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48节

不过想到临行前李湛的嘱咐,长孙冲的心里又稍稍安定了一点。

李湛说的很明白,这次出使不指望长孙冲能做到他祖辈那样分裂突厥一样的壮举,只是和吐蕃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就行了。

私底下,李湛倒是嘱托长孙冲,希望他这次去了吐蕃能够好好看看,当地有什么出彩的人物,若是觉得谁能够在未来重新统一吐蕃,不妨先结交一番。

这样的任务,对长孙冲来说已经很轻了。

于是长孙冲便带着自己身后浩浩荡荡的使节团,从长安城出发,直向长安南边行去。

朝廷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吐蕃派遣使臣,试图结成友好的外交关系,其实也是有内在的原因的。

长孙冲在心里也有过揣摩,他能够看出来,李湛有心想要向西域更西处进军,只是这样一来,漫长的后勤线对大唐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这样一条堪称是大唐西域驻军生命线的交通要道,有很大一块刚好是紧挨着吐蕃的,若是在大军出征在外的时候,吐蕃进攻这样的道路,那西域的军队就会成为孤军。

这样的情况,大唐上下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吐蕃所处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就算是李湛看着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有些望洋兴叹。

想要真的灭了吐蕃,大唐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了,死伤必然很惨重,还不能保证赢下来。

自然的,李湛就要考虑灭不了吐蕃,应该如何处理和他们的关系了。

在这个时候看之前的唐蕃交恶就不是一个好事了,固然吐蕃现在已经有分裂的迹象了,其国中的几部相互之间矛盾极深,就差一个火星就能点爆。

可它的体量和位置在这摆着,要是吐蕃真的崩盘了,那么多吐蕃百姓化身盗匪,整天入寇大唐边境也不是一个办法。

思前想后,李湛也只能捏着鼻子派人和吐蕃修好了。

只是李湛更不愿意看到吐蕃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是能保持现在各部相互斗争的形势,李湛自然是最开心不过了。

所以,李湛专门嘱咐长孙冲,让他关注吐蕃国中出彩的人物,虽然明面上和长孙冲说的是交好这些人。

但跟在使节团里的军情司的密探们是知道李湛的另一个命令的,若是遇见这样出彩的人物,要收集他们的信息,往后等待这些人的可能就是暗杀了。

长孙冲就算不清楚这点,可他心里也很明白,李湛是不可能有那么好心,只是让和吐蕃国内的人物们交好。

以李湛的脾性,绝对是看不上吐蕃国内的那些人的。

……

长孙冲一行人上路以后,也没有敢耽误,一路上翻山越岭,只花了十多天时间就到了成都,到这里他们才打算好好休整一下。

接下来就是要到川西的西康了,那里现在算是被大唐所羁縻的,这也是吐蕃被大唐击败后,国内产生的连锁反应。

在大唐的蚕食之下,西康这个原本应该是吐蕃国内领地,现在上下都成了大唐的形状。

成都这里自然有益州长史迎接他们,如今的益州长史不是别人,正是杜荷,看到杜荷来迎接自己,长孙冲的心里也有几分唏嘘。

当年他们都是好朋友,那个时候长孙冲的心里其实还不太能瞧得上杜荷,觉得他是一个纨绔子弟,和自己不一样。

只是现在来看……杜荷的发展明显要比自己强多了。

没办法,谁让杜构和杜荷都得皇帝的欣赏呢,至于自己,能不被李湛厌弃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两人这么久之后重逢,自然是有数不清的话要说,至于长孙冲下面的使节团的随从们,自然也有专人招待,让他们也都能得到一段时间的休养。

接下来可就要出大唐的国境了,要是不在这里好好休息一番,那就要等到出使完成,返回大唐了,这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三四个月,上吐蕃的道路有多难走,他们走之前已经听别人说过了。

