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40节

在星繁城重新搭建一套行政体系,并且由燕侯的指定继承人在星繁城长久驻守,在香料群岛的地位职能与燕侯等同,只有在涉及全国的大事上,才由燕都的燕侯为主。

因为燕都在北,所以也叫北都,星繁城在南,因此也称南都。

如果没有指定继承人,则由北都燕侯指定一人为南都燕侯,南都燕侯拥有优先继承权。

北都燕侯仙逝后,由南都燕侯迁到北都任职,并且重新指定新的南都燕侯。

南都燕侯仙逝,则由北都燕侯重新指定新的南都燕侯。

一个国家,两个君主,这也算是燕侯岚自创的体系,可以更加方便管理燕国愈发庞大的疆域。

第470章 逐鹿中原(三十一)

一年后

当辽东燕国正在南沃沮地区开荒之时,中原传来一个震撼消息。

刘裕……第二次北伐!

这几年,刘裕先是消灭了益州谯蜀割据政权,然后又把司马皇族以及支持司马皇族的世家大族们杀得血流成河。

刘裕重新丈量田亩、清查人口,并且将北方侨民编入户籍,使得世家豪门的势力遭受削弱。

带来的结果便是,有一些世家向刘裕服软,出让自己家族的部分利益,有一些家族跟刘裕死磕,最后被杀得纷纷出逃到辽东燕国避难。

刘裕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萝卜,一边屠戮反对他的士族,一边与支持他的士族进行合作,颇有当年王珏的作风,一边屠东郡的士族,一边给其他郡的士族特权。

拉一派,打一派,杀一派,从古自今的经典手段,可谓是百用不爽。

只有杀戮会让自己举世皆敌,比如董卓,只有拉拢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比如司马炎。

一边杀一边拉拢,这样才能分化对方内部集团,将对方变成乌合之众。

在屠完反对者,彻底掌控朝政后,刘裕被加封为宋公,并趁着秦国新君即位,秦国内忧外患的机会,发动北伐。

而此刻的秦国,已经是亡国气象,西北边的夏国不断南下攻打关中的秦国,陇西的鲜卑人不断东进攻打关中的秦国,东北方向的拓拔魏国趁虚而入,侵略秦国河东地区,内部还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秦国宗室还趁乱造反夺权,东南方的刘裕还对他发动北伐

东西南北中,全是敌人!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秦国皇帝姚泓选择兵分五路,同时跟农民起义军、乞扶鲜卑、匈奴夏国、拓拔魏国、晋国刘裕开战。

中原割据政权经常被四面围攻,这已经见怪不怪了,当初石虎也是东南西北中同时出击,后来的苻坚同样选择四面出击。

这也是辽东燕国议会贵族们不愿意卷入中原争霸战争的重要原因。

卷入中原大战,好不容易打下来一块地,用不了多久,这块地就会被来自东南西北中的敌人觊觎,为了保住这块地,辽东燕国需要消耗大量国力,这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而且,万一这块地盘丢了,之前在这块地盘上的投入就等于打了水漂,风险实在太大了。

所以,老老实实开荒海外,只要开荒了,基本不会有外敌争夺,可以持续产生收益,除了前期开荒投入太大,其实后期的持续收入比中原高多了,毕竟不用担心被其他势力夺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燕国王家的国策,默默在海外开荒发展,当中原势力们你争我夺时,燕国王家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海外种田种出一片天地。

刘裕军行至黄河南岸,撞见了前来监视晋军动向的魏国骑兵,一番相互试探之下,刘裕军依靠黄河组成却月阵,用步兵击败魏国骑兵。

所谓却月阵,就是用黄河河道作为防线,再用战车以弧形作为另一面的防线,再以长枪兵堵住缝隙

,中间用弩兵抵御骑兵,最中间是主帅和军旗手以及传令小兵。

听起来跟燕国的圆月阵区别不大,无非是形状从圆月变成了缺月,整体结构和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却月阵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在却月阵外面再摆一个大的弧形战车阵阻拦,然后深挖壕沟,把却月阵里的敌军活活饿死在壕沟包围圈里就行。

没有无敌的阵法,只有会不会随机应变的指挥官以及能不能执行命令的士兵。

相比之下,壕沟才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战术,并且功能多,适用范围广,燕国王家已经从几百年前用到现在了,还在使用壕沟战术。

又几个月后,刘裕手下猛将沈田子、王镇恶,一个横跨秦岭山脉,一个偷渡潼关黄河,绕过了秦军防线。

长安

“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身后就是河水,只有背水一战,奋勇杀敌,才有一线生机!”

面对前方一千多秦兵,王镇恶对着自己的三百死士发表演讲:“封妻荫子,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向前!向前!向前!”

“随我杀敌!”

晋军气势如虹,而对面的一千多秦兵不过是临时拉上战场的壮丁,虽然人数众多,到战斗力低下,竟然被三百晋军死士冲垮阵线,秦兵溃散逃亡。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淝水之战后,他的父亲便迁徙到了晋国。

王镇恶这边三百死士破秦兵的同时,灞上的沈田子也牵制了一伙秦兵。

然而,终究是王镇恶先一步攻入长安,俘虏了秦国皇帝姚泓。

“若不是我在灞上牵制秦国主力,他王镇恶又岂能攻入长安?灭秦的功劳本来应该是我的!”听闻王镇恶先一步攻入长安,沈田子很气恼,觉得是自己的功劳被抢走了。

刘裕的这些将领,大部分出身寒门,也有一些出身豪门,他们相互之间并不和睦。

事实上,这也是刘裕有意为之,当初他自己就是靠着手底下将领们的支持才掌控大晋朝政,又岂能不担心有人效仿学习呢?

