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66节

“如今青州平定,扬州荆州交州的豪强士族上表臣服,此前一直自治的辽东也上表臣服,凉州的窦融同样上表臣服,整个天下,只剩陇西的隗嚣、益州的公孙述、并州的卢芳,这三股势力还不肯臣服于我大汉,天下重归一统,近在眼前啊!”

多年征战,加上新臣服的扬州、荆州、交州还不够稳固,以及中原百姓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而剩下的这三股势力又都处于易守难攻的地形。

所以刘秀决定先停战两三年,给天下百姓一个喘气休养生息的时间,免得百姓因为日子太苦而起义造反,等颠沛流离的百姓大体都安置妥当以后,再彻底统一天下。

统一天下这种事,不能操之过急,太急了,就会像秦朝一样炸开。

刘秀虽然打仗的时候常常冒险,总是以少胜多,但治国的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总是要怎么稳妥怎么来。

陇西的隗嚣,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居然被公孙述的说客说服,加入了公孙述的【反汉联盟】。

这个操作属于是秦皇统一天下时加入六国联军,天下起兵反秦时又加入大秦军队,商汤灭夏时站队夏桀,武王伐纣时站队纣王。

但刘秀也不在意,如果是以前他还很弱小的时候,他会很在意盟友里出一个叛徒。

但现在他优势很大,出一个叛徒是无法影响大局的。

“把各地的使者宣上来吧。”刘秀的笑容宛若一缕春风,让人感到和蔼可亲。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在阴家庄园角落里默默吃菜喝酒还被嘲讽的小伙子,如今居然真的当了能够一统天下的皇帝呢?

我一个富农,怎么就当了大汉的皇帝?

刘秀虽然有汉室血脉,但毕竟隔了太多代,由于大汉酹金夺爵的制度,他们家族一代代被夺爵,到他父亲那一代时,还勉强能做个县令,等到他本人时,已经沦落为一个勉强能够吃饱穿暖的富农,日子也就比那些普通百姓过得稍微好一点点,还得他自己亲自下地干农活,家里连个佃农都没有,丝毫没有汉室宗亲的体面。

上一个像他这样下过基层的皇帝,那还是汉宣帝刘病已(刘询),而汉宣帝,让天下百姓过上了有史以来最幸福的日子,宣帝时代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起码是前无古人。

“宣!交趾使者觐见!”

“宣!扬州使者觐见!”

“宣!荆州使者觐见!”

“宣!辽东使者觐见!”

不一会,宦官们的声音一传十、十传百,来自各地的使者前来觐见皇帝。

只有主动臣服的地区才有资格派出使者觐见,那些负隅顽抗的地区,当地的统治者被刘秀清洗,然后换上刘秀的亲信前去统治。

各地使者来到崇德殿,加起来有二十多人。

扬州派遣八人,荆州派遣八人,交趾派遣八人,辽东派遣四人,总计二十八位使者。

二十八位使者中,出现一位高挑的女子,这让殿内一众文武大臣很是惊讶。

武将之首的大司马耿弇一看到那位女子,顿时火冒三丈,站出来刚怒斥了一句:“女贼!你……”

“伯昭,不可无礼!”刘秀连忙呵斥耿弇,让其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而破坏朝廷一统天下的大战略。

耿弇知道自己这是失了礼仪,于是跪坐回自己的座位上,但依旧气哼哼。

“闻辽东有女杰,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刘秀温和笑着,夸赞着王枔,同时对王枔也很好奇。

他第一次见长得这么高的女子。

(汉尺:一尺=23.75CM,一寸=2.375CM,一丈=237.5CM)

刘秀他自己的身高也才七尺三寸(173CM),而眼前的王枔,作为一个女子,居然身高七尺四寸(175CM)。

七尺四寸,放在男子中,不算高也不算矮,也就正常身高,问题是,王枔是女子啊!

再加上王枔此刻还穿着高筒长靴,又增加了一寸的身高,并且穿着一身修身羊毛裘衣,头上跟中原男子一样戴着发冠,整个个人看起来感觉居然差不多有了七尺六寸(180),就非常英姿飒爽。

“难怪当初伯昭会败给她,真是世间奇女子也!”皇帝刘秀在心中暗自嘀咕,他对王枔的想法只是觉得对方是一个奇女子,倒也没别的想法,不是王枔不够美丽,只是跟他的口味不相符。

刘秀更喜欢阴丽华这种娇小柔弱的女子,可以给人一种想要保护她的保护欲,而不是王枔这种清冷美丽的高挑女子。

“使臣王枔,献上叛贼张步、刘永、董宪这三人的首级,愿我大汉万世永存!”事到临头,王枔担心其他家族子弟误事,所以还是亲自来了,确保归附刘秀一事能够万无一失。

不一会,身旁的张玉良、李承佑、陆毅然,他们三人一人打开一个木盒子,分别装着三颗头颅。

“辽东的心意朕已知晓,辽东王家不愧是世世代代忠君爱国的家族。”看着自己三个敌人的头颅,刘秀欣喜地点点头。

对于辽东王家,他知道的比较少,毕竟辽东王家权势滔天的成帝时代,他刘秀都还没出生。

等他刘秀出生的时候,辽东王家早就退隐,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经没有哪怕一个王家子弟。

他所知道的信息,是从他的爱妃阴丽华的家族那里获得的。

听闻当初阴家本是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比他刘秀家还惨,却因为阴丽华的祖父曾经帮当时的车骑将军王健俘虏了鸿雁道反贼申屠圣,所以才幸运地成为新的豪强。

