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27节

两年后

燕侯一百六十九年夏(379年

苻坚耗时一年攻下晋朝的益州,然后又用一年时间造船,便迫不及待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并不打算给自己的士兵和百姓喘口气休息的机会,像极了当初穷兵黩武也要北伐的汉武帝刘彻。

从前年秋天开始,一直到今年,整个华夏大陆都发生了大规模灾害天气,这是小冰河期越来越冷的表现。

这一次的小冰河期,从汉末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还在继续变冷,就连奴隶贸易港口沃沮港(海参崴)都从半年冰封变成了全年冰封,燕国的船队已经无法从鲸海抵达沃沮港。

并且,皮毛岛(库页岛)周边海域的冰面越来越多,燕国进入皮毛岛只能从牛郎岛步行,走在冰面上过去。

在这个气候越来越冷的大背景下,向北扩张开荒根本行不通,反倒是香料群岛因为气候变冷,所以瘴气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死亡率也降低了许多。

影响最大的是草原,连续几年发生大雪灾,导致无数游牧部落灭绝,剩下的人也是不停地向着更加温暖的南方迁徙。

中原受灾同样严重,连续三年时间发生水旱灾害,导致中原地区颗粒无收,冀州地区已经出现了大规模流民和人吃人现象。

反倒是地处南方的晋朝,因为气候变冷,所以开发江南和交州时更加轻松,不会像以前那样到处都是瘴气。

这是老天都在帮助司马家族,奈何司马家族自己不争气,老天都在帮他了,他还是不能支棱起来。

燕国反而无所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燕国根本不在乎气候冷还是热。

气候冷的时候,就开发香料群岛,气候热的时候,就开发大东北,不管冷还是热,都可以开荒发展。

在气候转暖以前,燕国暂时没有兴趣继续向北消灭高句丽残余势力,太冷了,划不来,不如去开垦香料群岛。

在冀州已经出现大规模饥荒流民的情况下,苻坚却仅仅只是下令免除冀州百姓三年的赋税徭役,但是却并不打算停下扩张的脚步,哪怕天灾人祸这么频繁,还是要扩张统一。

两个月后

秋天

万物萧瑟,到处都是枯黄色的落叶,以及挖野菜吃的中原百姓。

而这时,大秦皇帝苻坚下令:征兵一百万,每十个成年男子里面抽调一个人进入军队。

十个男丁里面抽一个人,说实话,在这个乱世里,已经算很低的了,毕竟石虎每五个男丁里就要抽三个人,慕容儁每三个男丁里就要抽两个人,李寿每两个男丁里就要抽一个人,各个都是人才。

虽然抽丁比例相对算是很低了,但奈何抽的时间不对,在中原连续好几年天灾人祸的时候抽男丁打仗,老百姓又如何能受得了。

燕国有总人口600万,其中青壮年人口有45%,也就是270万,然后总兵力是2万,也就是说,如果把燕国代入到中原的抽丁征兵,就相当于130个男丁里面抽1个人,相比同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算得上是休养生息。

之所以青壮年人口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是燕国的开荒政策导致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很短,大多数人还没活到40岁就累死了。

燕国女性人口48%,男性人口52%。

男性人口的52%里面,有45%是15岁-40岁的青壮年,还有6.5%是14岁以下的小男孩,能够活到40岁以上的男性人口,仅有不到0.5%,这0.5%的四十岁以上老人,要么是贵族,要么是行会富商,以及一些人才,而普通燕国百姓能够活到40岁以上的,几乎没有,哪怕出现一个都是奇迹,说明这个人的身体强到不可想象,这么高强度的开荒都没把他给累得英年早逝。

女性人口也是同样的情况,48%的女性人口中,14岁以下的幼女为6%,15-40岁的青壮年妇女为41.7%,4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仅有0.3%。

只要燕国持续落实开荒政策,就不需要担心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百姓根本活不到老年阶段,就会被巨大的开荒工作量耗尽自己的身体机能。

解决老龄化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百姓活到老年。

而中原不仅无法像燕国这样有意减少老年人口,还因为尊老的传统,宁愿让年轻人饿死,也不能让家里的老人饿死,所以老年人口比例要比燕国更高,征兵负担自然也就比燕国更高。

苻坚的百万大军已经在征兵之时就定好了攻打目标。

十万兵向西收复西域,十万兵向东征服燕国,二十万兵向北扫荡漠北游牧,五万兵从益州出发攻打晋国南中地区,五万兵从益州出发攻打晋国交州地区,十万兵从益州出发攻打晋国荆南地区,二十万兵从襄阳出发攻打晋国荆北地区,二十万兵从北徐州出发攻打晋国广陵建康地区。

东南西北,四面同时出击!