特别是长孙冲之前还曾经跟着李湛巡幸天下,那也是正儿八经的上过高原的人,就算是从川西走稍微好走一点,也不会比从陇右那块走强多少。

而且他们这样出使的使团,可不像是李湛这个当皇帝的巡视天下那样,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和医生随行,这要是在高原上起了高原反应,那就只能硬顶了。

到时候也不知道有多少随从会丧命于高原。

使节团中的随从们心里也有数,所以打算在成都好好放纵一把,说不定往后就没有未来了。

蜀中作为关陇地块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来就非常的繁华,蜀商的富裕也是出了名的了。

而在从汉水到洛阳的运河修通以后,蜀中的繁华更是新上了好几个台阶,更不用说随着大唐对吐蕃的重视度上升,朝廷有意将成都当做在吐蕃侧翼威胁它的一个前进基地,对成都那是下了大力气投入的,成都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像是长孙冲这样的长安土著居民,对关中自然是有十足的傲气,特别是长孙冲后来出镇地方,长期在三韩故地这样的穷乡僻壤。

就是河北道,他路上经过也只是匆匆看过,印象并不深刻,反倒是这次在成都城里一逛,这里的繁华也是给他吓了一跳。

长孙冲自诩算是见多识广的,也有些吃惊了。

如果单说成都城的规模,长孙冲倒也不是很惊讶,成都的街坊规模比起长安的小了很多,这里能用来修建街坊的平地本来也比较少。

成都平原产出的粮食可是要养活整个川蜀的,不可能把太多的耕地变成城池。

但就算如此,益州的官员们也是想出了不少其他的办法,建设卫星城。

如今成都城的左近坐落着大小不一的卫星城镇,大概有五座,看起来错落有致,每一个城镇的规模都颇为可观。

单从这一点来看,长孙冲的心里还是更喜欢成都城的这种模式,他心里也暗下决定,等到未来自己再到地方出镇的时候,就仿照成都城这样的建造模式。

长安作为国都,建成一座可以容纳百万人口的大城自然也可以,但是这样的修建模式就造成长安城里比较拥堵,而且那是因为有天下来供应这么一座城池。

长孙冲可不觉得自己未来出镇的地方能有长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另外一个让长孙冲感到惊讶的地方就是成都城商贸的发达了,他跟着李湛去过扬州,扬州的商业也相当不错了,有大运河联通南北,而且扬州又靠海,现在大唐的海运也非常繁荣。

可成都的工商业和扬州是不一样的,成都城中街坊比较少,可大市就有足足五个之多,而且街坊中还有不少是专门的工场街坊。

这样的场景是在长安难以看到的,而且成都的人家,几乎每一家每一户都有纺机,专门用来织丝绸。

也无怪乎蜀锦天下闻名了,有这样好的条件,就是想不成为天下知名的丝绸也难啊!

而且蜀锦还不缺销路,以往的时候若是只有大唐国内的市场,可能他们还会考虑会不会卖不出去。

可随着丝绸之路的越加繁华,蜀锦已经渐渐成了丝绸之路上的硬通货,比金银还要靠谱。

更让长孙冲惊讶的,还是成都城里的盐市,这一处盐市是专门进行盐的贩卖的。

从范仲淹在任时期,蜀中就开始用古早的蒸汽机来开凿盐井,有这样的机器辅助,蜀中的盐产出量大大增加。

偏偏盐本身是一个必需品,所以几乎蜀中一带和更南的黔中道都极度需要蜀中的盐来支持,就连东边的湖广一带,很多人也不再吃两淮的盐,转而买蜀中的井盐了。

谁让蜀中的盐只要沿着长江河道就能一路顺流而下走到湖广,而且蜀中的井盐成本比两淮的盐更低。

自然的,这样一个盐市也是大受欢迎。

能有这样的盛况,其实也和成都城本身的定位有关系,成都到底只是一个州的州府,它身上没有什么政治意义的担子,自然就敢于大力发展工商业了。

长安固然有朝廷的大力扶持,包括举办博览会等等,可它到底是一国首都,不可能放开手脚搞工商业的。

这大概也是所有国家首都的一个通病了,主要是求稳,这一点不管是大唐还是后世都是不变的。

但长孙冲到底身份不一样,在一开始的惊讶过去以后,他就没有把思绪主要停留在这样为成都的发展感到惊叹的表层之中。

反而是开始默默的思索,现在成都的这种施政对他未来到其他地方执政有什么借鉴意义,甚至还包括李湛为什么这么大力的扶持成都,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逻辑。

