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4节

“他们是谁?”王泰浩忍不住询问起王宫大门前的一个侍卫。

“你又是谁?”却不料,那个宫廷侍卫反客为主,先问起王泰浩的身份来。

“额……”王泰浩愣了下,然后连忙像之前进城时那样,扔出手中佩剑,对着王宫方向拱手作礼恭敬道:“辽东王家主君王泰浩,前来拜见大王。”

众侍卫检查无误后,对王泰浩拱手回礼恭敬道:“王家主君,请步行进入王宫,除了御赐佩剑,不得携带其他武器,您的随从也不得入内。”

“这个自然。”王泰浩答应一声,然后继续追问刚才那件事:“不过请问,刚才那些青衣人,是什么人?”

“他们……”侍卫犹犹豫豫,不知道能不能说。

“辽东王家是大王的御赐家族,绝对忠心耿耿,况且此事用不了几天就会人尽皆知,有什么不能说的。”这时,另一个侍卫上前斥责了不敢回答的那个侍卫,然后对王泰浩行礼恭敬道:“王主君,那些人是吴国使者,刚才入宫与大王商议两国贸易之事,现在他们要回吴国。”

“吴国使者?”“大老远跑来只是商议贸易之事?”

王泰浩有些疑惑,但这些事也不是他能接触得到的,只能放在心里,也不好意思多问,并听从侍卫的建议徒步入宫。

许久之后,王泰浩终于穿梭大半个王宫,来到王宫的一座大殿外。

“这王宫也忒大了,徒步走这么远,差点没把我累死。”

终于来到目的地的王泰浩内心嘀咕着,然后跪拜在大殿外的台阶下,朝着大殿方向高声大喊:“辽东王家主君王泰浩,拜见大王!”

不一会,一个小宦官跑来对王泰浩说道:“王主君,大王让你进殿。”

“谢大王!”王泰浩再次行拜礼,然后起身正要前往大殿,却被那个小宦官一把拉住。

“王主君,您是不是忘了些什么?”小宦官一脸假笑。

“额?”王泰浩被这么一拉,也开始回想自己是不是忘了些什么,可是检查一番后,佩剑啥的都在,最后看了眼假笑的小宦官,突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不由得嘴角抽搐了下,并赶忙取下腰间的一个玉佩,将其放在小宦官手心恭敬道:“泰浩记性不好,却是忘记把这玉佩还给您了,还请您多多担待。”

“哈哈哈,王主君天资聪慧,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啊。”小宦官满意地将玉佩收入囊中,尬笑地说着一些恭维之语。

“那就多谢您的吉言。”王泰浩虽然心中肉疼自己的玉佩白白送人,但还是不得不露出假笑回敬对方,随后跨步走上台阶,向着大殿而去。

待进入大殿,正见胶东王刘雄渠和自己的四姑王玥坐在前方主座上,两旁是胶东国的相国和诸大臣,中间有一些舞女正在翩翩起舞。

“看来是为刚才那些吴国使者专门开的酒宴。”

王泰浩自然知道,胶东王不可能为他专门开一个酒宴,这个酒宴应该是给刚才那些吴国使臣开的,只不过自己刚好撞上酒宴将要结束的时间。

“可是泰浩?速速进来!”

那胶东王刘雄渠明显是认识王泰浩的,挥挥手将站在门口的王泰浩召入。

“谢大王!”

王泰浩再度拜谢,然后又起身,脱下自己的鞋子,踩着布袜,以小碎步的方式快步走入殿中央,然后又是跪拜:“王家家主王泰浩,拜见大王!”

“诶,泰浩,我们之间还用得着这样吗?速速起来,那个是你的位置,这场酒宴,接下来就是专门为伱进行的。”胶东王乐呵呵,随手指了个靠前的座位,虽然嘴上说是让王泰浩没必要这么多礼,其实却很开心王泰浩对他这么多礼,于是又转头对怀中的宠妃王玥笑道:“玥儿,你这大侄子,寡人甚是喜爱,如果他是我的儿子就好了,哈哈!”

刚刚入座的王泰浩察觉到了机会,于是连忙朝着胶东王恭敬喊道:“大王仁义天下皆知,若能做大王义子,是我王泰浩三生有幸!”

“哈哈哈!好好好!得我儿泰浩,正当如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啊!哈哈哈!”今日的胶东王刘雄渠很是开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认了王泰浩做义子。

第5章 胶东(四)

一个月后

秋分

徐乡

牛岭村

“可算回来了。”

回到徐乡的王泰浩无尽感慨,在即墨呆了几天,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徐乡,只为早点见到王婼娇。

一路的颠簸让他吃尽苦头,只感叹还是家乡辽东好。

正在感慨之际,却见得田野中许多农夫扛着锄头拉着牛,正在播种,不由得疑惑地对马夫问道:“怎么秋天还有播种的?不怕种苗被冻死吗?”

“东家您自小生活在辽东,那里气候寒冷,一年只在春天种一次粮,然后秋天收粮。可是这中原地带气候要暖和许多,春天种下的麦子,夏天就能收割,秋天还能再种一次,冬天时便可收割。”走南闯北的马夫明显要对这方面的事情知道得多。

“看来与其在辽东开垦荒地,不如来这中原。”听到马夫的回答后,王泰浩如是想到,心中对于在中原地区扩大王家庄的田地进行构想。

嘶哼——

啪!

这时,马车突然停下来,无论马夫如何抽打,黑马都不肯继续前行。

“怎么回事?”

