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95节

背地里有啥关系,在当前这种局面下,谁敢提出来。

“朕方才说了,今天朕有的是功夫,来好好跟袁卿论道。”

瞅着单膝跪地的赵率教等人,崇祯皇帝神情淡然道:“朕这心里就不明白了,朝廷拿出那么多银子,缺什么给什么。

甚至对蓟密永三协之地,行汰兵减饷之事,支持袁卿在辽前的部署,以完成袁卿提出的‘五年平辽’之良策。

先前袁卿所呈奏疏,是怎么向朕,向朝廷保证的,言蓟密永三协汰兵减饷,绝不会影响到京畿的安危,可结果呢?

袁崇焕!你来给朕好好解释解释吧。”

袁崇焕这封疆大吏必须拿下,今天就算是说破大天,他也在劫难逃,就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纯粹就是政客的嘴脸,将大明宝贵的财政,浪费到他这个政客身上,那无疑是将大明进一步拉进深渊之中。

第146章 公审(2)

辽东,是大明政坛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他关乎大明上朝天国的脸面,他关乎大明全体的脸面,他关乎……

但是渐渐的,辽东这个话题就变味儿了,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有旧有‘文贵武贱’的观念,有党争的涉足,有朝堂与辽派的勾搭,有建虏与家贼硕鼠的狼狈为奸,这竟导致大明天子越重视辽东,放出去的血就越多。

从杨镐到袁崇焕,在跟建虏掰腕子期间,大明换了十余众的辽东经略、巡抚,疆域更是一丢再丢,不可谓不叫人觉得讽刺啊。

“臣……”

被崇祯皇帝孤立起来的袁崇焕,脸上露出慌张的神情,碎碎念念的说道:“陛下,您听臣解释……”

此刻聚在此的一众人,目光都汇聚在袁崇焕身上,单膝跪地的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等辽东将校,思绪却变得驳杂起来。

天子向袁崇焕所发问的,都是袁崇焕讲出来,做出来的事情,根本就不是盛怒之下,而一味的指责袁崇焕,为什么建虏会杀到大明关内的。

天子越是这般冷静的询问,他们的心里就越是慌张。

在这些年,朝廷给辽东调拨那么多钱粮,还给了不少官位,可到头来,家都叫建虏给偷了,这算什么事儿。

“说不出来是吧?”

见袁崇焕吭哧着不知说些什么,来解释自己的发问,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瞅着袁崇焕说道:“没事袁卿,朕来给你提提醒,这事儿,朕熟。

那个…王卿,把先前朕御驾尚在三河时,收到朕的狗奴才皇太极,给朕写的密信,拿过来,交给袁卿看看,让他回忆起来。”

说这些的时候,崇祯皇帝伸着手,转过身看向王洽,其身旁的李邦华,脸色微变起来。

而听到此言的一众人,不少都露出诧异的神情,尤其是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这些将领,那就更是这般了。

这又是什么情况啊。

“臣…领旨。”

在众人惊愕、诧异之际,王洽双手微颤的拱手道,随后掏出那份贴身携带的书信,在不少人的注视下,朝跪在地上愣神的袁崇焕走去。

“……”

王洽走到袁崇焕跟前,没有说话,弯腰递出手里的书信,袁崇焕看着王洽拿着书信的手微颤,心里生出惊意,迟疑了片刻,接过书信,挺直腰板,不过却没打开那封书信。

“袁卿,打开看看吧。”

崇祯皇帝见状,倚靠在椅子上,笑道:“看了朕那狗奴才,写给朕的密信,兴许你就能回忆起来什么了。”

“陛……”

此时神情复杂的袁崇焕,看到露出笑意的崇祯皇帝,欲言又止,又瞧见一众人等的目光,全都汇聚在自己身上,这叫袁崇焕强装镇定的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纸,打开,就快速的看了起来。

“你说那建虏奴酋,给陛下写的密信会是什么?陛下为何要叫袁崇焕看?”

“小点声,现在是什么架势,你他娘的……”

在袁崇焕打开信封之际,聚在此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些议论声,不过声音很低,但倚靠在椅子上的崇祯皇帝,却能听到些许。

瞧着袁崇焕的神情,从欲言又止,到微变,到惊疑,再到激动,崇祯皇帝笑了,袁崇焕的心理防线,被他攻破一些了。

“陛下!!!”

袁崇焕情绪激动的拿着手里的书信,跪在地上大喊道:“此乃建虏奴酋皇太极,诬陷臣的,臣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啊!!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臣是大明的……”

此刻的袁崇焕,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他所看的书信上内容,可谓是字字诛心,根本就没有再暗指他通敌,是直接挑明的说。

从宁远大捷,到宁锦大捷,再到擅杀毛文龙等等,每一桩每一件,上面都清晰的写着……

听着情绪激动的袁崇焕,所讲的那些话,聚在此的一众人等,神情各异的瞅着袁崇焕,瞅着崇祯皇帝,心里却暗暗揣摩起来,那书信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袁卿,何必这般激动呢?”

崇祯皇帝活动着手指,神情淡漠的看着袁崇焕,说道:“朕知道,在建虏进犯我大明之际,皇太极这个狗奴才,给朕写这封密信,就是想叫朕暴怒,继而在大战之际,派人将袁卿抓起来问罪。

临阵换将,杀将,朕记得《三国演义》里,就写过这样的戏码吧?

