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37节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荆州刺史王叡

南阳太守张咨

北海相孔融

青州刺史王宵】

这些人要么是士族子弟,要么是当世名士,要么是世家走狗。

在地方上任命士族子弟做官的同时,董卓又在中央征辟各个士族子弟来当三公九卿,比如征辟颍川荀氏的荀爽到雒阳来录尚书事。

董卓自认为这样就能讨好士族们,让士族们乖乖地跟他合作,不要跟他对抗。

“哦,对了,在刚才那个名单上再加一个人,刘备,任命他为辽东太守。”董卓突然想起来昨天的时候,王司徒给他求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废县改乡,他董卓同意了,算是拉拢辽东王家。

第二件事就是任命刘备为辽东太守,看在琼浆酒的份上,董卓也同意了。

“明白。”两个卧底回复一声,然后在董卓的点头示意下离开。

直到这时,董卓才放松心情,打开一罐琼浆酒豪饮笑道:“如此一来,关东士族应该不会跟我董卓作对了,我也能安心做个霍光了。”

哗啦啦!

董卓喝完琼浆酒还意犹未尽,再度打开一罐,恰好吕布挖坟回来了。

“这琼浆酒可是好东西,喝完后浑身舒爽,仿佛要升仙一般。”董卓笑道,把一罐琼浆酒交给吕布,拍了拍吕布的肩膀问道:“奉先,今天挖坟挖得如何?”

“收获不错,在桓帝和灵帝的陵墓里挖到不少陪葬品,还在那些公主的陵墓里挖到很多金缕玉衣,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吕布今天又挖了七八个祖坟,心情舒畅,虽然大头都是西凉兵的,但他们并州兵也有小头,凉州人吃肉,并州人喝汤。

虽然只是喝汤,但已经非常不错了。

毕竟两汉都有厚葬风俗,无论是皇帝还是公卿世侯,都喜欢埋大量陪葬品,所以很适合被挖。

当初绿林军把汉武帝刘彻的坟给挖了,光是陪葬品就让他们凑满了二十年军费,赤眉军把刘邦和吕雉的坟给挖了,也弄到不少陪葬品,再之后,就在几十年前,河西的羌人打到长安附近,顺便又挖了元帝的坟,也劫掠了不少陪葬品。

唯一可惜的就是,那个时候关中地区没有粮食,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他们手里空有一堆黄金玉器,却买不到粮食,只能在饥饿中人相食,最终被粮食充裕的刘秀打败了。

不仅有乱兵挖坟,还有盗墓贼盗坟。

可怜的安帝,刚下葬没几年,尸体都还新鲜着,结果雒阳附近的一伙盗墓贼就把他的坟给盗了,把陪葬品掠夺一空。

在大汉,皇帝嫔妃公主公卿世侯们被挖坟,已经是高概率事件了。

从皇帝到袁家和王家,再到颍川荀氏,清河崔氏等等士族,几乎每个家族都被乱兵挖过坟,亦或是被盗墓贼盗过坟。

或许,这就是民风淳朴的大汉吧。

第321章 诸侯讨董(二)

又一个月后

由于董卓纵兵劫掠、挖人祖坟、夜宿后宫、废立天子、出身低贱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天下士族对他的反感度越来越高。

最终,在酝酿了几个月以后,关东士族在臧洪的倡导下纷纷声讨董卓,并且遥尊渤海太守袁绍盟主。

不过虽然士族们都声讨董卓,但实际起兵的只有十几个。

即便是这十几个起兵的,他们起兵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去前线混一混名望,以后见到别人也能吹嘘“我也是上过战场,打过奸臣董卓的名士,必须要青史留名呀”。

跑到前线吃喝玩乐混日子的其实都算有心了,毕竟有些诸侯更厉害,直接挂名参战。

我向董卓宣战了,但我不派一个兵,也不支援哪怕一粒粮食,我只在嘴巴上参加讨董。

比如荆州刺史王叡,他是琅琊王氏的家族子弟,也向董卓宣战了,但不肯派兵去打董卓。

又比如南阳太守张咨,先是向董卓宣战,顺应一下潮流,然后就玩中立,不打董卓,也不支持董卓。

又比如辽东王家,向董卓宣战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派兵是不可能派兵的,粮食一粒都没有,最多派个家族子弟给你们关东联军当谋士,去你们军营里混饭吃,王家还要继续在东莱地区搞土地兼并,哪怕群雄讨董了,王家还要坚持不懈搞土地兼并。

雒阳

大将军府

砰!

