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38节

喜庆节日,老刘当然少不了给自己新做一身华服。

蜀锦如今风靡大江南北,很受达官贵人的追捧。

身在成都,喜好名马华服的老刘自然也成了引领时尚潮流的先锋……

赵管事也亲自带人去领了划给刘禅的每季蜀锦。

量比老刘预计的大点儿,但已被刘禅拉到90以上好感的老刘并未在意这种小事。

赤星军发的粮饷虽已走了公账,刘禅也并未停下自己聚敛财富的脚步。

谍报活动也是个烧钱的活儿,想收买线人、行贿,总不能拿几百铜钱打发人家。

当然,这钱每一笔看似花的都很多,还什么实质的东西都买不回来。

可实际上因此少死的人,打赢的仗,却是十倍百倍也换不回的价值。

在刘禅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花小钱办大事儿。

刘关张兄弟三人久违的一起过了个元日,随后便再次分别。

关羽、关平父子回荆州要将诸葛亮与赵云换回来,此次除关银屏外,却将关兴也留了下来。

说是打算让他与刘禅多多相处,顺便能一起接受诸葛军师的教导。

对此刘禅自然不会反对,能多个人帮忙,他高兴还来不及。何况还是二叔之子,天然和自己好感就高,不用顾虑忠诚问题。

张三爷则依旧要返回阆中,在参观过棚户区之后,元日过完,他还单独去过几次刘禅的郊外军营。

再次看过赤星军的日常操练、军容士气,最关键的是对刘禅的极高忠诚度之后,三爷仍旧绷着脸一言未发。

只是临行前叹了口气,特意对刘禅说了一句:“阿斗,你说得对。”

能从三叔口中听到这句话,刘禅原本对他的担忧也是去了大半。

冬去春来,忙于江陵重建和恢复荆州战后经济民生的诸葛亮被换回了成都。

“孔明!你终于回来了,想煞吾也!”

说这话的不是老刘,当然更不可能是一直对诸葛亮以叔相称、师礼待之的刘禅。

却是尚书令法正……

迎接孔明的众人都很高兴,但此次法正格外激动。

诸葛亮要是再晚些回来,只会有两个结果。

要么法正薅光自己的头发,要么薅光刘巴的头发……

无他,这姓刘的爷俩实在是太能造、太能折腾了。

光扩编赤星军的花费、装备配给,就凭空给他添了好多事儿。

一年之计在于春,原本就有诸多统筹规划要做,当初有孔明一起干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直到诸葛亮去了荆州,法正才发现没了孔明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经济、军事、水利、农桑、商贾、豪族大姓……好像突然间哪都有处理不完的问题。

虽然琐碎小事自有下属处理,可是他们决定不了,报到尚书台的事情可也不少。

法正只觉得这日子过得还不如回去再打一次汉中之战……

要说他和诸葛亮的交情,还在汉中之战以前。

他当初投了刘备,成功拿下成都后一朝得势,便对以前有恩于他的人尽力回报,但对得罪过他的也毫不留情开展打击报复。

杀人的时候,也是有的,而且对方也是官员。

有不少人对法正的行为不满,就求到了诸葛亮那里,想让诸葛亮管管。

崇尚以法治国,并行儒家教化的诸葛亮,自然也不认同法正的做法。

但当时他是这么说的:“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意思老刘当初天天日子过得那么惨,睡个觉都怕媳妇害他,法正的出现就像主公的翅膀一样,让他翱翔天际,再不受制约。

今天咱又怎么能对法正多加束缚,让他憋屈呢?

