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46节

“殿下,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不过在培训这方面,不知道这些工厂能不能排出老师,如果有先生能够帮忙培训的话,我们出培训费也是可以的。”太原王氏的家主开口道。

“当然可以。”李恪点了点头,“这方面你们放心,这些都不是问题。”

“另外就是……羊毛制品,这方面殿下也是可以教授的吗?关于专利费等方面都不是问题。”太原王氏继续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这边,羊毛显然是靠近草原有优势,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这些自然是有优势的。其他几家虽然没有,但他们相互合作的话,有两家就够了。

“专利费就算了,羊毛产业方面虽然是我研发出来的,但如果你们愿意投入的话,这些可以免费使用。”李恪微微笑了笑。

羊毛的脱脂技术,如果他们想要参与进来,那么羊毛脱脂所需要的原材料自然也是有了市场。这些钱都是可以增加大唐国家收入的。

都是好事。

“多谢殿下。”几个人都赶忙纷纷行礼道。

李恪还想说点什么,不远处的石彧快速走了过来。

“殿下,梁国公求见。”石彧开口道。

“嗯?”李恪愣了一下,房玄龄怎么来了。

“请梁国公过来。”李恪虽然有些意外,不过还是赶紧让人将房玄龄给请过来。

五姓七望的家主自然是站起来纷纷告辞。

石彧答应了一声之后,就快速转身离开,很快就将房玄龄带了过来。

参加这次宴会的人在看到房玄龄之后,这里面认识的人不少,但是也没有主动凑过来,毕竟房玄龄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这里,显然是来找秦王殿下的,应该是有正事,这个时候凑过去就不懂事了。

“殿下。”房玄龄先给李恪行了个礼。

“嗯。梁国公有事?”李恪有些疑惑。

“是的殿下,有件事情很重要,需要跟您讨论。”房玄龄认真的开口道。

第930章 古今结合

“坐。”李恪指了指自己旁边的椅子,房玄龄来了,其他人都不可能过来惹眼。

等房玄龄坐下之后,李恪才问道:“有什么事情,梁国公你就直说吧。”

“是这样的,殿下,关于瀚海州的整体后续政策已经制定的差不多了,不过有一点想要询问殿下,就是关于瀚海州以及周围的这些牧民是采取跟青海相同的政策,还是说制定全新的政策?”房玄龄问道。

“你是指哪方面?”李恪有些疑惑,这个之前不是讨论过了嘛?整体而言肯定是跟青海一样啊。

“是关于牧场的划分这方面,我们是按照青海州的方式,给所有的牧民划分固定的牧场,让他们来放牧羊群,让这些牧民从游牧转为固定放牧,还是说制定全新的政策,依然支持他们游牧?”房玄龄问道。

李恪皱了皱眉头,这确实是个问题,整个瀚海州跟青海有些不同,首先薛延陀的人口要远远低于瀚海州附近的牧民人口。

其次就是青海州附近之前游牧的主要区域就是河湟谷地,青海湖,赤海等地方,然后就是三江源附近。

准确的说,游牧的区域不大,将牧民固定在这些地方之后,加上青海州前期的战略位置,以及物资中转位置,还有就是河湟谷地转而开始种植粮食,所以青海州的粮食补充来得及。

但是瀚海州不同,瀚海州的牲畜数量按照薛延陀的人口来计算的话,至少在三千万头以上,这个数量的牲畜如果固定在当地的话,那么冬天的干草如何处理?

苜蓿草虽然是优质的牧草,但整个瀚海州符合条件能够种植的区域并不多,这意味着冬天能够补充的牧草数量就不是很多。

那这些牲畜所需要的牧草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当然,分配土地,固定牧民居所,并不是不行,可以结合后世的一些分配方式,但这样的工程量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倒是有几个办法,不过我不太确定能不能执行下去。”李恪想了想,他也不是万能的,到底能不能执行,这是一个未知数。

他也需要这个世界专业的人士来帮忙计算。

“这样吧,田蒙还没出发是吧?”李恪开口问道。

“没有。”

“走吧,去找他们,顺便让人去找李嫣李尚书,就说我需要几个专业的能够计算的人手,另外,我让石彧找几个在青海州,来城外的秦王庄找我。”李恪无奈的开口道。

“是。”

