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27节

就在这么严酷的操练下还要习字,这些咋还上瘾了……

丁奉心中下定了决心,此时踏前一步抱拳道:“太子,末将丁奉,今愿加入赤星军,望太子成全!”

刘禅眉头一挑,颇为惊奇的看向丁奉:“你要加入赤星军?”

“是。”

“伱须知,我赤星军的军规不可废,可不会因为你是父王封的偏将军便特殊对待。”

丁奉低头道:“末将愿从普通士卒做起,待立下战功,太子再拔未迟。”

他对自己的武艺还是很有自信的。

岂料刘禅摇头笑道:“赤星军内的将校,可不是靠割脑袋升上来的。”

丁奉傻眼了:“啊?”

“赤星军内的将校,皆是选上来的,平日杀敌从来只计集体功,特殊情况才计个人功勋。”

“……选?可是太子来选?”

刘禅摇摇头,一指普通士兵:“除特殊情况我来任命外,通常是由他们来选。相信谁的能力,愿意把命交给谁,他们便自会选谁。”

丁奉:“……”

这种情况他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且每战过后,都会重新再选,能力出众者升迁,能力不足者下降。”

刘禅笑眯眯的看向丁奉:“现在,你还要加入赤星军吗?”

摸着良心说,丁奉有那么一瞬间真的犹豫了。

倘若加入赤星军,明明自己有能力,别人就是不选自己怎么办?

毕竟他是江东过来的降将,很容易受排挤……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看那些方阵,却发现方阵中的士兵们也同样在看着他。

今天接触下来还颇为投缘的钱多,正带着一种挑衅般的优越感看向他。

仿佛在问“你敢吗?”。

丁奉心中的豪气一下便升腾起来,他至今也几经生死搏杀,先登、陷阵亦有多次,怕得谁来?

“末将丁奉,愿入赤星军!”

他当然也可以不加入,等着太子给他其他任命,或许某天还能独自统领一军。

可他已经想明白了,加入赤星军,是他这个江东降将成为太子自己人的最快途径。

这个诱惑太大了。

素有远志的丁奉想干一番大事出来,可不想只当个统帅几千人的普通将军终了此生。

他要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

刘禅笑道:“好,正好赤星军马上要整军扩编,届时汝一同参加选拔即可。”

“……啊?还要选拔?”

丁奉骤然拔高,有点破音的声音,引得身后士兵们一阵大笑。

感谢“清闲散人2022”大佬500点币,再次入资季汉武装集团,您的点币将用于赤星军扩编后的军需采买,感谢支持

第126章 柴荣来投

老刘这次出奇的大方。

拿到赤星军的粮饷标准后,眉头都不眨一下,就按之前约好的翻了倍。

二十四名阵亡烈士,每人5000钱的抚恤还只是小数目,最关键的是对其家属的后续供养。

虽然对刘备集团整体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却每年都需要支出。

老刘对此依旧眼都没眨。

除去刘禅答应给正规军将士家庭的土地,仍然要从自己的私产里出,给军属安排活计这种事仍然要刘禅自己搞定外,老刘几乎承担了赤星军其他所有开销。

而装备问题,此次老刘也堪称大出血。

赤星军的玄铠比例被定在了20:1,现在的一千赤星军就可以配给50领玄铠,两千便是百领。

皮扎甲人手一件,大黄弩一曲一件,至于其他如蹶张弩、长矛、刀剑等兵器,刘禅可按需自取。

除去战马,刘禅如果想给赤星军增加骑兵队,也需要自行搞定外,在其他装备方面老刘可说是十分大方了,完全是按照最精锐的部队配给的。

老刘可不知道刘禅在赤星军中还有预备队一说,给装备都是按总人数算的。

至于赤星军中的将校,刘备给了儿子一个杂号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各一个的名额,偏将军算是丁奉。

