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82节

什么意思呢?

以经学为例,经学不是你想学就能学,你得花钱买抄录本,这是最基础的,但即便如此,哪怕你把抄录本都买来了,都读完了,大家也只会觉得你是野路子,也就是如果你是自学成才,别人看不上你。

只有找到那些大儒,也就是经学大家,给他们做弟子,哪怕什么都不学,只是单纯地挂名,大家也会敬仰你,认为名师出高徒。

这就是刘备要在卢植名下挂名的原因,像刘备这样的挂名弟子,卢植还有很多,大部分挂名弟子,卢植自己都不熟悉。

这些挂名弟子,大部分都泯然众人,只有刘备公孙瓒后来有出息了,所以才被后世之人熟悉。

同样的道理,工匠医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你得有师承,不然自学成才在别人眼里就是野路子。

大部分工匠,都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衣钵,让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学习自己的手艺,万一没有儿子,或者儿子突然死了,那么这位工匠的手艺大概率就要失传了。

但也有一些工匠,在没有儿子,或者儿子不愿意当手工业者的情况下,就会从亲戚家挑选一些想要靠手艺吃饭的孩子,从小带他们学习自己的手艺,让他们继承衣钵。

所以,手艺这种东西,很容易失传,因为工匠也是自私的,他好不容易发明出来的某个特殊手艺,或者从祖辈继承而来的手艺,是舍不得分享给外人的,都是传承给自己的族人。

但偶尔也有特殊情况,有一些工匠没有亲戚,也没有儿女,那便只好招收别人家的孩子,让别人家的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

并且,不仅一般不肯传给外人,还不太愿意传给女子,除非是特殊情况,所以才有了“传男不传女”这句古话。

然而,燕国朝廷在学府里专门开设“工匠培训”和“医生培训”,算是第一次打破了【匠人师承】。

刚开始,那些负责讲课的医生和工匠们,还非常不情愿,觉得这是把自己祖祖辈辈传承来的手艺,都送给了外人。

然而,燕国王家给的实在太多了,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下,大多数普通医生和工匠都愿意进入学府传授教导自己的手艺。

然而,能够进入学府学习的,非富即贵,所以燕国官府在学府里开办工匠医生培训,也仅仅只是第一次打破了中原自古以来的【师生传承】,而并没有彻底瓦解【师生传承】这种技能发展缓慢、同时非常容易失传断层的古老形式。

民间的行会们算是给燕国手工业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行会们往往拥有巨大的种植园、农田等等生产要素,但他们却没有足够多的手工业者来把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财富收益,所以出于赚钱的目的,他们自发地从民间挑选有资质的孩子进行培训,教导天赋异禀的孩子们各种手艺,使得这些孩子将来成为行会的终身手工业者,为行会的利益而服务。

这百年来,不断有老工匠、老医生,不停地批判行会培训工匠医生的行为,认为行会们卑鄙无耻,培养了一堆道德败坏的野路子,破坏了他们优雅的【师生传承】古老模式。

老工匠老医生们也用各种理由来贬低这些被行会培养出来的野路子,认为他们技能低下,手艺不行,治病不行。

然而,残酷的现实让这些冥顽不化的老古董们绝望。

虽然这些野路子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但是大部分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民间市场对手工业者的需求量太大了。

行会们当然知道老工匠老医生们的技能更好,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才会迫不及待自己培训,哪怕都是野路子,也比没有好。

这就好比唐宋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学院越来越多,以至于越来越多权贵富豪们,他们不再内卷抢着把孩子送到经学大儒身边学习,而是有很多人不想再卷了,干脆就把孩子送到学院学习,使得传统的【师生传承】模式逐渐没落,以至于被老经学家们批判这是数典忘祖一样,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师生传承】看不起野路子这种事,即便到了现代也依旧存在。

比如在象棋圈,那些有师生传承的象棋大师,始终看不起自学成才的“外星人”,哪怕“外星人”已经连续十年比赛第一,他们依旧看不起“外星人”,觉得“外星人”只是个没有师承的野路子。

不了解圈子实际情况的,都会觉得某某大师高风亮节,他的弟子必然也是名师出高徒,但是真正了解圈子内部多么肮脏的,就会明白,【师生传承】这种古老的所谓“优雅”模式,确实就应该随着时代被淘汰。

人世间的种种事,不是说越古老就越好,时代是发展的,有些东西如果到了需要被淘汰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淘汰,而不是打着继承的借口搞复辟、阻止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

燕国这几年,还有人高喊着保护传统榨油文化的借口,砸烂了许多木工榨油机器,号召燕国人都用脚踩的方式榨油,不准用工匠制作的木工机器榨油,因为这样更加传统、更加正统、更加华夏。

第538章 黄宗羲(三)

一个月后

蓬莱岛

天空湛蓝,盘旋许多海鸟,港湾里停泊着大量船只,这些船只来自各个地区。

在燕忌的号召下,各地的贵族、行会纷纷派遣代表来到这里,共同商讨如何驱逐侯景。

“去市政厅。”

“好嘞。”

黄宗羲坐上一辆马车,来到商谈之处。

整个蓬莱岛,所有的客栈都被清理出来,专门提供给各地代表们居住,就连一些平民百姓的民房也被燕忌征用。

街道上,有从燕都逃开的贵族、富商正在大肆宣传侯景的罪行,并且号召国人团结起来。

“我亲眼所见,他们挨家挨户地抢劫,家中若是有年轻女子,则会被掳走为奴。”

“大火一直在燃烧……她们只有五岁,就被……”

站在客栈的二楼阑干处,黄宗羲看着街道上的众生百态。

“这么长时间过去,恐怕内城已经沦陷了。”

“南都侯却还有心思在这里召开会议。”

“恐怕是担心九卿死不了呢。”

