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24节

“铁浮屠,出击!”

王宜现在高台之上,看到倭人全军出动,也非常激动,立马下令让两百铁浮屠发起冲锋。

“冲冲冲!”

然而……

铛铛铛——

数以万计的倭人发起冲锋,目标正是公孙度的长枪队。

倭人们没有队形,就是乱哄哄地挤成一团冲锋而已,他们跟中原的流民没有区别,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战斗力还不如中原流民,起码中原流民的身高比他们高。

“铁浮屠,出击!”

“区区倭人,定叫他们有来无回!”公孙度丝毫不惧,反而很是兴奋,他早就想刀劈倭人、建功立业,然后有机会自己也要建立一个狩猎小队,靠着捕猎倭人来赚钱。

倭人们的武器无法对铁制盾牌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而长枪队的长枪却在不停地戳戳戳。

因为长枪又长又重,所以公孙瓒等人都是双手握抢,防止握不稳。

“哇啊!”

“杀!”

“长枪队,准备!”

“弟兄们,杀了丰臣秀吉,以后我们就有机会加入王家的倭人仆从兵,成为王家的狗,这样的好机会,你们还在等什么?”

只有第一排的士兵双手持大盾牌,后面的士兵都是双手持超长的长枪。

公孙度前方的一个战友双手握紧长方形的大盾牌,他本人则双手握紧三丈长的长枪(7m)。

铛!

“啊!——”

“你这个倭奸,你不得好死!”丰臣秀吉破口大骂,但无济于事。

“好机会!”

就在这个混乱时刻,王家铁浮屠已经进场。

“分出一万人去攻击他们的右翼!”倭人已经倒下几千人,而王家军队毫发无损,这让丰臣秀吉抓耳搔腮,非常气愤。

中原的长枪一般是一丈七尺(4m),武将使用的长枪可以达到两丈(4.75m),但王家这种三丈长(7m)的长枪,确实恐怖了些。

随后,一大坨一大坨的倭人冲向王家军队的右翼,想要打斜击。

“直接绕过倭人主力,击杀倭人主帅,擒贼先擒王!”

“叛军头目把全部兵力都压到前线了,现在他的身边兵力空虚。”

随后,越来越多倭人放下武器,跪在地上乞求投降,只有少数一些倭人趁乱逃离战场。

噗嗤!

伴随着军旗挥舞,以及传令兵的转告,两百铁浮屠在观战许久之后,终于出动。

军令不断传达,声音越来越洪亮。

连弩跟普通的强弩相比,优点是可以同时存放多枚箭矢,减少了装载箭矢消耗的时间,等于是提高了射速,缺点则是射程变短、穿透力下降、杀伤力下降。

“全部给我上!”

在这几个方阵中,有一个方阵是徐荣和公孙度在指挥,徐荣是队长,公孙度是副队长。

因此,普通强弩适合对付中原军队和草原军队,因为中原军队一般都穿甲胄,连弩的穿透力不够是射不穿甲胄的,而草原军队会使用骑射放风筝,射程不够很容易被放风筝放死。

谁赢,他就帮谁。

一个倭人撞在了公孙度长枪的枪头上,公孙度感觉手上一震,然后又有一个倭人撞了上来。

一位王家子弟挥舞着指挥剑,对一众长枪兵军官大喊。

丰臣秀吉彻底癫狂,把自己身边所有的倭人都派遣出去冲锋,以此增加王家长枪队的压力,寄希望于这样就能冲垮王家长枪队。

不过现在中原战乱频繁,越来越多没有甲胄的“民间武装”开始出现,对付这些没有马匹也没有甲胄的民兵,同样适合使用连弩。

唯有倭人、毛人、高句丽人等等这种没有骑兵也没有甲胄的土著人,对付他们最适合使用连弩,可以快速收割生命,反正他们也不穿甲胄,对付他们不需要穿透力。

“杀!”

两万多人对决三十多万倭人,王家损失零人,倭人损失七千多人,剩下的三十多万倭人全部投降,王家大获全胜!

战后,倭人头目们被绑在一根根木桩上,等待他们的将是先剥皮、再凌迟。

丰臣秀吉大惊失色,连忙把德川家康的人叫回来保护自己。

铁浮屠才不会管哪些倭人是投降的,哪些倭人是负隅顽抗的,他们宛如一把最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入倭人人群里,只要是丰臣秀吉旁边的倭人,都被屠戮,丰臣秀吉本人也被马刀斩裂喉咙。

“快,快拦住他们!”

“不要杀我,我是良倭!”德川家康带着一众倭人跪在地上乞求投降。

而王家使用的强弩是经过工匠们改进的连弩。

“铁浮屠,出击!”

这些脸上带字的倭人奴隶,将得到更加繁重的苦役,以及更加严格的看管。

乡勇长枪兵们组成好几个方阵严阵以待,就等着倭人冲上来送死。

德川家康老早就想好了退路,如果丰臣秀吉占据上风,他就帮丰臣秀吉一起推翻王家的统治,如果王家占据上风,他就帮王家镇压自己的倭人同胞。

其余倭人也在脸上被烧红的铁烙刺上一个“奴”字。

噗嗤!

“升济,倭人数量是我们的几十倍,怕不怕?”队长徐荣对旁边的副队长公孙度淡定笑道。

与此同时,王家也对自己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王家子弟:812(男382/女430)

亲兵:270(全部为王家男性子弟

治安兵:5400(一般不直接参与战争,而是维护当地治安、守备城池)

人口:270万(只统计了平民,没有统计奴隶)】

由于王家男子绝大多数都在担任亲兵,所有只有极少数可以抽空去中原当官捞钱,王家的大小政务都是王家女子在处理。

第303章 出中原记(三)

三个月后

光和七年春(公元184年)

雒阳

“下个月就举兵,等推翻大汉,你们都是天帝最虔诚的羔羊。”马元义对着那几个信仰太平道的宦官这般说道。

“放心吧,天帝在上,请转告先知(大贤良师),我们愿意为了天帝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清晨

“嗯?”

雒阳街道上的行人看着墙上的“甲子”两个字很是惊奇,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是太平道画上去的,意为到了甲子年,大汉就能国泰民安。”雒阳的一位太平道信徒掩饰道。

“哦。”其余人倒也没有怀疑。

不久后,皇帝刘宏公开赞扬太平道忠君爱国,是大大的良民,号召全国百姓要向太平道学习。

然而,又五天后,一个叫唐周的太平道信徒来到雒阳,将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告知了大汉朝廷。

这个消息就是,被皇帝赞扬忠君爱国的太平道,居然要造反!!!

又几天后

巨鹿郡

巨鹿县

某个不知名小村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道的信徒们不断高声呼喊,他们满怀崇拜地看着前方木台上的那个男人,那个带领他们脱离苦海的男人。

这个小村庄原本的百姓都死在了瘟疫中,太平道得以占据这里,成为临时的宗教中枢。

而木台上那个男人就是,鸿雁道第二十八代先知、太平道第一代大贤良师——张角!

张角把鸿雁道改了个名字,还修改了教义,删减了许多露骨的造反内容,增加了许多神秘学内容。

“教义要符合国情,继续像以前一样赤裸裸地说要造反,是无法发展壮大的。”张角对鸿雁道进行了宗教改革,很快就把信仰传播四方。

日常的祈祷完成后,张角带着众人开始食用晚餐。

“不好啦!”

首节 上一节 224/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