军司马一个,校尉三个,这些给的都是名额,刘禅可自行决定人选。

其他如军侯、屯长、什长等基层军官,刘禅亦可按需设立,老刘只管掏钱。

为了将儿子的这支亲军战力拔高,老刘也是下了血本。

这些装备和钱粮如果花在普通军队上,人数可以翻好几倍。

当然,这也是听了关羽父子关于荆州之战的详细回报之后,了解了赤星军的战力,他才舍得掏这笔钱。

而刘禅要扩编赤星军,在兵源问题上老刘也是大开方便之门,中军士兵除去陈到的白毦兵外任其挑选。

若要征募新兵,各地官员也需全力配合。

倒不是老刘舍不得给精兵,而是白毦兵也属于特殊用途的“特种兵”。

陈到训练白毦兵多年,随刘备南征北战,战法早已固定,并不适合刘禅的赤星军。

而对于新兵的征募问题,刘禅也早有打算,如今既然有老刘支持,他已经不需要再从流民中招人。

而且这一时期汉中与荆州战事尘埃落定,东、北皆有门户,跑来益州的流民也没那么多了。

能选拔合格的更是凤毛麟角,之后还需将养身体才能参加训练,形成战力太晚。

他还想着利用明年这个与曹、孙两家的战略缓冲期解决南中问题呢,可等不了那么久。

此时的南中名义上臣服刘备,可是税几乎收不上来,几个郡虽有太守,实际上要么对当地掌控力极低,命脉被当地豪族、异族部落把持自治。

要么已与中央貌合神离,同当地势力沆瀣一气,当起了土皇帝。

这次赵管事的商队去了一趟南中,虽未能找到棉花和矿脉,但南中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也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更关键的是人,南中民风彪悍,各部落常年冲突不断、武德充沛,这都是优质兵源。

后世著名的无当飞军,便是此处青羌等异族兵源构成。

掌握南中,才算完整的掌握了益州全部的资源。

这对日后的北伐大业极其关键。

而且历史上刘备在夷陵一败,南中立刻就闹起来了。

当时一穷二白,老刘赔光了家底儿。

即使是六边形诸葛丞相,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只能安抚。

北有曹魏大军压境、东有新得荆州的吴老二天天嚷嚷着西取益州、南有叛乱的南中三郡……这才有的那句“危急存亡之秋”。

南中这个后方的不稳定炸弹,必须利用短暂的和平时期尽早解决。

因此刘禅这次准备征募良家子,当然,待遇公布出去,要不要应征应募全凭自愿。

赤星军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兵源必须自愿,拉壮丁毫无意义。

刘禅正在成都紧锣密鼓的筹备扩编赤星军,长江之上,数艘赵氏商号的货运大船也正在自江陵驶向益州。

即使是冬日,长江的江水也不会被冰封,全年没有结冰期,这也给荆益二州的物流和人员往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这次船上载的并不像以前一般是什么粮食、橡木之类的货物。

而是四百来个精壮彪悍的汉子和他们的家眷……还有心情忐忑的柴荣一家。

“若欲投吾,可闻江东战败之后,往江陵寻赵氏商号。”

这是刘禅当初留给柴荣的最后一句话。

任务完成的喜悦之余,冷静下来的他也开始思考这次任务的意义。

真的只是对他们的考验吗?那也未免太大手笔了。

他们偷袭攻取县城,一路往濡须坞进军,蒋钦被迫率军回防,荆州江东大败。

“江东战败后,往江陵……”

在庐江、丹阳一带混出了名头,两郡许多贫苦百姓皆甘愿充当其眼线的柴荣,不久前综合拿到的这些信息,得出了一个意外的结论。

一手帮他们规划了山寨发展路线,教他打游击、做义贼、选址建寨的宋江宋公明将军……也许是官府的人。

很有可能是刘备的麾下。

这样一想,为什么一支山贼队伍能有如此战力,这么高的眼界和见识,就都有了解释。

对这个发现,柴荣很是纠结。

去,还是不去?

首节 上一节 127/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