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90节

“家父在世时曾言,若要灭吴,当倾全国之兵,多路并进,使南国不能兼顾,则其必亡。”

“如今仅仅只是集中大军从濡须口强渡,士兵虽然很多,可是此地皆是沼泽,粮草转运困难,一定会失败的。”

濡须口与合肥之间水网密布、沼泽遍布,想要陆地运输粮食非常困难,只能用水道运输粮草,但中原水军战斗力远不如东吴,用水道运输粮草,很容易被东吴水军断粮,风险非常大。

袁赵擅长平原骑兵作战,东吴擅长江河水军作战,蜀汉擅长山地步兵作战,这已经是天下的共识。

吕玲绮好意提醒着亲自领兵作战的司马师,不要以为自己兵力多就能无敌,打仗不是看谁兵多谁就能赢。

一旦粮道被切断,兵多的一方反而会先撑不住,光是军队哗变就是个大问题。

毕竟不是谁都能像王珏的虎豹骑一样靠着吃尸体无后勤作战的。

当今天下,可以不怕敌人切断粮道的,也只有当年的王珏了。

司马师不听,他自信道:“我大国之兵二十万,东吴,弹丸小国尔,焉能挡之?”

司马师在阴谋诡计和政治斗争上非常成熟,但他的军事作战能力就很一般了,远不如他的弟弟司马昭。

司马懿有着当今天下顶级的阴谋手段,同样也有着顶级的作战能力,而他的两个儿子,却分别继承了两项能力。

司马师更加偏向于权谋,司马昭更加偏向于作战。

半个月后,司马师带着二十万大军挺近到濡须口,正准备渡江过河时。

“报!东吴水军通过水道,切断我军粮道!”斥候前来递交情报。

此次作战,东吴方面的主帅是诸葛恪,此人作战中规中矩,没什么大的才能,但也不会犯什么低级错误,军事能力也就比司马师高一点点,还不如司马昭,更是远不如吕玲绮。

“粮道断了就断了,不用管,当初王合玉可以无后勤作战,难道我司马师就不可以吗?”司马师想要效仿名将王珏,但王珏的打法不是谁都能轻易效仿的,那是需要提前挑选好苗子进行人体极限训练才行,一般的士兵可做不到无后勤作战,你让他们无后勤作战,后果就是哗变。

果然,在忍饥挨饿了仅仅一天一夜后,军营就开始出现了骚动,许多袁赵士兵已经吵着闹着要回家吃饭了。

“为今之计只能撤兵,否则恐将引起军队哗变!”贾充在一旁劝说道。

“可恶!”司马师暗骂一声,心中非常不爽,自己这仗打的,刚出征就被断了粮道,二十万大军连敌人的影子都还没看见,就得灰溜溜地回去。

“撤兵,回合肥!”司马师无奈下令道。

随后,军队终于停止躁动,开始原地返回。

然而……

“杀!”

当袁赵大军正在收拾东西撤兵时,四周的丘陵里杀出数以万计的东吴士兵。

咻咻咻!

嗖!

“啊!——”

袁赵大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二十万大军拥堵在一起争先恐后地逃离战场。

许多士兵不小心摔在地上,然后被自己的战友活活踩死,有的不小心踩进附近的沼泽地里,整个人陷进沼泽无法动弹。

“大司马,快撤!”

“快跑吧,我军败矣!”

司马师狼狈逃窜,他这仗打得实在是太憋屈。

“悔不听吕都督的劝告。”司马师后悔自己的莽撞行为。

不过,吕玲绮早有准备,她预料到司马师大概率会战败,于是亲自带着精锐士兵前来接应司马师,将司马师护送回合肥。

三国的战事已经陷入了僵持阶段,谁主动进攻,谁就得输。

袁赵主动进攻濡须口,然后输了,东吴主动进攻合肥,也输了。

几年前,袁赵主动进攻汉中,结果全军覆没,姜维主动进攻关中,同样损失惨重。

防守方可以以逸待劳,进攻方却要承担运粮成本和被断粮的风险。

第393章 大建设(十二)

桃花港

陶瓷作坊

“再烧!再炼!”

新上任的工匠尚书马钧正在指挥着一众工匠炼制“琉璃”。

几个月前,一些工匠发现矽砂可以降低陶瓷的炼制温度,随即便大规模使用矽砂来辅助炼制陶瓷。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加入了诸如草木灰等材料来保护熔炉。

最后……他们并没有炼制出更好的陶瓷,反而炼制出了一种透明度比较高的“琉璃(玻璃)”。

这种琉璃比一般的琉璃更加清澈透明,同时也更加脆弱易碎。

这个发现让刚刚靠着建造甘蔗栈道而当上工匠尚书的马钧很重视。

他当即调动大量工匠连续好几个月每日每夜地炼制,虽然大部分都失败,但偶尔也能炼制出一些。

他要在不断炼制中探索出这种新式琉璃的具体炼制材料和方法。

他的许多奇思妙想都得到了王家的大力支持,比如【索道】,就已经在甘蔗岛的东西两座山头建造一个。

不仅如此,他又在鹊桥岛(日本本州岛)的东西两面建造索道,这样一些日常物品就不用专门从海上绕路大半圈运送,而是可以直接从索道上进行运输。

马钧版“木牛流马”也在甘蔗岛、鹊桥诸岛流行,被许多百姓喜爱。

随着木牛流马的推广,这些岛屿上一些难以触及的深山老林也开始被开垦,大量小型种植园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山林溪谷中。