“东家,这马好像是扭到了腿,一时半会是没法跑,您看我们是不是在这个村子先歇息几天,让这马养养腿?”

“也只能如此。”

无奈之下,王泰浩下马步行,马夫在身后牵拉着伤了腿的黑马向村子里赶去。

田野农夫们都好奇地看着身着锦衣在田垄上行走的王泰浩。

“诸位,敢问此为何地,此地里正何在?”王泰浩也不客气,直接站在众人之中喊话。

然而众农夫却无人搭理他,这让他有些尴尬起来。

有个坐在田垄上玩耍的小女孩想要靠近王泰浩,却被旁边的村妇拉住训斥。

“东家,百姓都怕官,您穿的这身华服,在这些乡野村夫眼里,就算不是官员也是大户人家的少君,他们自然会害怕您。”一旁的马夫在王泰浩耳边提醒道。

“这……”听得此话,王泰浩很是无奈,只能再次朝着众农夫喊道:“诸位,我是前来徐乡做生意的商贾,不是什么官员,只是马车的马拐了腿,想找你们里正,在你们村歇息几天,等马养好腿伤便离去。”

说完,见众农夫还是没有反应,于是拿出一个钱袋补充道:“谁能带我去找里正,这些钱便是他的。”

直到此刻,农夫们才抬起头看着王泰浩,纷纷面露犹豫之色。

沉默许久,终于有个农夫站出来对王泰浩问道:“敢问少君哪里人氏?”

“辽东人士。”王泰浩如实回答。

“辽东人士?”农夫显然不知道辽东在哪,他从来没出过徐乡,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徐乡县城,也没读过书,只知道自己是大汉人,知道徐乡也属于大汉,至于大汉究竟有多大,就不知道了,在他看来,这个外乡人口中的什么辽东大概是隔壁某个县吧,现在面对一个陌生人的进村请求,虽然满肚子都是对外乡人忌惮,但由于钱袋子的诱惑,他还是压住内心的疑虑对王泰浩恭敬道:“少君请跟我来,我带你去找里正。”

“多谢。”王泰浩拱手作礼。

不一会,王泰浩来到这个村子的里正家中,敲了敲房门。

吱呀——

“李二狗,伱是不是吃饱……”

屋门被打开,一个白发老者站在门口,看到农夫时,正要斥责对方打扰自己休息,却见着农夫身边的锦衣年轻人,还有年轻人身后一个牵拉马车的马夫,立马反应过来对锦衣年轻人恭敬道:“不知这位少君有何事?”

确定眼前的老人家确实是里正后,王泰浩将钱袋子扔给带路农夫,然后对着里正将自己想要在村内歇息几日的事娓娓道来。

听到有报酬,里正很是热情地接待了王泰浩和马夫,并安排自己的儿子去照料那匹受伤的黑马,让自己的孙女出来端茶倒水,让自己的儿媳赶紧生火做饭。

“我们先出去转转。”趁着里正家饭菜还没做熟,王泰浩决定出门转转,看看这中原的乡土社会。

“由老夫为少君您引路。”里正非常热情,可能天性如此,也可能只是想赚点报酬。

“那就有劳里正您了。”王泰浩拱手作礼答谢,可在村子乡泥道上,却没见到几个男人,转了几圈,还是没见到几个男人,不由得疑惑:“这个村子没男人吗?”

“少君有所不知,现在正值秋分秋种之际,男人们都在田野里播种,有些家庭缺男人,甚至会把女人也带去帮忙,想来少君进村之时也看到了。”里正笑着回答道。

“哦。”王泰浩想起来,之前确实在田野看到很多农夫。

一路上,王泰浩时不时能看见几个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织绒衣的村妇,再度疑惑起来:“这么多女子织绒衣,是有哪里的商贾订购了你们村的衣服吗?”

“呵呵。”里正抚须轻笑,然后解释道:“过了秋分,很快就会迎来立冬,我们需要提前制作衣物保暖。”

里正的话让王泰浩备感新奇,在他们辽东,几乎全年寒冷,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穿着厚实的绒衣,有些人还会在绒衣外再套一层兽皮衣服加强保暖效果,只有接见客人时才会换上相对华丽但单薄的衣服,所以没有提前准备保暖衣物的说法。

“爷爷,饭菜都已经做好。”

这时,里正的双马尾孙女找到众人,呐声大喊。

“少君,随我回屋用餐吧。”

“也好。”

待回到屋内,满屋子的香味传来,王泰浩对里正笑道:“却是未曾想,在这乡野之地也能享用美食。”

“哈哈,少君客气了,不过是些许粗食,勉强能填饱肚子罢了,还望少君不要怪罪。”里正很是满意,一缕小白胡都要被他搓成一团。

相互客套完以后,王泰浩先行入座,然后是里正,最后是马夫。

“真香!”王泰浩夹起一块鸡肉送入嘴中,吧唧吧唧地吃着,可抬头却看见里正只夹那些素菜吃,还以为对方是在跟自己客气,于是故作不满道:“里正,怎地不吃这鸡肉?”

“非是不吃,只是前些日恰好是社日,现在还是社日的最后一天,老朽不能吃肉。”

“秋天也有社日?”

“少君不是胶东本地人?”

“我乃辽东人士。”

“难怪,我们这里即便秋天也有社日,社日前七天,需要斋戒,不能吃肉,这是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习俗。”

“这……那我便不客气了。”

听到里正的这番解释,王泰浩也不再客气,大快朵颐吃起肉来。

第6章 乌合之众(一)

首节 上一节 4/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