉旨整饬忠勇军期间,神京那边的一些表现,其神情坚定起来:“末将觉得,在应对突发战况时,神京的整体布防漏洞百出。

戍守京畿的三大营,还有驻防各门的兵马,表现得极为混乱无序,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末将斗胆说一句大逆不道之言。

倘若此次建虏进犯,若非陛下御驾亲征,一旦叫建虏打到神京城下,则我大明所处的境遇,将变得极为危险。”

说到这里,孙祖寿单膝跪地,抱拳向崇祯皇帝行礼,毕竟他所讲的这些话,终究是有些不符大局。

“起来吧,孙卿没有说错什么。”

崇祯皇帝敲击着书案,发出‘哒,哒’的声响,看着孙祖寿道:“其实孙卿讲的这些,朕在御驾亲征的这些时日,也一直在心里想。

按理说在神京这边,有各门的守将,有五城兵马司,还有拱卫京畿的三大营,即便知晓建虏侵犯大明,这神京也不该乱起来。

可是呢,这没有主心骨来挑大梁,分属的权署再多啊,真要是遇到事情的话,那必然是会出大乱子的。”

站起身的孙祖寿,不知崇祯皇帝讲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还要对他讲这些,难道天子是想叫他在京任职吗?

可是五城兵马司也好,神京内外城的各门守将也罢,亦或者是三大营,那都只是分了部分权责,即便叫自己归到这其中,也不能为天子分忧啊。

崇祯皇帝缓缓站起身来,看着神情复杂的孙祖寿,神情正色的说道:“孙卿,你有敢于直面风波的胆魄吗?”

天子这到底是何意啊?!

孙祖寿心里揣摩不透,崇祯皇帝讲此言是什么意思,但直觉告诉他,天子这是有重担要交付给自己。

想到这里的孙祖寿,神情变得坚定起来,单膝跪地道:“愿为陛下效死!!”

“好,朕果真没看错你!”

崇祯皇帝赞许一声,便朝孙祖寿走来,弯腰搀起,如炬的目光看着孙祖寿,说道:“经此一战后,朕决意在神京常设一职。

此职原由内官兼任,然涉及到神京的安危,由那不懂戎政的内官兼任,朕不放心,孙卿之才能,之忠诚,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莫不会是‘提督都城九门暨皇城四门’吧?

听着崇祯皇帝所讲,孙祖寿双眸微张,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心中更是生出不小的惊疑。

“看来孙卿是猜到了。”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朕决意常设九门提督一职,掌内九门、外七门之戎政,兼领忠勇军,该军驻守丰台,品秩暂定正二品,日后这神京的安危,朕就交到孙卿之手了。”

孙祖寿真的惊住了,天子的这几句话讲出,叫他不知该如何答复。

此职一旦常设,且品秩暂定正二品,那先前分散在五城兵马司、戍守京畿的京营之部分权柄,将在整合后归属于九门提督之下,成为神京举足轻重的存在。

看着面露惊色的孙祖寿,站着的崇祯皇帝嘴角微扬,跟鞑清的九门提督不同,他所设的九门提督,就是纯粹的拱卫神京的京军。

按照他心里面的构想,九门提督主抓神京内外城戎政,京卫都督府主抓皇城、宫城宫禁,五城兵马司主抓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互不统属。

第142章 帝王之道(2)

‘孙卿,九门提督兹事重大,你要扛起这副担子,想要班师回朝后,所统内外城十六门的安排,切实做到他们奉朕口谕,便全部掌控……’

低头走出中军帅帐的孙祖寿,眉头紧蹙,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崇祯皇帝对自己讲的那些话。

这九门提督的担子,可不轻啊。

看来此次建虏进犯一事,已叫天子对五城兵马司、巡城御史公署、三大营等有司,生出了极大的不满啊。

想到这里的孙祖寿,缓缓抬起头来,眸中闪烁着精芒,神情变得愈发坚定,既然天子这般信任自己,任命自己为九门提督,那这副担子他必须扛起来。

“王伴伴,去将曹化雨给朕召来,朕有事跟他分说。”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头也没抬,对身旁候着的王承恩说道。

“喏!”

当前受建虏进犯的外患已除,崇祯皇帝就要趁着眼下的局势,尚未回到神京之前,明确一些必抓的部署,比如这‘北京军区’的一把手,比如这‘北京警备’的一把手,卢象升主外,孙祖寿主内,妥妥的戍京双保险。

有了这些安排以后,等卢象升、孙祖寿他们立稳脚跟,京畿一带大势稳定,也就到了他出手整饬京营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要多招揽一些良将,跟府军前卫的勋贵子弟,一起集中起来培训才行。

尽管当前大明上下摆烂吧,但身为大明的天子,崇祯皇帝还是占据着大义优势的,这对他来讲太重要了。

“臣曹化雨,拜见陛下。”

“曹卿来了,稍等片刻,朕有件要务,需你亲办。”

本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听到曹化雨的声音,低头说道,同时这书写的速度加快,这些尚未得到重用的将才,要好好的用起来才行。

“呼~”

约莫过了盏茶功夫,崇祯皇帝舒了口气,拿起书案上的文书,见曹化雨依旧单膝跪地,不免一愣,“曹卿快平身吧。”

“臣领旨。”

看着恭敬行礼的曹化雨,这叫崇祯皇帝露出赞许的神情,这曹化雨懂事,看来这次御驾亲征,击败了进犯大明的建虏,也叫自己的威望提升不少。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曹化雨说道:“曹卿,有个差事,要你亲自办一下,朕写了一些将领的名字,他们有的在这次勤王救驾的队伍中,有的在别的地方,你找到他们后,传朕的口谕,命他们奉旨归京。”

“臣领旨!”

虽不知天子要自己找的将领是谁,有哪些,然曹化雨听后当即拱手应道,王承恩接过崇祯皇帝所递文书,捧着便朝着曹化雨走去。

“去操办此事吧。”

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对曹化雨的态度很满意,若他想找的这些人,能全部聚集在京城这边,日后想彻底坚决的整饬京营,将不存在任何问题。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

一个个人名在崇祯皇帝的脑海浮现,有自始至终忠诚于大明的,有后期拥兵自重的,但自己既然来了,那他们的命运轨迹,也将发生相应的偏转了。

最难的己巳之变,自己都能将其改变,那崇祯皇帝有理由去相信,改变些其他事宜,只要懂得借势制衡,也定然是可以的。

初来大明的最大危机,经过这段时间的奋战,算是摆平了,且进犯的建虏受损不小,接下来是时候调转枪口,对准大明的朝堂了。

首节 上一节 92/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