一些人对此事议论纷纷,说风凉话的是那些行会代表们,正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国家的兴亡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而来。

“燕国能有今日,皆是君主肆意妄为的结果,先君恋在位时,效仿中原,实行徭役,增加口赋,滥用民力,穷兵黩武。”

“君主如同猛兽,如果得不到约束,便会害人,这就是独夫民贼。”

黄宗羲也加入了众人的讨论中,他说的这些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敢问先生贵姓,竟有这般高见。”有一位青年对黄宗羲礼貌问道。

黄宗羲今年才二十七八岁,正直青春年华、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年龄段,他对那人回礼道:“免贵姓黄,名宗羲,字德冰,嫦娥城人士。”

“失敬失敬。”那人为黄宗羲倒满一杯茶,与其探讨对当下时局的看法。

“侯景此人暴虐残酷,不是能够合作的目标,应当铲除他,但是我们也不能给朝廷当枪使,得争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权益,尤其是不能再出现先君恋那种独断专行的君主。”

黄宗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绝对不能跟侯景这种屠夫合作,不然百姓的处境只会更惨,帮助朝廷铲除侯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也不能白帮,要趁此机会争取更多的权益才行。

他之前因为说错了话,还坐了几天牢,所以才特意要强调最后一句话。

众人也都是被燕恋的苛捐杂税给残害过的,只是敢怒不敢言,如今国家将亡,他们才敢大胆地议论燕恋的是非。

又一个月后

官署

“他们怎么说?”

燕忌不断阅览着来自燕都的最新情报,顺便对身边的随从询问起那些代表们的情况。

“他们有九个要求,其一,恢复各个城市的市政议会,其二,允许非贵族加入燕国议会,其三,取消商业赋税、废除徭役,其四,……”

随从如实回答,并且最后补充一句:“递交这些要求的,是嫦娥城的一个叫黄宗羲的行会代表。”

“哦?是他?”燕忌此前在【论道大会】上见过黄宗羲,亲眼看着黄宗羲是如何舌战群儒,辩驳得那些还保持君君臣臣老传统的老儒生说不出话来。

论道大会是燕都每年都会辩论赛,允许才子佳人们各抒己见,哪怕是当面说君主和朝廷的不是,也不会定罪,当然,事后难免被穿小鞋是肯定的。

黄宗羲之前在学府里宣传他自己的那一套思想,引起了许多老儒生的不满,最后老儒生们联名上书,强烈要求逮捕黄宗羲,于是黄宗羲便被朝廷以妖言惑众罪关了几天。

以燕国的底蕴,消灭一个小小的侯景,其实并不难。

关键在于,随着燕国的体量越来越大,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各方势力相互内斗、相互制衡,根本不能联合起来剿灭侯景。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

这并不是某个朝代的特色,是几乎所有政权在内部矛盾大爆发时的规律。

以前王家只有不到一个县的体量时,家族里的兄弟姐妹们无比团结,团结一致搞贪污腐败,想方设法从中原捞钱,这样才能给家族获得发展资金,即便有矛盾,也还在可控范围内。

可是等到王家体量已经相当于中原一个州的时候,家主与家族成员们之间的矛盾就愈发难以控制,最后爆发了王霆之乱。

这就是大国做不到无限扩张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看历史,只看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觉得大唐比某某国家强,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早就打到西方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不懂历史,事实上,没有安史之乱,也不可能打到西方去,军队刚到西域,自己家里面就得出现各种叛乱。

随着体量增加,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不可避免的,英明的君主会尽量遏制内部矛盾的爆发,把爆发延后,比如李世民,昏庸的君主会立刻点燃内部矛盾,瞬间完蛋,比如杨广。

“他们的要求……嗯……”

燕忌还在考虑要不要答应行会们的种种要求,尤其是第二条,允许非贵族加入议会,这对燕国来说可是天大的事。

“让一群外人成为我们王家统治阶的一员,这合适吗?”燕忌担心如果自己答应了,会从此遗臭万年。

毕竟,燕国是王家的燕国,如果允许外人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那么燕国的家天下制度,岂不是要被瓦解,如此一来,他燕忌岂不是成了王家的罪人?

“如果要用王家血缘作为区分外人与非外人,那么燕国几乎没有外人。”这时,燕忌的妻子走来,为其端来一壶热茶。

“你的意思是?”燕忌有些疑惑,他的这个妻子是桃园行会的千金小姐,同时也身体里也流着王家的血脉,因为他的岳母是一位王家贵族旁支。

“如果要用血缘来区分王家与非王家的话,那么我算是王家人还是不算呢?”燕忌妻子这般轻笑回答,然后又补充几句解释:

“真正的非王家人,都是这几年从中原草原刚刚移民过来的。”

“经过这七百多年的繁衍生息,燕国本地人,几乎九层以上都是王家远支,他们的祖上都可以追溯到先祖康。”

“我们燕国现在的一百多万人口里面,起码有九十万人,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先祖康。”

“随便从一个种植园里抓出来一个奴隶,他的身体里都流淌着王家的血脉,他的祖上同样可以追溯到先祖康。”

“这几百年来,真正的非王家人,已经因为太穷娶不起媳妇等原因,最后都在某一代断子绝孙了,能够活下来的,几乎都是王家旁支远支。”

燕忌妻子的这些话,让燕忌陷入沉思。

到底应该用什么来区分王家人和非王家人?

如果用血缘来区分的话,王家人已经有将近一百万,种植园里随便抓个正在开荒的奴隶,其实都有王家先祖康的血脉,甚至连当初批判王家的“反贼林贽”,事实上也有着王家血脉,本质上也是王家人。

真正的非王家人,早就因为地位太低下,竞争力太弱,所以无法在燕国留下自己的遗传基因。

首节 上一节 382/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