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45节

梦中巡游三千世界听起来是那么扯。

可荀彧现在竟然有些相信了……

若不是如此,一个久在深宫中,不知外面天地为何物的少年皇帝,怎么会连耕作之事都了解的如此透彻详细?不,皇帝所说的这种耕作方式一定更好。

荀彧是自己种过田的,在皇帝解释后,他大概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陛下,这粪是一定要覆土吗?”荀彧将自己记录的东西,仔细看了一遍之后问道。

“必须需要覆土,覆土的目的是为了沤肥。”刘辩说道,“每新增加一次,都需要覆土。”

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盲猜大概是为了沤肥。

反正在他小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将自家田地里的粪堆用土拍的平平整整的,远远看去像一个个光滑的坟茔。

荀彧提笔勾画了一下,很严肃的写了个批注。

“陛下,我们需要种的粮食,是否皆可?”荀彧问道。

他似乎打算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敲定。

“多种点麦吧!”刘辩忽然一脸惆怅的说道。

大汉的饮食,是真的让人……难受。

“唯!”

荀彧应了一声,目光触及到手中的纸张,忽又说道:“陛下,左伯纸当真不会墨透纸背,确实可以书写。”

“赐帛三十,令其继续改良纸张,这东西还能更好。”刘辩说道。

他正在准备对将作监下刀,但目前人手还有些严重不足,撑不起这个场面。

他需要很多的能工巧匠充实将作监的门面,为大汉以后的征伐做准备。

刘辩非常清楚他这个皇帝以后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局面。

他苟住了性命,但却保不住大汉王朝的和平。

持续且混乱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如何种好地的探讨,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荀彧是个不耻下问的代表,且脑子转的极快。

几乎每一桩每一件事,他都要细细的询问仔细,并做好批注。

刘辩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种地这件事上,不管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还是听闻的,他都一一详细的告诉了荀彧,作为参考。

荀彧与荀攸这叔侄二人结伴从西园离开的时候,天都快亮了,东方都已经有微光了。

“开荒屯垦之事,叔父何必如此谨小慎微?”荀攸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问道。

皇帝与荀彧到了后半夜好像还越聊越兴奋了,可差点没把荀攸给困死。

本来他也听的挺有精神的,可后来就渐渐觉得无趣了。

“农桑乃社稷根本,本就应该谨小慎微。而陛下在农桑之事上的见解独到,颇具远见,我觉得应该趁机多学习一下。”荀彧说道,“陛下之言,常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第30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

“陛下说他曾梦游三千世界,叔父觉得此事到底可信不可信?”荀攸追上荀彧的步伐,又问道。

他对这件事的兴趣,可比开荒屯垦大多了。

这事他已经想了整整一个晚上了,可不管怎么想,他总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荀彧脚步微顿,声音带着一丝清幽说道:“不管是真是假,你我都应该明白,陛下藏在心中的智慧,和见识,绝不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可以具备的。”

他仰头面向东方,微微阖眼,深吸一口气说道:“也许是苍天不忍汉家天下垂危,降帝星于世,梦游三千大世界,让陛下不止早慧,又具备如此见识和魄力吧。”

荀攸轻笑一声,舒展了两下胳膊,“虽然你这番话我不是很相信,但我觉得有道理。”

“有道理就行了。”荀彧微微一笑。

……

次日午时。

在早上简单休息了一下的荀彧就带着五百将士出发了。

而此时的西园,从长安各地征募而来的匠工们正在加紧铸造刘辩要求的那些农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犁铧、锄、铁锹等这些刘辩能想到的东西,在他看来是必须要有的。

刘辩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在当下到底有没有,其实他也不是很在意。

他唯独可以很确定的一件事是,即便这些农具已经有了,可绝大多数的百姓并无可能同时拥有这所有的农具。

刘辩也没有可能将这些农具敞开了去供应天下,但他觉得自己的第一块试验田必须在硬件上达到一定的地步,先从小范围开始影响。

……

袁绍的讨董盟军,最近声势愈发的浩大了。

卢植送回来的奏报中说,袁绍以王匡、鲍信等何进旧部为主,纠合张邈、桥瑁等人已拉起了一支十数万的大军。·

这自然算不得是什么好消息了。

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糟糕。

董卓的野心破产,刘辩以为历史在大的走向上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

关东盟军应该很难再拉起来。

虽然刘辩在向东的各关隘都布置了人手,阻挠消息传递。

但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哪怕是翻山越岭他们都该已经知道董卓其实早就死了。

但很明显,历史大潮人家是有脾气的。

它就是不变!

