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41节

……

武州塞

为了引诱匈奴人主动进入汉地送人头,这里的汉军早就被调走,留下一座空的要塞给匈奴人。

匈奴人对一座空的要塞也不感兴趣,在检查发现武州塞没有可以掠夺的人口财富后,便马不停蹄继续向南挺进,直接冲向已经“没有防备”的马邑县。

然而,越是深入汉地,军臣单于就越是感觉不对劲,看着汉地的种种景象,不由得心中暗道:这大汉马邑县境内的草地上,明明到处都是牛羊,可为什么就是见不到放牛放羊的汉人百姓呢?奇了怪了!该不会是要埋伏我吧?

军臣单于也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诡异的一幕幕终于让他停下脚步,不敢再继续深入汉地,并对着身边几个骨都候吩咐道:“你们每个人带几十个骑兵,去四周抓几个汉人官吏或百姓回来,我要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埋伏。”

“是!”

几个骨都候答应一声,随后分散出去抓捕汉人。

不一会的时间,一个骨都候带着三十多个匈奴骑兵突袭了马邑县附近的一个亭,俘虏了驻守在亭内的尉史,并将尉史押送到了军臣单于身边。

“我就算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可能背叛大汉,不可能对你们透露一丁点消息!”尉史很有骨气、铁骨铮铮。

啪!

“啊——”

这种有骨气的汉人,匈奴单于见多了,大多数抽几鞭子也就服软了,不过也确实有少数一些宁死不屈的,但那毕竟只是少数。

也只有这些少数才能青史留名,所以给后人造成有骨气的人占大多数这么一个错觉。

人本质上也是动物,也是贪生怕死的,不怕死的终究是少数,古今中外哪怕再过一千年一万年也不会改变。

“我说我说,不要抽了,呜呜呜——”

刚刚还表示要死在外边也不肯说的尉史,在感受到鞭子抽打的剧烈疼痛后,连忙把三十万汉军正在埋伏一事如实透露。

“这么重要的军事行动,伱一个尉史是怎么知道的?”军臣单于觉得这个汉人尉史肯定在胡说八道,于是这般质问,并让一个懂匈奴语、汉语的汉人翻译将这句话翻译给尉史。

“陛下几个月以前就把三十万大军埋伏单于您的计划在朝堂上进行了讨论,长安城人人都知道大汉三十万大军要埋伏单于您,就连我这样的边境小官都知道了这样的消息。”尉史如实回复,一旁的翻译将这句话翻译给军臣单于听。

“哈哈哈!”听到翻译的话以后,军臣单于哈哈大笑:“你们汉人的皇帝可太有意思了,他真的,真的太有意思了!”

在得知马邑确实有埋伏后,军臣单于带着十万匈奴大军原路返回,临走前还喃喃道:“聂翁壹胆敢欺骗本单于,想要把本单于诱骗进汉人的三十万大军埋伏里,下次劫掠汉地时,我定要灭他满门。”

……

“什么?匈奴大军跑回草原去了?没有继续深入马邑县劫掠?”听到斥候的禀报,王恢顿时心如死灰、面色难看。

他跟皇帝相处这么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皇帝刘彻本质上是个暴虐之人,平日里礼贤下士都是为了实现雄才大略不得不装出来的罢了。

现在伏击匈奴的计划失败,三十万大军白白浪费粮草,却连一个匈奴人都没杀死,皇帝一定不会饶恕他。

“现在追上去击杀一些掉队跑得慢的匈奴人还来得及,如果真的一个匈奴人头都没有,那才是追悔莫及。”李息在一旁建议道。

“匈奴有十万大军,我们就三万人,埋伏在马邑的二十七万友军又太远,来不及帮我们,三万去追击十万,这不是白白送人头吗?”王恢摇摇头拒绝。

“报!禀将军,飞虎军候王长治率五百轻骑追击匈奴十万大军去了!”

“什么?!”

这时,一个亲卫向王候禀告飞虎曲军候王长治在没有接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带领自己的五百轻骑追击正在撤退的十万匈奴大军。

第55章 第二个成就(二)

“王恢,你自裁吧!”

“陛下……我!”

“你听不懂朕的话吗?朕让你自裁!!!”

“可是陛下,臣虽然没能杀死一个匈奴人,但臣让三万将士活着回来了!”

“朕让伱自裁!!!”

“匈奴有十万大军,臣就算追上去也是白白送人头,不是臣胆怯,是无可奈何啊,陛下,请再给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陛下!!!”

“王恢!朕让你自裁!难道你耳朵聋了吗?!”

长安城未央宫

皇帝刘彻满脸都是怒火,他人生中第一次反攻匈奴,第一次制定计谋伏击匈奴。

结果白白浪费许多粮草,却连一个匈奴人都没杀死!一个都没杀死!

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他这个皇帝?那些主和派会怎样嘲笑他这个皇帝?

该死该死!

