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30节

“汉中以东三郡。”刘晔拱手道,“此番公明将军(徐晃,不是宋江)配合樊城守军出击,本可重创荆州军,便因东三郡之援军给了关羽喘息之机。

“且三郡若得,东可控沔水随时以水路支援襄樊;西可达汉中,为日后夺回汉中之路线再添虚实变化。”

曹操捻须沉吟:“嗯……子扬所言有理,然东三郡山高地险,只恐取之不易。”

司马懿闻言道:“上庸申家坐拥数千家荫户,乃东三郡豪强之最,其兄弟二人未曾抵抗便降了刘备,可见亦非忠义之辈。

“似此豪强之家最想更进一步,魏王大可以高官厚禄诱之。蜀军之将孟达,其父孟他当年曾重金贿赂中常侍张让求官,有其父必有其子,魏王可一并遣使诱之。

“届时再遣一军攻取三郡,里应外合之下,区区刘封不过无谋莽夫,蜀军焉能不破?”

曹操闻言不禁哈哈大笑:“哈哈哈,仲达、子扬之言,甚合寡人之意!”

曹操立即回信孙权,信中宽慰其损失,对孙权的忠义大加赞扬。

那肯定要赞扬,自己几个儿子加起来,都不如孙权此次立的功大。

当初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真不白说。

曹操又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以安江东之心。

随后便遣使备下厚礼,准备暗中联络东三郡的申家、孟达,伺机收复三郡。

而认清自己前路,与刘禅重新修好,此次立功之后又被父亲赏赐,正喜不自胜,回归上庸准备继续大干一场的刘封,对此还毫不知情……

感谢“清闲散人2022”大佬100点币,再次注资季汉武装集团,您的点币将用于季汉谍报工作,感谢支持

第129章 谍报工作,刻不容缓

刘封率军回归上庸,那真叫一个春……冬风得意。

再不想着争那太子之位的刘封一身轻松,在折服于刘禅如今的智勇器量之后,又得到了刘禅不计前嫌,依旧兄弟相待的回报。

此时的刘封只觉得前路一片坦途,光明无限。

脑海中幻想着今后兄弟二人同心戮力,扫清贼寇,助老爹实现匡扶汉室的梦想。

兄弟继承王位,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封个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什么的……啧啧,想想就激动。

胜利回师上庸的刘封,受到了申家兄弟与孟达的热情招待,只是接受着众人敬酒与吹捧的他似乎并没有注意到,申家兄弟同孟达关系比他离开之前要好上不少……

申耽举杯敬酒道:“来来来,将军请满饮此杯。哈哈,将军此番出征,救关将军于危难之际,迫使徐晃退兵。

“随后又随太子与关将军奔袭荆州各地再立大功,想必大王那里又有赏赐,实在令人羡慕啊。”

“请。”刘封也不客气,举杯干掉之后笑道,“申将军过奖,此皆小胜,待来日吾率军北伐,与几位大破曹军之时,再言大功未迟。哈哈哈……”

申耽与孟达笑容不减,不动声色,申仪却眉头一皱,不乐意了。

他大兄是刘备亲封的征北将军,他申家在此经营多年,那也是向来说一不二,敬酒你都不说推辞一下?

而且刘封那话说的他就别扭,即便说此地也有率军北伐的一天,那到时也应该是他身为征北将军的大兄说了算啊?

这也太不把他们兄弟当回事了!

他不了解刘封,刘封这人高兴了、发怒了全写在脸上,而且是个很情绪化的人。

此时这种心境,他满脑子都是刘禅说的“挺枪跃马,立不世之功”,哪有心思顾及什么酒桌礼仪?

再说他虽服了刘禅,可不代表他的强势与傲气也没了,身为刘备义子的他,可从来没将这俩土包子地头蛇的降将放在眼里过。

当初高调归降,后来供养自己军队的时候却敷衍应付,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亮,到了出钱出粮时就不积极了。

若不是见他家在此地势大,而自己初来乍到、根基不稳怕惹出乱子,势必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瞧瞧。

得让他们知道,如今这片地界姓刘,可不姓申了。

思及此,他想着自己今已立下军功,若能在治理地方上也有建树,岂非更能得父王、太子兄弟的认可?

毕竟东三郡几位将官之中可就自己一个嫡系,父王特意派自己来此的用意,自然是要将此地彻底收为己用。

于是他又对申耽道:“申将军,说起来,今岁三郡的上计尚未进行……左右冬日无事,何不补上?”

