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35节

虽然郑躬的反叛大军在几个月内就被平定,但广汉郡依旧饥民遍地,随时有可能发生第二次叛乱。

官府拒绝赈灾,因为官府的粮食要售卖给当地的豪强士族,然后换成五铢钱转运到长安,这是作为对朝廷的缴纳赋税。

百姓可以再苦一苦,但朝廷的赋税不能不交。

而且,有钱有田的豪强士族不交税,可朝廷的赋税又是固定的,因此官府便只能把豪强士族的赋税转嫁到自耕农身上,让自耕农帮豪强士族们承担赋税压力。

今日,许多乘乡县百姓来到县城内的神坛祭祀,祈祷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明年不要再饿死人了。

这时,人群中出现骚动。

“让开!都让开!”

一伙官差驱赶着面黄肌瘦的百姓,让拥挤着的百姓们让出一条路。

百姓们纷纷抱头鼠窜,躲到道路两旁,满眼痛恨地看着朝廷官差们。

他们敢怒不敢言,因为胆敢反叛的已经被朝廷的精锐骑兵剿灭,人头被割下来筑成京观,所以只能这样发泄自己的怒火。

这时,百姓们才看到,马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乘乡县县令。

乘乡县县令站在神坛下,动也不动,似乎在等什么人。

不久之后,另一辆马车来到这里。

“吁——”

马夫停下马车,马车上走下一人。

“下官见过王大夫!”县令向那人行礼。

这个被县令尊称为“王大夫”的青年可谓剑眉星宇,长相俊美。

而且连县官都对其如此尊敬,想来定是朝廷大官。

可这样的大官,却穿着一身朴素的麻衣,头上也没有戴冠,而是跟普通百姓一样用麻布包扎头发,脚上穿着一双破烂的旧麻鞋。

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大官下马车后先是对乘乡县县令行礼恭敬道:“莽,见过尊驾,尊驾无须多礼。”

说罢,王莽又看了眼四周的百姓,然后对县令摇头叹气劝道:“尊驾,祭祀神灵是天下人的权利,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还请尊驾不要阻拦百姓祭祀神灵。”

“额……”乘乡县县令没看明白王莽这是认真的还是作秀,毕竟这些年作秀的士人挺多的,各个都说自己是圣人转世,于是回道:“下官明白。”

随后,官差们让出通道给百姓通行,百姓欢呼雀跃,对王莽感激不尽。

“没想到朝廷居然有这样的好官,我还以为所有官员都跟我们县令一样只会贪污腐败。”

“嘘,别说县令的坏话,被听到就完了。”

“实话也叫坏话?”

“唉,这样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可真是千年难得一见。”

“那位好官叫什么名字呀?”

“不知道,不过他们都叫他王大夫,那应该是姓王,名大夫吧。”

“蠢货呀你,大夫那是官名,不是名字。”

“我又没读过书,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只是县令,我哪知道大夫是官名。”

百姓们拥挤着走入神坛,并且对刚才的事议论纷纷。

乘乡县县令听着百姓的话,不由得脸色难看,他恶狠狠地对官差下令:“把刚才那几个乱嚼舌头的刁民直接打死!”

“诺!”官差们答应一声,然后就要把刚才说县令实话的平民揪出来打死。

人群再度骚扰,百姓害怕极了,没人敢阻拦官差,怕被官差一起打死。

刚才那几个说县令实话的平民也满脸绝望,正当他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

“且慢!”这时,王莽及时阻止,对县令劝道:“尊驾,若是百姓犯了什么过错,还请尊驾惩罚我王莽,我王莽愿代替百姓受罚,如果要打死,就请打死我王莽吧。”

县令皱着眉头,看不懂王莽这是要干嘛,但他自然不可能真的打死王莽。

虽然王莽现在的官比他这个县令要小,但王莽的背后是权势滔天的王氏外戚,那可不是能随便得罪的。

为了不得罪王莽背后的王氏外戚,乘乡县县令笑道:“刚才本官只是开个玩笑,本官仁义爱民,怎么可能因为百姓不小心说错了几句话就把人直接打死呢?本官断然不是那种恶人,哈哈!”

最终,那些官差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百姓得以继续前往神坛祭祀神灵。

“那位好官似乎叫王莽。”

“王莽?我好像听说过,我表哥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一个士族庄园里的丫鬟,她经常听那些士人才子们讨论一个叫王莽的人,还说王莽是当世第一君子,甚至说王莽是再世圣人。”

“再世圣人……这样的好人确实担当得起这样的美称呀!”

“是啊是啊!”

