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71节

“按以前的上报不行吗?”一位陆家子弟说道。

太守府内都是四大家族的核心成员,只要他们才知道辽东的真实情况。

“可是我们以前都是上报辽东总人口只有两万,之前是朝廷忙着打天下,没空管,也就糊弄过去了,现在还上报辽东郡只有两万人口,恐怕糊弄不过去了吧?”陆毅然摇头道。

由于大量接纳中原优质难民,辽东实际人口已经多达五十万,但这五十万里,给朝廷交税的只有两万,剩下的四十八万都在给四大家族交税。

不仅只上报两万,而且上报的这两万还都是老弱病残,四大家族舍不得把年轻力壮的百姓上报给朝廷。

“哼!我不信他刘秀真的敢清查天下田亩人口,我们就上报两万,看他能奈我何?”一位李家子弟丝毫不惧皇帝,铁了心要把利益都吃干抹净,连一层都不肯给朝廷。

“莫要冲动。”王枔在一旁劝说道,她是特地赶回来商议‘皇帝要清查人口田亩’一事的,眼见李家这位少年这么蛮横,连忙对其劝说:“刘秀当初三千就能打败四十二万,我们不能以卵击石。”

在场之人纷纷皱眉,他们都被刘秀当初昆阳一战的战绩给威慑到了,实在是战绩太吓人。

“呵呵……我们辽东地处偏远,朝廷就算真的要清查也得先清查离得最近的中原地区。”李承佑在一旁补充道:“我们先看看情况,看看中原豪强士族们的反应,尤其是河北豪强!”

南阳豪强是刘秀的初始投资人,而河北豪强则是刘秀的最大投资人。

因为,南阳郡和河北诸郡在朝廷里最有权势,而辽东郡因为站队站得晚,所以只喝到了汤,没能吃到肉。

“那我们,还是上报两万?”太守张玉良问道。

“不,我们,上报三万!”王枔笑道:“假装辽东其实有三万人口,然后现在被朝廷皇恩感动,于是主动把隐瞒的一万人口给交出来了。”

“可万一别的豪强都上报了真实的数据,最后只有我们辽东在虚报,那我们辽东岂不是完蛋了?”一位王家子弟担忧道,她叫王橘,是王枔的堂妹,已经从瀛洲岛调回到家族参政。

“你忘了吗?我们辽东地处偏远,而且辽东通往中原的道路又与乌桓接壤。”王枔指着地图上的辽西走廊解释道:“上计吏在前往中原上报辽东计簿时,不小心在半路上遭遇乌桓马贼劫掠,这很合理吧?”

靠着天高皇帝远的优势,辽东想要在数据上做假,那可比中原地区容易多了,唯一的劣势就是容易被周边蛮夷入侵,算是有得必有失。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拖延时间,然后看看其他豪强的反应。”

“如果他们也大多虚报,那我们就让上计吏抵达雒阳,我们也虚报,如果他们实报,我们就让上计吏回来,然后把辽东真实的数据带到雒阳上报。”

“正所谓法不责众,只要大家都虚报,那就等于没人虚报。”

“可万一中原豪强们突然发了癫,居然集体把自己的真实数据上报了,那我们也只能顺应潮流,也上报真实数据了,毕竟财富没有家族的存续重要,到时候只要忍到昏君即位,我们现在失去的一切,自然就能十倍百倍地夺回来!”

“成大事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我们不要在乎一时的胜负,而是要有长远的眼光。”

王枔一顿分析下来,大家心服口服。

确实,悠久的岁月里,一时的胜负算不得什么,人总会死,明君不可能代代都有,总会有出现昏君的时候,等到了昏君即位,再夺回失去的一切就行,没必要非得跟明君死磕,没必要非得以卵击石。

基调确定好后,众人分工行事。

……

又五个月后

雒阳

南宫

“陛下,各个郡国的计簿已经送来了,不过幽州的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交趾的九真郡和日南郡,益州的益州郡、牂牁郡、犍为郡,凉州的敦煌郡,这些地方因为距离太远,加上路上有盗匪山贼阻拦,所以耽误了时间,他们的上计吏还在前来雒阳的路上。”

一位宦官恭敬地向皇帝刘秀禀报各郡国上计吏的情况。

“嗯,把计簿都取来吧,催促下其他还没送来计簿的郡国加快速度。”刘秀吩咐着宦官,然后等宦官离开后,他又看着另外一份计簿。

这份计簿是汉平帝时期各个郡国上报的,平帝时期一共有三份计簿,其中两份都在战乱中损毁,只剩这一份幸运地保存下来。

之所以不用新莽时期的计簿,则是因为刘秀不承认新莽政权是正统。

在这份计簿中,各个郡国的统计人口已经很低了。

比如辽东郡,在平帝的这份计簿统计中,居然才三万人口。

“辽东才隐瞒了一万人口?”想到此前辽东都是上报两万,刘秀暗自嘀咕。

他显然是不会相信偌大的辽东郡才两万人的,但此前一直忙着打仗,而且天下几乎每个郡都存在隐瞒人口现象,所以也就没时间管。

只是他原本以为辽东应该隐瞒了三四万人口左右,没想到原来才隐瞒了一万。

“是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辽东,忠心可嘉啊!”刘秀对辽东的诚实有所感动,毕竟才隐瞒一万人口的郡,已经算是很老实了。