所以才故意让相互之间有仇恨的将领聚在一起,把相互之间合得来的将领分开在不同区域,这样就可以让将领们互相制衡,而无法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有巨大威胁的小团体。

何况,他的儿子刘义真才十二岁,根本镇不住场子,很容易被下面的将领架空成傀儡,因此就更加需要下面的将领们互相制衡。

统万城

听闻刘裕大军攻下长安,匈奴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刘勃勃)按捺不住,想要南下夺取关中。

他的谋士对他建言道:“刘裕已经老了,何况刘穆之病逝,他现在急着回建康篡位,根本没心思继续北伐,关中的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相互不服,刘义镇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孩,根本镇不住场子,陛下只需要忍耐些时日,到时候关中必然内乱,届时,陛下再发兵攻打关中,自然是轻而易举也!”

赫连勃勃本名刘勃勃,是匈奴人,他觉得刘这个姓氏是汉朝公主带到匈奴的姓氏,属于母姓,雄主如果用母姓,则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便自创姓氏。

由于在匈奴的语境里,赫连就是天的意思,因此他便以赫连为姓氏,相当于中原人用“天”作为自己的姓氏,按照中原人的理解,就类似给自己取名“天勃勃”。

第471章 逐鹿中原(三十二)

一年后

燕侯二百零九年春(419年

正月

元旦

建康

盛大的封王仪式正在进行,自大晋篡夺天下以来,第一次册封外姓诸侯王。

即便是权臣桓温,也是止步于篡位三流程的第一个流程。

而刘裕,已经进入第三个流程,再下一步就是禅让登基。

这一年多来,关中果然内乱。

刘义真虽然只有十二岁,但祸害人的本事却很强,在统治关中期间,常常带着士兵抢劫自己的百姓,掳掠关中百姓的妻女,有一些赏赐给士兵,有一些收入宫廷玩弄。

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大概率是娶不起媳妇的,毕竟女人总数是有限的,上层疯狂纳妾,底层自然就没有足够多的女人可以当媳妇。

像是刘裕这样能够读书识字的出身,尚且要当上军官以后才娶妻生子。

因此,在民间,大多数百姓都是兄弟共妻,亦或是邻居共妻,并且街坊邻居还会互相送女为妻。

也就是说,我家跟你家是邻居,我把我的女儿送到你家当媳妇,你把伱的女儿送到我家当媳妇,然后我的三个儿子,共同当你家女儿的丈夫,你家女儿是我家这三兄弟的共妻,我家女儿在你家也是同样的待遇。

一夫一妻多妾制,也是中原人口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女人资源被上层垄断,底层人只能三四个男人共同享用同一个媳妇,生育率自然也就很低了。

后世之人以为在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一个男人有很多妾就可以提高生育率,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解,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上层的生育率增加了,却没有看到底层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了,在计算生育率时,完全没有把底层人考虑在内。

一夫一妻多妾制,只能让上层统治者们享受齐人之福,底层百姓则只能悲催地共妻。

认为只要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就能让自己左拥右抱的,完全是把自己代入了统治阶层,并且忽视了绝大多数时刻都在面临断子绝孙风险的底层百姓。

因此,燕国的一夫一妻制,或许算不得多么优秀,但目前而言,绝对比中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要更加体谅底层百姓,也更加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所谓良政,不仅体现在对百姓减免赋税徭役,也体现在一些日常细节,比如燕国一个小小的婚姻制度,就是属于良政的一种。

燕国进步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是火药、水推车、玻璃、冶炼技术等外在器物,更在于日常的生活细节。

本来关中百姓就已经很惨了,在刘裕次子刘义真的掠夺下,那就更惨了,农民起义军遍布关中,那些将领们还互相攻击,匈奴夏国也趁虚而入。

不过这匈奴夏国皇帝赫连勃勃也不是省油的灯,打进关中第一天就把长安城给屠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当你媳妇和母亲被乱军拖进军营里被玩弄,你以为这已经很惨时,下一个统治者直接将你全家做成肉肉。

相比之下,在燕国可以当一个开荒奴隶,起码不会饿死,顶多就是不停地干活很累,那真是数一数二的仁政,是天下万民无比渴望的梦想国度。

虽然失去关中,但是刘裕暂时没精力收复失地了,相比北伐,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铲除潜在的反对者,为自己篡位打好基础。

几个月后,皇帝司马德宗被刘裕杀害,司马德文登基。

建康皇宫

“刘裕有篡位之心,祖宗社稷将要亡于我手,呜呜呜——”皇帝司马德文跪在宗庙灵牌之下,对着晋室列祖列宗嚎啕大哭。

朝中大臣,忠于晋室的大多数都被杀或者被贬,满朝文武都是刘裕的爪牙。

“陛下,何不北投魏国,借魏兵以除国贼!”出身琅琊王氏的皇后提议道。

“前往魏国,需途经徐州青州,太过威胁,容易被刘裕的将领堵截。”皇帝司马德文哀叹道。

“臣妾以为,投魏不如投燕,昔日我大晋许多宗室都出逃至燕国,陛下去了燕国,与那些宗室也能互相有个照应,况且燕侯名义上还是我大晋诸侯,若是能借燕兵铲除国贼刘裕,我大晋江山社稷,自然能够得到保全!”出身陈郡谢氏的皇妃这般建议着。

首节 上一节 340/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