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4节

所以,刚刚大孙子这番话,看似直白可却一语中的,说出了王朝更迭最本质的原因。

一想当年父母、兄长一一饿死的模样,朱元璋便觉着心中一寒,脸上的笑容都少了几分。

沉默片刻后,朱元璋随口问道。

“既然小友看得到这点,那应该看得到。”

“如今我大明洪武虽然说不上励精图治,风调雨顺,但是养活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假以时日,不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若是君主贤明、臣子得力,未必将来赶不上。”

“可小友却不看好眼下这局面?”

朱高煜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问,坦然的点了点头。

朱高煜当然知道眼下的大明欣欣向荣,甚至一片生机。

但作为后来者,一位能穿透历史迷雾看破眼前的穿越者,心里又何尝不明白。

归根结底,眼下的大好局面,不是大明的制度多优秀,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够优秀而已。

只是,这些话,太过忌讳了,涉及到制度、革命这种事情,根本不可为外人道也。

别说眼前的张老爷子了,哪怕将来当着朱棣那位亲爹的面,这话也会藏得死死的。

故而,朱高煜端起有些凉了的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才轻声道。

“在下之前就说过, 如今大明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好转。”

“但细数历代皇朝,从建国到覆灭,都逃不过三百年的怪圈,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以我观察,大明如今虽然看似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但内里却暗流汹涌。”

“以往皇朝有的那些顽疾旧病,其实大明也有,甚至许多事情都已经出现端倪了。”

“就好比之前在下所说的读书人,看似为中流砥柱,可实际上呢?”

“说来,你们可能没注意到,自我家皇爷爷起家以来,除了叛军旧档,如今皇帝杀得最多的就是这读书人!”

“为何?”

一句“为何”,不仅把装睡的朱棣给惊得偷偷睁开了眼,甚至连一旁一直养气功夫了得的朱元璋都差点当场破防。

好在朱高煜也没指望对面二人接上自己的思路。

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戳中了朱高煜的心房了,难得的,脸上凝重却又带着一丝讥讽的说道。

“还不是因为这帮人,眼中上有君王皇子,旁有师友同乡,下有亲族手足,可唯独眼中没有百姓?”

“好不容易寒窗十年,一朝得中,眼中自然只有为官做宰、光宗耀祖这个目标了。”

“哪怕外放一地,成了知县、知府,也晓得绥靖地方、安抚乡绅、收纳财税。”

“毕竟这样,才能升迁嘛。”

“可是,百姓呢?”

“到了他们嘴里就成了看似感叹,实则无所谓的一个选择。”

“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大鱼大肉之后,看着面黄肌瘦的百姓,感叹一声又得苦一苦百姓,而后拿走百姓最后一粒救命粮。”

“毕竟,这粮税能让他升迁啊!”

“所以,这种人,我皇爷爷杀了,有错不成?”

话到最后,朱高煜说得可谓是斩钉截铁。

第十六章 读书人的劣根性

朱高煜这番话,直接把朱元璋父子二人都给弄沉默了。

朱元璋听完自家大孙子这番话后,脑海中猛地一震。

是啊!

咱自从军刀如今坐上这个皇位,虽然战场厮杀、抵御外敌,杀敌无算。

可对内,咱的刀子也从未归鞘。

胡惟庸一系、李善长一系、淮西乡党、江浙官员……

一个个党派,一个个团体,真是杀都杀不绝。

当初咱到底为啥要杀他们?

要不是今日,自己都有些记不住了!

外界都说咱残暴,哼哼,仅仅是残暴嘛?

咱大孙子说得对!

还不都是你们这帮人没把百姓放在心上?

咱当年就是吃了那帮子贪官污吏的苦,最终家破人亡才造反的。

如今咱自己当皇帝了,难不成还不如咱掀翻的前元不成?

唯有杀!

杀到他们怕了、惧了,他们就知道了!

看到对面张老爷子那面沉如水的沉默模样,朱高煜也明白,老爷子这是想入心了啊。

不过,有些太过叛逆、太过惊世骇俗的东西不能说,那不妨就在这个问题上,跟老爷子多聊上几句。

“老爷子,你可知,为何我那皇爷爷明明左有大诰镇世,右有屠刀高举,杀了人头滚滚,却依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嘛?”

“为何?”

朱元璋听闻这问题,本能的接上了话。

咱琢磨的就是这个呢,莫非咱大孙子还真能解答这问题不成?

再抬头一看。

此刻的朱高煜,早已长身而起,放下了茶杯,长身而起,背负着双手看着门外,幽幽说道。

“归根结底,任何帝王想要大部分读书人归心都难如登天,更何况要他们重视那些他们眼中的庶民呢?”

“这个问题,其实从读书人的根子上,就出问题了!”

“根子上?”

朱元璋听到这有些迷茫,他实在没想到读书人的根子上有什么问题。

儒家教的不都是忠君爱国、共治天下那套东西吗?

朱高煜没让朱元璋久等,或者说,今日里他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一抒胸臆。

“没错!从根子上就错了!”

“老爷子,在下问你,那读书人,一朝中举之前,从启蒙到科考,在哪儿读书?”

“呃,家有渊源的,自会请先生上门教导,或者家学当中培养。”

“家境贫寒的,便只能提着束脩,自己想办法找先生或者去书院了!”

朱高煜早知如此,自然并不觉着意外。

只是,他听到这问题后,才玩味的笑了笑。

“那老爷子你想想,如果你是个读书人,辛辛苦苦十余年,读书一靠自己二靠亲族三靠师长同学。”

“那么,等你一朝高中之后,你是不是得回报一二?”

“嘶……”

朱元璋听到这里,汗毛都竖起来了,看着一脸戏谑的朱高煜仿若见鬼了一般。

可朱高煜还没说完呢。

“没错,老爷子想必也明白了。”

“既然这读书人一路过来,都没依靠过百姓,没得过他们的恩惠,甚至连皇帝、朝廷的恩惠都没怎么得过。”

“那凭什么让他辛辛苦苦寒窗十年以后,一心为了皇帝、朝廷、百姓出力?”

“这事儿,从根子上,就是如此啊!”

朱高煜这番话说完,原本在一旁假寐的朱棣,一双大眼瞪了个溜圆。

乖乖,咱家这儿子多智近妖啊,这么些年,还真没人琢磨出这么个原因出来。

看似荒诞,可细细一想,却合情合理。

朱元璋此刻心中亦是同样的想法,尤其是朱高煜那句“没得过皇帝、朝廷的恩惠,凭什么出力”,让他寒毛直竖。

没错,咱找着了!

这就是原因了,咱总说那些读书人不归心,如今看来,能归心才怪了!

朱高煜见对面二人这震惊的模样,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心里感叹道。

‘这就惊讶了?别急,早着呢!’

给了二人几许思考的时间之后,朱高煜继续开始了自己震撼人心的阐述。

首节 上一节 14/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