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第81节

霎时间,烟火腾腾而起。

糜芳身边的王郡丞突然脸色一变,颤抖着喊道:“保卫糜使君,冲杀回城!”

“杀——!”

糜芳身边的亲兵,见此形势架起他便往北城门冲。

原来如此,原来糜使君一直都在演戏啊!

一名亲兵架着糜芳,心下感动,忍不住脱口而出:“使君舍身取义,属下虽只是无名小卒,亦是心下感佩!今日便豁出性命,也定要保使君杀回北城!”

我不是?!我没有!

“好你个奸诈贼子!!”气急败坏的吕蒙砍杀了一名挥刀过来的糜芳亲兵,“杀!诛杀此贼者,赏金百斤!”

他已不想再知道事情的真相如何了。

事已至此,糜芳是不是诈降都不重要了,对吕蒙来说糜芳已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

还有之前的公安傅士仁,江陵如此,公安定也有诈!

吕蒙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抬剑便刺入了同样傻眼的傅士仁胸口。

“呃……我……你?!”傅士仁到死,都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糜芳身边那点人,怎么可能冲得回去?

很快亲兵便被一一刺倒在地。

“吕将军,你听我……呃啊!”糜芳朝吕蒙的方向伸着手,胸腹处被五杆长矛穿透,鲜血汩汩涌出。

荣华富贵终成过眼云烟,广厦几间也已付之一炬,娇妾美姬亦再无福消受。

糜芳眼前渐渐黑了下来,最后尚在眼前的,只有自己儿时兄长递过来的饴糖,还有妹妹在一旁乖巧可人的笑脸。

“糖,真甜……呐……”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

南郡太守糜芳,不惜己身,使计于江陵城中诈降东吴,卒于乱军之中。

“糜——使——君——!!放箭、快放箭!”那军侯同城楼上的其他官员齐声悲呼,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手中箭矢的射速……

吕蒙心知已不可能兵不血刃攻下江陵,恨得双目赤红:“攻城!给我攻城!”

为了以防万一,他军中自也带着攻城所需云梯、撞木等物,江陵旧城城墙不算太高,自己人多势众,或有转机也说不定!

虞翻急了,一把拽过吕蒙:“将军!切莫冲动啊,我们还是先率军冲出城去,再做计议吧!”

“不可!”吕蒙甩开虞翻,“攻下此城门,江陵便在我手,大功告成只差一线,岂可功亏一篑!”

虞翻气得一声怒吼:“吕蒙!!睁开你的眼睛,好好看看周围吧!”

吕蒙被这瘦弱文士少见的怒吼震住了,稍稍恢复理智的他回身望去,江陵新城此处已经四面火起,浓烟滚滚……

“啊——!”尚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死士,推着堆满干草燃起大火的车,直朝几处城门冲去。

每处城门都有三四个人推着燃烧的大车冲去,这些人浑然不顾熊熊烈火灼烧得自己满脸黢黑,顺颊流泪,似感受不到疼痛一般,悍不畏死的冲向城门。

只是东吴毕竟人多势众,大部分人还没推到城门,便被射死、刺死了。

他们到死也只是满脸不甘的望着远处的城门……

逐渐变得灼热的空气中,吕蒙却浑身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彻底清醒了过来。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圈套!

设下此计之人太狠毒、太可怕了,他绝不相信这是糜芳的手笔。

是关羽?还是诸葛亮?难道是法正?

是谁都不重要了,完全清醒过来的吕蒙知道,再不走,就走不成了。

“全军分三路突围!冲杀出去!”

吕蒙翻身上马,亲自指挥突围南门,此门距离码头最近。

可是向南突围的士兵却在南门处拥堵起来。

“啊——!”

冲出城门的士兵随即便发出阵阵惨叫,身在城中的吕蒙却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

“将军!”尚在南城城楼上的士兵此时惊慌的朝城楼下的吕蒙大喊,“城外……甲……弩……”

“你说什么?!”

喊杀声、哭嚎声、惨叫声、越烧越大的火焰发出的劈啪声,为吕蒙汇成了一曲残忍的送葬乐章,奏响在这江陵城中。

他根本听不清那士兵在喊些什么。

那士卒见状焦急的推开人群跑下城楼,跑到吕蒙身旁扯着马缰绳大声吼道:“将军!城外布有黑甲锐士,各持强弓劲弩封锁城门吊桥,士兵们冲不出去啊!”

