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76节

辽东郡的四大家族的子弟纷纷穿着素衣,连续一个月不吃肉食,不杀生,以视对这位明君的尊重。

虽然四大家族在不停地腐蚀刘秀的帝国,但这跟四大家族崇敬刘秀不冲突。

我要腐蚀你的国家,因为这是我身为士族的本能和使命,但同时我又打心底里佩服你这个有为明君,愿意在你没有损害我们利益的前提下称赞伱,愿意在你驾崩时给予你最大的尊重。

辽河出海口

大量的牲畜被乌桓人驱赶到高显乡,然后在高显乡装运上船,通过辽河来到渤海湾,最后运输到三韩地区。

自从王枔担任乌桓校尉以来。便牢牢把控着乌桓的牲畜贸易,十多万乌桓人成为了专门给辽东王家放牧的牧民。

王家以极其低廉的出价大肆收购乌桓人的牲畜,只需要一些茶叶和丝绸,就能换取大量牲畜。

而胆敢拒绝贸易的部落,王枔都会给这个部落扣上背叛大汉的帽子,然后联合其他乌桓部落一起去劫掠这个不肯卖牲畜给王家的部落。

最后,劫掠来的牲畜被其他部落分走,然后又被这些部落低价贱卖给王家,可谓是双赢。

王家赢了,因为王家能够长期低价收购牲畜,其他乌桓部落也赢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牲畜本就不是他们的,能卖就是赚,别管卖多少。

为了在乌桓推行“自由贸易”,王枔可谓煞费苦心,每当某个部落实力突然壮大时,就赶紧挑拨其他部落去攻打这个部落,然后一起瓜分牲畜,但同时又故意给这个被瓜分的部落保留血脉,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血仇,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报仇而跟其他乌桓部落敌对。

拉一派,打一派,联合弱者,打击强者,使对方始终保持分裂状态,谁也不准统一谁,这是王家征服别人的一贯手段。

护乌桓校尉府

“三韩已经被彻底征服,我王家自第一次接触三韩人开始,迄今已有两百余年。”

“两百年风风雨雨,春夏秋冬不改衷肠,才终于完成先祖定下的诸多伟大目标之一。”

王枔看着手中的航海图,喃喃自语。

这张航海图是当年先祖王柔静亲笔绘制,乃王家独有,除了王家子弟,其余任何人都不能看。

不过,由于几十年前吕燕君探索琉球群岛,因此王枔又在这张航海图上加上了琉球群岛的位置。

但即便如此,这张保存了两百多年的航海图,终究算是过时了,现在都快成古董了。

这张航海图上,除了最东面的织女岛(九州岛)标注了【有国曰云中君,国中有大金矿】两列小字以外,其余地方要么已经被王家开荒,要么还是漆黑一片,根本不知道那些地方的情况,甚至连那些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都不清楚。

对于大金矿,王家自然是有兴趣的,但兴趣又不是很大。

主要是现在的开采技术太低,开采金矿的成本很高,如果是个人行为还无所谓,无非碰碰运气,就跟赌场一样,总有人能一夜暴富,但大多数人只能无功而返。

但王家显然不可能放着三韩大片还没开荒的土地不去开荒,反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挖金矿。

“小瑞子的这个建议不错,用遍地黄金来引诱辽东百姓去织女岛挖金矿,从而迫使他们在织女岛给我们王家开荒,最后开垦出来的田是我们王家的,金矿也是我们王家的。”王枔称赞着自己侄孙王瑞提出来的【织女岛遍地黄金】这个引诱计划。

在赞同【织女岛遍地黄金】这个计划的同时,王枔又想让王瑞去探索倭人列岛,将航海图上漆黑一片的区域探索出来。

这是个艰苦的任务,可能会遭遇莫名其妙的海上风暴,也可能被某个强大的土著部落攻击,亦或是感染岛屿上某种奇怪的疾病,亦或是船队迷路,然后在茫茫大海上活活饿死。

因为发现多吃水果可以缓解败血症,所以王家船队远航都要携带大量水果。

但这便又有一个问题,水果是会腐烂的,如果还没等航行结束,水果已经腐烂,那是要出大麻烦的。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强行登陆陆地,去陆地采摘新鲜的水果,但也会因此遭遇来自陆地的陌生危险。

虽然中原早就用硝冰来给食物保鲜,但硝冰这种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用来个人享受,对王枔来说不算什么昂贵的东西。

可如果要作为水手们大量使用的必需品,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不行不行,用硝冰保鲜水果的成本太高了,还是让工匠们去想一个解决办法吧。”

实在想不出办法的王枔决定把这个难题甩给工匠们,于是他在【家主提案】上加了一条:想一个可以延长水果保质期的办法,想出办法者,赏金三百万钱!

每当家主有难题或者建议时,都可以通过【家主提案】的方式把这个难题甩给家族子弟们,让家族子弟、医者、工匠一起想办法解决。

这才是王家真正的恐怖所在,不是只有家主王枔一个人在为家族壮大而努力,而是有一群家族子弟都在为家族壮大而努力。

王枔从不认为自己是神,也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

除了军事方面她懂得稍微多一些,在其他方面她懂的不多。

但这么多家族子弟,每个人发展的方向不一样,有的人学习军事,有的人学习管理,有的人学习礼仪,有的人学习医学,有的人学习工匠技巧等等。

术业有专攻,身为家主,王枔要做的不是一个人挑起整个家族的担子,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而是发动整个家族的力量,群策群力,让大家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这才是家主存在的意义。

家主不是保姆,而是领导者。

第234章 淘金热(二)

