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84节

今年夏天,蜀汉大将军关羽趁着今年夏天连续暴雨、河水高涨的机会,向襄樊地区发动进攻。

襄樊大都督韩猛不是关羽的对手,襄阳失守,只剩樊城一座孤城被副将司马师守住了。

自此……羽,威震华夏!

“若无司马氏父子,这大赵,亡矣!”太皇太后甄宓感叹道。

这大赵,刚立国就有亡国气象,太惨了。

王珏死后,大赵已经没有能用之将,吕玲绮又要镇守合肥、防备孙权。

到头来,偌大的袁赵,只能依靠司马懿司马师父子来支撑。

眼见着樊城也要失守时,大赵吴王孙权发动背刺,命令东吴大都督吕蒙偷袭荆州。

蜀汉新任的荆州刺史许攸和镇守江陵城的糜芳,因为与关羽关系不和睦,随即投降吕蒙。

关羽这个傲上的性格,把人都给得罪也是很正常的。

“伪汉大将军被东吴斩杀,伪帝刘备定然不会咽下这口气,臣认为,伪汉与东吴之间,必有一战!”大将军司马懿分析道。

因为袁赵与刘备之间是敌对关系,所以袁赵官方都是蔑称刘备的大汉为“伪汉”“蜀国”“贼巢”。

刘备的大汉自称“我大汉”,同时也蔑称袁赵为“篡赵”“逆赵”“伪赵”。

“届时,若伪帝刘备与吴王孙权真有一战时,我大赵可以诏令秦王共同南下!”

司马懿缓缓道来,现如今的大赵朝堂,他就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大将军所言甚是。”甄宓也很认可司马懿的分析。

正当大殿上其乐融融,都在等着刘备孙权两败俱伤时,却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臣,王祥有奏!”琅琊王氏的大司农王祥突然站了出来,看样子似乎是一件大事。

这个王祥,就是【卧冰求鲤】故事的主人公,他在听闻王家【卧冰求龟】【卧冰求鲸】【卧冰求龙】【卧冰求鲨】【卧冰求豚】【卧冰求虾】【卧冰求蟹】【卧冰求鳖】【卧冰求草】【卧冰求人】【卧冰求神】【卧冰求仙】【卧冰求鬼】【卧冰求冰】【卧冰求水】【卧冰求火】等等孝顺故事后,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打开新思路,自创了【卧冰求鲤】,最终得以被举孝廉。

“臣奏青州刺史兼徐州刺史王霄王子夜,擅自迁徙人口,迄今已有数十年,被其强制迁徙的人口已经有百余万!”

“三十多年前,青州徐州加起来尚有人口两百万,如今只剩人口一百万!”

“我想知道,这些人口,都被王刺史迁到哪里去了?”

此话一出,满堂震惊,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王祥。

居然胆敢跟辽东王家作对,看来琅琊王氏跟辽东王氏已经势同水火了。

司马懿看着王祥,心中想着如何从两大家族的争斗中获利。

这其实这也是青州士族和徐州士族忍无可忍了。

王霄仗着自己是王珏的族叔,一个人兼任两个州的刺史,既是青州刺史,又是徐州刺史。

在当青徐二州刺史的这几十年里,王霄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疯狂迁徙人口,顺带土地兼并,不仅迁徙朝廷的自耕农,甚至连当地士族们的佃农都不放过,全部迁徙到海外开荒。

搞得当地士族怨气越来越大,以前是有王珏压着,后来又因为战乱,现在青徐二州的士族们终于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抵制王家。

太过分了,哪有像你们王家这样兼并土地人口的,速度也太快了点,胃口为太大了点。

整个北海郡都被王家兼并干净了,一点田都不剩,北海郡的自耕农也全部被王霄搬空了,偌大的北海郡,一共有十个县,结果现在朝廷的统计人口只有五百人。

整个北海郡只有五百个人!

本来大家一起分享利益,井水不犯河水,结果你王家居然吃独食,吃完肉还要喝汤,连渣都不留给我们琅琊王氏等士族,可恨!

有着琅琊王氏这个天下十大世家之一的家族带头反对辽东王氏,接下来,许许多多青州徐州出身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反对:“请朝廷严查青徐二州人口失踪一事!”

皇帝陛下袁芳只有五岁,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回复的,因此太皇太后甄宓沉思许久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孤自会让人调查清楚,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南方的战事。”

那些跟辽东王家关系好的其他地区出身的士族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替王家出头,这些士族主要是冀州幽州的士族,他们跟王家没有利益冲突,反而因为经常跟王家做生意,因此跟王家关系比较好。

如果真的要斗个你死我活,那将是幽州冀州士族对抗青州徐州士族,然后兖州徐州司州士族看戏观望。

司马懿出身河内,跟辽东王家关系一般,跟琅琊王氏关系也一般,所以他是中立的。

等到朝会结束后,甄宓派人私底下召见司马懿。

不久,司马懿进了太后的书房,对甄宓恭敬道:“臣司马懿见过太皇太后!”

“大将军,青徐二州士族联合抵制王氏,你如何看?”甄宓直入主题,辽东王氏在朝堂上党羽也挺多的,只是人口神秘消失一事,确实是王家理亏,所以王家的党羽们不敢在这个时候反击。

“静观其变。”司马懿解释道:“许多将士都曾经是骠骑将军的部将,若是此时与王家闹翻,恐怕会引起兵变!”

