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15节

带投大哥对自己的好感度,确实上升了。

还一次加了20……

刘禅立刻将视线从好感度提示转移到那谯周身上。

而对方此时却双目放光,激动的站起身高声赞道:“好!好一个三胜!此番确实是在下浅薄了。

“刘公子之言,令在下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嗯?刘禅立刻警觉了起来,这词儿有点熟啊。

你不会也嘌呤半升,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义父吧?

谯周当然不知刘禅心中的吐槽,此时一拱手:“刘公子高瞻远瞩,实乃我辈楷模,谯周佩服。”

“是啊是啊,汉中之战事关重大,理当速速调集兵马粮草,火速驰援。”

“不错,刘公子高论,理当如此。”

众人纷纷出言称赞,表态支持。

那是自然,刘大公子最后一句话说的太诛心了。

伱再墨迹,那就是心向汉贼。

这沉重的大帽子往谁脑袋上一扣,都够砸出个颈椎间盘突出的。

可没人想让自己的仕途多出这么个巨大的污点。

诸葛亮见众人说的差不多了,羽扇一压,现场再次恢复了肃静。

他笑眯眯道:“公子言之有理,诸位既然也同意,那便立即筹备。倘若再有阻挠者,严惩不赦!”

大领导拍板之后,会议结束。

不过此刻与来时却不同了,成都的官员们无论品秩大小,路过刘禅身边时都要打个招呼寒暄两句。

一副很热络的样子,虽然他们大部分人,刘禅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

待回到诸葛亮办公的屋子门口,刘禅本欲告辞,不过军师却又出声相唤。

只见他回到房中,自案几上取来一个丝织布袋,从中拿出了一本“纸质书”交给自己。

这个年代纸张已经有了,但因为质量、成本和产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普及。

诸葛叔手中的书,是用昂贵的上好左伯纸书写而成,又以针线缝装成册。

只见诸葛亮将书递过来,笑道:“此乃亮闲暇时手抄而成,公子偏爱军事,研读此册当会有所裨益。竹简沉重,久读手腕疲惫。布帛绵软,不便翻阅,是以用纸抄写。”

刘禅接过书,上面以雄浑大气的笔体写着《六韬》。

他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些什么。

闲暇时……诸葛叔这个工作狂所谓的闲暇时,一般都已夜深人静了。

堂堂益州一把手,处理完繁杂公务之后还要亲自给自己抄书……

翻开书册,其中贴心的标注好了断句。

三国时期还没有标点符号,没有老师的寻常人就算识字、又得了典籍,无人传授的情况下,想自己读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除去断句,在正文旁边还有诸葛亮以小字书写的批注。

他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全都倾囊相授,写在了这本手抄书上。

刘禅鼻子有点酸。

除去后妈和赵叔,对自己最好的便是诸葛军师。

和蔼却又严厉,即使最艰难时期也不会疏于教导自己的诸葛叔,比许久见不上一次面的老刘更像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

老刘确实把自己的教育交给了诸葛叔,但他可没让对方做到如此地步啊?

历史上的刘禅,怎么就不争气呢?

眨眨眼,刘禅将差点没忍住的眼泪强行憋回去,朝诸葛亮自信一笑。

好在,自己已不是那个扶不起的庸才了!

第14章 主公太吃亏了

翌日辰时,陪母亲聊了许久,又挑灯看书至深夜的刘禅,准时出现在了郊外军营之中。

刘禅此时神采奕奕,没有觉得丝毫困倦疲惫。

这便是体质提高带来的好处了。

倘若是当初的自己,月余行军,人马颠簸,回来之后还熬夜,非要大病一场不可。

此时军营内的校场前,分列着三支队伍。

一支是整齐划一的五百战士。

一支是四百余人的预备队,也是一样的军姿标准,看上去和正式战士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最后一支便是胡立等新来的山贼青壮了。

看得出来,他们也是拼了命的想要像其他士兵那样整齐列队,以免显得自己太过格格不入。

只可惜那队列依旧松松垮垮,一见刘禅到来,胡立在挤眉弄眼,其他人有的交头接耳,后排踮脚张望。

他们离能形成自己理想中的战斗力,还差得远。

不过没关系,当初一穷二白,手下面黄肌瘦的流民自己都带出来了。

如今无论是兵源素质还是软硬条件都大大提高,没什么难度。

如果自己没记错,老刘五月彻底拿下汉中,七月称王,大封群臣。

与此同时关二叔开始北伐。

闰十月,东吴背刺。

半年多时间,自己还来得及练出这最后一批人马。

“报少将军,我军集结完毕。”军侯李二上前报告。

刘禅点点头,高声道:“李二,你挑十人出来负责选拔,其余人等照常操练。”

“是!”

李二去安排选拔,刘禅此时踱步到了山贼队列前面。

山贼们此时都有些紧张,他们哪见过这种场面?一时间手都不知该放在哪里。

刘禅微微一笑:“你们既然选择入我麾下当兵,我先给你们讲讲在我手下的好处。”

几年下来,刘禅对待新兵蛋子已经很有经验了。

总之,饼要先画起来。

和他们谈理想、说大义、聊匡扶汉室,把昨天和成都官员说的那套东西搬到这来……

他们只会瞪着茫然的双眼,问伱下顿吃啥。

必须先画饼,而且还必须是看的着,吃得到嘴里的饼。

刘禅至今还记得,当年还是个菜鸟的自己去招募流民,和一个憨实汉子的对话。

刘禅:“壮士,如今国贼当道,尔等可愿投军助我匡扶汉室?”

汉子:“你是……”

刘禅一挺胸:“我乃左将军刘备之子刘禅。”

汉子:“俺是说,你是啥意思?俺没听懂。”

刘禅:“……我是说,你愿不愿意跟我去当兵打仗。”

汉子:“那感情好。”

当时自己心中一喜,以为汉子就要纳头便拜。

汉子:“俺们地都没了,也没饭吃,打仗之前能不能先借粮给俺们吃饭,再给俺们块地种?”

刘禅:“……不打仗哪来多余的地给你?”

汉子:“没地不能吃饱饭,也没力气打仗啊。”

刘禅:“所以你先跟我去打仗,打赢了,立功了,才能有地。”

汉子:“那也得先吃饭,才有力气打仗啊。”

……

军师又不许自己动用公款,就算自己是刘备的儿子,想靠零花钱养活一支军队也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还有家属安置工作,哪哪都是花钱的地方。

那时自己可着实挠头了许久。

当然,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只要选拔合格,能加入预备队的,每月可领2斛粮食、200钱。平日伙食另算,不从钱粮中克扣。

首节 上一节 15/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