其中负责攻打燕国的乃是出了名的废物将军慕容评。

慕容评贪污受贿还搞军队经商,把慕容燕国给坑没了,但是苻坚依旧对其重用。

苻坚自认为自己以仁义治国,他还看过王家出版到中原的《王氏家族仁义传》,里面介绍了王家历代先祖是如何靠着仁义打败对手,不过没有海外部分的内容,只介绍王家如何打败中原和草原的对手,因为王家并不希望中原政权跟自己争夺海外地区。

“只要坚定孔孟二位圣人的仁义,就能天下无敌,这就是辽东王家一次次浴火重生、战胜敌人的宝贵秘诀!”

王家还列举了中原其他仁义无敌的例子,比如三皇五帝依靠仁义让天下人臣服,比如商汤依靠仁义打败夏桀,周武王依靠仁义打败商纣王,申侯依靠仁义打败周幽王,平王依靠仁义成功东迁,秦穆公依靠仁义征服西戎,西施依靠仁义让夫差神魂颠倒,勾践依靠仁义反杀了夫差,白起依靠仁义打败了赵括,秦始皇依靠仁义统一了天下,项羽依靠仁义打败了秦军,刘邦依靠仁义打败了项羽,吕后依靠仁义掌控朝政,陈平周勃依靠仁义扳倒吕家,汉景帝依靠仁义下赢了棋和打败七国叛军,刘秀依靠仁义统一天下,袁绍依靠仁义统一北方,司马懿依靠仁义夺取政权,琅琊王氏依靠仁义成功衣冠南渡,辽东王家依靠仁义感动了高句丽,让高句丽自愿让出自己的地盘给王家开荒。

有这么多先例在,苻坚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也依靠仁义,所以他对任何投降之人,哪怕是造反之人,都非常宽恕,并且礼贤下士,想要用仁义来感化这些人。

第448章 逐鹿中原(二十一)

半年后

燕侯一百七十年夏(380年

苻坚的百万大军终于征调完毕,现在正在陆陆续续往各个战场赶去。

其中江陵战场和广陵战场已经开打,西域战场刚刚启程,漠北战场也开始动身,唯有辽东战场一拖再拖。

负责攻打辽东的是冀州的征兵,可偏偏冀州受灾严重,征兵非常困难,所以当地官吏只能不停地拖延,生怕引起民变,发生大规模叛乱。

江陵战场是苻融负责,广陵战场是苻丕负责,战争一开始很顺利,晋军不仅人数比秦军少,战斗力也不如秦军,被慕容垂和姚苌打得溃不成军,许多晋国名士被秦军俘虏,晋国荆州都督桓冲已经准备披发左衽了。

不过,晋国的最高统帅谢安却很是淡定,一点也不慌,还有兴致跟别人下棋赌别墅。

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接管荆州兵权,朝政大权则掌控在谢安手里。

建康

皇宫

正殿

“宣,燕国使者觐见!”

“宣,燕国使者觐见!”

“宣,燕国使者觐见!”

燕琥的孙女苏岚带着几个侍卫前来出使晋朝。

一个月前,当燕国上上下下正在紧张地准备防备秦国入侵时,燕侯雪寿终正寝,其孙太史琥即位,太史琥即位后,改为燕氏,自称燕琥。

他的曾孙女苏岚是他的孙子与苏峻的曾孙女所生,而他本人又与苏峻经常一起喝酒,并且称兄道弟。

不仅如此,曾孙女苏岚的姑姑,也就是太史琥孙女,非常受燕侯雪的宠爱,燕侯雪还花费两百金给苏岚的姑姑制作礼服衣冠,之后,苏岚的姑姑又嫁给了苏峻的曾孙。

而苏峻的这个曾孙,又是苏岚母亲的亲哥哥,所以从辈分上来讲,苏岚的姑姑同时也是苏岚的舅母。

按照惯例,曾孙女岚因为还没有议会贵族名额,所以跟随母姓,唤名苏岚。(如果母亲是王家人,父亲才是外人,则反过来跟随父亲姓。

燕侯琥三十岁就被立为储君,八十岁才正式即位,相当于是当了五十年的太子,是燕国目前为止当储君最久的一位。

第二长的是王定,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立为储君,四十岁才即位,相当于是当了四十年的太子。