“我们现在的天子是个昏君,不管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死活,要是能把现在的天子换成王莽,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是的呀,可惜换不得,唉……”

百姓们对王莽愈发敬佩,言语间甚至是希望王莽成为他们的天子,并相信王莽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富饶安康的幸福生活。

听到百姓居然敢说天子的坏话,县令又要抓人,毕竟现在可不是文帝时期了,文帝允许百姓随便骂天子发泄怒火,但武帝时期开始,就不允许百姓咒骂天子了。

可县令刚准备下令,却又看到身旁那个满脸忧国忧民的王莽,于是只好作罢,他可不想第二次被王莽拿来竖立爱民形象。

与此同时,县令还让一个官差去把自己的孙子带来,他也要顺应时势,给自己竖立一个仁政爱民的形象。

王莽来到神坛,跪在神坛下哭泣:“苍天呀!你何其不公,让百姓遭受这么多磨难,如果要降下天灾,就请惩罚我王莽一人,不要再让百姓受苦了,呜呜呜呜~~”

王莽请求神灵不要再降下水灾旱灾导致百姓饿死了,如果要降下灾难,就只降给他王莽一个人,让他王莽代替天下苍生受苦受难。

百姓都被王莽感动,他们没想到那些自视清高的豪强士族们,居然会有一个人真心关心他们的死活,居然会为了不让他们受苦受难而祈求神灵上天惩罚他一个人。

“世有巨君,却不能为天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一个在一旁看到这一幕的士子摇头叹息,连他也被王莽感动。

“莽公千古!”

“莽公若能为天子,乃天下苍生之幸!”

“刘汉江山气数已尽,只有改国易姓才能拯救天下。”

“若是真要传国易姓,理当传于莽公也!”

众人纷纷称赞王莽,认为只有王莽才能拯救天下苍生,让天下苍生不再饥寒交迫。

这时,乘乡县县令的孙子也来到神坛上,将一个花环戴在王莽的头上。

王莽从悲痛中暂停,看着那个县令家的孩子,似乎只有六七岁的样子,于是不由得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公孙述。”那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回答道,单纯的眼神很是可爱。

第179章 百年征韩(六)

仁川港

上百艘船只停泊于此,数以千计的汉人百姓从船上下来,有专门的王家家族官吏为这些汉人百姓划分开垦区,并赠送粮食、种子、食盐、农具、耕牛、铁犁等。

马韩人奴隶们正在搭建房屋,这些房屋将分配给汉人佃农们。

汉人佃农可以依靠积攒的钱财自己在奴隶市场中购买马韩少女传宗接代,也可以购买马韩奴隶为自己种田。

仁川城已经有许多汉人佃农依靠着平时种田,闲时捕猎马韩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们购买马韩少女成为妻妾,购买精壮的马韩奴隶帮助自己一起自己耕田,而他本人则经营一些手工业,多赚些钱财。

他们是王家的佃农,同时又是马韩奴隶们的农场主,是佃农的同时又是农场主。

由于王家有着十万隐藏的赋税民,所以就算迁走辽东十万汉民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啪!

一根鞭子抽在一个马韩人奴隶后背上。

“啊——”

那个马韩人奴隶痛苦嘶喊,流着眼泪继续干活。

抽鞭子的正是桃园小队的三弟张备。

随着伯济国被彻底消灭,王家在伯济城的废墟上进行扩建,并改名“汉城”。

要修建的东西实在太多,比如城墙、房屋、街道、驰道、乡村小屋等等。

王家兵力稀少,没有那么多兵力看管如此巨量的奴隶干活。

因此,只有汉城是由王家私兵和奴仆监视马韩奴隶们建造,而汉城外的房屋、道路等都是由狩猎小队负责。

王家把某片区域的道路、桥梁、房屋承包给某个狩猎小队,这个狩猎小队自行猎捕马韩奴隶,自行准备好各种物资,然后监视马韩奴隶完成王家分配的工程,工程完成后,王家子弟会亲自检查工程完成的情况,合格后,该狩猎小队可以向王家索要相应的工程款。

而桃园三兄弟承包的便是汉城至仁川城之间的道路的西段部分。

铺路所需的石板都是三兄弟从仁川城砌石作坊买来的,而买石板的钱则是这些年捕猎马韩人积攒出来的。

为了让狩猎小队们更方便地捕猎马韩人奴隶,王家撕毁了与其他马韩部落的联盟条约,只保留了古离国的联盟条约,因为古离国深处内陆,国土在丘陵地带,相对而言不太好对付。

“队长,又有个马韩奴隶累死了!”

这时,桃园小队的一个队员对队长刘羽说道。

桃园小队也进行了扩充,吸纳了十几个队员,加上三兄弟,如今也有了十八人,江湖人称“桃园十八汉”。

桃园小队每个队员都骑着马,这是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捕猎马韩奴隶时的回报,是依靠着自己的勤劳奋斗换来的。

“嗯。”刘羽淡淡回应一声,然后骑着马来到那个累死的马韩人尸体旁边,手中的长剑指着地上的马韩人尸体,并对着其他马韩人奴隶微笑道:“恭喜你们,今晚加餐!”

首节 上一节 135/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