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25节

这件事,对他非但不是小事,还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彭羕,必须死。

“所以,你便擅自杀了他?”刘备板着脸看向刘禅。

“是。”

单独面对老爹,他没狡辩说自己是赔偿,彭羕体格不太好给噎死了,是意外云云。

那是有了定论之后留着放在台面上说的,而不是私底下把老爹当傻子耍。

“你在荆州方立大功,如今便无故擅杀官员,这让其他人怎么想?”刘备口气并没有自己想象中严厉,这让刘禅颇为意外。

除去救了二叔,救了荆州,现在好感度正高以外,还要归功于他远在荆州尚未回归的诸葛叔。

刘备回成都后,诸葛亮曾不止一次提醒过他,彭羕此人行事嚣张跋扈,心大志广,难以保安。

刘备对此人正在考察期,这次的事情经过,他相信儿子没有骗自己,这确实是彭羕能干出来的烂事儿。

但他觉得刘禅为此杀人有些过了,有心敲打敲打。

“孩儿为父王大业之基,不得不诛杀此獠,纵然声誉有损,亦在所不惜。”刘禅拱手道。

刘备气乐了:“哦?我还要谢你不成?伱且说来听听,若是诡辩之词,可小心皮肉受苦。”

刘禅昂首挺胸道:“父王向来行仁举、为义事,方可得将士、百姓支持,面对曹魏虎狼之骑,亦扶老携幼相随,父王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当初军队粮尽,父王之军宁可含泪分食先死之同袍,亦未去劫掠百姓,方有今日之基业。”

刘禅深吸一口气,直视刘备双眼:“彭羕今日之举,可称得上仁义?父王今治荆益二州于成都,欲广布仁义于天下,岂可容此獠终日在此作恶?”

“这……”

“长此以往,士卒离心、百姓离心,谁肯再为我刘家效死?儿欲效父王仁义善举,难忍此獠恶行……岂有错乎?”

【破防触发】

刘备半晌无言,儿子的话让他勾起了往昔那些艰难的日子,也想起了那些百姓的脸。

而今大权在握,荣华加身,莫非他刘玄德就变了吗?

【家族和睦触发】

【刘备好感度+5】(88)

“走吧,总要给臣子们一个交代。”刘备站起身往屋外走去,责怪的话却终究没有再说出口。

午后,刘备以最广范围召集了麾下文臣武将,就连两大虚职代表,从来不管实事儿的糜竺、许靖都请来了。

才立新功的儿子杀了一个中央官员,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对刘备来说也是个麻烦。

他必须知道臣子们的态度,才好随机应对。

但现在,他已经不想通过责罚儿子来处理此事。

刘禅的话直戳进他的心底,质问着他的初心,此事对刘备来说,性质也已经变了。

“诸君,治中从事彭羕,已于今日午前死了。”刘备板着脸道,然后目光快速在众人脸上扫过。

众人大部分都没有多惊讶,面露讶色的要么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要么是刘巴这种除了公事甚少与人私交的宅男。

事情过去大半天,刘禅又提前去过法正那,甚至丁奉等人光明正大的将其尸体送还给他的家属了,一起送去的还有那些银饼与牛腿……

当然,嘴里的生肉已经清理过了,告知家属的说法是,太子替烈士军属赔偿彭从事损失,并请其共食烤肉。

然而彭从事突发恶疾,不幸身亡……他送回去的时候,尸体上甚至穿着一件全新的锦衣。

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了,甚至比表面上知道的更多更全。

法正当先叹道:“太子愿替那妇人赔偿,堪称爱民如子。且所出远高其价,可见对彭从事亦是关爱有加,只可惜彭从事突发恶疾而亡,一桩美谈以此收尾,不免令人遗憾。”

老刘呆呆的看着法正。

不是,这反应……有点不对吧?

第124章 信仰的力量(端午加更)

这还是他刘备认识的法孝直?

哪怕是太子所为,哪怕太子新立大功,总也该陈清利弊,抱怨劝谏几句,最后再为他东州派在人事任命方面争取些好处才对吧?

要说法正没看出这里边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刘备是决计不信的。

老刘瞟了眼一旁淡定如常的刘禅,又看了一眼正望向刘禅,脸上充满善意的法正。

不对,这俩人有事儿!

