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364节

“不能啊,要是大明官府扣人,会通知礼部的,也会通知我的,可是现在根本没有消息,一点消息都没有` 々!”

“是不是被别的什么事情耽搁了?”

……

崔林玉此时内心有些焦躁,来回走了好几圈。

最后实在是忍耐不住,于是下令道:“你再出去一趟,打探打探到底怎么回事,按照时间他们应该回来了,要是遇到什么麻烦你先回来告诉我!”

“喏!”

被指派出去的崔家辉连忙答应下来。

他是崔林玉的远房亲戚,跟崔林玉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可以说是崔林玉的心腹,所以也很听崔林玉的话。

他出去之后,就找茶摊打听情况。

一般消息灵通,或者说是消息比较集中,容易打听位置的地方就是茶摊,赌场等这些场所。

而最快捷,也是最方便的就是茶摊。

崔家辉就选择了这么一个位置。

茶摊上还有两个桌子的人,其中一个桌子的人正在讲热闹事情。

就包括了忆红楼,醉仙楼以及同悦皮草铺子的事情。

“哎,你们说啊,这高丽使臣是不是太过嚣张了,这才来半个月今天就开始各种闹事。”

“是啊,听说胡搅蛮缠的,跟泼妇一样,嘴巴还碎,活该被官府拿了!”

“哎呀,别叫高丽了,他们早就改成朝鲜王朝了,叫朝鲜人,他们来京师据说是进贡的。”

“可能又是穷了,要赏赐的吧?”

……

崔家辉坐在距离那边桌子不远的位置。

侧着耳朵听他们说的话,这脸是红了又青,青了又黑,变换了好几个颜色。

大致听了一下以后,他不敢耽搁,赶紧起身付了茶钱。

快步就赶毁了驿馆。

“副使大人,属下回来了!”

崔家辉回来,崔林玉迫不及待的就对他询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什么了吗?”

“打听到了,朴启恩他们闹事好像是被官府的人抓了,据说要关一段时间。”

崔林玉没想到还真的是被关押了,他脸色有些不好看,“不对啊,他们的身份可是使臣,怎么就这么干脆的被抓了,大明朝礼部额官员呢?为什么没有通知我?”

“副使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原本他们的人就不多,加上崔林玉也不过才八个人。

当然京师内也有一批暗中潜伏过来的朝鲜人。

也是朝鲜将军李康成的手下。

暗处的人不到万一是不会露面的。

他们负责的也不一样,只负责一些黑暗事情的处理。

只有崔林玉知道他们。

其他的使臣一个都不知道。

在驿馆内犹豫了片刻,崔林玉还是换上官服,决定去找礼部的官员问问。

和之前一样。

礼部的官员,只要是正五品以上,就全都一个字忙。

把崔林玉再次推到了印绶赵文华这里。

谁让陛下下旨了呢。

朝鲜使臣的接待任务就交给了苏谯,礼部官员和苏谯交流的,还能够和朝鲜使臣交流的。

就只有赵文华。

堪称是非常重要的纽带!

“崔副使找在下何事?”

自从有了苏谯给他撑腰,赵文华面对朝鲜使臣的时候,也变得不卑不亢起来。

崔林玉敏锐的感觉到赵文华态度转变。

不过他来还是要探听下今天被抓的朴启恩等人。

于是他开门见山的就把朴启恩等人外出未归,出门打听发现被官府的人抓了的事情详细说了一下。

赵文华听他说完一阵无语。

这件事你找我有啥用,我就是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儿,顶多比一般得主簿稍微强点而已。

根本管不了好吧。

“崔副使,这件事下官顶多帮你问问,具体的情况我也不了解。”

斟酌了一下语言后,赵文华才缓慢的说道。

崔林玉挑了挑眉,“没事,赵大人肯帮忙就好,劳烦赵大人了!”

说着还从袖口当中掏出来一枚东珠。

价值不菲,色泽亮丽,个头不小,拿出去起码几百甚至上千两银子。

崔林玉直接把东珠塞到了赵文华的手中。

“有劳,多谢!”

赵文华想要拒绝,可是力气没有崔林玉的大,眼瞅着崔林玉扭头离开。

这东珠是稀罕物。

价值也高,也好藏匿。

可是赵文华却没有胆子拿,不知不觉间脑海中就浮现苏谯那张脸。

“不行太烫手了!”生怕自己被陷进去坚。

赵文华赶紧找了一个口袋把东珠装进去,然后出门奔着苏府而去.

218,使团诡事!

苏谯的得知赵文华找自己,开始还以为朝鲜使团出现了什么事情呢。

赵文华见到苏谯,连忙从自己的怀里面,把装着极品东珠的禁袋掏了出来。

“这是……”苏谯看着他的动作,有些疑惑不解。

“苏先生,刚才使团的副使崔林玉找到下官,说他们的人被衙门给扣押了,让我帮忙查问一番,这东西是行贿给下官的。”

一边说和,赵文华还赶紧把东珠取出来给苏谯查看。

大致扫了一眼,的确是成色极品的东珠。

看样子这崔林玉也是急了,不然的话,不会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苏谯笑呵呵的让赵文华把东珠装起来。

“你一个月的俸禄有多少?”

苏谯对赵文华问道。

赵文华几乎想都不用想,直接说道:“差不多一个月十几两银子,勉强够用度的。”

“现在十几两银子,似乎买不到以前那么多粮食了。”

苏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赵文华点点头,“是啊,一个月十几两银子,比普通人家能稍微强一些,京城居,大不易!这在京城内的花销也是很多的。”

每月十几两银子,也就是比普通家庭稍微好一点点而已。

明末的银子价值可没有明初价值高613。

明初的时候普通家庭两三两碎银,夫妻俩人节俭节俭,不说吃上肉吧,一个月是能够勉强吃饱的。

可到了明末的时候,五六两银子,差不多才能吃饱。

银价贬值一倍多!

反过来说,粮价上涨了。

但是真的是单纯的因为粮价上涨了吗?

原因其实还是有挺多的。

明末灾年比较多,旱情水情频发,粮食减产涨价是必然的。

首节 上一节 364/5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剪辑通历史:盘点十大失败的传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