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第175节

杨荣感觉浑身上下火辣辣的冒汗,嘶哈嘶哈的长吐白气。

他必须承认自己刚才吹牛逼了,平日里他喝的都是花雕、黑杜这样低度数的酒。辽东酒不一样,东北天气严寒,有人冻死街头这种事屡见不鲜,辽东人饮酒就是为驱寒,因此大都是高度数的烈酒。第一次喝到这样的烈酒,差点没给杨荣呛死。

朱高燨不由轻笑一声:“外地人第一次喝辽东的老烧,一般都是兑水喝的。”

杨荣愣了一下:“你怎么不早说?”

朱高燨耸肩做出无辜的姿态:“你也没问啊。”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啊?”

“你不知道怎么不问啊?”

“……”

杨荣差点气的给桌子都掀了,他算是看明白了,祁王就是想看他的笑话!

“不说笑了。”

朱高燨转移话题,“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京城里可有什么变故吗?”

说到正事上,杨荣也认真了起来:“大事没有,小事倒是一桩又一桩。吏部考功司主事丘叔度因贪污受贿被剥皮揎草,大理寺司直杜会荣擢为大理寺丞,凤阳有白蛇盘于太祖所书之碑石上,此为祥瑞也……”

“行行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你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也是真够可以的。”朱高燨连忙抬手打断,要不然他感觉杨荣还能再说四五个时辰。

“没辙,大明现在安逸的很,哪有什么大事发生。”杨荣笑道,“要真说大事,也不是没有,王爷你在朝鲜、倭国干的那些事才算是大事啊。”

朱高燨有些无奈:“怎么还扯到我身上来了,杨先生,我记得你以前挺清高的啊,怎么现在也学会拍马屁了?”

“我可不是拍马屁,实事求是而已。”杨荣探着头问道,“王爷,我可知道你在倭国……嗯,瀛州省赚了一大笔银子,给我透个底,到底弄了多少?”

朱高燨觉得有些奇怪:“你怎么跟夏老抠似的,一提到钱就两眼放光?”

“可不是,您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打起仗来撒了欢的就往外跑,我们在京师可以一枚铜板掰成两瓣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杨荣苦涩的说道,“陛下想在凤阳给皇陵修两个石像生都被夏老尚书给驳回去了,为啥,还不是因为一个‘穷’字。顺天府修皇宫的事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就差那么点,银子一到账咱们就能搬过去,偏偏就是到不了账。您给我个透个底,看看在东瀛赚了多少银子,哪怕只有个两万两也好啊,到时候内阁也能把押着的预算清空一笔。您是不知道,六部的官员现在天天到文华殿找我,我要是再压着这些预算表他们杀了我的心都有了!”

朱高燨问道:“六部的官员去找你做什么,财政预算的事不是归户部管吗?”

杨荣道:“因为户部那关他们也过不去啊,户部把预算表送到内阁批红,我一看这哪里核对的上,连忙去找夏老尚书询问,您猜怎么着,夏老尚书义正言辞的说‘户部的折子得到内阁批红才能过关,这事还得你内阁来解决才行啊’,我能怎么说。”

户部的折子得报到内阁才能被批准,内阁一看户部这不是瞎报吗,杨荣怎么可能放行,只能压下去。压下去以后其他的部门不干了,合着你们内阁和户部联起手来耍我们呢,你们怎么报怎么批我不管,钱呢!

你告诉我,我的钱呢!

户部:内阁给我批了,我才能给你们钱啊。

内阁:没钱我咋给你批?二两银子想盖宫殿,你自己看看这方案合理吗?

其他部门:户部和内阁这俩傻逼,我他妈钱呢!!!

不得不说夏老尚书真是把朝政玩明白了,直接把锅甩到了内阁的脸上,让杨荣反倒是天天的为钱发愁了。

朱高燨忍不住笑了:“瀛州的银矿我算了一下,初期大概年产二百万到三百万两银子。”

“此言当真?!”

杨荣蹭一下就站了起来,欢欣雀跃的恨不得仰天长啸。

“当然是真的,我怎么可能拿正事和你开玩笑?”

朱高燨正色道,“我在瀛州没搞别的,就想着怎么去挖矿了,当地的人力就九成投入到了挖矿、炼银的工程上,牢狱里关着的犯人全都放了出来去挖矿。瀛州省的官员做了一个统计,光是第一年大概就能开采出二百多万两银子,等到了工程完善以后,这个数字差不多能到四五百万两。”

“卧槽!”杨荣忍不住爆了粗口:“这下我还愁啥啊,户部那边压着的财政预算加起来也才不到一百万两,我直接把银子塞进夏原吉这个老东西的嘴里!”

这下给杨荣高兴的欢天喜地,恨不得脱光衣服跑到雨里跳舞。

最近内阁压得这些财政预算给他愁的头发都快薅秃了,整日里脑中就剩下钱钱钱,吃起饭来都是满嘴的铜臭味,一看到银子就跟看到扒光了的美人一样眼珠子都定住了。

现在可算是逮住了祁王这个狗大户带着大明发家致富,杨荣可不是得高兴吗。

他恨不得现在就冲到户部掐住夏原吉的脖子怒吼:“草泥马的夏原吉,看见这白花花的银子了吗,再跟我提财政预算过不去的事老子给你狗头都扭下来!”