能混到参加这场会议的,少有单纯的蠢材。

他们也都惊讶的看向法正,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目前老刘集团内的派系斗争并不尖锐,甚至连斗争都谈不上。

关羽和张飞严格来说可以算宗室派。

以诸葛亮为首的大批荆州派官员明显占有优势。

法正、吴懿为代表的东州派次之。

张翼、谯周等益州本土势力正在随着汉中之战的成功,对刘备政权态度产生变化,由此被渐渐提拔,但还没多少话语权。

荆州保卫战大获全胜之后,这种态度的变化想必还会更加明显。

刘备是不是益州人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支持他能不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至于其他人则游离于几派之外,称不上派系势力。

这几派之间,东州派与益州派之间有旧仇,刘焉时期纵容东州派打压甚至清洗益州本土反抗势力,刘璋时代对东州派依旧纵容,甚至一度导致东州兵目无法纪、嚣张跋扈。

而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诸葛亮主张严肃法纪,说服了东州派的法正,并且邀请他和同属东州派的李严,一起参与编订《蜀科》,重建法制。

蜀科的制定,有荆州派的诸葛亮、伊籍,东州派的法正、李严,还有一个游离于两派之外的怪才刘巴。

既改变了之前法度废弛的状态,初步限制了“专权自恣”的东州官僚与蜀地豪强,让东州派参与其中又避免了其反弹与误会。

诸葛亮的意思是,咱都是为了干事业,力行法治是为了把事业做大做强,而不是刻意打压你们东州派。

地盘这么小,理想这么大,斗来斗去哪有团结对外好处多?

这,便是格局。

而大力推行法治,也减少了益州本土势力所受的打压,缓和了益州派与东州派的矛盾。

这一番法礼并用,恩威并行的组合拳下来,非但没有挑起几大派系的激烈斗争,反而初步整合在了一起,成功排除阻碍,汇集资源支持汉中之战。

而刘禅杀彭羕这件事,在他对老刘的一番陈述之后,在其眼中格局也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法正有没有通过刘禅简单的表述看到这一层暂且不得而知,但其他人一时却是没考虑到这一点的。

所以他们纷纷惊讶于法正不同以往的态度。

他这话,摆明了是要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可这死的是你东州派的人啊?

就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之时,另一个人开口了。

“俺就说彭从事近来气色看着不好,还总往医匠那跑……唉,太子一番好意,想让双方都有个好结果,可惜好事变丧事,确实可惜了。”

开口的是吴懿,另一位东州派的实权人物,还是刘备的舅哥。

吴懿没有看到那么高远的格局,但他对太子外甥的好感度是100。

在东州派官员的身份之前,他首先自认是刘禅的舅舅,胳膊肘哪有朝外拐的?

彭羕?关俺鸟事,连法孝直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太子爱民如子,大王仁政后继有人,实乃幸事。”谯周甚至从头到尾提都没提彭羕,满脸嫌弃,连走个形式都不乐意走。

【谯周好感度+5】(45)

甚至还加了好感度,刘禅是越来越看不懂他了。

此时的谯周,看上去就只是个更看重民生的青年而已,在几次交流之后,也没有再出反战之言。

尤其此次荆州大胜,刘禅依稀记得,当时热情敬酒的人里好像就有他。

在吴懿发言之后,其他东州派的官员纷纷发声,表达了对彭从事意外身死的惋惜,以及对太子做法的肯定。

两位东州大佬发话,主动定了这件事的调子,其他东州官员无论想得明白、想不明白的皆都随声附和起来。

至于别人……别说死的本就不是他们的人,且那彭羕嚣张跋扈,平日里就狂妄至极,他死了不庆祝一番就算不错了。

和这种虫豸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

替这玩意说话,得罪刚刚才在荆州力挽狂澜的太子?

要不是太子,荆州派士人的老家现在都丢了!

没见关羽和张飞一个眯缝着眼,一个眼珠瞪得溜圆吗?

那二位爷正等着出头鸟呢,这傻事谁愿意干谁干去吧。

事情正以完全不符合刘备预期的走向发展,他来时准备的一肚子关于格局的话,此时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说实话,还挺难受的。

首节 上一节 125/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