又十年后

永平十一年

雒阳

一座名叫“白马寺”的佛教寺院建立起来,无数豪门勋贵都旁观着这座刚刚建好的寺院,对于佛教很是好奇。

几年前,有一伙来自西域的僧侣来到雒阳觐见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帝刘庄,并带来了许许多多新的思想和异域风情。

他们自称是来自身毒,七十年前因为传播佛教信仰,所以被身毒的那位信仰【儒-婆罗门教】的大周皇帝驱逐,因此他们不得不逃到西域传播佛祖释迦摩尼的道统,在将西域诸国从希腊多神教信仰改成佛教信仰后,他们便继续向东,终于在几年前来到文明礼仪之邦的大汉。

据这些僧侣介绍,在遥远的身毒,也有儒家文化,但跟中原这里的儒家文化又有不同。

身毒有个名叫大周的强大国家,这个国家将儒家与婆罗门教进行了揉合,最终演变出了【儒-婆罗门教】,【儒-婆罗门教】是大周的国教,因此佛教便被大周皇帝驱逐。

“身毒也有儒家文化?而且还有个强大帝国居然叫周?并且这个周国的皇帝还姓姬?”

皇帝刘庄顿时来了兴趣,他决定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然后顺便出使身毒。

与此同时,在南宫的另一处新建造的宫殿内。

“太史公的《史记》错误内容也太多了,居然把高帝记载成了高祖,还把三皇五帝的顺序给搞混了,连王优安和王广明的出身都记录错了,明明是出身太原郡和琅琊郡,怎么给写成辽东郡了呢?”

正在整理史籍资料的班固摇摇头,他在整理各种史料时,无意中发现了《史记》里有许多错误记载,因此他打算自己重新编撰一本新的史书,将太史公的这些错误记载全部修改。

他不仅要重新写史书,还要给大汉这些年的名人编辑列传,比如把大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写进列传里。

云台二十八将是几年前皇帝刘庄册封的,他将二十八位功劳最大的将领画像画在洛阳南宫云台阁,所以画像上的二十八人被众人尊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这二十八将分别是:

【青龙:邓禹、王枔、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

玄武:朱祐、祭遵、景丹、盖延、坚镡、耿纯、张玉良;

白虎: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傅俊、李承佑;

朱雀:铫期、王霸、任光、李忠、万休、邳彤、陆毅然】

……

辽东

文乡

茶馆

“就说那云中君国,遍地都是黄金,山里还有专门长丝绸的树木,这些树木会长出一匹匹丝绸,要多少有多少,河里面流的那都是酒,地上跑的都是牛马,用铲子随便那么一挖就有大量玉石,国中只有女人,女子各个都是绝色,她们非常缺男人,凡是去了云中君国的男子,无不是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啊!”

一位王家子弟专门前来茶馆担任说书先生,他在茶馆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呔,东家,给我来碗茶,渴死我了。”说书先生说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先是向茶馆东家要了一碗茶。

“好嘞。”这茶馆东家也是王家人,这座茶馆也是王家开办的。

“快说啊,那云中君国还有啥?别说到一半就停啊!”

茶馆内的百姓纷纷攘攘着让说书先生继续说下去。

“莫急莫急,容我喝口茶先。”说书先生咕噜咕噜喝尽一碗茶水,然后轻摇羽扇继续说道:“当初我去云中君国的时候,云中君的女子们一拥而上,求着给我生孩子,那场面,你们自己想想,太刺激了。”

“我怕身体受不了,所以赶紧跑了,结果跑到一条河边,喝了几口河水,就感觉醉醺醺的,后来才知道,这河水里,流的都是酒!”

“等我醒来时,发现旁边躺着一位比女闾花魁还漂亮的少女,正在轻轻抚摸我的胸膛,等我下了床,发现两条腿都是软的,地上冰凉冰凉,原来地面都是用翡翠玉石铺设而成,窗户外的树上满是丝绸,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别人挂上去的,后来才发现居然是从树枝上长出来的!”

说书先生说得那叫一个精彩绝伦,一众平民百姓听得也是如痴如醉。

然后,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出现。

“你把那个什么云中君国说的那么好,那你还回来干嘛?待在云中君国享福不行吗?非要回到中原受苦受难?”一位少年这般问道。

其余人也纷纷看着说书先生,等待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世道,好人还真是难做,人心不古啊!”

见众百姓居然没有选择淳朴地相信他,而是狡猾地质疑他,说书先生先是摇摇头叹息,似乎是在感叹世道败坏、人心不古,百姓已经不再淳朴善良了,现在的人实在是太狡猾太不淳朴了。

随后,他不慌不忙地又喝下一碗茶水,然后满脸都是悲天悯人,眼睛里都是忧国忧民,语重心长道:“圣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不忍心中原的百姓还过着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艰苦生活,所以我要达则兼济天下,把孔孟圣人传说中的大同社会通告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摆脱贫穷。”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这就是我辈读书人的使命!也是我们每天读圣贤书的原因!”

说书先生的这话让众人感到羞愧,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说得好!这才是我辈士人的榜样!”

这时,王家安排的另一个托及时捧场,在茶馆里连连拍手叫好,把节奏带起来。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去那个什么云中君国呢?”一位没有媳妇的贫农已经迫不急亟待想要去云中君国左拥右抱了。

只有战乱年代才会因为打仗死了男人导致男少女多,而正常的太平时代,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一些生活贫穷的百姓会将自己的女婴溺死,防止其消耗自己家本就不多的口粮。

所以,在正常年代,女人数量是要比男人少一些的。

首节 上一节 17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