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8节

她们唐家与王家也算是交好,自己的兄长唐大牛如今就住在王家庄,每日搂着王家丫鬟逍遥快活,王家每年还会送上各种礼物给她,无论如何都是要帮上一帮的。

——

卫氏朝鲜列水出海口

一艘悬挂“王”字旗的商船从大海驶入河水,沿岸的朝鲜土著无不惊慌失色,还以为是大汉的船队前来讨伐朝鲜。

几个看守此地的朝鲜士兵连忙骑着快马赶回王险城,向他们的王禀告有汉人入侵。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终于快要回到辽东了!也知不道七国的军队打进长安城了没,或许我王家已经成为新朝的从龙功臣了吧!”船头的一个三十岁男子仰天长叹,他的脸上长满饱含沧桑的胡须。

他就是出海寻找倭人列岛王泰杨,此次回航辽东,途径朝鲜,准备顺便抢一下卫氏朝鲜,反正隔着大海,卫氏朝鲜也不可能大老远跑到辽东来报复。

“我们这么做,万一卫氏朝鲜的王进攻怎么办?”在另一旁,已然二十七岁的王柔静可爱气质少了许多,身上比以往多出许多母亲般的慈爱气息,此刻的她正挽着身边男人的手臂,依偎在对方身上,很是关心。

“放心吧,我此前让人打听过了,朝鲜的大王卫满病危,朝鲜举国上下忙着准备吊丧,没空防备这里。”王泰杨自信地笑着,随后抚摸身边女子的青丝继续补充:“况且,我只是在列水河沿岸劫掠一些朝鲜人的村庄,不会深入到王险城一带,不会有事的。”

“来都来了,回辽东前,不如顺带劫掠一些朝鲜土著回去做农奴,就当是给泰浩堂兄的见面礼吧。”深深地呼吸着朝鲜土地上的空气,王泰杨感觉很舒适,在殷民群岛呆的太久,他感觉自己快要脱离文明社会,已经快要被人数占优的殷商人同化。

这十年来,他们从辽东从发,一路横穿朝鲜海岸,在殷民群岛带领殷人发展,之后终于修好船只,可以远航,于是继续向东出发,找到一个位于三韩与倭人列岛之间的大岛,并为其命名为奄岛。

之所以这么命名,也是因为奄曾经是殷商的国都,后来才被盘庚迁都到其他地方,同时奄国也是殷商最重要的内服诸侯,为殷商抵御东夷百余年。

此后,他们继续向东航行,终于找到先祖遗训里所说的倭人列岛。

说是岛屿,其实却很是广阔,他的船只沿着倭人列岛的海岸线航行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尽头,最后只好回到殷民群岛,回去之前,还顺便抓了几十个土著倭人当标本。

回忆着寻找倭人列岛的种种艰辛时,船只终于靠岸,水手们抛下船锚后,王泰杨穿好甲胄,骑着披甲战马下船,带领着十个亲兵和二十个殷人勇士登陆上岸。

“王家亲兵,着甲,随我登陆!”

“殷人兄弟们,握紧你们手里的长戈,跟随在亲兵后面。”

船只停靠的不远处,便是一个建立在河边的朝鲜村庄。

“¥#@%……#¥……¥#”

“#@%#¥……¥#……%¥”

村庄内的朝鲜人惊慌失措,有一些机灵的已经跑进山林里,而大多数舍不得家里的瓶瓶罐罐,也第一次遭遇海上来的劫匪,所以没有警惕性,只是单纯地把门窗关好,颤颤巍巍地坐在屋子里就以为可以安然无忧。

“先杀逃跑的!”

王泰杨一马当先,骑着战马冲上前把一个企图逃进山林里的朝鲜土著村民击杀。

“呃啊——”

那个朝鲜土著壮汉被一根长枪从后背洞穿胸膛,当即倒在地上死去。

“%#¥%……#¥”

村庄内满是听不懂的哀嚎声,为了防止有朝鲜土著躲在暗处找不到,王泰杨还命令亲兵们将整个村子用火点燃,将藏起来的朝鲜土著用烈火和烟雾逼出来。

村庄内值钱或用得上的东西,都被带走,如玉石、粮食、珍珠、玛瑙、兽皮、布匹、蚕丝、蚕宝宝、土著女子、土著壮汉等等。

第37章 休养生息(三)

五个月后

汉中元四年

正月

王家议事堂

“家主到!”

“见过家主!”

“二叔三叔四姑,各位堂兄堂姐,还有宋姑娘张先生,以及嫂嫂和堂姐夫,你们都请坐吧。”王泰然在奴仆的喊声中最后一个来到议事堂,脱下脚下的布鞋,踩着一双布袜进入议事堂,走到属于家主的座位,挥手示意堂内众人坐下,随后在坐下前对着身边床榻上的老祖母作礼恭敬道:“见过老祖母。”

“嗯,坐吧。”老祖母微微点头,并对底下众人道:“那么,今年的议事就开始吧。”

“是。”众人回应。

吱呀——

虽然是大白天,但奴仆丫鬟们还是点燃油灯,并退到门外,将大门关上,不敢打扰主人们议事。

大门关上后,堂内的变得稍显幽暗,仅有天花板有阳光照射,加上堂内的油灯光照。

看着底下众人,王泰然正襟危坐,对着同样被赋予参加议事资格的宋倩茹说道:“宋姑娘,就由你先把我们王家这些年的改制提一下吧,让大家议事前有个印象。”

“是。”

此时的宋倩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囚禁在牢笼里消愁的金丝雀少女,如今已经二十六岁,并且是王家的管事人之一。

