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142节

刘辩:???

蔡文姬的这个脑回路,刘辩忽然间有些摸不清楚了。

而且,他好像被蔡文姬给拿捏了。

“你觉得朕会愿意吗?”刘辩冷漠说道。

蔡文姬表现的依旧坦然自若,嘴角始终挂着一丝笑意,“陛下先前说愿意。”

“所以,陛下您是准备违背自己的心意吗?”

我可去你大爷的。

刘辩当场就是一句掏心窝子的问候。

“但你觉得自己配吗?”

蔡文姬那好似站在道德制高点,随意对刘辩评判完之后,又很高傲的说,我愿意当你的女人,这话差点把刘辩给恶心透了。

看那态度,好像她蔡文姬才是皇帝,而他只是她的奴婢一般。

刘辩当场翻脸,“来人,传旨,征伐蔡氏两千民夫上前线听用!”

赵野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整个蔡氏加起来可能不到两千人。”

“要你多嘴?传旨!”刘辩冷声道。

作为一个世家门阀,两千壮勇其实并不多。

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族人,还有被赐姓的仆从、佃户等等。

“至于她,意图刺君,先行下监!”刘辩手指一指蔡文姬,沉声道。

直到这一刻,蔡文姬才意识到。

眼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少年皇帝,真的动了肝火了。

“蔡文姬,你给朕在牢里好好听听,蔡氏两千族人惨死时的哀嚎吧。这一切,皆因你而起。”刘辩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道。

哪怕是去年面对宫内那么紧迫的局面,他都没有这么生气过。

一个自大且无知的女人。

这一点,绝对遗传了他爹。

蔡文姬的神色间闪过一丝慌乱,但她依旧笑着说道:“如果您是一个残暴不仁的君王,蔡氏若助纣为虐,那就是耻辱。可如今在民女的眼中,您并不是。”

“别人的父子兄弟可以死在前线,为何我蔡氏不行?听闻曹氏有近五千族人在战场上,曹猛地兄弟数人更是尽皆为将。我蔡氏出两千族人又有何难?若他们战死在前线,他们就是我蔡氏的英雄。”

刘辩忽然间真不明白这个女人的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

所以她今天到底是来干嘛来的?

“告诉朕,你今天到底有什么目的?”刘辩压抑着心中沸腾的怒火,沉声问道。

本来他觉得自己还看的挺清楚的。

可蔡文姬这话翻来覆去的一说,他忽然间就看不懂了。

蔡琰面色淡然,无喜无悲的看着刘辩说道:“民女虽不是行走在世间的智者,但我也不想人云亦云。我今日冒死前来一是为了我那些族人,虽然他们于我而言并非是心中的挂念和寄托。但族老有吩咐,我觉得兴许我可以试一试。”

“但若非要的论个目的,我想我的目的大概就是看一看皇帝陛下您。”

“若您当真是外界传闻那样的暴君,也许我会效仿浣纱女,刺杀皇帝陛下。”

刘辩低头嗤笑一声,“所以你是来考验朕的?”

“民女岂敢考验陛下您,只是看一看。人立于天地间,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有自己做事的一些依据才是,我更不想成为被他人利用的爪牙,沦为刀柄。”蔡琰说道。

刘辩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气度绝佳的女人。

哪怕大家都蓬头垢面,粗衣罗裙,但她一定会是人群中最特殊的那一个。

她的这番话,听起来虽然像是翻来覆去的轱辘话,但实质目的性极强。

这女人这是在这里给他讲散文呢!

“带下去吧。”

心中大概搞清楚了蔡文姬的目的后,刘辩就没兴趣再听她那些所谓的道理了。

无用之谈。

第108章 关于用不用儒这件事

荀攸在听闻皇帝将蔡文姬下监之后,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但他并没有直接劝谏,而是问道:“陛下无恙乎?”

刘辩正在让马日磾回忆蔡邕当时给汉灵帝上的七条治理国家的措施。

闻言,没好气的说道:“你要劝,就说人话!”

