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93节

第125章 长羽长夜(二)

身毒

华氏城(镐京)

封禅台

“至高无上的王,您将成为摩揭陀的庇护者,您……统治这片古老的土地。”

一位婆罗门大祭司正在为五十多岁的王长羽举行加冕仪式。

经过十多年的征伐,王长羽终于征服了巽伽王朝的大部分地区,成为身毒文明新的统治者。

巽伽王朝的残余势力逃往南方森林,已经不足为虑。

在成为身毒文明新的统治者后,王长羽入乡随俗,成为身毒文明的刹帝利阶层,接受婆罗门大祭司的加冕。

与此同时,由于新征服地区叛乱四起,王长羽在镇压了几次叛乱后,感觉这样下去不行,他实在是没这么多精力一直镇压下去。

于是便听从一个随军出征的士人的建议,实行西周的分封制,将新征服地区的广袤国土分封给那些汉军将士、带路有功之人、骠人部落的勇士、巽伽王朝的遗老遗少等等。

允许巽伽王朝的遗老遗少在摩揭陀东部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巽伽国,免得他们狗急跳墙一直造反,同时又在巽伽国周边分封了许多汉军将士的封国,让这些汉军将士的封国监视巽伽国。

这些封臣都属于刹帝利阶层,同时也是王长羽的封臣。

由于那个随军士人是个尊孔复礼派,因此他又建议王长羽将国号改为周,还劝王长羽改姓为姬,改名为发,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建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国人、野人的体系,同时在身毒地区大肆建造孔庙,宣扬周礼和孔孟之道。

这些劝谏,王长羽都赞同了,并且还更进一步,将孔孟之道与婆罗门宗教进行糅合。

孔孟庙宇里,不仅有孔孟的石头雕像,同时也有婆罗门诸神的雕像。

而在婆罗门宗教的庙宇里,不仅有婆罗门诸神的雕像,还有孔孟的雕像。

如此,既能让身毒本地人反抗不会太激烈,也不会使得汉人反过来被身毒人同化。

如果一点文化都不改变,汉人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里,迟早会被人数更多的身毒人同化。

可如果一次性改变文化太多,就会激起当地人的反抗,他们会觉得你在破坏他们的文化,于是跟你鱼死网破,这样的话,对于王长羽的统治就太过不稳定了。

因此只能采取折中方案,将孔孟之道与婆罗门宗教进行糅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伱。

并且,王长羽将婆罗门宗教诸神也尊称为孔圣人弟子,将孔子弟子的七十二贤增加到三百六十贤。

同时又将子路、颜回、子贡等人也列为婆罗门诸神。

在糅合这些制度文化的同时,姬发(王长羽)还对身毒文明的城市进行改名。

将华氏城(巴特那)改名为镐京,将身毒圣河恒河改名大河(黄河),并在身毒各地建立秦、晋、楚、吴、越、燕、齐、鲁、赵、魏、韩、徐、褒、蜀、巴、许、梁、申等封国。

姬发(王长羽)还在镐京建立天子六师,并推行束发戴冠。

不过也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西周模式,比如姬发(王长羽)是皇帝,而不是王,诸侯国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可以称王,但不能称帝。

还有就是,在新《周礼》里面掺杂了大量婆罗门宗教文化,这使得身毒大周不仅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国人、野人这样的身份等级体系,同时还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这样的血缘等级体系。

两种体系是相辅相成的。

“秦王,朕要你守护好大周的西部疆域,抵御希腊人的侵扰,你能做到吗?”姬发对秦王秦非子说道。

“臣,定当为天子守护好西陲之地!”秦非子认真回答道。

这个秦非子,本名陈郁,是一个汉军屯长,因为军功被姬发分封为秦国秦王后,便改名秦非子,负责镇守大周西部边疆。

至于希腊人,则是当初亚历山大东征时,在身毒西部地区建立的一个希腊化国家。

这个希腊化国家,依旧以希腊自称,统治阶层是当初跟随亚历山大一起东征的希腊军功贵族的后代,底层百姓则是本土的身毒人。

现在的大周,东面是已经臣服的骠人诸部,东北面是哀牢夷,西面是身毒希腊,南面是巽伽王朝的残余势力以及众多土著王国,北面则是高不可攀的雪域高原。

东北边燥热多雨的燕国负责防备哀牢夷,东南部的鲁国负责教化巽伽遗,东方大河出海口的齐国继续征服整个骠人诸部,南方的楚国、巴国、蜀国则要防备南方山林里的巽伽王朝残余势力和众多土著王国,西边秦国、褒国、晋国则要防备身毒希腊。

这些势力里,当属西方的身毒希腊最为强大,故而,秦、褒、晋三国的任务也最为艰巨。

——

罗马(大秦)

皮凯努姆

一群起义的奴隶正在与罗马军团作战,而这只罗马军团的统帅,居然是一位少年,这个少年名叫格涅乌斯-庞培,年纪轻轻已经战功卓越,是罗马新一代贵族里最闪耀的新星。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比格涅乌斯-庞培更加引人注目的却是这位少年统帅身边的一个五十多岁老者。

这位老者虽然穿着罗马的服饰,却束发戴冠,腰上还挂着一把形制完全不一样的宝剑,宝剑上铭刻着罗马人根本看不懂的文字。

这人正是出使西域的王长夜,在路过多个国家并请求结盟被拒绝后,一路向西,最终来到罗马。

在罗马又待了差不多十年后,已经将拉丁语学得精通,但他向元老院请求汉与罗马结盟共灭匈奴之事却被无情拒绝。

元老院没听说过什么匈奴,因此更加没兴趣去灭匈奴。

无可奈何之下,王长夜只好周游罗马各个城市,并结实了罗马的许多贵族,等以后回到大汉,再将这里的情况禀告给皇帝。

“庞培将军,真是一代英杰。”

