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曹昂

三国:夭寿了,我的狱友竟是曹昂 第62节

村民淡淡一笑,“这些东西啊,是主人的一个神秘朋友送的,我们也是半个月前才知道。”

孔融脸色有些难看,

自己堂堂将作大匠,居然被一个农民给鄙视了。

当然,他也没有发火,而是平静下来问道,“你的主人是谁?”

“你们不是来找主人的吗?”村民反问。

旋即指着曹操和曹昂,“这两位官老爷之前还来过的啊,还带走了主人两坛美酒呢。”

当时他们在聚会,曹操来的很不是时候,村民的心里还有些埋怨呢。

曹操对众人点了点头,就是苏信!

“老乡,这么好的东西,收成如何,应该不会很高吧”曹操上前问道。

在他们的意识中,好的东西一定稀有。

比如水稻,好吃是好吃,就是产量低的可怕。

然而曹操的话刚落音,村民却摇起了头,“主人说花生的亩产可以达到九百斤左右。”

(PS:《盐铁论?未通》记载,汉代百步一亩,六尺一步,算下来汉代一亩约等于现代0.69亩。现代一亩花生产量大约在600斤左右。而现代一斤约等于东汉2.2斤)

“九……九百斤!”

听到这个回答,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一个个瞪大眼睛盯着村民,仿佛在问:老乡,你是认真的吗?

“这算什么,隔壁那块地种的玉米,亩产可达两千斤呢。”

两……

越说越离谱!

“荒谬,简直荒谬!”

治农官员大怒,“粟米亩产不过三石,即便是天下罕有的亩钟之田,也不过四石六斗。你这旱地种的东西,竟然能达到七石五斗?此言,是对其他农民的最大侮辱!”

其他官员也纷纷点头,认为不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

村民摊了摊手,“各位官爷不信我也没办法,主人说了,花生和玉米都要一百多天才能成熟。”

虽然他还从未经历过一次收获,但他对主人的话,深信不疑!

……

第62章 一群朝中大臣,杵在那里看农民犁地?

现在播种,秋天才能收获,所以村民也没法解释。

他只是坚信,主人肯定不会骗自己,说亩产九百就是九百,说亩产两千就是两千。

“走,我们去看看玉米长得什么样子?”

曹操并没有和其他人那样急着否定,因为他也知道苏信有神鬼莫测的本领。

以前他也怀疑过苏信,但都被啪啪打脸了。

所以,他现在宁愿选择相信!

如果这两种东西真的有如此高的产量,那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极大地好事啊。

打仗靠的是什么?

钱和粮!

他现在有世家支持,钱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粮食始终不够吃。

这也是,他不敢轻易对外用兵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足够的粮食支持,打仗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你们去吧,旁边那块地就是,他们正在种呢。”

村民指着不远处道。

种玉米的人有六七个,种植范围更广,而且对于地形的要求很低。

界圩冲处于山谷中,可利用的平地并不多,因此一些农民把玉米种在了山坡上。

看到一大群官老爷走来,他们也停下了手里的活。

“老乡,可否给我看看你种的东西?”

曹操上前,客气地说道。

一个村民摊开手掌,把玉米展示出来。

“这就是玉米?”

大家纷纷好奇地上前围观。

不出意外,同样是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此物亩产,果真能有两千斤?”荀彧也明白高产对治国和打仗的意义,认真地问道。

“主人说的,还能有假?”村民反问道。

好吧,又是主人说的。

众人摇了摇头,认为他们的主人在说谎,或者说是画饼!

离开玉米地,

有人对曹操道,“太尉,看来您推荐的这人有些名不副实啊。真正的贤者,是不会用谎言来鼓励下人的。”

看得出来,众人对苏信很失望。

曹操却笑着反驳,“连结果都没看到,就往下结论批判他人,这种人的道德也令人不齿吧。”

一句话,把那些质疑之人噎了回去。

“老师敢说这样的话,两种作物就一定有这么高的收成!他能拿出诸位没有见过的作物,还不足以证明吗?”

曹昂也看不得别人质疑他的老师,跟着反驳道。

这次攻打袁术,他立了大功,在朝中得到了天子的封赏,颇具威望。

一时间,竟无一人敢与之辩驳。

“主公,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见苏先生了,咱们快些出发吧。”

郭嘉看不起那些沽名钓誉之辈,拨开众人走到了前头。

然而没走多远,他突然停了下来,好奇的盯着某一处地方看。

“奉孝看到什么了?”荀攸好奇地走上前,

然后,也愣子阿勒原地!

什么情况?

众人都很好奇,于是纷纷走上前。

只见一片水田之中,一个农民正在犁地。

一人,一牛,在犁地!

这一幕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治农官结巴了,“这……这……怎么可能?”

事实摆在眼前,那人一边赶牛,一边犁地,速度非常快。到了转弯处,只见他将犁抬起来,轻松的就完成了转弯。

曹操瞪大眼睛,双目死死的盯着那个农民干活。

一趟,两趟,三趟……

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一群朝廷大员竟然杵在田边,看着农民犁地!

而且,一个个看的格外入神!

“此为何犁?”

曹操既激动又紧张,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前面的种子,需要一百多天的时间来印证。

可眼前的农具,效果是已经看到了的。

他们认识的犁地,是两头牛,俗称“二牛抬杠”。而且需要三个人来操控,

一个人牵牛,一个人掌犁。

犁头很容易跑出来,所以还需要一个人在上面压犁。

这种叫做直辕犁,在宽阔的平地有优势,但犁这种小田就格外的费劲。尤其是转弯,需要把重重的犁抬起来。

可眼前他们看到的犁,居然一个人,很轻松地就完成了。

这要是能在南方大面积推广,耕种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升啊。

省力,

首节 上一节 62/2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曹操送貂蝉和吕玲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