诸葛亮一番“公然挺法”的言论,说得法正心里那个舒坦啊,东州荆州两派,自此之后再无什么大的矛盾。

而且法正也主动收敛了一些,免得诸葛亮事后落埋怨。

汉中战后二人合作无间,方有益州的稳定发展。

如今看见孔明,法正觉得自己终于要摆脱繁重公务的苦海了。

只可惜,刘禅的新年规划,又将带来诸多事务……这位老兄的愿望只怕是要落空了。

要发展,农业是一切的根基。

在这个时代,亩产提不上去一切都是扯淡。

刘禅许多年观察下来,加上随着天赋复苏的前世知识,对这一点认识的也越来越透彻。

为何要重农抑商、限制手工业,除了道德下降、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原因之外,还有个最现实的问题。

人一看经商能挣大钱翻身,都跑去做买卖了,地谁种?

所以统治阶层必须用各种手段,包括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将大量劳动力拴住,给自己种地交粮。

可这样一来,你征徭役让百姓搞基建就会严重影响民生,发钱也解决不了缺人种地的问题。

想要集中人手大搞制造业就更是痴人说梦,征兵也要慎之又慎。

亩产不提高,这一切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亩产不提高,以两州之地北伐,就会越拖越艰难。

不过随着刘禅的农事天赋进阶,他前世看过的、或者上学学过的一些本已遗忘的东西也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段难得的发育期,却是很有必要推广开来……

大司马府。

本是照例给太子授课的时间,但今天有点特别,刘禅成了主讲,诸葛亮反而成了听的那个。

“太子是说,在辕头处加一可转动的犁盘?”他此时指着刘禅画的简陋雏形,兴致勃勃的问道。

刘禅一手毛笔字写得很不错,但是绘画嘛……也就勉强能看出是什么东西的水平。

但诸葛亮与其相处日久,加之那理解能力远非常人可比,所以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不错,再加上改直辕为曲辕,变长架为短架,就可使犁的重量大大减轻,又能自由转动减轻人力畜力消耗……”

曲辕犁带来的好处是飞越性的,不仅是操作更容易省力。

最关键的一点是此时直辕犁需要二牛抬杠,曲辕犁的出现直接变成了一头牛牵引就能干。

如果推广开来,节省出来的人力和耕牛又能多耕多少地?

“是,这里再将犁壁做成圆形,翻起来的土就会被推到两旁,减少前进阻力。

“这里加装此物为犁评、此物为犁建,如此便可调节耕作深度……”

如果换个人来,此时恐怕已经听得脑袋冒烟了。

但面前的可是“兼职大发明家”,六边形丞相诸葛亮啊。

他不仅光靠刘禅的草图和讲解就听明白了,而且没等刘禅进一步解释,就立刻看出了此物的重要程度和意义。

“怎么样?诸葛叔,此物是否能做得出来?”刘禅希冀的问道。

诸葛亮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此物事关重大,臣这就上请大王,将公务全部交于法正,招揽匠人全力试做此物!”

刘禅闻言立刻放心了,木牛流马都做得出来,曲辕犁应该不在话下。

至于法正,最近就再苦一苦吧。

第138章 老将授艺

曲辕犁的诞生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自然是有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人。

由曲辕犁带来的耕作效率改变,将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还有轮作这种先进技术,一年内用诸如“苕子”等作物填补耕种的空窗期,可以更快的恢复土地肥力等等。

时间紧迫,按部就班的等着人民自行发展出这些技术需要太久。

刘禅要想尽快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先进技术就需要以官府为主体,利用各地大族的影响力才能快速推广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不能完全与之对立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不能任由其势力做大。

干掉不听话、想投敌造反的,敲打不积极的,拉拢尚在迟疑的,提拔心向自己的树立榜样标杆——比如犍为郡张家。

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分而击之永远是个好办法。

军事如此,非军事手段也同样如此。

这些事情,随着推广曲辕犁、新技术,诸葛叔遇到问题自然都会去解决。

为卧龙在这方面的能力与智慧担忧,然后亲自去做这些事……那纯粹是抱着金砖讨饭的行为。

还有兴修水利、改善灌溉等等配套工程,这些历史上丞相都已做的极好。

首节 上一节 138/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