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76节

“官方钱票”跟“私人钱票”的区别就在于,私人钱票必须有对应的存款,也就是多少钱票就对应在钱庄有多少存款,而官方钱票则有官府做担保,官府亲自往钱庄里存钱,亦或是官府向钱庄欠钱/借钱,可以没有实际对应的存款。

私人钱票,简称私票,是一种存款票据,而官方钱票,简称官票,已经有了纸币的雏形。

侯景穿着黑色铁甲,肩上披着黑色披风,手持一根马朔,身下是铁甲汗血战马,脸上还带着黑色铁面具,脖子上还有可折叠移动的铁扎甲,铁扎甲内部还有一层锁子甲,铁扎甲与锁子甲之间还有一层布衣阻隔,减少铁扎甲与锁子甲之间的摩擦损耗,锁子甲再往里面还有一层羊毛布衣。

在侯景的左腰上,悬挂着一把黑色刀鞘的弧首刀,右腰上悬挂着刚刚捶死过人的铁骨朵。

侯景现在身上的这一套,便是这个时代的最强武器装备。

马朔用来第一波冲锋,铁骨头则是在冲锋结束后的人群混战中使用,弯刀(弧首刀)则是在敌人溃散时用来收割生命时使用。

目前而言,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依赖地形和气候,坑坑洼洼的地形不能作战,气候太炎热也不能作战,水网密布的地区也不能作战。

解决完高魏的骑兵,侯景开始抓捕那些四散逃亡的村民,这些劳动力只要带回去以后都是积分,可不能浪费了。

寻找陵墓、捕捉劳动人口、击杀敌人、掠夺金银珠宝、获得情报,等等行为都可以获得积分,而积分可以找燕国朝廷兑换各种各样的奖励,甚至还能直接用来升官。

第529章 百年山东(六)

又一年后

燕公三百二十七年春(537年)

正月

河东

蒲坂东面三十里处,高欢的军队路过此处。

望着前方的农田,高欢对一众将士命令道:“绕路而行,不得践踏青苗,违令者斩!”

嘶——

马鸣声响起,高欢的坐骑向着麦田狂奔,践踏青苗,过了好一会才停下来。

“丞相!”一众将领惊呼。

高欢有些尴尬,但还是下马拔剑,假装要自杀,眼睛却不停地看着众多将领。

将领中,有一人曾是尔朱荣部将,被迫向高欢投降,看到这个情景,他立刻高呼:“请丞相执行军法!”

呼呼——

春风吹过,现场很是尴尬。

嗯!?

高欢看着那个让他执行军法的将领,内心已经把他给记住了,然后唉声叹气:“孤践踏青苗,当斩!”

其余将领则纷纷跪下来劝说:“丞相!如今天下尚未一统,黎民苍生还等待您的拯救,您不能死!”

“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请丞相三思!”

看着一众劝谏他的将领,高欢放下长剑,摇头叹息一声,然后割下自己的头发,来了个割发代首。

高欢这几年也开始效仿曹操,把流民抓起来屯田,把寡妇分配给士兵生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团队。

上次他派遣将领带着十万大军进攻潼关,结果因为兵分多路,被宇文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这次他亲自征讨宇文泰,领兵二十万,全部从蒲坂渡河进攻。

为了这次进攻关中能够顺利,他还提前派了自己的儿子高澄去找梁国燕国谈判。

梁国那边已经谈好,高欢放弃豫州剩下的十几个城池,梁国则不再北伐,现在高澄正在前往光州黄城,找燕国进行和谈。

“孤有二十万大军,而宇文泰兵不过三万,关中之地,孤唾手可得!”

高欢很自信,直到此刻,他依旧看不起宇文泰,看不起这个曾经向他投降的小角色。

由于持续十多年的战乱,北方人口减少许多,原本有3500万人口,如今只剩下1800万人口,其中高欢魏国有人口1400万、兵力30万,宇文魏国有人口400万,兵力5万。

萧衍梁国则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由于占领了许多中原郡县,梁国人口达到了1500万、兵力30万,在中原诸国中实力最为强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道教神权制国家【天界】,有人口300万,兵力2万。

天师道的历代天师们,对外向梁国称臣,对内不停地开垦荒地,用宗教征服、同化统治区内部的那些土著族群,对于某些实在难以同化的土著人,就干脆抓起来卖给燕国的行会。

天师道/天界主要出口劳动力、药材、青蒿、粮食、硝石、铁矿石,主要进口玻璃、丝绸、瓷器、布匹。

十天后

高澄终于抵达黄城,在这里看到了数不尽的劳动人口正在等待运输。

几个月前,他跟父亲高欢的一个小妾私通,被父亲的另外两个小妾告发,惹恼了父亲,虽然最后靠着反过来诬陷小妾诬告,又有娄昭君求情,高欢才原谅了他,让他去当谈判使者。

进入府邸,却见得有一群僧人正在颂念佛经,一位素衣女子光着脚盘坐,似乎是正在参悟佛法。

“彼岸花开,我的心已经抵达原神之地。”

女子正是燕恋,这几年,她愈发沉浸在修佛修道的世界,一边参悟佛法,一边参悟道法,还特地让人去天帝城请来了玄学法师给自己讲述仙人之道。

原神是玄学的说法,意为宇宙万法的起源,是心灵的归宿之地。

这个时代流行玄学和佛法,上到君王,下到黎民百姓,都崇拜佛陀和道祖,无论是燕恋还是萧衍,亦或是高欢和宇文泰,都不能避免。

国家事务有尚书台和九卿处理,战争事宜有从兄和侯景处理,所以燕恋只负责大方向的把控,具体细节都交给他们去办,她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修行上。

