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37节

只能说,气候的变化不单单让大唐收益颇丰,就是高原上的吐蕃不也一样?

换成后世任何一个朝代,吐蕃都绝对没这个能力这么跳!

虽然现在李湛并不是很想动兵,但对于现在的吐蕃,也不需要大唐集全国之力,主要针对他。说白了,在历史上,吐蕃和大唐联姻之前,吐蕃真的不算什么,要技术没技术,要铁器没铁器。

只是因为文臣公主入藏,带去了相当多的各种技术,又因为这段蜜月期,吐蕃从唐人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至于现在,唯一可以让李湛踌躇的,其实就是吐蕃的气候了。

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能说,想要限制吐蕃还是需要一些有挑动吐蕃内乱的动作,这方面李湛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李绩更为合适一点。

往后还是让李绩暂且在陇右驻扎,理清边疆的问题吧,至于李湛带来的那些将领们,让他们打仗可能是一把好手。

可要论怎么处理民族关系、地方关系,他们还真的不如大唐的这些将领们,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历史上也仅限于唐朝及唐朝以前了。

没有经过这方面磨砺,李湛自然不敢直接放手让他们做,至于东北、漠南等地已经完全在掌握之中的地方,倒是可以拿出来让他们练练手。

wo国,平城京。

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推古女王早已成了明日黄花,如今在这执政的是她的后辈,虽然这任wo王也有一定的才华,可相比较于推古女王,他的威望就差了一大截了。

其实这段时间,本来也应该是出云国最为强盛的一段时间了。

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轮番内战,很多半岛的百姓受不了战乱,逃亡仅隔一道海峡的出云国,这自然就大大加强了出云国的实力。

相比之下,中原王朝素来对海上的事不是很重视,出云国本身又出了几任有为的君主。

按道理说,现在出云国正应该是欣欣向荣的时候,别的不说,像西方的那个dao国一样,在半岛当一个搅屎棍那是绰绰有余的。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莫名的出现了变化。

任凭历史上出云国应该有怎样的发展,面对不讲武德的穿越者,出云国的国事也变得面目全非了起来。

出云国之前派遣的数万人的大军,在海上和唐军作战全军覆没的消息,慢慢已经传到出云国的王宫了。

这样的消息甚至不是逃亡回来的人们说的,而是新罗按照大唐的吩咐,派了使者前往出云国问责的时候,出云国上下才知道这事的。

本来他们都还以为这样一支部队,肯定能把新罗打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消息,是因为现在还在半岛上和新罗纠缠。

可谁能想到,刚一得知这支军队的消息,就是这样一道晴天霹雳。

一石激起千层浪……

出云国上下君臣,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居然会在海上溃败,这可是出云国举全国之力才派遣出去的军队啊!

里面的士卒在出云国也都能算的上是勇士了,而且出云国的君臣们自忖对半岛的局势比较了解,现在高句丽面对大唐的步步紧逼,只能龟缩防守。

至于百济和新罗都是小国,不可能阻拦的住出云国的这支精锐的。

可偏偏他们就遇上了意料之外的事,就这么直愣愣的撞上了唐军,直接大败,能活下来的都是投靠唐军的人。

至于这些人,现在压根就不可能回到出云国来,他们都想着怎么当好大唐的狗呢。

毕竟出云国国主能给的东西,大唐都能给;出云国国主给不了的东西,大唐照样能给,相对来说大唐还会更公平点。

这样一来,到底给谁卖命还有什么疑问吗?

以至于现在这些出云国的君臣们听到了这样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后,一个个激动万分,眼珠子都快红了,嚷嚷着这肯定是新罗人传递的假消息。

也难怪他们都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这次出云国出征半岛,也算得上是在赌国运了,结果却这么莫名其妙的赌输了,任谁心里也是相当难以接受的。

只是随着出云国上下对新罗使者的不断试探,以及不顾代价的派人前往半岛打探消息,最后传来的结果只能让他们绝望了。

事情确实就是这样,这样的结果实在让很多人都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甚至于出云国内,现在也是暗流涌动。

执政的圣德天黄本来就威望不足,又导致了这么一场大败,国内当然有人会看他不顺眼了;而之前领兵的苏我伟又是苏我氏的继承人。

本来苏我氏想的是让这苏我伟打一场必胜的战争,镀镀金,随后能更方便来接管后续的位置,可这么一件事一出,继承人也莫名其妙的没了。

整个苏我氏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反映到政坛上,就是出云国的行政几乎停摆了,所有人都在看着天黄如何处理这件事,以及苏我家未来的继承人究竟会是谁。

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打出了旗号,圣德天黄德行不足,能力也不够,不如让山村太子继位。

这都还算是比较好的流言了,更有甚者,直接攻击整个天黄家族,觉得他们这次犯下这么不可饶恕的罪过,理应把天黄这一脉的继承权剥夺了,换成其他家族执政。

这倒也符合出云国一贯的政治传统,毕竟现在的这个天黄制,也就是在推古天黄时期确立的,到现在也就几十年时间。

一切都还没那么理所当然,不少之前在出云国就比较有实力的人,当然会觊觎天黄这个位置。

面对这样的局势,圣德天黄倒是表现的尤为镇静,他可以算是出云国最早接受现实的人,随后立马派出使节,想要和大唐建立直接联系,向大唐赔礼道歉。

是的,赔礼道歉,这就是弱国的生存之道。

就算是自己家损失了数万精锐,可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也不是针对大唐进行报复,而是赶紧撇清关系,认真向大唐请罪。

至于已经损失的精锐,那是什么?