“臣该死!”荀攸立马认罪。

在这为少年皇帝的面前,搞这些迂回的手段,确实好像毫无意义。

“臣听闻蔡琰意图行刺陛下,但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实质的行动。”荀攸斟酌着措辞,很慎重的问道,“蔡琰在中原文人有着极高的名气,甚至隐隐胜过她的父亲蔡伯喈。这样的一个女人,亦非寻常女人可比,臣请陛下慎重。”

“你的意思是朕挨了一顿骂,被那个女人当面评判了一番,就这么揭过不提?”刘辩有些恼怒,美人是好,但他可不是见了女人就走不动道的帝王。

“臣并无此意。”荀攸说道,“只是如此一来,世人只会哀婉蔡文姬的遭遇,为她鸣不平,反而坐实了外界对于陛下您的传言。”

“陛下分明在殚精竭虑的治理这个国家,可若任由那些文人士子不断抹黑,臣为陛下感到不平。”

刘辩听的心中无力却又格外恼火,“这就是朕不愿意重用那些名士的原因。”

“荀卿怎么看蔡伯喈当初给先皇上的这一份奏表?”

荀攸神色微怔,他不解为何好好的说着蔡文姬,又牵扯到蔡邕的身上去了。

但这个事,他是知道的,于是说道:“此事,臣也略有耳闻。当时雷霆疾风、地震蝗虫等灾害频繁发生,故先帝下旨罪己,令群臣阐述自己对于治理国家的一些措施,蔡伯喈因此而密奏七事,只不过行事不密,这份奏表被传了出来。”

“在蔡伯喈所列七事中,除却惩治大奸大恶之臣外,其余的六条,臣以为皆是无用之谈,也就是辞藻华丽,引人入胜。”

刘辩的面色终于看起来轻松了一下。

这话他可就爱听多了,和他几乎完全是想到一起去了。

蔡邕所列的那些东西,就跟蔡文姬和他讲的那些道理一样,空空无一物。

“但是,陛下,征辟这些名师入朝,可以令他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譬如文学之事。”荀攸说道,“甚至于哪怕这些人在朝中什么事都不用做,对于天下的文人士子而言,也会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虽然刘辩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好,但他的内心是高傲的。

在他的眼中,这就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

而现在,他已经败下阵来了。

如果他采纳了袁遗最初的这个建议,就是最鲜明的妥协。

这可不是什么拉人搞对抗的战术。

那些人是名动天下的名士,可不是一个个拉来就可以直接用的素材。

他们都是自带着条件的。

就像蔡邕当初给汉灵帝上的这七条密奏,刘辩就根本不可能答应。

大搞祭祀,重孝道,就可以让天下的灾祸少一些了?

这都哪跟那的事。

“不允!”在考虑了片刻之后,刘辩还是拒绝了荀攸的谏言。

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大汉百姓现在必须在意识上达到统一,这不是春秋鼎盛的和平年月,百姓并不需要那些假大空的东西。它们填不饱百姓的肚子,也无法为百姓御寒。”

“朕这个皇帝和天下的百姓,现在有着相同的诉求,吃饱、穿暖、拳头硬!”

“这一切的东西,不是搞祭祀,重孝道,讲仁善的美德可以实现的!”

“中原百姓需要将汗水浇筑现在土地上,需要有一颗无畏的战斗之心,这是他们才应该具备的东西。我们需要抢,需要争,需要用鲜血和汗水夺回一个安宁祥和,衣饱食暖的日子。”

“征辟那些名士入朝,让他们当个哑巴,你觉得可能吗?”

荀攸摇了摇头。

那确实,好像是不可能的。

“长平之战,秦以一个反间计灭杀赵国四十五万将士,那个在朕看来甚至于有些荒唐的谣言,偏偏发挥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若朕令那些名士入朝,他们也许只需要畅谈一下自己对治理国家的见解,就能分化瓦解朕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刘辩说道。

这,本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他这个皇帝已经背负着累累恶名的情况下,刘辩并不敢赌。

他真的怕自毁社稷。

外界的那些流言,当他的大军横推过去的时候,一切就会不攻而破了。

他虽然心中忧虑,但理性考虑,他的的确确并没有必要因此而去做什么。

看看现在的陈留和山阳,一起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百姓的热情高涨,甚至于每日都有大量请求参战的壮勇。

这就是最现实的结论。

首节 上一节 142/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纨绔:我一个曹贼,三妻四妾很合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