通知的事情自然不用房玄龄去,交给了侍卫去通知,李恪则是带着房玄龄回到了秦王庄。

他有些无奈,哎,自己本来还准备在秦王庄玩几天呢,结果,房玄龄找过来了,主要是这件事还只有李恪能处理,这就让人蛋疼了。

回到秦王庄等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李恪所需要的人才才赶到了这里,有比较擅长计算的人手也都在旁边旁听,田蒙自然也是过来了。

“是这样的,是你们这些从青海回来的,有没有计算过养活一只羊一匹马一头牛大概需要多少草场?给出一个大概的数字。”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这个倒是不难,其实根据我们之前统计出来的吐谷浑的牛羊马匹数量,以及我们现在统计出来的土地数量,就大概可以计算的出来。”一个人立刻开口道。

“你们给我一个大概的数字。”李恪直接开口道。

下面几个人立刻开始拿着相关的数据开始计算了起来,中间他们还讨论了许多。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之后,才由其中的一个人开口道:“启禀殿下,根据我们的计算,目前养活一只牲畜所需要的草场面积大约为1000-1500平方米。这是经过综合计算的,实际上,如果是种植了苜蓿草这样的优质草场,50平米就可以养活一只羊。”

“但如果是纯天然的草场,考虑到一些非常贫瘠的草原和水草丰茂的草原所需的面积并不相同,另外牛羊马吃的草料也并不相同,我们根据薛延陀原本的牧民的牛羊马匹比例大概估算,草原上养活一头牲畜的平均草场面积要达到这个数字才能够彻底养活。”这个人给李恪快速汇报道。

(这个数字是我参考了现实中蒙古国草场和牲畜数量大概计算出来的,因为蒙古国现在的大部分还维持着原始放牧的方式,而古代的水草要好于现代。如果是专业种植牧草的土地,肯定是远远小于这个数字。另外草场和草场之间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嗯。”李恪点了点头,然后转向房玄龄他们才开口道,“其实维持他们游牧的方式和固定住处的方式各有优劣。”

“草原人之所以游牧,其一就是因为他们夏天在一片牧场,而冬天的时候前往另外一片没有遭受牛羊吃过的草场,冬天让牛羊寻找干草过活,基本都是追逐河流而活。”

“因为牛羊在草原上就相当于他们活命的物种。”

“其二就是草原上的牧民不可能单独游牧,也不可能几个家庭游牧,他们游牧的群体往往相对规模较大。主要是为了防止草原上的大量野生动物,其次就是安全问题,草原之间各个小部落相互劫掠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李恪开口道。

“所以,如果让他们游牧的话,那么一旦发生任何事情,想要找到人会非常难,这样的话,他们对我们的统治归属感就会降低。”

李恪开口道,他在青海的时候跟吐谷浑的牧民仔细的了解过,这个时代跟后世的草原可是有很大的不同,最简单的一点,这个时期的草原上,狼群的数量远远超过想象。

后世在大清末期都有四亿人口,而草原上的人口也远远超过现在的大唐,即便这样在建国之后在草原上还执行了大规模的清扫狼群的活动。

而在这个时代,可想而知狼群,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有多少。

而草原上的牧民为了保证自己和牲畜的安全,就不可能一户人家单独游牧,至少也要几户人家一起放牧才行,否则无法保证安全。

另外一点就是,草原上总是会有天灾人祸,就拿薛延陀来说,薛延陀名下有不知道多少小部落组成,这些小部落里面如果某个部落的牲畜出现了天灾导致了大规模死亡,这个部落想要活下去,就会发生有可能偷袭周围其他小部落,抢夺羊群,牛群,马群的可能性。

而草原上各个部落之间的距离很远,这些部落相互争斗,很多时候上面的人根本无法阻止。

当然,除非万不得已,同属于一个大部落的小部落之间倒是也不会相互征讨。

所以,如果维持现在的游牧方式,大唐的一些政策就无法很好的执行,而李恪准备将后世内蒙的一些政策跟现在游牧的一些政策结合起来。

第931章 草原上的问题

所有人都是认真的听着,而田蒙同样是拿着一个笔记本在那里做着笔记。

别说是田蒙,就连房玄龄这边就带来了几个书记官员。

“殿下,您慢一些,让他们都记下来。”房玄龄赶忙开口道,拦住了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李恪,让旁边的这几个人能够有时间记录。

李恪有些无奈,他看着那几个人有些面熟,“这几个不是史馆(非错字,大唐设立了史馆,专门负责监修国史,史书等,史官也是隶属于史馆)的人吗?”