明明是误会,是出云国国内一小撮人的私念过剩,瞒着圣德天黄做出的决定,他本人完全不知情。

大唐的名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出云国响彻四方,令这些本来还有些自大的出云国人迅速认清了现实。

至于来到出云国问责的新罗使节,也终于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只是那些服侍他的人,看他的眼神里终究还是带着些鄙夷。

这名新罗使节,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说白了,这次打败出云国的又不是新罗,而是大唐,出云国的人们眼中,新罗依旧是那个可以随便欺负的国家。

只是现在新罗找到了一个好主子,一时间不能随便招惹就是了。

只要等到出云国也成为大唐的藩属国,新罗不还是他们盘里的菜?

可惜,出云国的这个想法依旧只能是空想,现在的大唐已经决定把新罗直接纳入统治了,甚至连新罗的国名都要抹除,改为汉时的乐浪等郡名。

新罗的这名使节其实一开始并不愿意独身前往出云国,还希望大唐能派使节一并过来,理由也是相当的充分。

毕竟现在新罗也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按道理来说,这次出使就应该是大唐的使节出面。

不过他的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还是被长孙冲拒绝了。

俞通海和赵普胜两人的政治敏感性可能不够,可长孙冲这样一个贵族子弟,耳濡目染之下,当然很清楚一个地方官员,私自对外派遣使节是一个什么样的罪名。

何况长孙冲说的也非常合理,这个时候,大唐正式的册封文书还没有传到新罗,理论上新罗这个时候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能由大唐越俎代庖。

要不是这样,这名新罗使节是怎么也不可能独身前往出云国的,好在圣德天黄还算理性,没有在一开始得知消息的时候,把他的脑袋砍下来。

这位新罗使节在这个时候是真的胆子也变大了,大大咧咧的就在圣德天黄安排的地方住了下来,吃喝不愁,何必还那么担心呢?

而且他在这住的这段时间,又不是没有打听过消息,出云国明显是不打算再说之前的那些是是非非了,只一门心思的想向大唐输诚。

只怕,这一次就连国书上做的那些小动作也不敢做了。

当初隋朝的时候,半岛终究不在隋朝手里,隋朝就是想用水师从中原进攻出云国,难度也非常高,他们的心中的当然不会在乎惹恼隋朝。

可现在,大唐的水师就差停到他们家门口了,面对这样一支随时随地就能消灭出云国的军事力量,出云国的君臣们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

不过这样的理性能不能换来李湛的原谅,那就不是他们能够预料的事情了。

就算不提李湛对出云dao国的仇恨,就凭出云国有李湛需要的金银矿脉,李湛就绝对不可能放任出云国就这么在大唐的周边保持独立。

如今半岛依然落入李湛的手里,出云dao国也是近在咫尺,凭什么放过他们?

更何况,李湛还知道一点,在出云更北方一点的海上,有很多鲸鱼,这些鲸鱼的骨头磨成粉后,是上好的肥料。

而鲸鱼油又是上好的燃料和润滑剂,甚至可以做成防冻的油膏,可谓用处多多。

如果想要捕杀鲸鱼,相比于半岛上的那些港口,出云国现在的港口不是更为合适吗?

相比于现在仍在惴惴不安的出云国,大唐国内现在却是一片喜气洋洋,因为春节要到了。

虽然大唐的春节不像后世的那些朝代那么隆重,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此时的长安城里,到处都在张灯结彩,时不时从各家门前传来爆竹的声音,很有一种前世的时候,已经逐渐消失的年味。

这也是李湛穿越回来以后,最为满意的一点了。

城中各地的孩童们,顶着一条长长的鼻涕,在那到处乱窜、嬉笑,玩的不亦乐乎。

他们的家长们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休息,更不会在这样的大喜日子里,训斥他们,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独享的美好生活了。

正月初一的时候,李湛携手李二和李渊两个太上皇一同大宴群臣,以示自家的平易近人。

大臣们也都纷纷很给面子的参加了,宴席上对李湛三人的马屁不断,虽然李湛听着极为受用,但也不可能为了这样的小事就让大臣们不给李湛献上祝福吧?

一场宴会下来,也算的上是宾主尽欢了。

特别是看到李二和李渊的精神看着那么好,那些原来还有些死忠李二的人,也悄然放下自己心中的仇恨,眼看人家祖孙三代人都这么其乐融融,作为大臣怎么能如此古板,不知变通?

这次宴会之后的朝会上,李湛忽然宣布要建立凌烟阁,以及功德林。

凌烟阁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历史上李二搞出来的那个,本来在李湛篡位之前,这事就已经在筹备了,等到李湛上位后,这事的进度一度曾经陷入停滞。

要不是还需要画上不少人物画像,这事早就有人接口了。

毕竟就现在已经病史的杜如晦,要论功劳他肯定是足够的,可现在他已经病逝了,想要给杜如晦画像,那要求可就高了不少。

毕竟不能指望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杜如晦的人,仅仅根据杜家子孙们的描述,就这么轻松的把杜如晦的长相复原出来吧?

更何况,这凌烟阁相比于纪念意义,倒更像是一个皇家祠堂,而且想要被选进凌烟阁,那标准也是相当高的,只怕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

可另一个新事物——功德林,理解起来就相当的简单粗暴了。

只要是为国捐躯的人,都能在这留下自己的名字,受国家的祭祀,在要开始修建的功德林里,无数本来平凡的将士们,也能留下自己的姓名,让后世子孙们世代传唱,并为他们奉上一炷香。

首节 上一节 137/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