所谓上计,乃是始于战国的一项年绩效考核制度。

时间定在每年九月,各地需派出“上计吏”将地方上的户口、钱粮、境内治安等情况层层上报,先汇总到郡太守,而后呈报中央审计。

这既是考评各地官员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央财政收取各地税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重要制度。

东三郡未至九月就被刘备攻取。

旧太守被杀、新太守上任,一直乱着。

而且当年自刘表开始,对东三郡这个四面环山的“四塞之地”便放松了约束,基本和割据自治也没什么区别,这才让申家做大至此。

申耽自当年成为了上庸太守之后,包括曹老板在内,还真就没给谁上计过……

申仪皱着眉头放下酒杯:“此事……”

却见兄长朝他使了个眼色,申仪立刻收住了后面的话。

申耽笑容不减,再度举杯道:“那是自然,哈哈。大王此番大战,想必钱粮消耗甚巨,我等作为一地封臣,纵然三郡贫乏,也自当为大王分忧啊。

“待我等先行汇集各县情况,而后再行上计,已充实大王府库,将军且安心饮宴便是。”

申耽言辞真诚,只看这番表态的话,那可真是一脸诚恳、满嘴忠义,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也是老刘的忠实拥趸。

这么痛快?

刘封虽然对他前后有异的态度感到意外,但想想此番荆州大胜,许是申家兄弟审时度势,准备在父王身上“下重注”了。

于是也举杯笑道:“好,申将军能为父王分忧,吾心甚慰,来,咱们干!”

申仪心中忍不住骂骂咧咧,只是兄长都没说什么,他面对刘封的步步紧逼也不好多话。

二人又满饮一杯。

刘封的酒量可比刘禅的“三杯倒”好多了,此时连干数杯仍旧面色如常。

孟达生怕刘封再说出什么“妨碍团结”的话,忙道:“将军得胜而归,今日正当痛饮相庆!这些政务何不择日再谈,奏乐奏乐,吾亦敬将军一杯。”

这顿接风宴,好歹算是在表面融洽中结束了。

只是回到家中,申仪怒道:“那刘封也太不将兄长放在眼中,明明官职比兄长低,言谈间却处处压我等一头。”

申耽心中也不痛快,但还是摆手道:“刘备新胜,却不好与他闹得太僵。”

“莫非兄长还真要按他说的补今岁上计不成?”

申耽笑笑:“上计之事诸多统筹,岂可数日完成?”

申仪闻其言而知其意:“兄长是说,咱们拖着他?”

申耽点点头:“若他催得急了,便取些钱粮,编些虚数与他便是。也好说明咱们申家是真心归刘。”

此时申耽依旧不相信刘备真能成大事,下重注是不可能的,只是想欺刘封政事不精,继续敷衍了事。

而且别管钱粮多少、数据真假,自己能补一份上计已经很给刘备面子了,他也应当知足才是。

“兄长高见。”

至于孟达,最近过的却不怎么舒心。

他爹是个官儿迷,喜欢靠钻营往上爬,他也一样,可是他却觉得刘备明显不待见自己。

东州派的人在刘备手下都混的风生水起,唯独自己被安排在了这个山窝窝里。

那也还罢了,他当初辛辛苦苦自宜都出兵,走水路到秭归又改陆路,率军翻山越岭的袭取房陵,容易吗?

结果眼看着再努把力就能拿下东三郡,刘备却把义子派过来了。

派兵相助?别开玩笑了,谁信呐。

这分明就是不想重用自己,派儿子“摘桃”来了。

自己当初和法正一起投刘璋,又一起投刘备,如今法正已经混到了中央高层,可再看自己……

大部分庸人之所以是庸人,恰恰因为不得志的时候总喜欢找客观原因。

孟达和法正经历差不多,结果却天差地别,他不去反思过自己的能力如何,只一味觉得是主公偏心。

不得不说刘备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也确实不怎么信任孟达。

刘封率军走后,孟达与申家兄弟走的很近。

他想借申家的财力,向上“活动活动”,或许可以调去中央,多些表现的机会。

孟达别的不行,交际能力还是可以的。

外形出众,谈吐不凡,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堪称金玉其外。

面对孟达的主动示好,申家兄弟很快便与其打得火热,迅速称兄道弟起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之言甚善。

孟达能力虽比不上名将名臣,但仍然比申家兄弟这种地方豪强好多了。

常于统军、兵法、政务方面对申家兄弟悉心指点,申家兄弟也将其奉为上宾,诸多金银钱财毫不吝啬的流进了孟达的口袋……

还不知道孟达已经跟申家穿一条裤子的刘封,平日里言谈对孟达并不防备,许多想法与心思却是瞒不过申家兄弟了。

可见要做一件事,情报与信息的重要程度,信息差一旦形成,弱势的一方便将处处被动。

成都的刘禅与他义兄不同,就对这件事十分重视。

扩军已经完成,在训练新军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对赤星军结构做出一些调整。

首节 上一节 130/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