“君上,高欢的使者来了。”侍女在燕恋的耳边小声提醒。

“不要叫我君上,叫我菩萨!”燕恋皱眉道。

“是,菩萨。”侍女冒着冷汗。

南方有个萧菩萨,辽东有个燕菩萨,中原的魏国也有一堆名叫菩萨的文臣武将,这就是一种潮流,类似汉武帝时期流行“扩土”“广汉”“去病”“去疾”“建功”等等名字,因为那个时期是开疆扩土的时期。

又类似于东晋流行“某某之”,这是因为玄学盛行。

每个时代的名字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缓缓睁开双眼,燕恋看了下站在门口发呆的高澄,然后起身,进入一间屋内,让侍女为自己更换冕服。

“请魏使在正厅稍等。”迎接高澄的官吏说道。

许久之后,坐在正厅的高澄终于等来了燕恋。

此刻的燕恋穿着中原天子才能穿的冕服,明目张胆地僭越,根本不在乎中原统治者的想法。甚至还给自己取了佛门法号,自称“彼岸菩萨”,同时还给自己弄了个帝号,自称“彼岸大帝”。

受佛门影响,平日里她都是光着脚行走,不过自然会有侍女提前铺好地毯就是,只有正式场合才会穿鞋。

与梁国皇帝萧衍一样,虽然每日颂念佛经,天天说着慈悲,却从来没有把底层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

“外臣高澄,见过……额……菩萨。”高澄不知道如何称呼燕恋,毕竟燕恋还没有称帝,“彼岸大帝”这个称呼也有些不伦不类,称呼燕公又担心会惹恼燕国,所以只能顺着燕恋的心思,称呼其为菩萨。

“生灵,你所求之事,我已知晓,泰山以东之地,尽归我燕国,泰山以西,我燕国绝不侵扰,从此两国修好,结为秦晋之好。”燕恋平日里以菩萨的姿态称呼别人生灵习惯了,一时间没能改过口,不过意思表达清楚了就行。

高澄一开始的打算就是如此,所以他也没有争论,点点头便直接答应,最后与燕国划分国界,以泰山黄河为界线,泰山以东、黄河以南,尽数归属燕国,两国互不侵犯,结为秦晋之好。

临走前,他还多看了燕恋几眼,心中有些躁动,他本就是好色之徒,还跟父亲的小妾私通,如今遇到一位异国的美丽女君主,自然是有所心动,但也只能有所心动,并不敢在燕国的地盘上胡作非为。

“和谈作甚,我侯景一人便足以灭了高家!”和谈结束后,侯景当着高澄的面吹牛,让正要离开的高澄很是尴尬。

侯景看着尴尬的高澄,心中很是舒服,他就是故意要在女君面前出一出风头,彰显自己的英勇。

不过这些都是无用功,燕恋看都懒得看,又开始专心研究起佛法。

第530章 犁庭扫穴(十六)

三年后

燕公三百四十年夏(540年)

扶余城

城南三十里处

黄宗羲代表牡丹行会参军,协助禁卫军抵御高句丽的侵扰。

他的手中拿着一张强弩,腰间还挂着一张连弩,背上背着许多两筒箭矢,与其他战友正在巡逻,作为牡丹行会的富家公子,自然是与普通士兵不同,刚入伍就是一个小军官,指挥着25个同样刚刚参军的新兵。

经过二十年的扩张,高句丽达到了鼎盛,不仅彻底蚕食干净了勿吉,还再度南下吞并了扶余国,吸纳了一些从草原逃离而来的工匠,冶铁技术也进一步发展,如今的高句丽人,已经会自己制作劣质铁器、劣质铁甲等,勉强算是打破了燕国的冶铁技术封锁。

燕恋用了两年时间在将青州地区的人口财富都迁徙到光州后,又立刻召集贵族们商谈北伐高句丽的计划。

打完高句丽打叛军,打完叛军又打中原,打完中原又打高句丽。

好在战争烈度都不算太高,所以对经济损害不算太大。

这时,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来到了前线视察,正是已经高升的侯景,此刻他已经是燕国山东道泰州都督兼燕属魏国柱国将军。

“道”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军区制度,原本只是高欢为了方便征讨各方反贼,并且加上军政府统治,于是将统治区内分化为不同的军区/监察区/道。

由于高欢的政权并没有正统性,也不稳定,纯粹靠着军队维持统治,跟蜀汉一样,是军政府统治,跟一般想象的文官制度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他在统治区边疆地区设立【道】这个军区/监察区,所谓【道】,就是任命一个军事监察主官,这个军事监察主官,代替最高统治者高欢,对边疆地区各个州郡县,进行军事统治和监察。

跟汉武帝设立【州】的目的是一样的,一开始并不是行政区,只是单纯地监察地方郡县,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正式的行政区。

燕恋效仿高欢的做法,把刚刚占领的山东地区也建立了军区/监察区,也就是【山东道】,【山东道】的军事监察范围包括整个燕属魏国、燕属晋国。

燕恋的从兄燕忌成为了【山东道】第一任“节度使”,侯景成为北青州都督。

所谓“北青州都督”,就是都督北青州各郡县军事,所谓【山东道】节度使,就是整个山东道所有都督们的总负责人、监察人。

在【山东道】,除了侯景这个北青州都督,还有南青州都督,泰州都督,东青州都督,光州都督,这些都督都受到节度使燕忌的节度。

燕恋剥夺了刺史的军事监察权,把刺史的军事监察权给予了各州都督,并且剥夺了刺史的行政司法权,把行政司法权分给了具体的官吏,刺史只保留行政监察权和司法检察权。

首节 上一节 376/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