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87节

等研究出来之后就可以轻易执行。

其实后世现代盾构机就是将人类掘进隧道逐步优化的一道道工序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机器。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早在十九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施工的工艺和顺序都差距太大了。

就跟烟花爆竹和大炮之间的区别也差不多了,二者之间的原理相同,但技术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李恪手里面有着完整的掘进隧道的工艺,更重要的是,他手里面可是有着全国关于各个方面地质结构的勘探数据,这些勘探数据都有保存。

所以隧道未来也可以慢慢挖,只要解决高强度水泥的锻造控制方法就行。

“看起来依照殿下所言,未来几年大唐的财政恐怕都要缺钱了。”皇甫林苦笑着开口道,不用想都知道,掘进隧道,建设桥梁的费用都非常的高昂。

一座渭河大桥就要两库,黄河大桥不得翻倍?挖通一座大山恐怕也不会比一座大桥更便宜吧?现在大唐财政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是两库,一座大桥就要花掉四库,遍布全国的铁路建设又需要花费多少钱?

想到那恐怖的财政消耗,皇甫林就苦笑不已,财政紧张的时候,他这个财政部尚书的压力可不就大吗?

皇甫林的话让众人也都是面面相觑,好像确实是这么个事实。

“当然,大唐财政缺钱是必然的,不过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全国铁路的建设,我的个人意见是尚书省要推进一份全国铁路建设的计划,分为数年执行。”

“比如说四十亿贯基础建设计划,或者四百亿贯基础建设计划等等。”李恪笑眯眯的开口道。

所有人听到这个数字人都麻了,别说四百亿,四十亿贯……以现在大唐的财政怕不是要几十年?就算是每年大唐的财政都在增长,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殿下三思啊,我觉得我们不能这么做啊,倒不是老臣反对修建铁路,而是我们的计划能不能 不要这么激进?我们可以将这个时间放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来完成。”

“一个帝国崛起哪有一蹴而就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步子迈的太大了,一个国家就容易崩溃。所以臣觉得这件事不宜速度太快,而是要以稳为主。”魏征罕见的出来反对了。

李恪看了他一眼,魏征:“……”

殿下你看我也没用啊,这个我得反对的呀。

顿了一下,魏征犹豫着问道:“或者说,殿下您这里面还有更好的办法?”

“唉,其实我不想说的。”李恪叹了口气,无奈的开口道。

众人:“?”

大家都有些面面相觑,不知道殿下何出此言,这有什么不想说的?说出来我们才知道该怎么执行啊。

“我给你们普及过的很多知识,你们是一点都没有学进去啊。”李恪叹了口气,摇摇头,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样子。

看到李恪这个装逼的样子,李世民就是满头黑线,他差点一脚就踹过去,还好他忍住了。

心里不断的嘀咕了几句“让他嘚瑟”“让他嘚瑟”“这是好事”“都是好事”。

“算了,跟你们实话实说吧,当年我翻修长安城,你们可曾记得?”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记得。”众人都纷纷点头开口道。

“知道我花了多少钱吗?”李恪淡淡的开口问道。

“八百多万贯。”众人都纷纷开口道,这个数字不是殿下您公布的吗?虽然说他们猜测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出入,尤其是现在殿下既然问了,那必然是有所出入的,就是不知道这个数字具体是多少。

“本来不想告诉你们,但有些事情你们是理解不了的,既然如此,那我摊牌了,我不装了。就直接告诉你们吧,翻修整个长安城,严格的来说,我一分钱没花。非要说的话,我大概还赚了一部分钱。”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啊?!”这一下,所有人都彻底懵逼了,一分钱没花?你还赚钱了?

所有人都傻了,他们的脑袋无论如何都想不通李恪是怎么做到一分钱没花的,这不可能啊!长安城的道路,一些坊市的墙壁,还有许多百姓的破败的房屋当初都顺便帮翻修了一下,那些雇佣百姓的人力物力,结果你告诉我没花钱?

这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面色震惊的看着李恪!这个答案如果不是李恪自己说出来的话,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信的。

连李世民都是有些震惊,李恪跟他说过这件事,但当时李恪也没有说清楚,更没有说详细,李世民只是以为李恪的成本远远低于外界的预期,他没有花费八百万贯,可能也花费了一二百万贯。

但……没花钱,还赚钱了?

第1013章 钱不会消失只会流通

“很难相信?”李恪看着他们,笑眯眯的问道。

这不是废话吗?殿下您几乎翻修了整个长安城,结果你最后没花钱,反而赚钱了,这不是难相信?难道容易相信?除非您告诉我您是财神爷下凡,会点石成金,我们就能很容易得相信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我所做的事情,其实跟将要执行的四十亿贯,四百亿贯基建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简单,我在修建这些东西都是花钱的。”李恪竖起了一个手指。

这不是废话吗?所有人都莫名其妙,谁修建东西不花钱?