越是往深里思考,长孙冲越是能想明白,为什么李湛对吐蕃一直这么警惕了。

以成都现在的繁华,若是不对吐蕃上心一点,一旦吐蕃从川西向蜀中扩展势力,那成都受到的威胁就太大了。

只有把蜀中面对吐蕃的前线推到西康那里,成都才能受到良好的保护,战略意义相当的重大,也无怪乎朝廷上下一直都在默契的蚕食吐蕃在川西的领地,大概他们也都是看到了这一点吧。

同时,长孙冲也意识到了,不单单是川西很重要,川南也是一样的呀!

朝廷中一直风闻,李湛有意在黔中道以南设立安南都护府,和现在交州的出海口连起来,这样的话,成都的重要性就能再上一个档次!

海运固然可以给未来的安南都护府输送不少的物资,可最稳妥的道路不还是从陆上走吗?

长孙冲知道自己身上的劣势,毕竟是出身长孙家,他父亲长孙无忌和李湛是有矛盾的,要不然他父亲也不会一直被压着不让在朝中任职了。

这对当初只有三十来岁的长孙无忌来说可真是太痛苦了。

正因为此,长孙冲很难得到李湛的重用,想要真的成为宰辅,他需要的努力就太多了。

而且国内大热的河北道、河南道、关中道肯定不会有自己的位置,唯一能突围的地方就是边陲之地,立下军功了。

如此一来,基础这么好的成都,肯定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了,要是自己努努力把下一任地方选到成都,未尝不能成为宰辅!

长孙冲等人在成都呆了十多天,这才重新出发,从川西一带往高原上走。

只是离了成都城几天的时间,所见的风景已经大不相同,那种市井的繁华缥缈无踪,剩下的就是纯天然的风景。

层峦叠嶂,苍茫岭峰,全然是那种蛮荒的气息,和成都虽属一州,可双方真是天差地别。

偶有山村也被掩盖在山间的林木之中,看不到一点人烟,就这路上的向导还感慨道。

“已经好多了,以往的时候,川西这块更加穷困。自从朝廷拿下西康,专门修建了要塞和道路以后,因为吐蕃那安定下来了,来往着做生意的人多了,路更加好走了。”

“特别是山间的蛮夷们都渐渐归化,少了很多盗贼和猛兽,路上各处也都设的有补给点,就是收费比较凶。”

长孙冲听得有些出神,他虽然也曾在三韩故地待过,可那里和益州真的没法比。

三韩故地那是大家都不富裕,就算是原来高句丽的王城其实也就那样子,和山野间的差距并不大。

可益州这个州府和乡野宛若两个世界的情况,还是让长孙冲有些吃惊了,主要还是落差太大了。

倒是对于身边向导感慨的道路上补给点收费贵的问题,长孙冲并不觉得有什么,这样的事在三韩故地也是常事。

特别是后来发现金矿以后,金矿所在的地方离各地城市之间都比较远,如此一来,自然需要人修路,修完路后有人敢在那服务,收费高一点不是常事吗?

那些走淘金这条路的能有哪个是好相与的?

敢做他们的生意的人,就是背后有人,那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了。

换成现在从川西一带去和吐蕃做生意的人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长孙冲可太了解这些人了,可商可盗,大体上这世上做远途贸易的都是这个德行。

首节 上一节 248/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