早知道就不在朝堂上讨论这个计谋了,朕不会有错,朕的三十万大军打伏击这个计谋绝对没错。

肯定是韩安国那些主和派,把朕的计谋到处乱说,所以才会让匈奴人提前知道了这个计谋,否则,朕的第一仗一定是漂漂亮亮,这些主和派都该死!

还有这个王恢也该死!

这个废物,辜负了朕!

朕对他抱有厚望,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却连一个匈奴人都没杀死!

他该死!

第一次出手反攻匈奴就遭受这样滑稽般的失败,皇帝无论如何都必须杀死王恢,一来是发泄心中怒火,二来是有个人给这场荒唐的战争背锅。

“王恢,朕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自裁不自裁?”皇帝的耐心正在消失,还不肯自裁,那就不是杀王恢一个人了。

“陛下……臣、臣,自愿自裁……”王恢绝望了,皇帝一定要他死,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没有,再继续拖下去,就要连累家人了,所以只能“自愿”自裁。

——

塞外

漠南草原

匈奴人虽然依靠劫掠生存,但同样也有自己的后勤部队,一来是有时候不一定能劫掠成功,二来在去劫掠的路上同样需要补给。

不过他们的补给跟中原有一点不同的就在于,匈奴军队前期的补给方式是依靠成千上万的草原牧民驱赶着大量牛羊牲畜跟随在后方,等到进入汉地深处以后,才依靠劫掠汉人物资作为补给。

而等到匈奴主力深入汉地劫掠时,那些手无寸铁的草原牧民则会留在汉匈边境,随时准备为那些从汉地劫掠财物回来的贵族老爷当牲口,去运载那些货物。

并不是所有草原人都会南下劫掠,他们的集结劫掠方式是这样的。

一个匈奴贵族从他管辖的牧民、奴隶挑选几个强壮的,让他们骑着马、带上弓箭和马刀去上一级贵族那里集结,最后一级一级集结到单于庭,跟随单于南下。

所以每当匈奴人南下劫掠时,便是草原最虚弱的时候,偌大的草原只会留下一堆妇女、儿童、老人、残疾、病患等等。

在武州赛东北面的一块草原上,一伙被匈奴贵族强征到前线当牲口的草原牧民正小心翼翼地照料牛羊、挤着羊奶。

作为牧民,他们自然是没资格吃羊肉的,羊奶、马奶才是他们的食物,羊肉、牛肉那是贵族们的食物。

这时,远方传来许多马蹄声。

踏踏踏——

“是我们的大人回来了吗?”一个匈奴老人望着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黑点,一边抚摸着小羊羔的卷毛,一边用自己的部落的语言喃喃自语。

匈奴并没有统一的文化语言,每个小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

本质上,匈奴就是一个以匈奴部落为核心,整合了草原成百上千个小部落的部落联盟,但由于匈奴部落是核心,所以匈奴部落的语言也成为了整个匈奴的通用语,普通牧民奴隶或许不会说匈奴通用语,但那些匈奴贵族是肯定会的。

如果贵族大人从中原劫掠到了好东西,一般都会顺带赏赐一些给他们这些低贱的牧民奴隶,黄金女人丝绸自然是不可能的,那是专属于贵族们的,他们所能得到的赏赐往往就是几件穿破的麻布衣服,运气好的能分到一些中原人穿臭的完整衣服。

但如果贵族大人在中原损兵折将,还没掠夺到多少财物,那么他们这些牧民奴隶们就惨了,往往成为发泄对象。

无论是大汉还是草原,底层人都是一样的悲惨,但这些底层人无力反抗自己的上层,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上层能打败对方的上层,这样,自己的上层就会尽量多的去剥削对方的底层,而减少对自己的剥削。

就在牧民奴隶们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贵族大人们多多劫掠一些汉人财富回来时,远方那些黑点终于能够看清。

当看到那些骑兵的军旗和甲胄时,所有牧民奴隶都惊恐万分。

“是汉人的军队!”

“快跑啊!”

“难道我们的大人们被汉人打败了吗?为什么这些汉人的军队会出现在草原?”

草原牧民们赶紧收拾东西,驱赶着牛羊想要跑路。

这些可怜的牧民,即便跑路也舍不得抛弃牛羊,因为抛弃牛羊就会饿死。

一边驱赶牛羊一边跑路又怎么可能跑得快呢?

没多久,那些汉军便追了上来。

为首的一个汉军将领一枪洞穿一个草原牧民的后背,血红的枪头从这个牧民的胸膛前穿出。

“爷爷!!!”

正骑在马背上的一个匈奴少女看见这一幕,顿时悲惨哭泣尖叫起来,返身要去救下自己的亲人。

“快跑!”

奄奄一息的老牧民嘴皮微颤,对着赶回来的少女劝说。

然而,他的声音太小,除了他自己,没人听得到。

噗呲——

在老牧民濒死的那一刻,他看见了自己最不想看见的一幕,另一个汉军骑兵冲上前将他的孙女一枪刺穿胸口,鲜血溅射在草地上,将嫩绿的草籽染红。

“啊——”

首节 上一节 41/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