司马懿说出了关键,袁赵的很多军官将领,他们在年轻时都曾经跟随王珏南征北战,如果朝廷要对辽东王氏动手,双方真的要翻脸的话,那可是个大麻烦,弄不好,大赵就得亡国。

司马懿让甄宓沉住气,先等等看,先去处理蜀汉与东吴的战事。

“正好借青徐二州士族之手,试探一下王家的底细。”司马懿冷静分析道。

没人知道王家的底蕴有多少,司马懿也不清楚王家的实力具体如何,他认识的王家,仅仅只是名震天下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王珏而已。

“若胜如何?若败又如何?”甄宓继续问道。

“若王家胜,则朝廷不知情,都是青徐二州士族自作主张,若王家败,朝廷正好铲除王家,彻底断了辽饷!”司马懿也是人精,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肯自己动手,始终要借助他人之手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大将军真乃国之栋梁!”甄宓大喜,她愈发信任司马懿。

第384章 大建设(八)

一个月后

辽东

王家庄园

“调查我们辽东王家?呵呵……琅琊王氏好大的官威啊!”

“天下都是我们辽东王家帮他袁家打下来的,迁徙点人口怎么了?”

王宜的孙子王霸冷笑道。

王霸是王家第十八代子弟,是靠着竞争上位才成为王氏子弟的。

为了防止家族子弟太多,导致资源不够分,王珏、王宜、王宵、王宽四人在这些年对王家议会进行了改革。

按照燕侯十年(220年)时的考核标准,有500个家族子弟通过考核,也就是以500人作为标准,今后,王氏家族永远只能有500个议会名额,只能少,不能多。

在这样的还改革下,王氏家族会议也被称之为“五百人大会”。

这次改革也在后世被称之为“王珏改革”,这项制度也被称之为“议会世袭制”,议会成员不是通过选举产生,也不是通过家主任命产生,而是【家族议会改革】后的第一代议会成员世袭。

每一个家族子弟都有一个议会名额,名额可以世袭给下一代。

比如吕玲绮,她现在也算是王家的一份子,她继承的是王珏的议会名额,所以她也有名额,但她的这个名额只能世袭给一个后代,如果她有两个女儿,那么她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女儿继承名额,另一个女儿则将成为一名普通的桃花港城市市民。

她的女儿同样只能把这个名额世袭给一个后代,如果没有世袭继承人,则由议会从桃花港市民中推举一位市民继承议会名额。

桃花港的市民,大部分是竞争失败的王家子弟,他们被迫失去了议会名额,也失去了王氏子弟的身份,但作为王氏家族的血脉延续,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也有机会重新获得名额,而且他们从小就可以获得免费的蒙学教育,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先天条件,即便没有家族,他们也能靠着免费教育上的优势获得比较好的发展,不至于穷困潦倒。

这些被淘汰的王氏子弟,也是治安兵、水手、城市管理者的主要来源。

王霸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只怪他的父亲找了太多情人。

不过好在,在这些年的继承人争夺中,王霸击败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成功继承了自己父亲的那个名额,而他父亲那个名额,又是从祖父王宜那里继承来的。

他的兄弟姐妹们被迫成为普通市民,而他则成为了辽东王氏的一员。

王家的这种竞争上位法,就是要保证家族子弟永远有活力,不能让废物尸位素餐。

之后,王霸又在镇压高句丽奴隶起义中大放光彩,因此在去年时被推举为家卿。

他被各个王氏子弟所看好,大家都认为他将是继王宵、王宽之后最有可能成为尚书令的人。

王宵、王宽二人已经太老了,等他们两个老骨头逝世后,新的家丞定然是在年轻人中诞生。

“家族议会改革”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限定议会名额,议会成员世袭;

二、进一步家主限制权力,家主无权对议会成员处罚;

三、改革“家丞”制度,建立“尚书令-尚书”制度;

四、取消终身任免制,建立任期制度;

五、建立“御史令”,议会成员可以向御史令弹劾“尚书令-尚书”,“家主”可以召开会议解散“御史令”;

六、完善兵权分割,家主无权调动军队,需要召开会议,会议通过后才可以调动,具体作战方案可以由任何人提交但家族议会,经过议会绝大多数同意后,再由家主执行细节。】

以上这些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每次出现新问题后就进行一点小改革,然后日积月累,最终就变成了大变动。

比如尚书令和尚书,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王家了,但那个时候,尚书令和尚书只是作为家丞的助手,协助家丞处理家族事务,并不常设,时有时无,如果家族事务变少了,家丞就会取消尚书,等到事情多起来无法处理时,又会临时任命新的尚书。

但渐渐的,随着王家家族事务越来越繁重,仅仅依靠家丞一个人已经很难处理,所以原本时有时无的尚书令和尚书就长久存在,直到现在干脆变成常设。

一切制度的变更都是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是某个人的异想天开。

几百年前,因为家主王长治无暇处理家务事务,所以才会仿照中原朝廷,搞出来一个家丞去代替家主处理家族事务,同时因为家丞是宋倩茹这个外人,所以才会出现家卿来制约家丞,防止外姓家丞乱来。

两百年前,因为王氏家族在海外开辟大量领土,许多家族子弟都在海外开扩中拥有了自己的力量,家主已经无法一言堂,所以在家族中的话语权不断降低。

这个变化是因为现实产生的,不是某个家主想要产生的,也不是某个家族成员想要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百多年来,家族在海外的领地迅速膨胀,仅仅依靠家丞已经无法处理繁多的事务,所以便再次仿照中原,开始任命临时的尚书令。

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海外领地的增加,以及中原兼并土地的增加,家族事务比以前更多了,临时任命的尚书令也无法处理繁多事务,所以才会干脆把临时任命的职位常设化、正规化。

首节 上一节 284/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