“啊啊啊啊啊!”

“都在骗我,都在骗我!”

“这些士族果然没一个好东西,他们都该杀!”

“我到底哪里对不起他们了,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的要求我都尽量满足了,为什么还要反对我?!”

“该杀未杀之人满坑满谷,满坑满谷啊!”

“我要把他们杀得干干净净!”

要问现在的董卓有多愤怒,可以打个比喻。

你一厢情愿地觉得对方是跟你互相信任的好兄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分享给对方,结果在自己放松警惕的某一天,对方突然带着一群人过来干你。

“相国息怒。”谋士刘艾从旁劝说,然后出谋划策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关东士族,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所谓的联合也不过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刷一刷名望罢了。”

“相国只需要将正在攻打白波贼的牛将军调回来,同时守备好雒阳的各个关口,再静观其变。”

“如果他们打了一下就退兵了,那我们就继续霸占雒阳。”

“如果他们要坚持打下去,那我们就把雒阳的财富搜刮干净,把人口都迁徙到更加易守难攻的关中地区,留一座空城给他们,同时跟西凉的羌胡叛军联盟。”

“那时,关东的那群乌合之众,必然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厮杀。”

“届时,相国您只需要在关中地区,高筑墙,广积粮,缓出关,慢慢积累实力和底蕴,过个十几年,等到关东鼠辈们在自相残杀中两败俱伤时,您再统率精锐之师出关东进,则必定能扫平天下,再造乾坤!”

刘艾的这一番谋划让董卓眼前一亮,他对刘艾笑道:“知我者,唯有先生一人耳。”

“不过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在做这些准备的同时,相国您也可以写信给袁绍等人,向他们继续释放善意,愿意与他们和解。”刘艾补充道。

他虽然是董卓的谋士,但并非忠于董卓,只是在其位,谋其政。

是董卓手下时,就给董卓出谋划策,如果董卓不小心呜呼了,那就继续给新的权臣出谋划策。

任它风吹雨动,唯有见风使舵。

我不在乎主公是谁,我只在乎我是不是谋士。

董卓阵营的人整天想着祸害完雒阳就赶紧跑回关中窝着,根本没信心跟关东联军打。

关东联军只想去前线吃喝玩乐,混一混名望,同样不想真的跟董卓打生打死。

双方就如同一对卧龙凤雏,互相秀下限。

不能拼命,拼命还怎么赚钱?

赚钱嘛,不寒碜!

董卓不想真打,关东联军也不想真打,双方都在互相打假仗。

正当董卓焦头烂额时。

王府

“我的任务完成了,也该回辽东了。”

王允收拾着东西,一个月以前他就准备离开雒阳这个是非之地。

但在临走前,他想要再努力努力,比如偷偷地把雒阳藏书阁的书搬走,然后带回王家庄园珍藏起来,成为王家的文化传承。

为了不引人瞩目,这一个月里,他每天只偷偷地带走两三卷书,持续一个月时间,终于从藏书阁带出来八十卷书籍。

这些书籍大部分都是医家典籍,掺杂着几本道家典籍。

这并不是因为藏书阁只有这两种典籍,而是王允故意挑医家典籍去“捡”,实在没得“捡”了,才“捡”了几本道家典籍出来。

至于法家典籍和儒家典籍,优先性比较低。

王家自己的愚民术比几百年前的法家完善多了,所以用不着特地去“捡”法家典籍。

至于儒家典籍,王家暂时也用不着那么多贪官去赚钱,所以优先性同样很低。

然而,等到王允来到城门口时。

“司徒往何处去?”李肃拦住了王允。

“老夫年迈,回乡养老矣。”王允解释道。

“相国有令,未经相国准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还请司徒回去吧。”李肃恭敬道。

“啊这……”王允不知所措,他拿出一罐琼浆酒诱惑李肃道:“还请将军通融。”

首节 上一节 237/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