皇太极这个狗奴才,竟把朕看得这般肤浅,就好像朕会跟先前一些统兵出镇辽东的文官一样,什么都讲究他们所谓的仁义之战。

哈哈,不得不说,皇太极还是挺看重袁卿的啊,对袁卿在辽东的一举一动,竟然了解的这般清楚。”

“陛下……”

听着崇祯皇帝这答非所问之言,袁崇焕感受到了杀意,或许前面说的没什么,但天子最后说的那句,却是字字藏着杀意啊。

“李卿,你来。”

没理会袁崇焕,崇祯皇帝转过身,看向李邦华说道:“朕记得当初,袁卿上奏蓟密永三协汰兵减饷一事时,你就上过奏疏反对此事吧。”

说这些话的时候,崇祯皇帝看了眼单膝跪地的赵率教等人,停顿下来,说道:“你们跪着干什么,站起来,朕说了,朕要跟袁卿论道。”

“哗哗……”

在赵率教他们犹犹豫豫站起身之际,李邦华顶着压力走上前,拱手道:“陛下,臣的确上过这样的奏疏。”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天子这次要严惩袁崇焕了,现在的袁崇焕,还被打上了可能通敌的标签,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啊。

瞧着身后众人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的眸中,闪过一抹精芒,看来他一点点剥开袁崇焕的心理防线,并将袁崇焕跟所有人隔离开,形成社死名场面的谋划,还是挺奏效的嘛。

倒袁,是要做的政治手段,但现阶段牵扯到其他将领、官员,还是不行的,袁崇焕这个人,他还要带回神京去,跟朝中的那帮大臣博弈,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谋划。

第147章 枉朕这般信任你,拿下!!

袁崇焕跪在地上,手里拿着皇太极所写密信,听着崇祯皇帝所讲的那些话,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栗起来。

事情似乎超出了他的预料。

“袁卿啊~”

崇祯皇帝缓缓站起身来,在一众人等的注视下,面露感慨道:“当着这些大臣、勋戚、将领的面,朕扪心自问,可以说是给予你足够的信任吧。

遥想当初平台召对,袁卿意气风发之相,朕至今都是历历在目啊,五年平辽,必除我大明心腹之患。

袁卿,朕问你一句,这就是你的五年平辽吗?”

“……”

崇祯皇帝的话,在一众人等的耳畔回荡,虽不大,却犹如惊雷一般,不少人都下意识低下脑袋,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此时的中军辕门处,可谓是死一般的寂静。

“陛下,臣辜负皇恩,没能……”

身体颤抖的袁崇焕,情绪激动起来,想要讲一些崇祯皇帝知道其要说的话,无非就是一时不察,建虏奸诈云云之言。

“袁卿,你先别急着向朕请罪。”崇祯皇帝缓步向前走着,出言打断了袁崇焕,神情淡漠道:“朕想说的话,还没讲完。”

“自你出镇辽东后,朝廷调拨了多少钱粮,又摊派了多少辽饷,这些账,想来袁卿心里比谁都清楚。

这还不算朝廷对辽前的支持,包括蓟密永三协汰兵减饷之事。

袁卿啊,朕倒是很想问问你,你以这五年平辽之议,为什么在辽前做的事情,不是关于平辽之事,却是在沽名钓誉,以权谋私,党同伐异,笼络人心,刚愎自负,蔑视皇恩,矫诏杀将的?”

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话,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的砸在袁崇焕身上,以至于他的双眸大张,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此次建虏进犯大明,从辽前绕道杀来,知道朕知晓此事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吗?”

看了眼袁崇焕,叉腰而立的崇祯皇帝,冷冷道:“一叶障目啊,朕给予袁卿那等的信任,可袁卿倒好,觉得朕很好哄骗,朝中大臣很好哄骗,觉得辽前天高皇帝远,你说什么,朝廷这边都会相信。

所以为了你的名望,为了你的仕途,纵使你所提出的‘五年平辽’之说,在到了辽前以后,发现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后,那也是一次次精心编织谎言,以此来搪塞朕,搪塞朝廷,直到兜不住的时候。”

“陛下!!臣从没有这般想过啊。”

神情慌张的袁崇焕,抬起头来,语气激动道:“臣自知身上所受担子重大,肩负陛下期许,自出镇辽东以来,是兢兢业业的整治辽前上下,以假意‘议和’之谋,积极开辟有利于我大明的局势,臣……”

“所以你就排挤跟你政见不合的将领?”

看着政客袁崇焕,依旧以大明忠臣的身份,阐述着自己的种种不易,崇祯皇帝气笑了,冷冷道:“所以你就矫诏杀了毛文龙?”

听到崇祯皇帝讲到这里,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这些东江军将领,一个个或多或少面露憎恨的看向袁崇焕。

“袁崇焕啊,朕给你留足了面子。”

崇祯皇帝没有理会这些,言语间带着感慨道:“但即便是到现在,你依旧是没有任何幡然醒悟。

你觉得你很聪明,只是却小觑了建虏,小觑了朕的狗奴才皇太极。

是不是在来汉儿庄之前,你的心里还在想,只要你随便找两个理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朕就会不治你的罪了?”

袁崇焕是一个复杂的人,是政客,是大明读书人出身,通常这一类人,把自身名望看得比命都重,也更看重自己的仕途。

在他们身上有一个特性,哪怕事情做不好,明明超出自己能力之内,但是为了那些身外之物,却是强撑着去吹嘘有利于自己的言论,有利于他们自己,那不就是有利于大明吗?

他们跟大明往往都是对等的。

“诸卿,你们觉得朕该不该治袁崇焕的罪呢?”

崇祯皇帝缓缓转过身来,叉腰而立,扫视着身后这帮群体,神情淡漠道:“或者说想推翻朕讲的这些话?”

首节 上一节 95/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