看着意气风发的少年统帅庞培,王长夜不禁想起了大汉的霍去病,同样是少年英杰,一代天骄。

不过,作为汉人,王长夜自然还是更认同霍去病就是了。

这一次听闻皮凯努姆地区奴隶造反,王长夜便申请作为随军文官一起出征,他想要见识一下罗马人是如何镇压反民的,跟东方又有什么不同。

可惜的是,在看完罗马军团镇压起义奴隶的全过程后,王长夜有些失望。

“看来无论是哪里,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怎样的国度,精锐的士兵在镇压这些乌合之众时,都是一样的手段,一样地摧枯拉朽,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第126章 汉武时代(终)

又一年后

上林苑

这一年里,以苏文、江充、李广利、刘屈髦四人为首的反太子谋反集团被粉碎,大汉真正迎来了拨乱反正。

相关的女巫方士也全部诛杀,而皇帝刘彻却依旧没有心情处理朝政,还沉浸在皇后和太子被自己逼到自杀的愧疚中,每日都在上林苑看着那些年轻的军官们打猎,回忆自己年青时的意气风发,至于朝政,则全部由桑弘羊和霍光处理。

“好!”

“子庆,厉害呀!”

一个十来岁的军官射中一只野猪,周围的其他汉军军官都对其称赞。

看着那个少年军官,刘彻仿佛看到了当初的霍去病和卫青,于是难得地露出微笑对身后的霍光说道:“把那小子叫来。”

“诺。”霍光答应一声,然后便上前将那个少年军官叫来。

不一会,那个少年军官一脸笑容地走来,等看到皇帝刘彻时,少年军官连忙屏住笑容正经严肃恭敬道:“臣,王鸿年,拜见陛下!”

“王鸿年,嗯,你的骑射不错。”皇帝刘彻这般说着,心中想的却是帝国双臂的英姿。

“多谢陛下赞赏!”王鸿年谦卑道。

“什么出身?”皇帝刘彻随口一问。

“辽东沓氏县。”王鸿年如实回答。

“辽东沓氏?”皇帝感觉这个地名好像有一点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接触过国家事务了,至于有关辽东的事,那已经十多年没关注过了。

“陛下,现任的辽东太守、当初的抗匈英雄王长治,他就是辽东沓氏县人士。”一旁的霍光提醒道。

“嗯?”皇帝刘彻仔细回想,然后渐渐地想起来了当初的王长治,虽然不如卫青霍去病,但好歹也是跟李广齐名的将领,于是对眼前的王鸿年笑道:“那你跟辽东太守王长治又是什么关系?”

“正是臣的家父。”王鸿年如实回答。

“哦。”皇帝知道情况后,又笑道:“当初你父亲也是个名将,可惜想要辞官回乡,被朕给他踢到辽东当太守去了。”

对于这种话,王鸿年不敢回答,只是默默低着头不敢说话。

此时此刻,皇帝心中已经决定停止穷兵黩武,转而休养生息,于是对于名将的兴趣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因此对眼前的王鸿年说道:“伱小子不错,朕打算让你到内朝做官,怎么样?”

“陛下……”王鸿年有些懵,怎么皇帝突然要把他弄进内朝,父亲不是说皇帝喜欢打仗的武将吗?所以才把他王鸿年塞进军营里混军功,让辽东王家持续出名将。

至于内朝,则是皇帝刘彻登基后自创的朝廷体系。

当时朝廷宫廷之内被两个太后把持,宫廷之外的朝堂上又被外戚和军功贵族们把持,于是他才会确立察举制,把地方上的豪强提拔到朝廷,让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去平衡朝堂上那些公卿世候的力量。

只是没想到,那些被提拔上来的豪强子弟,虽然确实帮他这个皇帝平衡了公卿世侯的力量,但也在这几十年里迅速士族化,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公卿世侯。

与此同时,为了平衡两宫太后的力量,他又娶了平民出身的卫子夫,用新外戚来制衡馆陶公主等人,最后的结果则是,馆陶公主确实被扳倒了,但卫氏外戚也迅速崛起,许许多多官吏成为卫氏的党羽。

好在卫氏本身没有野心,卫氏外戚的核心成员卫青霍去病卫子夫三人都是忠于大汉的,所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帝担心卫氏的那些党羽有野心,逼着卫氏来一个田氏代齐,所以故意冷落卫子夫,稍微削弱一下卫氏的权势。

并且,皇帝还建立内朝,在内朝处理国家大事,直接跳过朝堂上的那些主和的公卿世侯,这样做自然是成功的,但渐渐地,内朝又成了新的外朝,所以他又不得不重用苏文等人。

因为掌控不了朝堂,为了跳过外朝,于是在朝堂之上又设立内朝,直接在内朝行政,而内朝的核心就是尚书台,等到了内朝也有点控制不住了,就又在内朝上设立中常侍之类的贴身官吏进行贴身办公。

如果以后中常侍也控制不住了,可能又要在中常侍之上设立更贴身更紧密的制度。

无论设立怎样的制度,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掌权者当前无法真正地牢牢掌控权力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制度或势力,如内朝、内廷、外戚、宦官等等。

内朝中常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其实就是皇帝刘彻的秘书团,虽然俸禄很低,官职也很低,但实际权力却很高。

因此对于皇帝让自己去这样的岗位,王鸿年是很惊讶的,但他不敢问,更不敢拒绝,也不好意思直接答应。

“我知道你不好意思开口,这样吧,你就在中常侍下面当个黄门侍郎吧。”皇帝笑道。

首节 上一节 93/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