许多退休的水手、治安兵、没能获得议会资格的桃花港市民,她们纷纷在无主的山林中开垦种植园。

这导致海外地区对奴隶的需求量有了更大的增长,每一个小种植园主都迫切需要奴隶来为他们的种植园工作。

鹊桥岛上一些躲进深山老林的倭人也逐渐被找出来,从此被彻底被灭绝。

木牛流马,对于蜀汉而言只是简单的兵粮运输工具,对于王家而言,却极大地提高了对山林地区的生产力发展速度。

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突然就从落后变成先进了。

它是日积月累的,这十年出现个木牛流马,十年后再出现了新式琉璃,再十年后出现个新式陶瓷,再十年后出现了更好的炼铁技术,提高了锻造温度,又十年后被某个天才发现了某个技术的原理,又几十年后,另一个天才在之前那个天才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理论,等等等等。

这种日积月累,在十几年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哪怕是在一两百年的时光里也看不出能带来什么改变。

但是量变引起质变,只要这种小变化多了,积累起来以后,过上几百年时光,再回头去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正如王家的土地兼并,在一两年时间里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不就增加了几千亩田而已吗。

可是,量变引起质变,不停地多出几千亩田,不停地进行这种小变化,几百上千年以后,王家已经把整个辽东都给兼并干净了,成为天下田亩最多的世家。

从洛阳徒步走到长安,踏出的每一个脚步都显得没什么意义,只是前进了一点点而已,对于整个路程而言实在是微乎其微。

但是等你真的走到长安后,再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每一个脚步都是日积月累。

滴水可穿石,铁棒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终于,又有一炉琉璃被烧制出来。

起初,马钧只是像制造陶瓷和铁器一样,使用提前制造好的模具去改变刚刚烧制出来的琉璃形状。

但是又过了一年多后,时间来到了燕侯四十五年夏(255)。

在烧制一炉又一炉劣质琉璃后,另一个名匠袁宜发现烧制的琉璃会出现气泡,然后等琉璃冷却后,琉璃就会根据气泡的形状成型。

于是他奇思妙想,为什么不能人为地制造出气泡,来改变琉璃的内部形状呢?

比如改变成中间空心的形状,像陶瓶一样可以装水。

因此在他的这个奇思妙想下,“吹制琉璃法”诞生了。

这个袁宜就是袁术的外孙,当初袁术的公主被王家绑走以后,便在桃花港跟一个工匠成家,那个工匠死后,袁公主改嫁,并且让自己的儿子跟自己姓。

袁宜今年已经五十岁,是桃花港排名第二的工匠,至于第一,那自然是工匠尚书马钧。

由于创造出新式琉璃,马钧和袁宜二人都受到了重赏,马钧获得一千万钱,袁宜获得三百万钱,其余参与制作的工匠也都各自被赏赐十万钱。

这一举动,自然又引起了家族内一些儒学化家族子弟的不满,作为孔孟之道的传承者,如今自己的家族居然这般重视一群墨家工匠,实在是离经叛道,这是他们难以忍受的。

多次有儒士子弟提议取消工匠和医者的优待,并且学府内禁止教授航海、工匠、医学等,所有人都应该全心全意学习孔孟圣人的大道理。

不过,这些建议都被尚书令王霸无视了。

因此他们又找到家主吕玲绮,想让吕玲绮重振儒学,但吕玲绮也是敷衍几句,作为外姓家主,她不想太折腾,一切都听从家族议会的安排,非常老实本分。

这种小插曲暂时没能影响王家重视医学和工匠技术,马钧等工匠在研制出新式琉璃后,又转而继续研制起各种攻城守城器械,这些发明同样可以过得大量赏赐。

光是靠着各种发明创造和工程建设,马钧就积攒了三亿五铢钱的资产。

这已经是一笔恐怖的巨额财产了,毕竟袁赵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三十亿五铢钱。

这三十亿五铢钱里,有两亿用来给燕侯王家交【辽饷】,剩下的二十八亿里,光是军饷和官员俸禄就需要消耗二十亿,最后剩下的八亿里,全部都用来维持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们的奢靡享受。

本来【辽饷】是十亿的,但袁赵毕竟没有统一天下,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因此在交了几十年后,差点因为【辽饷】破产,所以司马懿重新恢复【辽饷】后,就跟燕侯王家进行了商谈,那就是“以人口补辽饷”。

以前,袁赵每年支付十亿钱的辽饷,从三年前开始,袁赵每年只支付两亿钱的辽饷,外加每年支付八万青壮年人口。

也就是有八亿辽饷是用八万人口来偿还了。

考虑到帝国确实财政紧张,而且甘蔗岛大部分地区已经开荒完毕,只有那些山沟沟里的地方开荒成本太高,所以暂时没有对那些山沟沟地区产生兴趣,现在王家又开启了对更遥远的水果岛的开荒,需要的人口量非常巨大,因此王家也就认可了司马懿的这个新辽饷。

首节 上一节 290/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