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49节

几个月前,小霸王孙策脱离袁术,带着三千人渡过长江,把吴郡的扬州刺史刘繇击败。

刘繇战败逃到豫章郡,孙策占据整个吴郡后,先是杀了吴郡陆家、顾家好几个家族子弟,逼迫陆家、顾家送钱送粮以充军费。

随后,小霸王孙策并不满足于占据一个吴郡,在从陆家、顾家这两个吴郡士族手里“借(抢)”到粮草后,便带着五千大军继续南下,攻击王朗的会稽郡。

再之后,便有了王朗想要凭借浙江(钱塘江)抵挡孙策,结果孙策一个绕后偷袭就把王朗主力给歼灭。

“该死的孙家小儿,一点体面都不讲,动不动就杀人!”

王朗骂骂咧咧,赶紧收拾东西,跟随虞翻离开城池,来到海边,坐上一艘小船便渡海向着更南方的山越地区逃跑。

之所以不直接从陆地跑路,是因为山越(福建)地区丘陵太多了,陆路实在不太好走,反而走海路进入山越更轻松点。

至于那孙策为何会来到长江以南,还得从袁术说起。

几年前,袁术切断孙坚的粮草,想以此逼迫孙坚别打董卓了,赶紧回去帮他打刘表。

孙坚在攻打刘表的过程中,不幸中箭身亡,袁术本人也被刘表击溃。

向南发展失败以后,袁术又想要趁着曹操第一次屠徐州的时候,去偷袭曹操兵力空虚的兖州,结果刚好曹操回兖州了,把袁术打得落荒而逃。

逃到豫州以后,袁术又想趁着刘备立足未稳,去偷袭刘备的徐州,还策反了逃难到小沛的吕布,虽然最后打败了刘备,但吕布又重新跟刘备结盟,让袁术偷袭徐州的想法也失败了。

最后,袁术只好派出小霸王孙策渡江去长江以南抢地盘。

扬州的这群诸侯,要么是王朗、华歆这种腐儒,要么是刘繇这种无能之辈,陆家顾家也都是软骨头,死了几个家族子弟以后就立马服软了。

小霸王孙策在这里仿佛进入了鱼塘局,直接乱杀。

中原的袁绍公孙瓒曹操,这些强大诸侯动不动就是几万兵马,而在扬州这里,几千人就是超大规模,兵马超过一万都属于惊天动地。

让王朗讲一讲忠君爱国的大道理还行,让他抵挡孙策,属实是太为难他了。

坐上飘摇的小船,王朗心中很是害怕。

海上行船毕竟还是要比江上行船危险多了,江上可以随时靠岸歇息,可是在这大海上,稍微偏离海岸线,就有可能直接迷路,然后船只漂到茫茫大海不知去处。

不久后,王朗和虞翻的小船先是来到了会稽群岛(舟山群岛),感叹了一番这里鱼挺多以后,就继续向南。

几个时辰后,前方出现三艘大船,那些大船逐渐向王朗的小船靠拢。

“难道是山越人的船?”王朗心里很是疑惑。

然而……一艘大船上的水手向王朗的小船抛开一根绳索,并对他们命令道:“上我们的船,不然就弄沉你们的小船,让你们淹死!”

“有失体面,有失体面啊!”被一个水手这般不客气,王朗心中也有火气,可是看着对方那脸上不像开玩笑的表情,只好跟虞翻拽进绳索然后被大船上的那些水手拉上了船。

“看样子是两个读书人,能卖不少钱。”

“这山越海域还能抓到读书人,真是老天垂怜。”

水手们说着奇怪的话,让王朗心中更加害怕。

卖?难道他们要把我卖了?听说海外有吃人的妖怪,不会是要把我卖给妖怪当晚餐吧?

“敢问你们是?”一旁的虞翻虽然同样害怕,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询问。

然而,那些水手并不理会虞翻,只是自顾自地聊着哪家的姑娘好看。

虞翻尴尬地退回到王朗身边,望着大海发呆。

许久之后,他们穿越大海,终于停靠在一个码头。

这个码头上充斥着尸体腐烂的味道,海面上停靠着上百艘船只,有一些还装满了人,看样子似乎是中原人。

“走吧,二位。”那位俘虏他们俩的水手对王朗笑道。

王朗虞翻的手脚被捆绑起来,被迫下船,忍受着各种腐尸味、鱼腥味、汗臭味,行走在崭新平整的石板路上。

“呕!哇呕——”

一个感染的疟疾的移民不停地呕吐,他的脸色苍白,身体虚弱,眼睛鼻子耳孔还在流出鲜血。

那些下船的中原人则被安排住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道路两旁,许许多多的工匠正在建造房屋,无所事事的移民正在帮忙搬运石头木材等物资,还有一些移民正拿着铁镐在挖地基。

远方,许许多多农民正拉着耕牛铁犁在开垦荒地,还有无数劳动者在一些高级工匠的指挥下正在挖凿水渠,将溪水引流到一个个正在开垦的荒田里。

定期会有一些士兵清理因瘴气而死亡的尸体,甚至士兵也会死于瘴气。

几个身上涂抹彩色泥土的土著人吊在树枝上荡秋千,有一个士兵正当着其他手脚被铁链捆绑的奴隶们在抽打这几个土著人,一边抽还骂着“这就是叛乱的下场”。

还有一些土著少女在一个木台上被当众售卖。

许许多多马车正拉运着大量物资,包括腌鱼、石板、农具等等。

也有少量一些马车正满载着捆绑手脚的土著奴隶。

而且这里的汉人大多数都说青州话,还有少量说兖州话的,但无一不例外都穿着单薄的布衣,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热了点。

这里的一切都让王朗感觉既新奇又可怕,终于,他们来到了一间木屋,木屋里的主人对那名水手笑道:“你们桃园行会可真行,上次在徐州海域抓到几个渡海的士人,这次又在山越海域抓到两个士人。”

说罢,木屋主人对王朗问道:“叫什么名字,字什么,哪里人士,会哪些经书?”