“是呀,他们之前就是史官,速记这方面他们比较擅长,所以臣才将他们从门下省借了过来,现在史馆这边也在培养速记官员了。”房玄龄点点头道。

史官目前还隶属于门下省,不过历史上等到了后面会划分给中书省管辖。

“行吧。”李恪有些无奈。

“既然这样,那我顺便说一些问题,你们都记录下来。田蒙你也记一下,你去了草原上,基本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李恪开口道。

“是,多谢殿下。”田蒙开口道。

等这些书记官记载的差不多了,李恪才继续开口道:“第一个问题,草原牧民都有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以牲畜的多寡来展现自己的富裕程度,虽然说草原上大部分牧民拥有的牲畜数量极少,绝大多数都是贵族的。”

“但等我们将这些牲畜都分配给普通的牧民之后,这种思想他们肯定也是深入到脑海里面的,也就是说,短期内问题不大,但即便是我们跟他们分配了再多的草场,他们不饿肚子的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让牲畜出栏,也就是说,草原上的牲畜数量会越来越多。”

“而一旦草场的可容纳牲畜数量超过上限,草场就会遭到永久性的破坏,而像是瀚海州这些地方的大部分草场,如果一旦遭到永久性破坏,想要恢复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后世的塞罕坝就是一个巨大的例子,塞罕坝在清以前可是水草丰茂之地,从康熙22年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到时候共和国建立的时候,这片土地几乎已经成为沙漠。

如果不是那一代塞罕坝人的治理,它几乎都不可能凭借自然恢复了。

同样,后世的蒙古国更是一个巨大的恶劣例子。

国内花费了几十年,疯狂努力,终于将原本沙尘暴源头的毛乌素沙漠等都给消灭了,结果特么隔壁开始输送沙尘了,这谁也遭不住。

输送沙尘也就特么算了,还输送草原火灾,就特么无语。

所以这些问题李恪说出来之后,就得让他们提早重视起来,一旦草原和中原和平之后,草原的人口必然会增长的,草原人口增长,牲畜的数量也会增长,但是牲畜的数量必须要控制。

现在提前做好一切准备是必须的。

“是。”

“第二个问题,注意草原的三化问题,比如说因为百姓的数量增加,以及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和平,有一些草原牧民,甚至是靠近草原的官员可能为了粮食等方面的产量,允许部分草原开始毁草开荒,种植粮食。”

“这样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但草原并不适合种植粮食,而一旦其他地方的粮食丰产,或者说运输前往草原的粮食越来越多,这些本来就产量不高的耕地就会迅速被牧民放弃。重新变成荒地。”

“但是重新变成荒地的土地已经被破坏了原本的草场方式,想要恢复成原本草原的样子,即便是没人放牧都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有人放牧,会迅速变成荒漠。”

“所以,很多不适合种植土地的地方,严禁发展农耕经济。破坏未来大唐最大的天然草场。”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第三条,就是牧民适应了游牧生活,粗放的管理,自由放牧,这样会导致他们的牲畜没有固定的棚圈,没有牧草储备,牲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非常差!一旦在草原上遇到大雪灾,牧民牲畜的死亡率将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一点同样要重视!”

“第四,就是牧民如果过于分散的话,牧民的畜牧产品未来分散经营,变现能力将会变差,牧民富裕起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光靠羊毛是无法富裕的,想要让他们跟大唐同心同德,那必须要让他们富裕起来。”

“所以我们还不能让牧民太过于分散游牧,而如果组成乡镇之后,我个人的意见是乡镇里面,甚至接乡镇联合进行一些畜牧产品加工的方式来出售这些畜牧产品。”

“还有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针对草原的政策,绒山羊要圈养,不能大规模放养。至少不能在生态脆弱的草原上放养。”李恪开口补充了一句。

像是一些生态抵抗能力较强的地方,降水充足的草原上,放养绒山羊没问题,但一些贫瘠草原,降水本身很少,山羊对草原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

首节 上一节 446/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