她和他的丈夫张隆都是因为博学多才才被赋予跟王家子弟平等的权利,因此她已然将自己作为视作王家的一部分,恭敬地站起身,先向老祖母作礼,然后向王泰然作礼,最后向一众王家子弟作礼,这样的流程坐下来才开始将家主这些年以来的种种改制娓娓道来。

“五年前,先君在诺岚河谷遇害,所携带辎重全部丢失,正好第二年开春,我们王家的粮食收成锐减,以至于许多农户逃荒,乃至饿死冻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主进行改制。”

“首先,暂停粮食出口,减少粮食酿酒,留出更多粮食养民。”

“其次,改良农奴制,全部农奴升为佃农,将落月原一共二十万零八千四百三十七亩田地分配给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二个农奴,其中老人分五亩,小孩分十亩,妇女少年分十五亩,青壮年分二十亩。”

“保留一万亩田地,专门给罪犯、涧人奴隶、特殊情况重新被贬为农奴的人耕种,这一项收益是零十分成,庄园收取全部收收获,耕种者只保留基本口粮。”

“然后,佃农的分成从一九提升至三七,现如今的佃农,其在田地的收成可以自留三成。”

“减少亲兵待遇,由每日百钱减至每日五十钱。”

“缩减农奴军规模,只保留三队,并改名治安队,分别镇守辰月盐场、银月港、落月原。”

“降低王家子弟月钱,从每日千钱减至每日两百钱。”

“规定王家子弟日后出行不得使用丝绸当地毯,禁止奢靡浪费。”

“缩减庄园内丫鬟、奴仆、舞女、乐师的数量,将他们安置在银月港成为自由民。”

“装备武器马具保养从一月一次降为半年一次,且暂停打造新的甲胄。”

“不再为亲兵每月更新家具,且禁止以女子作为物品赏赐。”

“减轻酷刑,减少鞭刑……”

宋倩茹一口气把王泰然这几年来的仁政改制都说完,脸都憋红了,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对众人恭敬道:“倩茹已将改制措施汇报完毕。”

“辛苦宋姑娘了,请坐吧。”王泰然微笑着点点头,很是满意,挥手示意对方坐下,随后又对二叔王崇说道:“二叔,你先汇报一下改制前的财政情况。”

“是。”

待宋倩茹坐下后,二房王崇便站起来,也是先向众人按照尊卑顺序先后作礼,然后润润嗓子开始汇报。

“改制前,庄园每年收入一千一百金,支出一千五百金,每年亏空四百金。”

“其收入部分,落月原农业收入六百五十金,海贸商业收入三百五十金,涧人部落首领王安珂、王洛希每年进贡土特产价值一百金。”

“其支出部分,庄园子弟奢靡消费每年三百金,亲兵训练每年消耗五百金,马匹喂养每年消耗四百五十金,武器装备船只保养每年消耗一百金,奴仆、丫鬟、农奴兵每年消耗五十金,其余各项消费,诸如乐师、舞女、节日庆祝、宴请其它士族、贿赂官吏等每年消耗一百金。”

“其收入部分详细为……玉衡农垦区……酿酒作坊……徐乡县贸易……沓氏县贸易……”

“其支出部分详细为……丫鬟每日……奴仆每日……舞女每日……”

二叔王崇汇报的东西要多得多,而财政方面也是议事的主要内容。

这么一番长长的汇报下来,已经过去半个时辰。

汇报完后,二房王崇又取出几个竹简,并将竹简递交给王泰然后补充道:“相关数据都记录在这上面,请家主查阅。”

“嗯。”王泰然点点头,慢慢查阅起那几个竹简。

由于改制后倡导节俭,所以像这种账本记录也开始使用竹简,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极其奢侈地使用绢帛做的絮纸。

当王泰然正查阅竹简上的账本记录时,一旁的王婼娇对其问道:“亲兵、装备、马匹消耗的物资实在太多了,难道我们不能减少亲兵数量吗?”

其他人听得此话也是看着王泰然。

在众人注视下,王泰然收起竹简,想了想,旋即将自己的想法缓缓道来。

“亲兵制度乃先祖康所创,是我王家立足于辽东的根基,若是没有亲兵,我王家早就被这里的土著灭杀,亦或是被落月原上万农奴的怒火吞噬。”

“只不过在先君泰浩时期,招募了太多亲兵,又大幅度提高了亲兵待遇,每一个亲兵的生活水平都不逊于中原的小地主,所以才会有今日这般恐怖的消耗。”

“先祖康与先君泰浩都答应过亲兵们,王家会养他们一辈子,如果减少亲兵数量,裁撤一些人,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王家?是否会反叛,乃至加入农夫们组成的叛军?”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暂不增加新的亲兵,但已经成为亲兵的,绝不能裁汰,要么不招募,招募了就不能裁汰,这是我们王家的诚信!”

这样一番解释下来,众人也不再多说,亲兵对王家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这些年的消耗太恐怖,一年就要吃掉相当于一个中原低等豪强的全部家产。

“二叔,继续汇报今年的庄园财政情况。”解释完后,王泰然继续翻阅着刚才那些竹简,同时让二房王崇对众人继续做财政汇报。

“嗯。”

呲溜

二房王崇喝一口茶水,旋即继续汇报。

“今年……总体来说,收入与支出基本平衡,家主的改制很成功。”

又是一番长篇大论后,众人开始议论起来。

“已经有亲兵在抱怨自己宅院里的家具好多年没更新。”张隆皱眉说出实情。

“自从绢帛书被换成竹简书以后,大家读起书来也麻烦许多,竹简实在太重了。”宋倩茹摇摇头补充道。

“我家长治已经已经好多天没更换新的骏马练习骑射了,每天都用同一匹骏马练习,效果不是很好。”靠着生育王长治,本是徐家丫鬟的王兰儿也破格进入议事堂议事。

首节 上一节 28/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