第338章 曹秦(二)

两个月后

冬初

许昌

郊外农场

寒风瑟瑟,许多农夫在农田中瑟瑟发抖,虽然他们面黄肌瘦,但他们却没有丝毫愁苦,反而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辽东地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

中原地区一年两熟,春种夏收,秋种冬收。

交趾地区一年三熟,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冬收。

现在,许昌屯田农场的屯田客们正在进行冬收。

“如今天下各地都在闹饥荒,许昌这里却有这么多粮食丰收,真是难得一见啊。”刚刚来到许昌的郭嘉看着老农民们在收割粮食,不由得发出感叹。

三年前,他本来已经去了袁绍阵营,但是在袁绍身边待了几个月以后,发现袁绍身边的谋士实在太多了,内卷过于严重,他待在袁绍身边很难有出头之日。

因此他干脆离开袁绍,回到老家每天跟其他名士们畅谈天下大事。

直到不久前,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的戏志才突然病逝,于是曹操让王佐之才的荀彧推荐新的人才。

荀彧因此就把老熟人郭嘉推荐给了曹操,郭嘉也从此摆脱了失业状态,来到许昌给曹操当谋士。

郭嘉的老家在颍川,而颍川郡被黄巾军、西凉军、袁术,这三股势力轮流祸害,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到处都是难民。

“自从明公实施【屯田】以后,这里的百姓饿死的就少很多了。”典韦被派来专门负责保护郭嘉的安全,可见曹操对荀彧推荐的人才还是很重视的,由此也能看出荀彧才是曹操的真爱,只要是荀彧推荐的人才,哪怕连见都没见过,他曹操也相信对方一定是个真正的人才,提前派出猛将去当保镖。

“屯田?”郭嘉自然是知道屯田的,早在孝文帝刘恒时期,大汉朝廷就开始把中原人口迁徙到关中开荒屯田,充实关中人口,增强皇权的实力。

不过孝文帝时期还没有屯田这个说法,也没有形成对应的制度,只是哪天突然觉得某块荒地需要开垦了,就从中原迁徙人口。

直到名臣王长炯根据孝文帝迁徙人口开荒的先例,进行了改良,然后创造出了【屯田】这个说法,为孝武帝解决了流民问题。

可惜孝武帝后期太滥用民力了,导致屯田吸纳流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中原产生流民的速度,最后搞得大汉差点提前亡国。

虽然都是屯田,不过孝武帝屯田主要目的是充实边疆人口,防止匈奴入侵,顺带吸纳流民和生产粮食。

而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反而是吸纳流民和生产粮食,顺带充实当地人口,防止外敌入侵。

“我们这的屯田,如果是自己带耕牛的,只收五层,比豪强士族的租佃少一层,如果让官府提供耕牛的,就收六层,跟豪强士族租佃同等。”

“所有屯田客,理论上都不用服徭役和兵役。”

典韦大大咧咧地说着,曹操的这项屯田政策,在目前看来肯定是良政,这没有问题,至于以后会不会提高收租或者要求屯田客服徭役兵役之类的,那是以后的事了。

豪强士族们的租佃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租佃最低的时候是汉孝宣帝刘病已时期,只收三层,那个时候是大汉四百年以来,老百姓最幸福的时代,整个大汉四百年,唯一一个没有人饿死的时代。

汉宣帝同时使用法家和儒家,既有霸道,又有王道。

可惜其他君主,要么像元帝和王莽一样只有王道,要么像武帝和始皇帝一样太过注重霸道。

哪怕文景之治时期都有人饿死,只是饿死人比较少,不像汉武帝、王莽、桓灵二帝时期那么多。

租佃最高的时期就是王莽和灵帝了,都达到了恐怖的八层。

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天下人口减少许多。

以前是人多地少,外面没有多余的地可以耕种,所以佃农只好忍受八层租佃。

现在外面死了一堆人,田亩都空出来没人耕种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像以前一样继续忍受八层租佃,我直接逃荒,去种植那些无主的田不行吗?

因此,逃荒者越来越多,很多逃荒的佃农最后都成了诸侯军阀们的自耕农,有诸侯军阀去保护他们,防止他们被士族土地兼并。

面对大规模逃荒,士族们只能降低租佃,把租佃从八层降低到六层,这才减缓了逃荒趋势。

曹操的屯田收租刚好跟士族们的租佃一样高,不带耕牛都是六层,自带耕牛都是五层。

人多了,内卷严重,你不种有的是人种,租佃自然也就高了,现在死了一堆人,内卷没那么严重了,剩下那些侥幸还活着的百姓,反而日子没灵帝时期那么苦了。

不过屯田也是需要成本的,那就是粮食收割前的空档期,需要统治者给屯田客提供大量食物,然后等几个月粮食长出来以后,再让屯田客用丰收的粮食还债。

后面就可以用上一次丰收的粮食养活自己了。

首节 上一节 249/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