在他查阅平帝时期的这份计簿时,发现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比如琅琊郡,平帝时期的这份计簿里记录是有六十万人口的,结果这些年,琅琊郡一直都上报说只有十万人口。

虽然连续几十年的战乱导致人口下降,但从六十万下降到十万,这还是让刘秀起了很大的疑心。

这时,宦官们已经将最新的计簿取来。

“陛下,今年各个郡国的计簿取来了。”

“嗯,你们退下吧。”

“诺。”

第227章 度田案比(三)

看着今年最新的计簿,刘秀的眉头就愈发紧皱。

太多了,问题实在太多了。

每个郡都减少了大量人口和田亩。

他转战天下,尤其是中原地区更是被他打了个遍,中原每个郡县大概能有多少田亩,他虽然说不出个具体,但心里是有个大概的估算的。

比如真定国郭家,也就是他的皇后的家族。

当初他落魄时,还是郭家接济的他,让他有了打败王郎的资本。

他去过好几次真定国,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口,但怎么看都不像只有十一万人口的样子。

像这种明显有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地方还是功臣们的家乡。

“去通知大司徒,这些计簿问题太大,让各地郡国重新上交一份计簿,不得弄虚作假。”刘秀冷漠地下令道。

“诺。”宦官答应一声,然后离去,前去将皇帝的话转告给大司徒。

……

三个月后

皇帝刘秀下令各个郡国重新上交计簿的消息传到了辽东。

“中原豪强们果然虚报了,接下来我们怎么办?”陆毅然问道。

“让上计吏带着虚报数据如期抵达雒阳,继续静观其变。”王枔回道。

……

又一个月后

各郡国的上计吏第二次抵达雒阳。

“虚报!虚报!还是虚报!”

刘秀震怒,他没想到地方官吏和豪强们胆子这么大,居然敢连续虚报两次。

而且前后两次的虚报数据一模一样,仿佛是在跟他说:反正就是这么点人口和田亩,你爱要要,不要拉倒。

当看到陈留郡的计簿时,刘秀还发现陈留郡上计吏的计簿上夹杂着一个简牍,并在这个简牍上看到一行小字: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

皇帝刘秀满头雾水,然后让宦官将尚未离开雒阳的陈留郡上计吏叫来。

不久后,陈留郡上计吏来到皇宫内。

“你这个简牍是谁给你的?”刘秀冷冷地问道。

“臣下……在长寿街捡到的。”陈留郡的上计吏吞咽着口水回答道。

砰!

脾气一直很好的皇帝刘秀终于忍无可忍,满是茧子的手掌愤怒地拍在卓案上,对那名上计吏怒斥:“欺君乃是死罪!”

“陛下……真的是臣捡来的……”陈留郡的上计吏似乎是不敢说实话,宁愿被皇帝处死,也不敢说实话,似乎只要说了实话,就会有着比欺君死罪还可怕的恐惧在迎接他。

“来人,将他押入大牢审问!”皇帝刘秀失去耐心,让宫廷侍卫们将陈留郡的上计吏拖走。

陈留郡上计吏默默流着眼泪,也不敢求饶,更不敢说实话,只能闭着眼睛等待斩首的那天到来。

这时,正站在身后的皇子刘阳(刘庄)说道:“这件事可能是,地方官吏们受到郡守的指令,与诸郡度田数据进行比较,以为标准。”

皇子刘阳(刘庄)的这一番解释仿佛让刘秀打开了思路,但刘秀还是继续追问:“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可问?”

无比聪慧的皇子刘阳继续回道:“帝都在河南郡,多陛下近臣,而南阳郡又是帝乡,多勋旧亲贵,所以这两个地方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严重,无法作为陈留郡的虚报标准。”

“看来不杀些人,这些人还真把朕的皇权当摆设了,哼!”刘秀冷哼一声,旋即开始安排人进行调查。

……

又三个月后

大司徒欧阳欧阳歙被处死!

琅琊郡太守、魏郡太守、清河郡太守、赵郡太守、巨鹿郡太守、常山郡太守、中山郡太守、河间郡太守、信都郡太守、广平郡太守、涿郡太守、上谷郡太守、渔阳郡太守、平原郡太守、东郡太守、北海郡太守、济南郡太守、颍川郡太守、南阳郡太守、弘农郡太守、河南尹、冀州刺史、青州刺史、兖州刺史、豫州刺史、幽州刺史。

以上名单全部被斩首示众!

被斩首的县令更是多达上百个,被斩首的小吏已经多达数百。

首节 上一节 17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