“什么,怎会如此?!可是那关羽回来了?”吕蒙闻言面色铁青。

不可能,关羽怎会这么快便回军江陵!

“不是关羽,那些甲士所打旗号,似乎是……是刘!”

吕蒙一双眼中只剩下困惑:“……刘?”

强压下心中不解与疑惑,吕蒙再度问道:“哪一门外甲士最少?”

那士兵回道:“东门最少,大约仅有百人,和一黑马小将。”

吕蒙心中再度燃起希望,当即率领本部兵马向东突围,他本想指挥大军佯攻西、南两门,主力随自己集中突围。

只是随着江陵城中火势越烧越大,场面混乱,军心士气已经跌到谷底,他的指挥系统早已失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精确的操作。

「没关系,只要我能带人斩将夺旗,率亲军走东门出城,绕到西、南两门敌军后方,失去地利优势的区区数百步兵,定然迅速溃败。」

纷乱的战火中,吕蒙将军立刻根据形势制订了最佳突围计划,率领亲军,带上虞翻,直奔那黑马小将所在的东门杀去……

第83章 毙敌

东城门外的确只有100士兵,从数量上来说吕蒙判断的突围方向并没有错。

然而,那位在新城城楼上四面观察敌情的吴兵,有一点却忽略了,亦或是慌乱中看漏了。

那就是这100人的守军中,有着唯一一架大黄弩……

大黄弩又叫大黄力弩,乃是此时最强的十石弩,寻常力弱的士兵单人根本无法操作,至少需要2-3人才行。

刘禅的兵在平素每日训练,甚至每餐都有肉食,身体素质及军事素养早已赶超同时代的精锐。

即使如此,为了能更有效率的激发大黄弩,刘禅依然让他们两人一组操作这台利器。

其弩箭也都是用的特制加长的三棱铁箭头……这种被用来反骑兵、反重甲作战的玩意儿,根本就不是设计用来射普通步兵的。

身后的大火与浓烟迫使着吴军不要命的从城门中冲出来,有些吴军打算拿起弓箭来还击,然而后方的人不停涌出来,导致前方的吴军根本无法停下脚步。

敢停在原地,那就是被友军挤倒,踩踏至死的命!

哪怕明知往前冲,去挤那座死亡吊桥也是九死一生,他们也只能被人群推着往前走。

有那冷静一些的,便用手中的漆皮木盾护住头面,一路往前冲,只可惜……

“呃啊!”

这名举盾护头的吴兵,并没能比他的同伴们走出更远的距离。

刘禅的兵并非在正面排成一两排那么简单。

而是排成了一个口袋阵的阵型,中央的士兵主要负责保护这架大黄弩,两翼的士兵各持弓弩射向往外冲的吴兵。

这就导致对吴兵来说,弓矢是从左右成斜角射过来的。

就算有盾,顾得了左便顾不了右,还是难逃一死……

而且即使在如此混乱的前提下,刘禅的兵们也没有杀红眼,他们仍然坚守着训练时的原则。

弓手自由射击敌军,少一些的弩手则专门点杀对方披甲的士兵,直到没有披甲的,才会射击普通士兵。

三个方向的城门,分别由钱多、胡立,以及刘禅亲自负责指挥。

城门外的吊桥一时间成了吴军的奈何桥,失去指挥的吴军完全无法对城外的军阵发起有效的冲击。

一时间被射死的,跳进护城河之后被淹死的,甚至被友军踩死的……场面极度混乱残酷。

然而比起尚困在城内的吴军来说,他们仍然算是幸运的。

城内大火越烧越大,受到波及的房屋越来越多,被火舌吞没的吴军惨叫着化作一个个火人倒地,离火场较远的也被烟熏得咳嗽连连,每一次呼吸都好像吞进一团火、一把刀。

有害的高温烟尘烧烂了吴军士兵的咽喉气管,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进一步将其腐蚀……

城内已然化作了人间炼狱,时间拖得越久,冲出来的吴军反而越是虚弱无序,三处城门的阻击压力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轻松。

刘禅并不担心箭矢告罄,除去城中官员暗中送上的补给之外,为了这一天刘禅本就提前储备了大量的箭矢。

此时射击的士兵身后堆放的一捆捆箭矢如同小山一般,完全不用担心量不够。

「这可都是自己靠默写“奇书”从舅舅那一次次榨来的呀,江东鼠辈,感受《金瓶梅》的力量吧!!」

……

不过很快,刘禅亲自负责的东门,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节 上一节 81/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一个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