哪怕是强行拉一个讨董的名义,他们也这么干了。

“公达,你看着到底是谁在把谁当傻子?”刘辩笑着对荀攸说道。

刚刚从河里抓上来的鸽子鱼,只需几味简单的调味,就变成了刘辩面前那锅热气腾腾的鱼汤,他尝了一口后给荀攸分了一碗。

荀攸连忙放下卢植送来的奏报,弓腰接过了皇帝赐的鱼汤。

他的喉结动了动,却不敢立马去喝,而是先说道:“袁本初想将天下人都当傻子,而有人是揣着聪明,却宁愿当一个傻子。大概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兴许是真正的傻子。”

“先喝汤吧。”刘辩抬了抬手腕,示意道。

“唯!”

荀攸已经非常克制的想让自己优雅一下,可在鱼汤浓烈的香味刺激下,还是不由自主的狠狠咽了几口唾沫。

一口汤下肚,荀攸发现了皇帝的另一个大本事——厨艺。

他今天可是亲眼目睹了皇帝杀鱼、做鱼的整个全过程。

若不是亲眼所见,别说他不相信这么鲜美的鱼汤是皇帝做的,就连皇帝会煮汤这件事本身他都一个字不信。

皇帝,是应该会煮汤的人吗?!

一碗鲜香的鱼汤,在荀攸的手中没撑过两三口,就宣告结束。

他抹了抹嘴,无声的打了个饱嗝。

这么一碗汤,对他的饭量而言根本不够看,只是喝的太快在短暂的一瞬有了饱腹感。

刘辩嘴角带笑看着荀攸,“朕以为等你喝完汤就该劝朕多读一些圣贤书,而远离庖厨了,你可是在酝酿措辞该如何劝朕?”

荀攸闻言,不禁莞尔,“陛下,臣在刚刚吃到了生平最鲜美的一碗鱼汤,臣并不希望这会是此生仅有的唯一一次。”

“好你个荀公达,你还想让朕给你当厨子不成?”刘辩佯做生气故意说道。

荀攸呵呵轻笑道,“臣更愿意成为陛下身边的厨子,将一桌寻常的食材炮制成稀世佳肴。只可惜,臣生来似乎就长了一张能品尝到美食的嘴巴,却并没有一双会炮制美食的双手。”

刘辩指了指桌上的鱼汤说道:“你口中的稀世佳肴在朕的眼中,不过是一碗寻常的鱼汤。你若能解了关东这个大困难,朕让你尝尝什么是真正的稀世佳肴。”

“此事若传将出去,世人恐怕要认为臣荀攸是为了饱口腹之欲而忠君报国的了。”荀攸笑着调侃了一句。

刘辩小口吸溜着碗里的鱼汤,随口说道:“这是你的本事,也是朕的本事。世间瞧不起朕者,不知道有多少,可能喝到朕亲手烹饪的鱼汤的人,却没有几个。”

“此乃臣的幸事。”荀攸无比赞同皇帝的这句话,随即又说道:“关东在臣看来,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臣曾听闻,袁绍与袁术二人本就互相看不顺眼,不是很对付,可他们现在竟然成为了盟军。”

“袁绍与袁术还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都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的人在臣看来,他们大概都需要袁绍竖起来的这面大旗,至于行几分事,恐怕全在自己的心意间。”

刘辩点了点头,“可若仅仅只是静观其变,恐怕并不合适吧?”

“他们是为讨董而来,应该没有脸面,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荀攸说道,“陛下在等,在臣看来,他们应是也在等。”

刘辩冷笑了一声,“朕在等他们竖起自立的大旗,他们在等什么?若真有称帝之心,难道不是随时都可以造反吗?”

荀攸眼帘轻垂,在皇帝的语气中,他感受到了皇帝对州郡拥兵浓烈的不满。

西园里,此起彼伏的呼喝声,透过层层叠叠的绿植,传进了耳中。

眼前这一锅鲜美的鱼汤,就像是少年皇帝的野心。

用的虽然依旧还是寻常的食材,但皇帝想将天下这块鱼肉炖出鲜美的香味。

首节 上一节 45/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纨绔:我一个曹贼,三妻四妾很合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