杨荣浮想翩翩的时候,朱高燨一句话给他送天上云间打到了九幽地狱里。

“虽然瀛州省有银子,但是这些银子还留在仓库里。长途运送不方便,考虑到安全和运输成本的问题,瀛州省每年运一回,今年这二百多万两银子得等到明年二月份才能往京师开运。”

杨荣目瞪口呆:“等到明年二月份?不用等了,在这之前我就已经被六部的官员给杀了!”

祁王是真狗啊,说话说一半,还能再缺德点吗!

想等到明年二月份,我特么也得能活到那个时候啊!

合着我白高兴一场?

朱高燨轻笑一声:“虽然这二百万两得等到明年二月份才能运往京师,但并不代表瀛州没有现银啊。”

“我的军队杀了倭国一个底朝天,搜出来的现银连仓库都快堆积不下了,只能分批运送,第一批送回京师的就有四百万两。”

“算算时间,这四百万两应该也快到京师了。”

第217章 朱棣:祁王快叫爹

窗外雨点纷纷,雨水与夜幕同一色,潮湿的寒意被乾清宫的墙壁隔开,殿宇内明亮着一排排的烛火,皇帝陛下就倚靠在案台旁边,肩上披着一件厚厚的黑色裘衣,批改着东北刚刚送至皇城的折子。

汤承踏着无声的步伐悄悄走来,道:“陛下,山东事已了。”

他匆匆赶赴山东杀人,杀完人又马不停蹄的返回京师,这一把老骨头三天三夜没合眼,依旧精神充沛。

这位看似安静的大太监,手上缠着的累累血债并不比那位凶名远扬的纪纲少。伴君如伴虎,汤承之所以能一直跟在皇帝左右,必然有一样独特的本事。

皇帝有三把刀,一把刀亮在明面,两把刀藏在了阴影里。

明面上刀名为锦衣卫,朝廷的鹰犬,看似张扬舞爪,实则是“皇帝三把刀”里最迟钝的一把刀。

第二把刀,名为影侍,由那位在阴影里加冕为王的神秘人统率,正如影侍这个名字,他们是皇帝的影子,知道影侍存在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是一掌之数。

第三把刀,名为汤承。

朱棣淡淡的问道:“处理干净了吗?”

汤承低头道:“除了陛下与汉王,没人知道这件事,包括那些动手的宦官,我都已经亲手解决了。”

他一个人就能解决所有的事,之所以带着那些宦官一起去汉王府,是因为要让这些宦官替他去杀朱瞻圻。

手上沾了皇族的血,离死也就不远了。

虽然汤承不能亲自动手去杀朱瞻圻,但他可以亲手动手灭口。

“不,除了朕和汉王,还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朱棣悠悠的指向了汤承。

“你!”

汤承面色平静:“我哪里是什么活人,我不过养在陛下身边的一条老狗,一把杀人的刀罢了。”

他清楚自己的身份,从一个燕王府身份卑微的宦官到现在大内皇宫的大太监,这一切都是皇帝赐予他的。

皇帝要他生他就生,要他死,他就死。

朱棣不由轻笑一声,对汤承的回答很是满意。

他需要的是一条听话的老狗,如果这条老狗哪天有了自己的想法,朱棣并不介意去换一条狗养在身边。

“朕宣了祁王觐见,算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你去外面接一下吧。”

朱棣摆了摆手,汤承躬身行礼,悄然离开。

……

深夜,少年,白纸伞。

琐碎的雨声中,朱高燨撑着伞行至殿前,便看到台阶上消瘦沉默的汤承,友好的打了声招呼:“汤叔。”

汤承的眸子轻点,心中略微有些触动。

放眼整个大明朝,也只有这位祁王爷会称呼他为“汤叔”了。汤承早年被父母卖了当太监,此后三十年便一直在燕王府做仆人,等他有权有势成了宫里的大太监的时候,回到家乡已是物是人非,家里所有人都死绝了。

偏偏仅存的汤承又是个太监,这一家子算是绝后了。

他不图钱,不图利,如行尸走肉般活在这世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等死后所有的一切跟随自己化作尘埃。

而祁王的每次喊出那声“汤叔”,都会让汤承有所动容。

但汤承的脸上不会表现出任何的情绪,面色平静:“陛下让我来接你,随我觐见吧。”

朱高燨将白纸伞收了起来,递给了汤承,乐呵呵的说道:“老爷子也真是有够闲的,就这两步路还接什么,这乾清宫就是我家,我回自己家还得人接吗。”

汤承的嘴角微微抽搐:“这些话伱别当着我的面说。”

这祁王真是不拿他当外人,多少得收敛一些啊。

“这有什么,汤叔又不是外人。”朱高燨笑道,“以后我还要给您养老呢。”

“养老?”汤承忍不住笑了,“这事我自己都没想过。”

他从未想过自己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以后该怎么活,或者说,是不敢去想。

他一个孤家寡人,无父无母,膝下也无子女,即使有一天走出了皇宫,也不过是半截埋进土里的老骨头罢了,一个人孤独活在这世上,犹如孤魂野鬼。

对他来说,最好的宿命反倒是死在宫里。

朱高燨认真的看向了汤承:“我没在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给您养老,说话算话。”

汤承的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当做没听见祁王说的话:“陛下在等着你,快去吧,那位喜怒无常的脾气你也知道,若是让那位不耐烦了,你我都得遭殃。”

朱高燨点了点头,径直向殿内走去。

汤承伫立在门前,犹如苍老的寒松,双手合十,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祁王的背影。

首节 上一节 175/3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