“你们不理解我的意思,我给你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首先,假如我雇佣了一名百姓给我修建长安城,我每天假设给他一百文钱。”

“然后我又花费一百文钱雇佣了一名百姓给我挖掘铁矿,再花费一百文雇佣一名百姓给我锻造钢铁,再花费一百文雇佣一名百姓给我打造纺纱机和织布机,最后再花费一百文雇佣一名百姓给我织布。生产水泥等也按照这个来操作。”

“假设我每天雇佣百姓的成本是2000文。”

“但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锻造钢铁的百姓给我锻造出来了按照当时市场价来说价值五万文甚至更加昂贵的钢铁,给我织布的百姓在一天的时间里面,给我纺织出按照市场价来说同样价值五万文的布匹绢帛。”

“而原材料等等我可以都看作是雇佣百姓来完成,这一天的时间,我支出了算上2000文!但实际上我得到了价值十万文的钢铁和布匹。”

“但是这些钢铁和布匹如果不卖出去的话,他们价值多少都没有意义,但是不管是钢铁还是布匹都是市场上面硬通货,百姓、门阀世家等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需求。”

“我将一部分的钢铁和布匹换成粮食、食盐等物资。”

“几乎百姓所有的需求我这里都有卖的,然后我再以市场价八折出售这些物资,实际上即便是以市场价八折出售,我都有着巨大的利润。”

“然后百姓每天在我这里赚取的2000文钱又都通过购买我的商品回到了我的手里面。”

“于是,百姓每天都在干活赚钱,为我修建长安城。同样也有无数的百姓,建设水泥,炼制钢铁,纺织布匹,但因为巨大的利润,我根本不在乎规模有多大,因为这个钱最后流转一圈都回到了我的手里面。”

“百姓是很难存下钱的,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生活必需品要购买,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长安城翻修结束、百姓的手里面有了可以使用的铁器、粮食、食盐,而所有的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我的手里面。”

“同样因为每日支付百姓月钱所付出的钢铁和布匹等数量其实很少,所以我的手里面留存了有大量的钢铁、布匹等等。”

“你看,所有人都在赢,这就是一举数得,这就是双赢,我跟所有人都在赢,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李恪微笑着开口道。

李恪没说之前,他们都很难理解,凭什么你干活不花钱,还特么能赚钱?这怎么可能?

但现在李恪说出来之后,他们却一下子就理解了,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

问题越是这样,所有人就越是觉得难以置信,这……实在是太强大了。

“所以,老子修建的大明宫就是《阿房宫赋》,你修建的秦王庄就是利国利民是吧?”李世民没忍住,在旁边冷笑了一声冷嘲热讽的开口道。

众臣:“……”

眼观鼻、鼻观心。

“爹,看您说的,《阿房宫赋》又不是我写的,那是郑国公写的。”李恪理直气壮的开口道。

魏征:“……”

所以,殿下您装都不装一下了,就当着我的面开始让我开始被黑锅了是吗?

众人都憋着笑,这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当然不可能跳出来了。

“是这样吗?”李世民斜着眼睛看向了魏征。

“额……老臣倒是有这个意思,但最后总结提炼是殿下进行的。”魏征顿了一下,开口了。

反正李世民当初要修建大明宫的时候,他魏征确实是谏言过,喷过,硬刚过,说他有这个思想也说的过去。

李世民气得不行,你们俩个特么要不要脸了,当我的脸就开始眉来眼去是吧?当我是死人是吧?

“爹,我觉得这事都是赵国公、梁国公还有诸位国公的错。是他们太蠢了。”李恪直接就开地图炮。

房玄龄:“……”

长孙无忌:“……”

众臣:“……”

看到众人幽怨的目光,李恪就毫不客气的开口道:“难道我说错了吗?你们一个个的都不知道为君分忧,你们光是知道提出问题,但是却不给解决方法,这不怪你们吗?你们当时要想到了我这个办法,我爹难道还能不执行?”

“这样一举数得,最后还能赚钱的事情,我爹还能拒绝不成?你们自己说,是不是你们太蠢了,都是你们的错。”

众臣:“……”

“陛下,是臣等愚笨。”房玄龄等人弯腰行礼道。

“史官,你们都记下来,我父皇想借着修大明宫给天下百姓一个赚钱的机会,结果众臣太过愚笨,没有想道良好的处理办法……”李恪飞快的开口道。

褚遂良:“……”

众史官:“……”

殿下您公然改史是吧?

“滚!老子还用你帮老子遮掩吗?”李世民直接被气的踢了李恪一脚,你要是这么搞,老子岂不是在前往昏君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嘿嘿,是,父皇胸怀天地,勇于承担责任。实乃君子贤明。”李恪嘿嘿的笑着道。

“你要生活在秦朝,那估计也就没赵高什么事情了。”李世民翻了个白眼。

众臣都默默的忽略了李恪所讲述的事情当中,就算是他们想到了这个办法,这中间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大唐朝廷也做不到不花钱就能数赢的。

不过这种嘴上过的事情,大家都难得糊涂,较真的人容易死的早。

第1014章 他们都做好花钱准备了

“看起来,当年老臣输得不冤。”长孙无忌这个时候,很是感慨的开口了,“不过殿下的政策虽然乃是史无前例,但这里面看起来简单,却也有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工匠们的技术。”

“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生产出来的货物没有这么高的利润,那这个政策和手段的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虽然它的整体效果依然很出色。”

“所以,微臣觉得,殿下之前曾经提到过的关于专利相关的法律,关于鼓励技术人才方面的法律,应该尽快通过才是。中书省近期会对这个事情进行讨论。”

长孙无忌很随意的就化解了尴尬,转移了话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政策。

“我没意见,中书省这个想法很好。”李恪点了点头,他之前提出来的很多改革要点,办法,虽然已经提出来了,但其实都没有正式推行,主要是作为朝堂论证来用的,尤其是修改大唐律,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487/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