刚即位,燕琥便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想要培养曾孙女苏岚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让她出使晋国,便是对她的重要锻炼。

苏岚今年刚满十六岁,生性活泼,喜欢漂亮的衣服,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很多美丽的衣裳。

晋国大臣们看到燕国派出一位少女出使,感觉受到了侮辱。

“贵国难道不懂外交礼节吗?为何让一位女子出使?莫不是看不起我泱泱大晋?”司马曜不满地说道,他感觉自己这个大晋皇帝被看轻了。

“苏岚小姐是我燕国储君,将来要继承君位,并无不妥!”一旁的那个燕国侍卫不吭不卑道。

嘶——

殿内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纷纷看向那个似乎很恬静的少女。

只见少女穿着一身男人才穿的华夏礼服衣冠,头上同样戴着发冠,不过这身衣冠形制比男人的小了很多,看来是专门为其制作的女子款式。

“既然是燕国储君,那自然没有不妥。”大殿内的侍中谢安连忙救场。

南渡后的大晋,在官职上有了许多变化,那就是三公九卿之类的官位实际权力遭到削弱,一些不起眼的官职在实际权力上得到加强。

这是很正常的,比如你是一支军队的将领,失败后逃跑,逃跑过程中,有些官比较小的士兵很忠心,你自然就会让他掌握实权,有些官很大的军官跑的比你还快,自然就不肯给他实权。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权力被大大加强。

中书省一开始只是皇帝司马炎的秘书小团队,慢慢地发展成了协助皇帝做决策的权力机构。

尚书省一开始叫尚书台,尚书台一开始也是汉武帝刘彻的秘书小团队,慢慢地因为跟皇帝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权力越来越大。

类似的还有军机处、点检、内阁,当一个小团队围绕到权力核心时,必然就会逐渐取代原本应该掌握权力的那个机构。

还有类似的就是辽东王家的家丞,以及后来的尚书令和家卿,一开始不过是给家主辅助执政的秘书,渐渐地就成为了核心权力机构,最后权力还超过了家主。

权力的核心在哪里,哪里就是权力机构,这与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无关。

因此,别看谢安这个侍中在两汉时期不是什么高官,等级比九卿低多了,但是在大晋,却是事实上的权力核心,等级反而比九卿更高。

除了官职地位的变化,晋国还出现了分工更加明确的官职,比如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等一共二十多个尚书协助尚书省的工作。

(跟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大多数人可能觉得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在隋朝凭空出现的,但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都是有雏形和发展脉络的,不是突发奇想和凭空出现,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有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只不过这个时期有二十多个部,经过南朝一代代地改善精简,到了隋朝时,就只剩六个尚书部门了,形成了我们印象里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也是同样的道理,考试录取在晋朝已经存在,不过还不是主流,而且一般情况下只是走个过场,后门早就给世家子弟敞开了,但是经过南朝一代代发展,一代代地将考试录取的比重增加,到了隋朝才成为正式的录取人才制度。)

已经进入大晋核心权力层的谢安,最近正主持着长江淮河的防线建设,加紧扩充军队,并且下令给晋国百姓免除三年赋税,以免抵御秦军时,晋国内部发生民变。

大晋朝廷自南渡以来,就没做过对百姓好的事,突然免除三年赋税,所有晋国百姓都感觉跟做梦一样。

总而言之,谢安不是迂腐之人,不会为了世家的身份而不知变通,为了胜利,可以降低身份,也可以做其他世家子弟不屑于做的事。

可以类比王珏,一切为了赢,一切为了胜利,如果不能赢,说再多都是假的,赢了,才有资格谈未来。

为了打败秦国,就算降低世家这个高贵娥身份,与庶民亲近又如何?

首节 上一节 327/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