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457节

正因为有这种坚持不懈的人,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啊。

朱瞻基能体会到范秋的情感,也由衷的对翰林院产生敬佩之意。

朱瞻基朝后面大喊一声:“出来。”

数十名锦衣卫,迅速出现在了身后。

其中一位三千拱手道:“太孙殿下,您有什么事?”

朱瞻基沉声道:“保护好他们,不要让人伤害范学士。”

“是!”锦衣卫点头。

在得到太孙命令后,十多名锦衣卫,迅速冲了出去,保护在监生们的两侧,生怕他们受到伤害。

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去干吧,有大明的皇太孙在后面给你们撑腰,无惧朝廷任何人。”

又看向后面,再招来一名锦衣卫,朱瞻基吩咐道:“去告诉你们的都指挥使,六科给事中若还要闹事,胡搅蛮缠,挡我的路,就想办法将他们除掉。”

“如果找不到证据,就捏造证据。”

“是!”锦衣卫神色瞬间肃穆,眼冒凶光。

眼下,纪纲已经是太孙一党,凡事自然以太孙为先。

如今,让他除掉六科给事中,并非是直接杀害,而是由锦衣卫搜集他们的证据,抓几个进去,给予他们震慑!

不管他们是清官还是贪官,挡路的官,朱瞻基都不想留。

……

游街示众开始了。

范秋带领着国子监两百多名学生,在应天府的街道上游行。

那面大旗,高高的举着,写着开海禁三个字。

这几日,范秋已经和国子监的学生们科普过了开海禁的好处,并且曾经国子监的学生们,也听朱案首普及过,所以他们坚定的认为,开海禁一定利国利民!

所以,此时的呐喊,也掷地有声。

“开海禁!”

“开海禁!”

呐喊声层出不叠,一个个目光坚定,游行在街道中,四周的百姓纷纷旁观。

“这些读书人是怎么了?”

“他们喊着开海禁,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海禁啊。”

百姓们叽叽喳喳,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在国子监学生们的科普下,百姓们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所谓的开海禁是这样的。

百姓们大多盲从,听说开海禁有好处,便迅速跟上队伍,也跟着一起呐喊了起来。

这一日,范秋带着国子监的学生们,将半个应天都游行了一遍,应天府内,知道开海禁的百姓越来越多。

第二日,范秋继续游街示众。

第三日,范秋带着国子监两百多名监生,直接游街到了宫门口!

一时间,声势越来越浩大,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而这样的情况,也彻底给予了六科给事中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胡滢,已经感受到岌岌可危了!

在听到属下的奏报后,他匆匆带着几个给事中,来到了皇城的街道上。

果不其然,看见了范秋带着两百多名监生,正在游街示众!

他们在呐喊,他们在拼命的与朝廷对抗!

身后跟着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

胡滢望着这一幕,脸色瞬间阴沉了下去:“这该死的范秋!”

“翰林院,全都是一窝臭虫,处处断人财路。”

身后,左给事中姚临也脸色难看无比:“胡大人,现下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范秋虽然没有拉拢到朝中大员,但这国子监天天游行,朝廷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啊。”

“朝廷,不得不考虑国子监这些学生们的诉求。”

胡滢冷哼一声:“还能怎么办?”

“既然翰林院的人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给范秋的家人定罪,把他的家人全部下大狱,看他还能不能硬气起来。”

“好。”左给事中姚临点头。

胡滢望着范秋那一腔热血的模样,忍不住扶着额头,有些头疼:“唉,这群腐儒!”

……

为何范秋的提议,迟迟得不到回应?

甚至,国子监游街三天,朝廷都迟迟没有反应呢?

因为不仅是六科给事中,就连朝廷所有大员,都不赞成开海禁。

朝廷大员们不敢说,但是他们无视的态度,就说明了一切。

而六科给事中,却站了出来,站在了翰林院的对立面。

范秋要做的,就是让整个朝廷不得不答应!

这个任务重大,而且难办。

比起对抗皇帝来说,还要难办,因为翰林院面对的,是整个朝廷啊。

是夜。

月黑风高,大风呼啸。

树木飘摇,月光稀疏,瞧这风云变幻的天色,好像是要下雨了。

范府门口的小树苗,在大风中,艰难的摇曳着,好像随时都会被人连根拔起。

数个黑衣人,潜行在范府四周,迅速跨过墙头,跳进了范府内。

今夜,不会平静了。

第437章 胡滢的证据

这群黑衣人,在跳进了范府之后,便迅速潜入范秋府的房间。

范秋府邸,比起普通官员的府邸,要简陋得多。

所谓府邸,也只是说得好听。

实际上,就是一个小院子,像朱辰之前所住的小院子一样,占地不大,除了院子,就只剩下房间了。

四周的装饰并不豪华,甚至有些简陋,但却充满了一股书卷气。

都说腐儒腐儒,真是又穷又腐。

在这群黑衣人看来,六科给事中的官员,个个家中都是高门大户。

而这位范学士家,与他们一比,简直连茅厕都不如。

辛辛苦苦考上功名,不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却还在这里对抗整个朝廷,这不是大傻子是什么?

不过,这并不是黑衣人们关注的东西。

他们聚集在了范府的院子里,在一颗树下,开始挖坑。

泥土被不断挖出,其中一个黑衣人从怀中掏出数份田契,地契,银票,一同扔进了这个大坑之中。

随后,又迅速将泥土填平。

数个黑衣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了一抹阴险。

任务完成。

他们迅速撤出了范秋府。

……

次日,百官上朝。

在这次的朝会当中,百官议论的,依旧是开海禁一事。

关于开海禁,朝中大臣多数明哲保身,并不做声,而太子爷也为国子监的那些学生游街,而愁眉苦脸。

“诸位倒是给个主意,国子监学生们的意见,朝廷能重视吗?”肥胖的太子爷询问群臣。

杨士奇站出来,颔首道:“太子爷,国子监是未来官员储备的地方,他们的意见当然重要……”

这些日子,范秋的坚持,翰林院的坚持,杨士奇都看在眼里。

首节 上一节 457/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