至于鸿雁道,可谓是百折不饶,失败一次又一次,但从来没放弃过,只要天下民不聊生,鸿雁道就百分百会趁机造反,他刘秀剿灭的赤眉军,里面就有许多鸿雁道信徒。

第220章 犁庭扫穴(三)

三年后

建武八年

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天下已经不像新莽末年那般流民八九百万,由于战乱减少人口,各地诸侯吸纳流民壮大自己实力,还有刘秀休养生息等等原因,现在大汉境内只剩流民百余万,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恢复到了汉元帝后期,所以刘秀决定发动统一战争。

这三年里,面对【反汉联盟】的侵扰,刘秀都是命令当地将领守住城池防守反击就行,不要深入敌境。

防守毕竟比进攻消耗的物资要更少。

皇帝刘秀、大司马耿弇、大将军祭遵、车骑将军盖延、卫将军王常、骠骑将军马武、陇西降将马援共同征讨隗嚣。

至于马援,本是隗嚣的将领,曾劝说隗嚣不要与公孙述联盟,应当归顺大汉,隗嚣执迷不悟,马援随即投奔刘秀,为刘秀出谋划策。

这一次出征隗嚣,皇帝刘秀不可不谓之重视,不仅御驾出征,还带了这么多顶级将领。

在刘秀亲征隗嚣的同时,又任命王枔为护乌桓校尉,领骑兵三万,征讨乌桓。

燕山山脉南麓西端

汉军三万轻骑正在朝乌桓单于庭行军,领军统帅正是王枔,还有她的三个副将张李陆。

由于常年与乌桓进行贸易,所以王家对于乌桓的地形还是比较清楚的。

燕山南麓是幽州,适合种植,燕山北麓是乌桓,适合放牧。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燕山北麓受到北方冷气(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气温比燕山南麓更低,而燕山阻挡了冷气继续南下,使得幽州地区相比较乌桓来说更加温暖。

燕山的积雪融化后,在燕山南北两面形成河流,南面河流短促,北面的河流滋养着大片草场。

并且北面的这些河流顺着鲜卑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缺口处流入扶余地区(通辽),随后又急转南下流入辽东,形成辽河,最后注入渤海。

也就是说,王家的船队顺着辽河可以抵达乌桓,在船上跟草原乌桓人进行牲畜贸易。

以前王枔就是顺着辽河进入乌桓的,但这样的风险就是容易被半路上的扶余人拦截。

根据这个地形地貌,王枔制定了一个大迂回战略。

将三万轻骑绕到乌桓单于庭的西北面,然后从西北面将乌桓人向东南方向的鲜卑山缺口处进行追赶,使乌桓人被迫逃进扶余人的地区,让这些乌桓人在扶余大沼泽进退不能。

以汉军的战斗力和铁制武器以及甲胄,同等人数的情况下,这些游牧部落根本不是中原的对手。

真正让人难缠的是,你出兵去讨伐他。

出的少了,就被他以众欺寡给包围,然后被全歼,就如同当初的李陵一样。

出的多了,对方不跟你打,跑得远远的,让你白来一趟,白白浪费军费,等伱回去了,他再回来,就如同宣帝时期十七万骑兵远征匈奴一样。

王鸿年当初能够对乌桓人犁庭扫薛,也是靠着欺诈手段,让乌桓人以为汉乌之间可以停战,结果没能及时逃走。

乌桓人已经上过一次这样的当了,同样的手段很难再次生效。

最终的作战计划是:

王枔亲率一万轻骑绕行至乌桓北面,防止乌桓人向北逃窜,张玉良陆毅然二人率一万五千轻骑从乌桓的西面对乌桓发起总攻,李承佑带着五千轻骑顺着辽河往上,拦截乌桓人。

“根据行军速度,我大致要两天才能绕行至乌桓人北面,到了第三天太阳到我们西面时,你们两个就要从西面对乌桓发起总攻!”

“无论我有没有到,你们都要按照计划行事!”

王枔对张玉良陆毅然二人叮嘱。

他们没有什么远程交流信息的设备,所以一旦分开后,就无法知晓对方的情况,只能按照现在制定好的计划行事。

“明白!”二人点点头,这样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困难的地方不在于打败乌桓,而在于如何不让乌桓逃走。

如果张陆二人在王枔抵达北面前就发起进攻,那么乌桓就会趁着王枔堵住北面前逃走。

如果张陆二人在王枔抵达北面后很久才开始发起进攻,那么乌桓就很有可能会来一个“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对汉军各个击破,先围攻孤军深入的王枔,那样的话,王枔大概率要全军覆没。

这个战略部署,对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要求很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王枔根据自己队伍的平均行军速度和印象中乌桓北面的距离推算的抵达时间,误差是肯定很大的。

即便她自己也不知晓自己实际抵达北面,完成包围圈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个作战部署,她还散布消息,说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对乌桓进行毁灭性打击。

……

两日后

乌桓单于庭

“据哨骑情报,汉军大军正朝着我单于庭而来,想要消灭我们!”乌桓王子很是担忧。

“汉军主力在哪?”乌桓单于问道。

“在我们的西面,按照骑兵的行军速度推算,最快可能只要再过半天就到了!”乌桓王子很是急切:“大单于,赶紧去北面躲一躲吧。”

首节 上一节 16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